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恒河猴免疫器官中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与电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甲苯胺蓝,阿尔辛蓝-藏红组化染色法和透射电镜观察表明,恒河猴胸腺,淋巴结和脾脏中的肥大细胞在形态,大小,染色特性和超微结构等方面存在异质性,胸腺实质和间质中的肥大细胞均为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淋巴结和脾脏间质中的肥大细胞也为大小不一,形态多样;但其实质中的肥大细胞多呈小圆形,这些器官中的肥大细胞,甲苯胺蓝染色均表现出异染性;但阿尔辛蓝-藏红染色绝大多数呈蓝色(阿尔辛蓝阳性),偶见呈红色(藏红阳性)或红蓝混合色的(双阳性),电镜下,细胞表面光滑或有少许突起,胞质内含较丰富的细胞器,以及均质状高电子密度和中等电子密度的分泌颗粒。  相似文献   

2.
鸡淋巴器官中肥大细胞异质性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应用常规甲苯胺胺蓝、长时间甲苯胺蓝、阿利新蓝-藏花红、醛品红-阿利新蓝、阿利新蓝-高碘酸雪夫氏反应等组化染色法证实,在鸡胞腺、脾脏、腔上囊等淋巴器官的实质中存在大量肥大细胞,不同器官中的肥大细胞各有其分布特点,表明鸡淋巴器官中的肥大细胞可能存在不同的亚型。  相似文献   

3.
研究"甲低"状态下小鼠子宫肥大细胞(Mast Cell)组化性质的动态变化.用组织学方法制做不同时期小鼠子宫的石蜡切片,并进行MTB,AB-S染色及CEC值侧定,观察肥大细胞的量变及其颗粒的组化性质.结果表明实验组小鼠子宫肥大细胞的数量在同期极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1),且随"甲低"时间的延长均呈递增趋势;AB-S染色显示肥大细胞的红染,红蓝混合染色颗粒随"甲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蓝染颗粒逐渐增多,即肥大细胞颗粒由高硫酸化的糖胺多糖向低硫酸化的糖胺多糖转化.提示子宫肥大细胞的数量可反映子宫局部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4.
《吉林农业科学》2014,(6):81-84
应用改良甲苯胺蓝(MTB)、阿尔新蓝-藏红O(AB/SO)、甲基绿-派洛宁(MG-P)、天青Ⅱ-伊红-瑞氏混合液等4种组化染色技术进行染色,并用小鼠抗人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单克隆抗体AAl通过ElivisionTM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虎纹蛙舌头肥大细胞进行染色。结果表明:虎纹蛙舌头中的肥大细胞,大小形态不一。虎纹蛙舌组织中分布有大量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固有层的结缔组织中和舌头腺体之间,肌层也可见到大量的肥大细胞,并且有沿血管分布的特点。在用ElivisionTM免疫组化染色方法中,单克隆抗体AAl与虎纹蛙舌头组织中肥大细胞中的类胰蛋白酶有良好的交叉反应。类胰蛋白酶阳性细胞数量很少,分布于舌组织固有层和腺体之间。而人胃癌间质中可见多量类胰蛋白酶阳性细胞。  相似文献   

5.
鹧鸪脾脏、盲肠及盲肠扁桃体肥大细胞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阿尔新蓝-藏花红染色法、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长效甲苯胺蓝染色法等三种不同染色方法观察鹧鸪脾脏、盲肠、盲肠扁桃体肥大细胞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在鹧鸪脾脏内的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红髓和边缘区,在白髓脾小体中未见肥大细胞,在被膜上、小梁内未见肥大细胞分布;2.盲肠扁桃体分布在盲肠壁内的固有膜和粘膜下层内,在盲肠扁桃体的淋巴组织内未见肥大细胞分布;3.盲肠中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固有层和粘膜下层突向肠腔形成的皱襞中轴,肌层也有少量分布。  相似文献   

6.
在形态学的基础上,通过对比马立克氏病患鸡与正常鸡部分器官中肥大细胞的分布、数量和脱颗粒率,了解鸡马立克氏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肥大细胞的变化情况,为肥大细胞作为免疫调节细胞参与鸡马立克氏病肿瘤发生的关系研究提供依据。试验采集黑脚麻鸡病理组织,使用卡诺氏液固定,用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不同组织中肥大细胞的分布情况,发现阳性组黑脚麻鸡肥大细胞数量和脱颗粒率均显著高于阴性组。  相似文献   

7.
研究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消化道组织中的肥大细胞组织化学性质,观察肥大细胞胞浆颗粒的异质性。采用改良甲苯胺蓝(MTB)、阿利新蓝-沙黄O(AB/SO)、甲基绿-派洛宁(MG—P)、和天青Ⅱ-伊红-瑞氏混合液等4种组化染色法。用阿利新蓝-沙黄O染色法显示日本鳗鲡消化道的肥大细胞效果较好;甲基绿-派洛宁(MG—P)、和天青Ⅱ-伊红-瑞氏混合液染色效果一般,被染的肥大细胞数量很少;改良甲苯胺蓝甚至观察不到肥大细胞。日本鳗鲡肥大细胞数量不多,主要分布于食管、胃和肠道等部位黏膜层的黏膜上皮下方、固有层结缔组织,少量分布在黏膜下层结缔组织,并且有沿血管周围分布的特点;肥大细胞体积小,且多呈圆形、椭圆形、梭形及不规则形。AB/SO染色法效果最好,适用于日本鳗鲡肥大细胞的鉴定;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不适合于日本鳗鲡肥大细胞的鉴定。  相似文献   

8.
为寻求一种较好的显示肥大细胞的方法,采用硫堇染色法和硫堇-甲苯胺蓝染色法分别对用不同固定液固定的兔肠系膜中肥大细胞进行染色。结果显示:Carnoy氏液固定,硫堇染色可清楚显示肥大细胞,背景干扰小,阳性细胞多且可见肥大细胞的脱颗粒现象;硫堇-甲苯胺蓝法虽然也可显示肥大细胞,但背景干扰大,不利于对肥大细胞的观察;甲醛-乙醇固定,2种染色方法都可清楚地显示肥大细胞,但阳性细胞较少;中性甲醛则完全阻断肥大细胞的着色,2种染色方法都不能显示肥大细胞。兔肠系膜肥大细胞有沿血管分布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Carnoy氏液及硫堇染液分别是兔肠系膜优良的固定液和染色液,可清楚显示肥大细胞。  相似文献   

9.
应用常规甲苯胺蓝(RTB)、改良甲苯胺蓝(MTB)、醛品红-阿利新蓝(AF- AB)、阿利新蓝-高碘酸雪夫氏反应(AB - PAS)等组化染色法证实,在广西三黄鸡胸腺、腔上囊的实质中存在大量的肥大细胞,不同器官中的肥大细胞各有其分布特点,并且在形态大小、异染性、颗粒的黏多糖成分、染色特性等方面具有异质性,表明鸡胸腺和法氏囊中的肥大细胞可能存在不同的亚型.  相似文献   

10.
应用组织化学染色法对对照组、缺氧组、牛磺酸预处理缺氧组小鼠淋巴结内肥大细胞的数量、活性、分布范围及组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急性缺氧时间的延长,缺氧组和牛磺酸预处理缺氧组小鼠的肥大细胞和脱颗粒数急剧增加,均极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且在急性缺氧5h时肥大细胞出现一个峰值,而在缺氧8h后恢复常压9h再缺氧3h时,肥大细胞脱颗粒数最显著.AB-S染色显示: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缺氧组和牛磺酸预处理缺氧组小鼠淋巴结内几乎全部为黏膜肥大细胞(mucosal mast cell MMC).  相似文献   

11.
鸭淋巴器官中肥大细胞异质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应用5种组化染色法和透射电镜观察表明,鸭淋巴器官中含有大量的肥大细胞,它们在形态大小,异染性,颗粒的粘多糖成分,染色特性和超微结构等方面存在异质性。胸腺、淋巴结和腔上囊中的肥大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而脾脏中的肥大细胞较小,呈圆形或椭圆形。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甘蔗叶片光合细胞研究的继续和深入。通过电子显微镜的系统观察发现:甘蔗叶肉细胞中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复杂程度是随不同叶位和不同种及品种而异。这种变化是由低叶位到高叶位,由野生种、原始栽培种到有性杂交育成的生产栽培品种的顺序有规律地变化,即基粒片层、基质片层的数目逐渐增多,基质也随之渐浓。最后讨论这一现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姬松茸多糖的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构建小鼠S180荷瘤模型,对姬松茸多糖含量最高的品种AB01的多糖(AB01-P)和含量最低的品种AB03的多糖(AB03-P)的抗肿瘤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B01-P有极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并与剂量呈正相关,高剂量组(2.0 mg.mL-1)的抑瘤率为45.36%;AB03-P的抑瘤率最高为25.14%.与对照组相比,AB01-P可极显著地提高S180荷瘤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采用Annexin V/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研究了AB01-P对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早期凋亡的影响,发现AB01-P对诱导MG/63细胞凋亡有一定的作用,且具有量效关系,2.0 mg.mL-1剂量组的凋亡率为30.98%.  相似文献   

14.
肥大细胞是乳腺内重要的免疫细胞,参与乳腺的免疫防御、发育与重建.对不同发育时期山羊乳腺内肥大细胞的分布特点进行研究,用卡诺氏液固定乳腺组织,甲苯胺蓝染色,肥大细胞呈蓝紫色.结果表明,肥大细胞在乳腺发育的青春期和退化期数量较多,妊娠期数量明显少于青春期(P<0.05).泌乳期内乳腺肥大细胞数量最少,与其他时期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对甘蓝型油菜核不育材料S1A进行遗传分析,以核不育两用系S1AB,S45AB,15AB,117AB互相杂交,结果表明,S1A核不育受隐性基因控制,S45A,15A,117A核不育基因等位,但S1A与S45A,15A,117A核不育基因不等位,S1A可能是1个新的隐性核不育突变体。  相似文献   

16.
将CB—HRP(霍乱毒素B亚单位结合态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溶液注入母鸡卵巢内,逆行追踪研究了分布于卵巢的感觉神经元的定位及其规律性。结果表明:①分布于鸡卵巢,经交感途径传入的感觉神经元胞体位于T_1—L_3节段的脊神经节内,峰值在T_6节段。说明鸡卵巢经交感途径传入的感觉神经元的分布具有相对的集中性和弥散性。②脊神经节内的标记细胞以小细胞居多,推测鸡卵巢内可能含感受损伤性刺激的纤维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幼鸡发育阶段中肺脏肥大细胞组织结构和分布进行研究。[方法]选用1日龄贵州矮脚黄按免疫程序进行主要传染病预防接种,剖取肺脏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高倍镜下观察。[结果]对不同日龄幼鸡肺脏肥大细胞数量变化的研究表明,35日龄组比30日龄组和25日龄组肥大细胞数量极显著增加(P<0.01),30日龄组比25日龄组数量略有上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随幼年鸡日龄增长,肺脏肥大细胞的数量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实验对6头健康有牛的腕关节、跗关节滑液的细胞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确立了关节滑液细胞的计数方法。用瑞—姬氏混合染色发现奶牛关节滑液细胞分为4类,即:淋巴细胞、嗜中性白细胞、巨噬细胞和退化细胞。滑液中嗜中性白细胞极显著低于血液中的嗜中性白细胞。未见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19.
民猪垂体的形态接近圆形,它有一个发达的分枝状的神经部;含有三种不同着色细胞的中间叶,被神经部分成几部分。腺垂体部明显可见四种不同染色的细胞,它们分别表现为:嗜橙黄——G细胞数量稳定,分布一般在腺垂体的中部。嗜碱性细胞表现出深蓝与淡蓝两类细胞,深蓝色细胞(强嗜碱性细胞)数量伴有年龄的变化,幼龄比成年少,差异非常显著(P<0.01),淡蓝色细胞(弱嗜碱性细胞)的数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到六十公斤体重时则不见。然而,嫌色细胞却随年龄的成长而增加,雌性比雄性多,两性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
丝核菌细胞核染色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比较了5种不同的染色方法对丝核菌(Rhizoctonia)菌株细胞核的染色效果。结果表明,番红O-KOH的染色效果最好,Giemsa、苯胺蓝-甘油次之,染色效果最差的是苯胺蓝-乳酚油及曲利苯蓝-乳酚油。用番红O-KOH染色方法对分离自13种作物的57个丝核菌菌株进行细胞核染色,其中3个菌株为双核丝核菌,其余54个菌株为多核丝核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