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冬去春来,春暖花开,大自然一派勃勃生机,而人们此时却往往感到困乏,爱打瞌睡。这是因为春天气温在一天天升高,人体体表的毛细血管由原来的收缩状态转为舒张,血流量增多,使大脑供血量相对不足,便出现了身体疲乏、昏昏欲睡的“春困”现象。 “春困”现象对驾驶员安全行车十分有害,特别是在长时间行车中,  相似文献   

2.
春困虽然是一种自然和生理现象,但这对于驾驶员来说,会使其处理紧急情况的应变力下降,从而给行车带来安全隐患。因此,春天行车应注意以下事项:1.调整饮食结构。进入春天,驾驶员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从饮食上加以注意,减少春困发生。实验证明,钾、咖啡因、碱性食品、维生素等都有助于消除疲劳、保持清醒。具体到我们日常食物中,有胡萝卜、大白菜、茶叶、巧克力、苹果、海带、黄豆、土豆等,这些都是防止疲倦的食物。  相似文献   

3.
大地回春,春日融融。不少驾驶员常常反映说,他们在行车时,被那暖暖的太阳一晒,再加上发动机发出的有节奏的声音,时常感到精神萎靡不振。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春困现象。春困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春困秋乏”。由于 奏的气候使然,人们经常会有 一种懒洋洋的困倦感,在这种 状态下驾车十分危险。因为人 在困倦时,反应迟钝,判断的 能力显著下降,极易发生交通 事故。 眼下春季来临,如何克服 春困对行车安全产生的不良 影响呢? 驾驶员在上路前必须充 分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由于人体睡眠与觉醒节律的影响,应该尽量减少夜间行车的时间,在行车过程中要特别提高警惕。 在行车过程中如果感到疲倦,应该停车休息,以免过度疲劳引起打吨。据试验,驾驶员连续开车2~3个小时就开始出现疲劳现象,这时应打开车窗呼吸新鲜空气;打开收音机提高音量;或将车停在服务区、安全带,走出驾驶室做做深呼吸或保健操,待大脑彻底清醒过来后再继续行驶。 驾驶员要提高安全行车的警惕,克服外界环境的催眠作用。行车环境的单调仅仅是一种表面现象,实际上可能潜伏着各种危险,例如前面的车辆可能会突然制动、前方路线突然出现障碍物等,应随时注意观察路上情况的变化,克服单调感,实现真正的安全行车。春季驾车防困倦@朱孔俊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春困秋乏”。由于 奏的气候使然,人们经常会有 一种懒洋洋的困倦感,在这种 状态下驾车十分危险。因为人 在困倦时,反应迟钝,判断的 能力显著下降,极易发生交通 事故。 眼下春季来临,如何克服 春困对行车安全产生的不良 影响呢? 驾驶员在上路前必须充 分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由于人体睡眠与觉醒节律的影响,应该尽量减少夜间行车的时间,在行车过程中要特别提高警惕。 在行车过程中如果感到疲倦,应该停车休息,以免过度疲劳引起打吨。据试验,驾驶员连续开车2~3个小时就开始出现疲劳现象,这时应打开车窗呼吸新鲜空气;打开收音机提高音量;或将车停在服务区、安全带,走出驾驶室做做深呼吸或保健操,待大脑彻底清醒过来后再继续行驶。 驾驶员要提高安全行车的警惕,克服外界环境的催眠作用。行车环境的单调仅仅是一种表面现象,实际上可能潜伏着各种危险,例如前面的车辆可能会突然制动、前方路线突然出现障碍物等,应随时注意观察路上情况的变化,克服单调感,实现真正的安全行车。春季驾车防困倦@朱孔俊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春困秋乏”。由于 奏的气候使然,人们经常会有 一种懒洋洋的困倦感,在这种 状态下驾车十分危险。因为人 在困倦时,反应迟钝,判断的 能力显著下降,极易发生交通 事故。 眼下春季来临,如何克服 春困对行车安全产生的不良 影响呢? 驾驶员在上路前必须充 分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由于人体睡眠与觉醒节律的影响,应该尽量减少夜间行车的时间,在行车过程中要特别提高警惕。 在行车过程中如果感到疲倦,应该停车休息,以免过度疲劳引起打吨。据试验,驾驶员连续开车2~3个小时就开始出现疲劳现象,这时应打开车窗呼吸新鲜空气;打开收音机提高音量;或将车停在服务区、安全带,走出驾驶室做做深呼吸或保健操,待大脑彻底清醒过来后再继续行驶。 驾驶员要提高安全行车的警惕,克服外界环境的催眠作用。行车环境的单调仅仅是一种表面现象,实际上可能潜伏着各种危险,例如前面的车辆可能会突然制动、前方路线突然出现障碍物等,应随时注意观察路上情况的变化,克服单调感,实现真正的安全行车。春季驾车防困倦@朱孔俊  相似文献   

7.
疲劳与安全行车所谓疲劳,是指驾驶员因连续操作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发生某种变化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机能低落的现象。疲劳会使人的注意力分散,严重时会困倦打瞌睡,精神恍惚无法正常接受和处理外界的信息。驾驶员总的工作能力因疲劳而降低,当大脑发出指令后,身体不能自如...  相似文献   

8.
在许多交通事故中,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交通事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中因雨天引发的事故尤为突出。因此,这就要求驾驶员在行车中,不但要严格遵守交通法律法规,而且要掌握不同气候条件下驾驶操作技能。那么,下雨天驾驶员怎样保证行车安全呢?1)雨天出车前要认真检查车辆制动、转向、雨刮器、大小车灯、喇叭及轮胎等部位,确信这些部位状况良好方可出车。2)防止电器部件受潮。如发动机上盖等处有渗漏现象,要及时修补,防止雨水进入发动机电器部位,以免短路或失效。3)雨天保持中速行驶。前后车距要比平常拉大一倍以上,除非路面条件很好,前车减速让…  相似文献   

9.
在许多交通事故中,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交通事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中因雨天引发的事故尤为突出。因此,这就要求驾驶员在行车中,不但要严格遵守交通法律法规,而且要掌握不同气候条件下驾驶操作技能。那么,下雨天驾驶员怎样保证行车安全呢?  相似文献   

10.
永磁交流发电机广泛用于无直流电源、用电设备功率不大的拖拉机上。由于其构造简单,使用保养方便,深受广大驾驶员欢迎。但是,在夜间行车时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在关闭后灯或减少照明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很多人为了方便出行,开始购买汽车。汽车是一种代步工具,在交通工具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优势,比如:灵活性强、速度快等,在这些运输方法中占据一定的比例。但是如果驾驶员在驾驶中缺乏安全意识,往往会发生安全事故。因此,汽车驾驶员不管在何时何地行车,都必须要意识到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应当安全驾驶,这样不仅为自己的安全考虑,而且为他人的生命负责。而影响汽车驾驶员行车安全的因素有多种,主要是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了汽车驾驶员行车的影响因素,希望可以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一双“明察秋毫”的眼睛对驾驶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现代医学告诉我们,除了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眼睛的生理功能自然减退外,平时不注意眼睛的卫生也是致病的主要因素之一。例如在炎热的烈日下,有的驾驶员行车不戴浅色墨镜,眼睛就会受到强烈的太阳光辐射,时间长了,会有不舒服的感觉;夜晚能见度较差,长时间行车,眼睛会产生“疲劳”的现象;一些跑长途的驾驶员连续工作,思想高度集中,致使眼球内膜神经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得不到适当的松弛,更容易导致眼疾。患有“眼疲劳”症或视力减退的驾驶员,不但不能及时完成运输任务,而且容易…  相似文献   

13.
驾驶员在遇到一些高兴的事或出车在外环境变化较大时,大脑中枢神经兴奋而失眠,致使体力和精力下降,严重影响第二天的行车安全。有些驾驶员索性服安眠药,这是不可取的。因为服药后神经系统受抑制,若服药过量也不利于第二天安全出车。那么,怎样才能避免和消除失眠呢? 1.晚餐不要吃得太饱;睡前不要作剧烈运动;不要喝浓茶。  相似文献   

14.
根据交通肇事事故案例分析,驾驶机动车辆至少有3个“危险时辰”,很多肇事驾驶员就是步入了此“死亡之谷”的险区。1午夜时辰:在午夜1时至凌晨3时,万物都处于“休眠状态”。驾驶员行车容易产生“空旷”的感觉,往往疏忽大意、放松警惕,认为月黑人稀正好赶路,于是便天马行空,超速驾驶,以致常有驾驶员把车撞到路边的行道树上、建筑物上还在悠悠酣睡。在午夜时辰行车,驾驶员大脑反应都比较迟钝,血压也随着降低,手脚的血管神经容易产生僵硬、麻痹。由于极度疲劳,心脏功能不好的人还易诱发心脏病、心肌梗塞和脑血栓等症状,这…  相似文献   

15.
驾驶员违章行车心理分析凌坚峰一、驾驶员高速行车心理“十次肇事九次快”,这说明由于高速行车而引起的事故很多。一般情况下,驾驶员是明知违章而强行超速,那么,驾驶员为什么要违章超速呢?原因有以下一些:1.性格急躁,办事想速去速归;2.好出风头,耍威风,开“...  相似文献   

16.
《南方农机》2001,(3):27
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司机朋友常抱怨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最容易犯困、打瞌睡。这究竟是什么呢 ? 其实,这就是“高速催眠”现象。首先,高速公路实行分隔行驶,完全杜绝了异向干扰,驾驶员不必考虑对面来车等情况;其次,高速公路无指示灯 (如红绿灯 )干扰,又无行人、非机动车影响,驾驶员仅顾踏下油门,盯着前方高速行驶;第三,由于驾驶员视觉产生一定影响,如有效视野变窄;有效辨认距离缩短;动态视力下降;速度感减弱等。所有这些会驾驶员大脑活动受到抑制,因缺乏感官刺激而逐渐产生精神疲劳,反应迟钝,产生睡意。 “高速催眠”现象是高速公路车辆安全行驶的天敌,也是许多交通事故发生重要原因之一。为了克服这种现象,目前许多国家对高速公路的直线段加以限制,从而改善行车条件,调节司机心理。对于广大驾驶员来说,除时刻保持警惕外,要常备清凉油,必要时抹一些;或感到疲劳时打开录音机听一听节奏欢快的音乐,来提高兴奋性。 (二木 )  相似文献   

17.
朱子 《南方农机》2003,(2):34-34
1.进入车场不忘检查机油、水、喇叭、手脚制动、方向盘。一名汽车驾驶员每天进入车场都不能忘,这样不仅有利于车辆完好,更利于行车安全。2.马达一响,集中思想俗话说:机动车自带三分险。驾驶员坐进驾驶室就立刻进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角色,所以不集中思想不行。3.车一转心想安全车轮一转,驾驶员就是路面上的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不强,横行霸道,强行借道,都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因此,车轮一动,司机必须全神贯注,心想安全。4.尾随车辆距离适当驾驶员在行车中经常尾随车辆,如何掌握最安全的跟车距离,依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地说,在不想超越的情…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道路交通发展比较快。2010年云南省机动车保有量已达734.7万辆。云南地处西南边陲,全省地形复杂,江河纵横,横断山脉突出,气候类型多样,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干湿季节分明,海拔高、气压低、空气稀薄。山区公路多处于高寒山区,随着气候变化,山底热不可耐,山顶云雾缭绕,时而细雨绵绵,时而狂风大雨,甚至还会出现下雪、结冰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对驾驶员安全行车造成了很大困难,而且埋  相似文献   

19.
1驾驶员在行车中心理活动的过程驾驶员在行车中,每时每刻都在注视着机车周围的环境情况变化,都在进行着严谨的心理活动:发现险情时,一般都在05~10s内通过大脑的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最后达到安全作业。注意力是接受险情的前提,行...  相似文献   

20.
拖拉机驾驶员在外作业,其“吃、穿”除平常人的一般要求外,为了保证行车安全,还有一些特殊要求,值得引起注意。2.饮食驾驶员的饮食,事关身体健康与行车安全,每位驾驶员应引起足够重视。(1)定时定量。驾驶员的工作特点是整天流动在外,不像在家里那样按部就班,吃饭往往是早一餐、迟一餐,饥一餐、饱一餐,很容易得胃病,影响身体健康。驾驶员要尽力安排好饮食,做到定时定餐。尤其是早餐,有的驾驶员为了赶早就不吃早餐,其实早餐不吃,不仅影响身体,还会使大脑供氧不足,造成精神萎靡,体力下降,容易肇事。(2)不要吸烟。驾驶员吸烟不仅影响行车安全,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