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袁洁  斯震  徐惠惠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919-19920
以园林中最具有生命特征的元素———植物为研究对象,突出其形态随节气的更迭而呈现出不同的季相变化,并指出其变化主要表现在叶、花、果、干等方面,从色彩、光影、空间三大景观特征描述了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强调植物的季相变化不仅丰富了整个景观层次,也将大自然以缩影的形式引入园林。  相似文献   

2.
植物物候相的周期性更替引起植物外貌的显著季节性变化,是植物景观规划过程中可利用的重要因素之一。规划者根据不同植物季相变化的独特之处,将植物造景的空间性与时间性相统一,从而再现植物配植的自然之美。本文根据北京百旺公园、百望山森林公园及通州区的奥体公园、生态公园、西海子公园等地植物配植的调查结果,分析了园林植物景观季相变化的特点,对其栽植的树种资源进行分类总结,并对代表性群落的生态效益与人文效益进行分析,在植物景观配置与应用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可以对今后植物景观的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提升信阳市居住区园林植物色彩配置的合理性和丰富性,选取5个居住区园林样本,对其中的中心绿地、行道树、地被植物及孤赏树4类样方4个季节的NCS色号进行统计,分析居住区园林植物色彩配置特点和季节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信阳市居住区园林植物4类样方不同季节地被植物的变异性较小,孤赏树的变异性较大;春季特征色相为红色,夏季为绿色,秋季为黄色,冬季为蓝色;信阳市冬季较长,特色植物较少,色彩较单调,春季和秋季时间较短但植物季相特征突出。信阳市园林绿地应突出植物色彩的季相特征,加强景观植物驯化繁育,提高园林植物配置种类多样性,促进景观色彩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4.
南京八字山公园景观改造工程中植物造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南京八字山公园一期景观改造工程中以季相变化、地形特点、因地制宜、生物多样性等特点的植物造景状况,同时阐述了植物造景运用的相关技术措施,并分析了本工程植物造景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以三台云水景区开放性的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对人文景观和植物景观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了植物种类构成特点、季相变化情况、人文景观氛围、植物与建筑搭配关系、滨水绿地植物景观和溪流植物景观的营造方法等,总结出了富有文化底蕴、自然、写意的植物景观意境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哈尔滨市公园绿地中春季景观的调查取样,以及春季植物开花展叶时序的调查分析,总结出以哈尔滨市使用频率较高、春季景观效果明显的6类花灌木植物(东北连翘、兴安杜鹃、榆叶梅、丁香、东北扁禾木、绣线菊类植物)为主景的春季植物配置对策,为该市春季季相景观及园林设计提供科学合理的配置模式及植物配置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哈尔滨市公园绿地中春季景观的调查取样,以及春季植物开花展叶时序的调查分析,总结出以哈尔滨市使用频率较高、春季景观效果明显的6类花灌木植物(东北连翘、兴安杜鹃、榆叶梅、丁香、东北扁禾木、绣线菊类植物)为主景的春季植物配置对策,为该市春季季相景观及园林设计提供科学合理的配置模式及植物配置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杭州有代表性的绿地进行调查表明,杭州秋季季相观赏价值较高的植物有66种,观花植物较少,观果植物和秋色叶植物丰富。秋果观赏期主要分布在中秋和晚秋,秋色叶观赏期主要分布在晚秋;观果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层,秋色叶植物主要分布上层;果实和秋色叶的主色调均为暖色。并从时间的纵横结合、空间的立体扩展和色彩的时空延展3方面讨论了杭州秋季植物景观的营造方法。为杭州市秋季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园林植物季相变化对园林空间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园林植物季相变化特点和植物个体的特殊性,从宏观角度分析园林植物季相变化对园林空间景观营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根据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图书馆西侧公园设计施工及建成后,对改建后公园绿地进行了使用中的调查,系统地分析了浙大玉泉校区图书馆西侧绿地空间植物造景的总体特征和季相变化的特色,分析其空间配置,总结该公园的植物景观和空间布置特点,提出依然存的问题,供今后设计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利用植物的花开花落、四时季相的不同来模仿四季的交替规律,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造景手法之一,同时也是现代城市绿地植物造景的重要方法。笔者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的公园绿地为例,研究了植物造景季相的设计。  相似文献   

12.
杨相甫  范红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945-9947
研究了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乔、灌植被的季相变化。结果表明,一年四季中,春花、夏绿、秋色、冬季枯黄,每个季节阶段都具有典型的植物物候形态组合与色彩组合,独特的季相特征为植物景观的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武汉洪山公园春秋季节的景观为研究对象,主要调查公园植物群落情况,针对春秋季节景观变化,总结出公园植物景观的季相性变化。研究中选取了9个典型样地,并评价了其景观效果。调查发现洪山公园基本遵循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植物群落注重色彩对比,乔灌草配置合理;但依然存在植物种类少、部分植物群落设计不当、植物群落养护不够、公园设施维护不到位等问题。最后就洪山公园春秋季植物景观营造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寒地农业观光园非农生境植物景观季相色彩量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寒地城市哈尔滨非农生境人工自然景观最为丰富的植物园中10个景观单元案例,采集2017年植物个体生长季叶、花、果NCS色彩值,分析植物景观单元春、夏、秋三季季相色彩动态持续相遇性特征及植物景观单元周边可抵达不同方位视点下季相色彩量化数据,量化加权评价10个案例,总结适用于农业观光园非农生境植物景观季相色彩设计量化方法。结果表明,10个景观单元季相色彩设计质量后评价量化加权排序为:案例10(35)案例8(32)案例9(31)案例7(30)案例1(24)案例4(20)案例6(19)案例2(16)案例5(11)案例3(9),植物种类观赏性状NCS色彩值丰富度,观赏性状季相相遇性、水平可停留空间多视点有景可观三组量化因子,与植物景观季相色彩质量呈正相关,可作为季相色彩设计量化方法,有效提升农业观光园非农生境植物景观季相色彩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5.
植物季相的变化可以展现植物个体不同季节的形态、色彩和质地特性,而秋季植物叶片的色彩变化在一年当中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农村旅游景观的设计离不开植物的配置和季相变化特点,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化德县恒利农家休闲庄园周边植物的观测,记录了18种树木叶片的季相变化特征,总结了早秋型、晚秋型和转换型三种利用植物季相变化构成的植物配置模式,为当地旅游景观规划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6.
宋新红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0):100-110+118
植物色彩是城市公园的重要视觉要素之一,有着丰富的季相变化。在NCS自然色彩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对济南城区4座主要城市公园的植物色彩进行数据化分析,调研该地植物季相色彩构成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济南城市公园中具有色彩观赏价值的植物应用丰富,春、夏、秋三季色彩观赏价值最高;冬季绿色量与非绿色量的比值显著高于平均水平,绿色值总量达到26.4%。提出应放缓常绿树种的引种栽植,增加具有冬季色彩观赏价值的植物;济南城市植物景观色彩规划应以“四面荷花三面柳”为背景色,考虑不同季节植物色彩效果,点缀低明度、中艳度、高彩度的彩色植物。  相似文献   

17.
为了使丈河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规范化和特色化,通过对晋城市首批最美乡村丈河村现有植物种类进行调查,从植物的季相景观与垂直景观两方面分析了丈河村植物景观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并根据丈河村实地的气候条件增加了景观植物种类,丰富了季相和垂直变化,为丈河村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与南太行乡村景观规划提供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18.
南宁市金花茶公园植物造景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海玲  龚本海 《南方农业学报》2011,42(11):1378-1381
[目的]分析南宁市金花茶公园植物造景现状及特点,为茶花专类园植物景观及造景特色的营造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实地调查结合文献资料查阅的方法对南宁市金花茶公园植物景观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南宁市金花茶公园植物造景存在季相变化不明显、茶花配置形式不够丰富、特色文化不够突出等问题.[建议]在增加植物季相变化、丰富茶花配置形式、突出文化特色方面加强植物造景建设,营造别具特色的公园自然环境景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与交融.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法,调查泰安东湖公园、南湖公园和龙潭公园,对游客的基本属性以及游客对公园色彩景观的倾向性两个方面分析游客对公园色彩景观的意向.游客对三个公园的整体色彩景观基本满意,以龙潭公园满意度最高;游客认为公园色彩景观特色不明显,色彩景观吸引力不够.,城市公园色彩景观营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色彩景观特色不明显,形式单调;2.忽略了色彩学的基本原理的运用;3.没有对植物色彩景观的季相变化足够重视.同时,提出了在园林色彩景观营造中需要遵循的原则,对我国城市公园色彩景观营造提供—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黄海玲  龚本海 《南方农业学报》2012,42(11):1378-1381
【目的】分析南宁市金花茶公园植物造景现状及特点,为茶花专类园植物景观及造景特色的营造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实地调查结合文献资料查阅的方法对南宁市金花茶公园植物景观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南宁市金花茶公园植物造景存在季相变化不明显、茶花配置形式不够丰富、特色文化不够突出等问题。【建议】在增加植物季相变化、丰富茶花配置形式、突出文化特色方面加强植物造景建设,营造别具特色的公园自然环境景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与交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