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热点聚焦     
<正>农业部:过度加工致年损失粮食超150亿斤——近年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但因产后处置不当,农户每年损失粮食7%~11%,过度加工导致每年损失粮食150亿斤以上。为此,农业部印发《关于加强粮食加工减损工作通知》,要求各级农产品加工业管理部门全面推进粮食加工减损工作。我国将重点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将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引导和支持力度,强化政策扶持,推动符合条件的涉农投资项目由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承担和实施;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努力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引导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之间形成稳定的土地流转关系,对流转达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农业部印发《关于加强粮食加工减损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农产品加工业管理部门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收、减损就是增供、减损就是增效"的理念,不断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推进粮食加工减损工作。《通知》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用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近21%的人口,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因为设施设备缺乏、技术工艺落后、过度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低等问题,我国粮食干燥、储藏、加工等环节浪费严重。因产后处置不当,农户每年损失粮食7%~11%,过度加工导致每年损失粮食150亿斤以  相似文献   

3.
行业动态     
<正>农业部要求全面推进粮食加工减损工作近日,从农业部印发的《关于加强粮食加工减损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获悉,近年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但因产后处置不当,农户每年损失粮食7%~11%,过度加工导致每年损失粮食75亿kg以上。农业部要求,各级农产品加工业管理部门要全面推进粮食加工减损工作。《通知》强调,要紧紧抓住烘干、贮藏等初加工环节,结合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实施,积极开  相似文献   

4.
《种业导刊》2014,(9):34-34
<正>近日从农业部印发的《关于加强粮食加工减损工作的通知》中获悉,因产后处置不当,农户每年损失粮食7%~11%,过度加工导致每年损失粮食75亿公斤以上。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但因为设施设备缺乏、技术工艺落后、过度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低等问题,粮食干燥、储藏、加工等环节浪费严重。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农产品供给量已达到一个历史新高。但因产后贮藏、保鲜和制干等初加工环节方法原始、设施简陋、工艺落后,导致农产品产后品质下降、损失严重,折算经济损失每年达3 000亿元以上。同时,粮食过度加工每年损失75亿kg以上。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增产,而且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隐患。从2012年起,农业部和财政部启动实施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补助政策。近日,农业部对粮食加工减损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6.
在第二十四个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到来之际,国家粮食局今天表示,我国粮食产后损失浪费很大,节粮惜粮潜力巨大。 据有关科研单位和专家测算,由于农户家庭储粮设施简陋、粮食装卸运输抛撒遗漏、过度或粗放式加工,我国每年造成的粮食损失至少在700亿斤以上,相当于2亿人1年的口粮。其中,由于农户储粮装具简陋,保管技术水平低,受鼠害、虫害和霉变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粮食损失率约为8%,核算每年农户储粮环节损失约400亿斤。  相似文献   

7.
景桂文 《粮食储藏》2013,42(2):54-56
粮食产后减损工程是"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三项内容之一,随着"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开展,我们积极开展粮食产后减损工程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文通过粮食产后损失情况简介、采取的工作措施和工程进展情况,简要介绍了我库开展粮食产后减损工程试验的相关工作方法和对策研究,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8.
应加大植保专业化支持力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耕作制度的变化,近年农作物病虫害呈多发、重发态势,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威胁,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由2000年的50亿亩次增加到2009年的70亿亩次,每年因病虫害损失粮食约在300~500亿斤,如何"虫口夺粮"实现粮食再增产的目标?近年各地在农业部倡导下  相似文献   

9.
《种业导刊》2014,(11):31-31
<正>据有关科研单位和专家测算,由于农户家庭储粮设施简陋、粮食装卸运输抛洒遗漏、过度或粗放式加工,我国每年造成的粮食损失至少在350亿公斤以上,相当于2亿人1年的口粮。其中,由于农户储粮装具简陋,保管技术水平低,受鼠害、虫害和霉变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粮食损失率约为8%,核算每年农户储粮环节损  相似文献   

10.
《种业导刊》2011,(12):32-32
从第十三届高交会上举行的粮食流通与加工领域国家工程实验室工作会议上获悉,我国将通过建立国家工程实验室,破解粮食流通环节中的卡脖子技术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按照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使加工流通损耗降低3%~5%,使粮食损失减少25亿450亿公斤,初加工率和二次以上加工率提高10%,明显提高粮食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发展中国家农户储粮减损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中国家50%以上的粮食储藏在农户,但由于农户储粮方法原始、设施简陋、工艺落后等原因,农户储粮损失特别严重,粮食储藏环节的损失成为发展中国家粮食产后各环节(从收获到消费)损失最严重的,占总损失的50%~60%。使用科学储藏方法可使农户储粮损失降低至1%~2%。对发展中国家主要粮食种类农户储藏减损研究进行综述,对造成损失的主要因素和可能采取的减损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机械通风干燥高水分玉米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实生活中,粮食加工企业往往可以收购高水分粮直接加工,粮食收储企业为了争取粮源,保持粮食流通主渠道的地位,也要收购高水分粮,因此如何处理高水分粮食已成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我库利用机械通风干燥,局部处理,结合磷化氢熏蒸,保管水分超过20%的玉米,实现了高水分粮的安全度夏,且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3.
良种繁育推广对粮食增产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良种更新换代对河南省粮食单产提高的贡献 在提高粮食单产诸多因素中,良种贡献率一般认为达40%以上。 2004-2007年,河南省小麦总产量由504亿斤提高到599亿斤,增加了95亿斤,全省平均单产由680斤/亩提高到760斤/亩,提高了80斤/亩,平均每年增加20斤/亩。  相似文献   

14.
不同堆放方式对储粮损耗影响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中国农业大学对全国22个省574个县粮食产后损失进行的一次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粮食在收获、储藏、调运、加工、销售和消费中的总损失量高达18.2%,其中储粮环节损失率达9%左右,可见粮食产后的损失是相当惊人的。作为储备粮承储企业,其中心任务就是要做好储备粮的管理工作,而减少粮食损耗是一个尤其重要的方面。粮食保管损耗的大小,是反映仓储工作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粮虫陷阱检测器在粮库中应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在储藏期间,由于虫害造成非常普遍和十分严重的损失,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世界各国每年因有害生物所造成的损失约占粮食总产量的5%~10%,同时害虫为害后,粮食碎屑粉末增多,杂质增加,有可能发热发霉而变质,降低种子的发芽率和粮食的营养价值,品质大为降低。因此研究采用何  相似文献   

16.
市场瞭望     
我国计划到2020年使粮食损失减少近百亿斤我国将通过建立国家工程实验室,破解粮食流通环节中的卡脖子技术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按照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使加工流通损耗降低3~5个百分点或50亿~100亿斤,初加工率和二次以上加工率提高10%,明显提高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粮食入库、储存到出库的整个保管过程中损失损耗可能发生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对保管过程中的减损降耗措施进行阐述。重点对储存环节保水降温通风工作中的保水减损技术进行探讨和研究,从而在保证安全储粮的同时,挖掘"无形粮田",实现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三穗县的粮食生产发展较快。总产量由1949年的2914万斤,上升到1978年的8621万斤,增长1.96倍,比全州平均增长1.03倍,高90.3%,平均每年递增6.5%,比全州平均递增3.55%,高80%。因此,名列州内前茅。按粮食播种面积计算,1949年每亩产粮280斤,1978年上升到461斤,提高64.6%。但是,就整个发展过程而言,其速度是缓慢的,且年度间也不平衡。根据我们这次土壤普查,本文试图从该具的粮食生产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作为水果生产第一大国,我国水果因采后处理技术落后,腐烂损失也高居全球榜首,每年因贮藏、运输过程中发生变质的水果占总产量的1/7,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根据联合国粮食组织对50多个国家的调查显示,发展中国家水果采收后的平均损失率在30%以上,而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农产品采后贮藏保鲜的经济投入,美国农业经济总投入三成用于采收前,七成用在采后贮藏加工,水果损失不到5%;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种业》2004,(4):J001
今年是全面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一年,也是实现全年粮食生产9100亿斤的一年。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要迅速掀起春耕生产新高潮,千方百计恢复发展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