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8月9日至8月10日,我国现代苹果育种研讨会暨全国第五届苹果育种协作组工作会在泰安成功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园艺学会苹果分会、全国苹果育种协作组、国家现在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国家  相似文献   

2.
阎振立 《果树学报》2005,22(3):275-275
<正>为了更好地组织全国苹果育种单位协作开展育种研究工作,使我国苹果品种选育研究在近期内能取得较大的进展,2004年10月在中国园艺学会苹果分会的安排下,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辽宁省果树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西省果树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等7家从事苹果育种研究的单位发起,成立了全国苹果育种协作组。2005年3月25-26日全国苹果育种协作组第一次会议在郑州召开。回顾以往我国苹果育种曾在1964、1975、1979年召开3次全国协作会议,所以本次会议既是全国苹果育种协作组成立后的首次会议,也是我国苹果育种的第4次协作会议,来自全国19个从事苹果育种研究的科研院所共计4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正>苹果病害是制约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抗病育种作为提高苹果抗病性的有效途径,其研究日益受到苹果育种和果树病理工作者们的重视。本文综述了苹果抗病育种的意义和方法、我国苹果抗病育种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工作方向。1苹果抗病育种研究的意义苹果的栽培面积和产量都居我国水果生产的首位,是我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果树树种之一。但是苹果生产受到各种病害如苹果树腐烂病、苹果轮纹病和早期落叶病等的侵袭,轻则树  相似文献   

4.
由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承担完成的"转基因苹果抗病育种技术研究"经过6年研究,于2000年11月18日通过了专家鉴定,由全国著名果树和生物技术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听取了课题组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审查了技术档案和查新咨询报告书。经过讨论,一致认为:1.针对苹果常规杂交育种实生苗童期长、基因重组不易控制、性状分离和诱变育种嵌合体干扰等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转基因技术进行苹果定向抗病育种,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实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2.在国际上首次采用苹果成年树离体白化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不定芽再生和基因转化。…  相似文献   

5.
德国的苹果育种已有70多年,20世纪80年代以前,苹果育种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果实品质、丰产稳产.此后,苹果育种的主要目标转向在保持良好品质和丰产性的前提下,提高综合抗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把德国苹果抗性育种概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苹果品种缺乏和育种周期长等瓶颈问题,以高类黄酮为主线,以新疆红肉苹果和红富士评价挖掘与创新利用为研究重点,采用“理论与技术创新并重”的科研思路,创建了苹果资源育种的理论体系及优质高效育种技术体系,自主育成了具有红肉和红皮苹果新品种10个,填补了中国红肉苹果品种空白。利用“果树多种源品质育种法”等苹果育种技术,以新疆库尔勒香梨评价挖掘和创新利用为重点,自主育成了优质、耐贮、极晚熟、抗氧化梨新品种山农酥,表明苹果相关育种技术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山东省苹果品种现状及优新品种发展趋势,分析了品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育种建议;探讨了当前新技术快速发展条件下的高效育种技术和策略,重视利用当前基因组学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充分发掘我省苹果育种单位的资源优势,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8.
抗病虫育种已成为许多苹果生产国苹果育种的主要目标.选育抗病虫苹果新品种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可以满足生产绿色果品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环保呼声渐高,苹果抗病虫育种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我国苹果抗病虫育种研究甚少,仅在方法上进行一些探索,本文概述苹果抗病虫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9.
20世纪60年代新西兰的Don Mc Kenzie博士从果农J.H.Kidd配置的杂交后代中选出了世界级的苹果品种‘嘎拉’。随后,新西兰植物与食品研究所于80年代初期开始了持续专业的苹果育种研究,先后培育出了一系列优良的世界性品种。苹果育种技术也从常规育种进入了分子育种时代,一跃成为世界苹果育种强国,吸引了世界众多果树科研单位和育种者争相学习其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国苹果育种水平,缩小与苹果育种强国的差距,作者系统的介绍了新西兰的苹果品种和砧木选育的发展历程、选育方法,特别是生物技术在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并对比分析目前中国苹果品种及砧木选育的方法,提出中国苹果育种方法的改进建议,希望对中国的苹果育种工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环保呼声渐高,绿色无公害食品的畅销,以及降低生产成本的要求,在苹果育种领域,抗病育种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同时,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对苹果生产的影响,抗逆性育种研究逐渐增多,特别对于一些苹果非适宜生长区,抗逆性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11.
建立新时期适合我国国情的苹果高效育种技术创新体系与方法,对提高我国苹果育种技术水平有着重要意义。现在对多年育种工作进行总结、回顾的基础上,提出并探索了在"少组合、大群体"的杂交育种思路下苹果高效育种技术创新体系的概念及操作实践。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苹果育种研究工作的几点想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述了世界上一些主要苹果生产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法国、荷兰、德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的苹果育种概况和取得的成就,并回顾了我国苹果育种的成就。作者根据自己对国际上目前盛行栽培和发展的苹果品种以及我国培育的苹果新品种的了解,认为我国近些年来发表的一些品种,如华冠、华帅、华红、寒富、新帅、新苹等,都具有优质、丰产、耐贮、适应性广的特点,并且有的在品质上并不比现在国际上盛行发展的富士,布瑞拜,乔纳金,新红星差。对于这些品种,作者认为应积极开展品种区域试验,与这些国际上的热门品种进行较量,以确定它们在国内和国际上的推广价值。为了尽快培育出我国超国际水平的苹果新品种,建议扩大全国苹果育种中心机构,统一制定育种计划,利用我国已培育出的前述的几个优质品种与一些国外的实践证明为优良杂交亲本的品种进行重复杂交,加速我国苹果育种步伐。  相似文献   

13.
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苹果品种对我国的苹果进入国际水果市场和抵御外来果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综合有关文献概述了我国建国以来在苹果育种方面取得的成就;分析了不同时期苹果育种的目标、采用的育种方法、培育的新品种及辅助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苹果育种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医食同源,吃营养,吃健康”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针对我国苹果产业品种单一、特色多样化品种严重不足、主栽品种’红富士'果实着色、风味品质及结果习性等性状需要进一步改良、苹果育种特别是红肉苹果育种周期长、缺乏优异种质等问题,系统介绍了以“高类黄酮(红皮与红肉)”为主线,以新疆红肉苹果挖掘与创新利用为研究重点,在品质形成与芽变机理、红肉苹果优异种质创制、高效育种技术创建、特色多样化新品种培育及其配套高效栽培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成果,旨在为其他野生果树资源的评价挖掘与创新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日本果树试验场苹果支场苹果育种的历史和现状杜志辉(陕西省果树研究所杨陵712100)笔者自1996年秋至1997年春曾在日本国农林水产省果树试验场盛罔支场进修苹果害虫的生态研究及防治技术。但在9—11月份该场育种研究室几乎每天都在进行杂交后代的品评选...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是我国苹果传统优势产区之一,自1950年开始现代苹果育种以来曾引入并育成一大批新品种(系),并且在阶段转变、性状遗传、遗传转化和核酸分析等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本文叙述河北省苹果品种改良工作的成果、经验及展望。  相似文献   

17.
伊凯  张敏  杨彬 《中国果树》1999,(3):49-50
辽宁省是我国主要苹果生产基地之一,苹果生产历史悠久,在优良品种的选用上也发挥了一定优势。栽培优良品种的选定,一方面通过引进、试栽,同时还进行了育种、选种。在育种研究中经历了几个阶段,各育成了数个有特色的品种。1 苹果育种各阶段的研究进程  建国以来,根据不?..  相似文献   

18.
在苹果中,每年用于防治病虫害的费用约占生产成本的10%,且施用农药还污染环境。据此,一些国家都在致力于选育抗病苹果品种,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果树损失,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保护环境。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国家的果树育种者经过40多年的努力,已先后选育出了40多个苹果抗病品种(表1)。这些抗病品种的果实成熟期从开花到果实成熟需75—180天不等,果实色泽和风味各异,为苹果生产和育种  相似文献   

19.
综述山东省50年来苹果资源研究与利用、引种、杂交育种、实生选种、芽变选种、诱变育种、倍性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分子标记育种和砧木育种工作的成绩.提出今后应进一步开发利用优异种质资源;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抗性强、栽培性状好、品质优良、适应国际市场需要、适宜加工、适宜密植和绿色有机果品生产的新品种;创新育种技术及加大抗病矮化育种力度,培育优良砧木等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从基于集群分离分析法、杂交群体、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功能基因分子标记4个方面对苹果相关的分子标记及其在辅助育种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为苹果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揭示重要性状的遗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