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李敏  张丽 《沙棘》2004,17(3):36-41
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适宜种植沙棘的范围为汾河以东、渭河以北,阴山以南、日月山以东,面积约61.5万km^2。近20年来,统计种植各种类型的沙棘林近千万亩(66.7万hm^2),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良种沙棘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形成了符合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经济特点的沙棘资源建设方式。为指导沙棘资源建设、促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需要研究科学的沙棘种植区划。本沙棘种植区划以客观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准绳,确定在什么地区可以种植沙棘(自然属性),在什么地区需要种植沙棘(经济社会属性),并充分吸取已有沙棘研究成果和林业、农业、水土保持等专业区划成果,经过综合分析,确定沙棘种植的合理布局、分区的发展方向。根据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不同区域的生态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本区划划分了6个沙棘种植区:Ⅰ——半湿润平原与高原区;Ⅱ——半湿润丘陵沟壑区;Ⅲ——半干旱风沙草原区;Ⅳ——干旱丘陵沟壑区;Ⅴ——半干旱丘陵沟壑区;Ⅵ一干旱风沙区。  相似文献   

2.
滇之云南红豆杉种植区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云南红豆杉天然分布、人工种植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资料,并依据云南省的农业气候资料,运用模糊数学贴近度计算及择近原则的方法,在确定最适种植中心及区划范围的基础上,进行云南省的云南红豆杉种植区划。将全省分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不适宜4个种植区域,以此获得了具有各个分区所属气象测站的滇之云南红豆杉区划表,并绘制了水平区划图。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山核桃生物生态学特性的基础上,根据地域分异原则和自然条件,并按照山核桃的生态适应性,将广德全县区划为3种类型,即:适宜种植区(Ⅰ区)、较适宜种植区(Ⅱ区)、不宜种植区(Ⅲ区)。讨论了各类型亚区内的自然因子、适宜程度及原因,并对广德县今后推广发展山核桃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引种俄罗斯沙棘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肖荀 《沙棘》2001,14(1):4-6
根据我国经济林发展高产优质的目标,应用生境因子分析法的理论,分析了青海海东地区引种俄罗斯沙棘的可行性,指出了引种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提出在驯化的基础上,开展中国沙棘优良类型和俄罗斯沙棘的杂交种,才能选育出适合青海省区域化栽培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我国人工沙棘林建设的特点,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培育沙棘良种,营造高效生态经济林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北美红杉在云南区域性栽培试验及造林区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云南省14个县市统一布置北美红杉的区域性栽培试验,根据北美红杉在各个试验点的生长情况,结合各地气象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考虑北美红杉对环境因子的适应能力,筛选出用于区划的生态因子,对云南省的引种区进行了初步区划,划分为最适生区、适生区、次适生区和可能种植区等4种区域,为云南省扩大栽培北美红杉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  相似文献   

7.
国外生态经济树种沙棘引种驯化及早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丰富我国高寒地区生态经济林树种遗传多样性,促进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遵循供种区与引种区环境条件相似的原则,根据引种区气候、土壤、植被分布、地形地貌及地理位置等主要环境条件,确定与之相适宜俄罗斯为供种区。以6个俄罗斯大果沙棘优良品种为引种对象,在引种驯化及区域试验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与评价子代生态适应性、生长表现及果实品质,确定YSH和HJN为高寒地区引种栽培的适宜品种,且品种内家系间数量性状变异较小,生长稳定,具广泛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云南热区咖啡种植气候条件的模糊区域性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系统分析咖啡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适宜性条件的基础上,选取了与咖啡种植关系密切的五个农业气候因子作为依据,应用模糊数学方法,确定了云南热区各地各气候因子对咖啡种植的气候适宜度(隶属函数),以及可作为区划指标的清晰度。根据分析结果,得出云南热区咖啡种植气候条件的适宜性区划。试图探讨一种适用于单项作物区划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沙棘造林规划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黄铨 《沙棘》2000,13(4):1-5
针对当前沙棘造林情况,讲座了沙棘造林规划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注意使种植材料的生态习性与造林地的立地状况相适应;2)注意林种与树种的搭配,建成生态公益林护卫下的经济林与经济林支撑下的生态公益林体系;此外,还对林木良种的特点与在沙棘造林中使用沙棘良种的流速事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根据香榧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环境条件的需求,构建香榧种植综合区划评价体系,提出香榧综合区划指标为3个气候因子、2个地形因子和2个土壤因子,建立区划指标的空间分布模型。应用混合插值法完成区划指标的细网格化。应用加权指数求和法,建立综合区划评估模型。考虑土地利用现状,屏蔽不宜种植地域,把浙江省香榧种植区域划分为适宜、较适宜和不适宜3个等级。借助GIS技术制作香榧种植精细化的专题区划图,空间精度为100m×100m。综合区划结果可为浙江省香榧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