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氮肥运筹对小麦碳素同化、运转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为给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中科学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在土壤肥力较高、施足有机肥和氮磷钾合理配施的前提下,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对小麦碳素同化、运转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将追氮时期适当推迟到拔节期与加大追氮比例(基追比例为1:1),可以协调产量构成三因素的关系,提高小麦群体光舍速率和旗叶光合速率,延长高值持续时间,并促进营养器官贮存性同化物在开花后向籽粒中的运转,进而提高产量,增产幅度高达25.72%。认为拔节期总氮量的1/2作基肥、1/2作追肥,或总氮量的1/3作基肥、2/3作追肥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氮素营养水平对小麦开花后碳素同化、运转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1,自引:15,他引:71  
在大田高产条件下 ,研究了氮素营养水平对二个小麦品种开花后碳素同化、运转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提高氮素营养水平可以提高开花后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 ,延长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时间。适量增施氮肥能够促进开花后营养器官贮存的光合产物向籽粒中的运转 ,提高籽粒可溶性糖含量 ,促进淀粉积累 ,进而提高粒重 ,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珍红1号、汕油27号和庐黑1号3个花生品种在不同栽培方式下的一些生长性状和经济产量,得出了同一品种或不同品种在不同栽培方式下的一些性状差异.试验结果表明,AnM和覆膜栽培方式均能促进花生的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及提高经济性状;庐黑1号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在不同栽培方式下均强于珍红1号和汕油27号,其产量在覆膜栽培下也最高,但在普通露地时最低,这是由于露地下庐黑1号的出仁率、饱满指数和经济系数太低所致.覆膜可大大提高花生产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秸秆还田下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水稻生长和稻田CH4排放的影响,为气候变化下温室气体排放评估和丰产低碳的稻作技术创新提供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开顶式气室(Open top chamber, OTC)进行田间试验,设置两个CO2浓度处理,分别为正常大气CO2浓度处理(简称aCO2,CO2浓度约为0.04%)和大气CO2浓度升高处理(简称eCO2,CO2浓度约为0.055%),每个处理的田块混入等量的前茬小麦秸秆,探明秸秆还田下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水稻产量等生长特性、稻田CH4排放及微生物丰度的影响,揭示秸秆还田下大气CO2浓度升高对CH4排放的影响机制。【结果】大气CO2浓度升高显著促进水稻的生长,使剑叶叶面积增加25.0%,地上生物量增加22.0%,产量提高29.0%。大气CO2浓度升高显著增加了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但对穗粒数影响不显著。秸秆还田下,大气CO2浓度升高有降低稻田CH4排放的趋势,使单位产量CH4排放量降低了39.4%。大气CO2浓度升高使土壤甲烷氧化关键基因pmoA的拷贝数增加了20.0%,但对甲烷产生关键基因mcrA的拷贝数影响较小。【结论】秸秆还田条件下,未来大气CO2浓度升高不仅提高了水稻产量,而且有利于减少稻田温室气体CH4的排放。  相似文献   

5.
6.
为了明确垄作栽培对小麦生理指标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研究了平作、垄作1(垄沟内种植1行小麦)、垄作2(垄沟内不种植小麦)等3种不同栽培方式下的小麦生理特性和产量变化.结果表明,无论是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SPAD值(叶色值)值还是灌浆速率,均是灌浆前增加,到了灌浆期后开始下降;垄作产量大于平作,增产幅度为5.16%~14.52%.垄作栽培与平作相比,有利于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不同栽培方式对早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杂交早稻两优287和常规早稻鄂早18为材料,研究手工直播、机械精量穴直播、免耕抛秧、翻耕抛秧及移栽等5种栽培方式对早稻生育进程、茎蘖动态、叶面积系数变化、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采用翻耕抛秧,其群体消长快,有效穗数和穗粒数相对较多,产量高,但穗型整齐度稍差;采用机械精量穴直播,分蘖发生早,个体生长健壮,成穗率高,有效穗多,穗型整齐度好,产量高;采用移栽,生育进程合理,成穗率高,稳产性好;采用免耕抛秧,群体消长相对平稳,产量构成因素协调,产量较稳;采用手工直播,分蘖发生快,苗峰高,全生育期缩短,有效穗数多,穗粒数少,产量低。  相似文献   

8.
为评估CO2倍增对霍山石斛光合特性和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霍山石斛幼苗为试材,比较了CO2浓度400μmol/mol(大气浓度,对照组)和800μmol/mol(处理组)栽培180 d对霍山石斛光合特性、生长和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CO2倍增处理显著提高了霍山石斛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  相似文献   

9.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和物质生产特征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武运粳24号和南粳44为材料,对钵苗机栽、精确点抛和毯苗机插3种栽培方式水稻的产量、干物质积累、茎蘖动态、LAI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间水稻产量存在显著差异,钵苗机栽、精确点抛产量极显著高于毯苗机插,钵苗机栽显著高于精确点抛,产量差异主要来源于每穗粒数;物质生产上,移栽至N-n期钵苗机栽和精确点抛物质积累量多于毯苗机插,无效分蘖期毯苗机插物质积累量较多,至拔节期不同栽培方式干物质量相当,拔节至抽穗期、抽穗至成熟期钵苗机栽、精确点抛水稻物质积累量极显著高于毯苗机插,钵苗机栽显著高于精确点抛。说明与毯苗机插相比,钵苗机栽、精确点抛水稻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除无效分蘖期)都具有一定优势,特别是生育中、后期光合能力强,物质积累多,LAI较大,叶片不早衰,结实率和千粒重较高,且钵苗机栽优于精确点抛。  相似文献   

10.
不同栽培方式下缓释肥施用对水稻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栽培方式下施用缓释肥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选取湖北省漳河灌区为研究区域,设置“移栽+常规肥”(F1N1)、“移栽+缓释肥”(F1N2)、“直播+常规肥”(F2N1)和“直播+缓释肥”(F2N2)4个处理,以水稻品种钻两优超占为试验材料开展小区试验。结果表明,F1N2处理对水稻株高促进作用最强,黄熟期可达127.6 cm,比F2N1处理高15.6 cm,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F1N2处理对水稻分蘖促进作用极显著,每丛最多可达28.6个,而F2N2仅为11.7个;F1N2处理水稻产量为7 536 kg/hm2,比F2N2处理高13.3%,比F1N1、F2N1处理产量分别高出21.2%和28.2%。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峙平板培养测定灵芝连作土壤中的优势微生物种群对灵芝菌体生长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细菌和霉菌对灵芝的化感效应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其中化感效应最强的为细菌中的梭杆菌属、分支杆菌属和产碱杆菌属,三者的化感效应值分别为-0.844 0、-0.866 6和-0.866 6,其次为霉菌中的青霉属、木霉属、链孢霉及曲霉属,其化感效应值分别为-0.666 7、-0.755 6、-0.555 6和-0.555 6;链霉菌属的化感效应差异不明显(p0.05)。此结果为灵芝连作障碍土传病害的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热带海岸森林是重要的碳库,很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包括森林砍伐和气候变化。因此,迫切需要探明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为热带海岸森林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以热带海岸4种典型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中有机碳和全氮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其他土壤理化性状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林型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在土壤剖面中的垂直变化规律一致,表层含量较高,随着剖面深度增加含量逐渐降低,且不同土壤层次间呈现显著性差异。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35~7.06、0.08~0.61 g/kg,其中椰子人工林的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平均值最高,分别为7.06、0.61 g/kg,其次是香蒲桃天然次生林(6.07、0.44 g/kg)。各森林类型土壤碳氮比平均值依次为大叶相思人工林﹥木麻黄人工林﹥香蒲桃天然次生林﹥椰子人工林。各森林类型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椰子人工林、香蒲桃天然次生林、大叶相思人工林和木麻黄人工林。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个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与全氮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椰子人工林和香蒲桃天然次生林森林生态系统达到平衡稳定状态,其碳汇效益较木麻黄人工林和大叶相思人工林显著,对热带海岸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经营与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向水稻土中添加秸秆和黑炭进行水稻盆栽实验(秸秆的添加量为2 g/kg和10 g/kg,黑炭的添加量为5 g/kg和25 g/kg),分别在孕穗期和成熟期取样研究土壤碳氮转化及微生物代谢剖面的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全氮、铵氮等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秸秆和黑炭均能于一定程度上促进土壤碳氮转化,提高水稻产量;Microresp方法检测的微生物代谢图谱表明,秸秆和黑炭的添加量越大,对微生物的代谢影响越大。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添加秸秆和黑炭后微生物对果糖、丙氨酸、乙酰葡萄糖胺和赖氨酸盐酸盐的利用率上升。另外,秸秆对微生物碳和净碳矿化速率的影响显著高于黑炭,而黑炭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固碳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植方式对冬种免耕马铃薯生长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找合适广西冬种免耕栽培的高产马铃薯品种,2009年冬我们首次从青海引进了部分青薯系列马铃薯品种在广西开展了不同种植畦面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青薯7号与青薯8号出苗均比较快而整齐;青薯8号在现蕾期与成熟期的株高均比较适宜,茎较粗,叶片数较多,具有夺高产的生长优势;同一马铃薯品种小畦种植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分枝数均大于大畦种植,除青薯8号外,鲜薯产量也以小畦种植处理较高。可见,在免耕马铃薯生产中,应该根据不同马铃薯的品种特性,适宜的安排马铃薯种植方式,以实现免耕马铃薯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5.
不同耕作技术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退化黑土为对象,对7种耕作技术模式下土壤物理、化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测土施肥+浅翻深松+秸秆还田"和"测土施肥+浅翻深松+有机肥"2种技术模式降低容重、提高田间持水量的效果最好.与原垄种相比,各种技术模式对土壤有机质都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且以加有机肥和加秸秆还田的2种模式效果相对最佳,分别增加17.8%、22.4%;"测土施肥+浅翻深松"和"测土施肥+浅翻深松+有机肥"2种技术模式对大豆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常规施肥+原垄种相比分别增产9.7%和5.7%.不同技术模式中以浅翻深松加秸秆还田和有机肥的处理对改良退化土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17.
通过马铃薯不同栽培方式试验研究,选择适宜天水市山旱地马铃薯主栽品种天薯10号获得高产的有效配套栽培技术模式。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同地膜覆盖相比对照能提早出苗、成熟,表现出较好的抗旱保墒性和增产效应,增产率60.0%~96.7%。黑膜半膜覆盖栽培下的产量最高,为22 969 kg/hm2,比露地栽培增产11 297 kg/hm2,增产率为96.7%;商品薯率、株高、单株薯重、纯收入最高,生育期最长,病害较轻。  相似文献   

18.
4种不同培养基对小球藻Chlorella spp.生长和油脂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5℃,230r/min,24h全光照,光照强度50~110μE/m2/s的培养条件下,用SE、BG11、HSM1、DS4种培养基分别对3株小球藻Chlorella vugaris FACHB-31、Chlorella vulgaris Y-019、Chlorella pyrenoidosa Y-041进行培养。通过对生物量、生长速率及细胞内油脂含量的测定,比较不同培养基对小球藻生长与油脂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HSM1培养基更适合小球藻的快速培养,而DS培养基更有利于油脂的累积;本地分离藻种Chlorella vulgaris Y019更适合做为制备生物柴油的原料,在HSM1培养基中其生长速率为1.57,培养4d细胞干重为0.48g/L,在DS培养基中培养12d油脂累积为其它藻种的1.84~2.64倍。  相似文献   

19.
利用2种栽培方式和15种基质配方,对红掌‘热情’品种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苗床栽培更能提高红掌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及利于幼苗的生长,用2份椰糠与1份珍珠岩组成的配方最适宜作为大规模生产时红掌组培苗的移栽基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