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香炉瓜,又名灯笼瓜、五彩瓜,为葫芦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瓜形上圆下方,下部有2-5个小包凸起,很象庙里的香炉,所以叫香炉瓜,由于上部既圆又鲜红,很象灯笼,又称“灯笼瓜”。该瓜有红、白、褐、黄、青、绿、蓝等多种色彩,极美观,故又叫“五彩瓜”。除此之外,该瓜形...  相似文献   

2.
黄瓜畸形瓜苦味瓜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瓜在结瓜初期和盛期常出现大肚瓜、尖嘴瓜、蜂腰瓜、弯曲瓜、苦味瓜等现象,严重影响产量、品质和商品性。引起畸形瓜和苦味瓜的原因较多,除了自身生理遗传原因外,还与自然生态条件和栽培管理密切相关。现将几种常见畸形瓜和苦味瓜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植株长势中等,叶片中等大小,主蔓结瓜为主,瓜码密,回头瓜多,瓜条生长速度快,丰产潜力大。早熟性好,耐低温弱光能力强,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瓜条顺直,瓜皮深绿色,光泽度好,瓜把短,刺密、无棱、瘤小,腰瓜长34cm左右,不弯瓜,不化瓜,畸形瓜率低,单瓜重200g左右,果肉淡绿色,商品性佳。生长期长,不易早衰,适宜日光温室越冬茬及早春茬栽培。  相似文献   

4.
黄瓜果实生理性病害常见的有弯曲瓜,大肚子瓜、尖嘴瓜、缢缩瓜、苦味瓜、化瓜等,准确地掌握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对于提高黄瓜产量,多采商品果,提高黄瓜种植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因瓜在生长期,砍后主瓜仍能正常生长,日生长速度变化不大,所以取名砍瓜。砍瓜营养丰富,是瓜中之佳品,集保健药用为一身的菜食类瓜。瓜为圆柱型、皮薄、鲜嫩、细腻、香懦可口,可用于炒食、煲汤、馅食等等,营养丰富,含维生素C和18种氨基酸,高于其他菜食类瓜,营养价值高,其所含抗坏血酸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对各类慢性疾病有良好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砍瓜非常奇特,易栽培,是市场上独特的具有较高深加工价值的受欢迎的瓜类之一。  相似文献   

6.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20份中国南瓜种的不同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分析各性状对产量的贡献大 小,明确各性状对南瓜育种目标性状影响的主次关系。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总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单株 产量、单瓜质量、瓜外横径、侧壁肉厚、第1雌花节位、瓜内腔横径、瓜外纵径、瓜纵径下果肉厚、瓜内腔纵径、 种子千粒质量、瓜柄长、瓜柄直径、瓜形指数、瓜纵径上果肉厚。结果表明,以产量作为育种目标应着重从单株 产量和单瓜质量,其次从瓜外横径、侧壁肉厚、第1雌花节位等农艺性状进行选育。  相似文献   

7.
张健 《西北园艺》2007,(5):50-50
博耐13号B型是黄瓜育种专家马德华博士育成的目光温室黄瓜换代品种。耐低温、弱光能力强,前期产量(春节前产量)高,抗霜霉病、白粉病和枯萎病。瓜码密、回头瓜多,若管理好,中后期不歇瓜、不早衰,结瓜后劲足。瓜把短,瓜条深绿色、有光泽,瓜条顺直,腰瓜长度可达35cm,商品性好,市场售价高。  相似文献   

8.
张建 《长江蔬菜》2009,(12):12-13
飞碟瓜,又叫碟形瓜、齿缘瓜、扁圆西葫芦,果缘具棱齿,扁圆、碟形或钟状,为葫芦科南瓜属美洲南瓜的一个变种。飞碟瓜在我国栽培的历史很短,20世纪90年代从俄罗斯、韩国、美国等地相继引入栽培。生长习性和一般西葫芦相似,凡能栽培西葫芦的地方,均可种植。瓜色因品种不同而异,分绿色、黄色、乳白或微绿色三类。  相似文献   

9.
苟兴甫 《蔬菜》2011,(2):14-15
变色瓜为葫芦科1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印度、马来西亚一带,观赏食用兼得,幼瓜白带绿花纹,远看如一只只老鼠,有黄、橙、红等色,红色为成熟瓜,剥开外皮,里面是一粒粒红玛瑙般的果实,入口滑嫩清爽,也称金芒果瓜、彩瓜,俗称老鼠瓜,嫩瓜食用味道好,炒菜或做汤口味清香,同时还有补血健胃之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金丝瓜,系葫芦科南瓜属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又名搅瓜、粉丝瓜,是徐州地区传统地方名优蔬菜品种之一,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金丝瓜以嫩瓜或老熟瓜作菜用。老熟瓜经蒸煮或速冻后瓜丝金黄,松脆爽口,风味独特,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十分赞赏金丝瓜的美味。  相似文献   

11.
黄瓜化瓜是温室大棚生产中长期困扰菜农的问题之一,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和总体经济效益。利用蜜蜂传粉可以有效解决大棚黄瓜化瓜难题。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1黄瓜化瓜的症状 黄瓜化瓜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其表现为刚坐上的瓜或正在发育中的小瓜条,生长停止,由瓜尖开始至全瓜逐渐退绿变黄、变细变软、干瘪,最后干枯或脱落。  相似文献   

12.
西瓜的幼果往往较脆嫩,极易受伤,若风吹动或因其它原因造成幼果损伤,极易造成落果或发育不全。通过翻瓜整瓜,可以促进西瓜发育,提高商品率。方法就是在西瓜下面松土、垫草和翻瓜,使西瓜搁在草上,避免与土壤接触。做法是左手托瓜,右手用铲沿瓜下地面进行植土,植土深度约2cm,然后把瓜放回原处。当瓜长至3~4kg再进行1次松土,目的是有利于瓜表面的生长,保瓜的圆整性,防止滚动。翻瓜可不断改变瓜着地部位,使瓜面均匀地接受阳光照射,皮色保持一致,瓜瓤成熟均匀一致。翻瓜时要注意在晴天午后进行,并要轻搬轻放,不要损伤…  相似文献   

13.
节瓜系葫芦科冬瓜属冬瓜的一个变种,为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因全株被毛,别名毛瓜。节瓜原产我国南方,是我国特产蔬菜之一,广州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节瓜的嫩瓜和老瓜均能食用,嫩瓜细腻,柔滑,老瓜清淡,爽口,均可供炒、煮或做汤用,以嫩瓜食用为佳。每100g果肉内含蛋白质0.7g、碳水化合物1.5g、  相似文献   

14.
李平  李莉 《蔬菜》2001,(3):23-24
什么叫黄瓜化瓜? 黄瓜雌花未开放或开放后子房不膨大,迅速萎缩变黄脱落,称为化瓜。温室大棚中出现的黄瓜化瓜现象是由环境条件、栽培季节及栽培品种等多方面因素引起的,现简述如下。 一、造成化瓜的原因 1.花芽分化受阻引起的化瓜,育苗期温度经常低于10℃以下的低温,可能导致花芽分化不正常而化瓜;温度过高,水、肥过大,秧苗徒长时花芽得不到充足的养分,分化受阻易引起化瓜;干旱缺水、光照不足时也会造成花芽分化不良,引起化瓜。 2.生长期植株的营养生长过旺,抑制了生殖生长,营养集中在茎叶上时,也易发生化瓜,特别是在…  相似文献   

15.
中农5号黄瓜     
中农5号黄瓜为早熟雌型杂种一代。 特征特性:植株生长速度快,主蔓结瓜为主,回头瓜多,第一雌花始于主蔓2~3节,其后连续雌花。雌性强,雌株率90%以上,结瓜早而集中,瓜条发育速度快,耐低温,早熟性强。瓜长棒形,瓜色深绿,瘤小刺密,白刺,瓜长22~32cm,横径约3cm,瓜把短,单瓜重100~150g,果实清香,瓜条商品性好。抗疫病、枯萎病、细菌性角斑病、黄瓜花叶病毒病及西葫芦花叶病毒病、耐霜霉病。平均667m2产6 200kg,高产达9 000kg以上,是保护地栽培专用新品种,适宜大棚、日光温室和春…  相似文献   

16.
南瓜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南瓜又名麦瓜、番瓜、倭瓜、金冬瓜,属葫芦科南瓜属。原产于亚洲南部,南瓜的适应性很强,南北各地都普遍栽培,我国南瓜分布最广,因产地不同面叫法各异。嫩瓜可作蔬菜,味甘适口.是夏秋季节的瓜菜之一;老瓜可作饲料或杂粮,故不少地方又称之为“饭瓜”。  相似文献   

17.
《中国蔬菜》2006,(2):70-71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中熟雌型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及分枝性强,叶色深绿,主侧蔓结瓜,瓜码密,丰产性好。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等多种病害。瓜色深绿,略有条纹,瓜长25~30cm,瓜粗3cm,单瓜重150-200g,刺瘤密,白刺,无棱,瓜把特短,肉质脆甜,品质好。耐热抗逆性强,在夏秋季高温长日照条件下,表现为强雌性,瓜码比一般品种密。春季每667m^2(1亩)产量5000—6000kg,秋季3000~4000kg。  相似文献   

18.
东农804是利用优势育种法选育的水果型黄瓜一代杂种。母本D0420是强雌性自交系,父本D0202是高代稳 定自交系。植株长势强,叶片深绿色,茎秆粗壮,分枝少、主蔓结瓜,节成性好,第7~8节以上每节有瓜,高抗 细菌性角斑病和枯萎病,抗霜霉病、白粉病。瓜长22~24 cm,瓜粗3 cm左右,单瓜质量150~180 g,标准瓜率大于 85 %。果实深绿色,有光泽,瓜腔小于瓜横径1/2,每667 m2产量3 800~4 300 kg。适宜在华北、东北地区春秋保 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19.
西瓜畸形包括扁平瓜、葫芦瓜、偏头瓜、尖嘴瓜等。各种不同类型的畸形瓜,直接影响西瓜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识别西瓜雌花是否坐瓜,不仅能够及时准确地选瓜、留瓜,提高西瓜的商品性,而且能够对没坐瓜的植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提高西瓜的坐瓜率。识别西瓜雌花能否坐住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