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论述了中低产田改造的必要性。通过引入GIS技术,将江西省303.26万hm2农田分为6等,从空间和属性两方面对江西省低产田信息进行界定。通过对江西省低产田成因分析,提出改造江西省低产田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冷浆田是南方分布面积较大的一种水稻低产田,在山地或丘陵谷地水田中普遍存在。农民说:"冷浆田就是冷死田"。通常只能种一季稻。在农业大跃进中,各地群众在改造低产田运动方面、摸索了一套改良冷浆田的经验和方法,并获得了很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河套灌区中低产田的分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樊润威  崔志祥  张三粉  郜翻身  董进亚 《土壤》1995,27(2):64-66,104
内蒙古河套区现有耕地中有三分之二为中低产田。它们主要依靠引黄自流灌溉,发展农业,创造高产。我们在现有水利基础上,以培肥为中心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根据中低产田的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酶活性和产量等状况,采取了针对性措施,为取得高产稳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灌区低产田改造与盐碱土改良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灌区地处新疆南部,由于自然条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现有耕地中、低产田面积近60%。究其原因,地下水位高,潜水排泄不畅,土地盐渍化。严重抑制作物的生长,使农作物减产10%~30%。加速低产田改造,变低产为高产,对灌区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梯田土壤水肥蓄积与农作物产量的动态变化刘和斌,年永录(甘肃省农科院旱农所,兰州730070)修建梯田是坡地保持水土、培肥土壤、改造低产田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自1986年以来,甘肃省定西县高泉村坚持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每年新修梯田27hm2左右,到199...  相似文献   

6.
许耀祖 《土壤》1959,(7):28-28
浙江省土壤普查,是继1958年春季南方低产田改造工作会议之后,全面开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黑土地区水土流失危害及其治理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对黑土区基本情况作了介绍,分析了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其原因,并通过系统诊断探索水土保持与粮食产量之间的关系,说明了水土保持在黑土地区低产田改造中的作用,提出了保持水土,改造低产农田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程力  王应刚 《水土保持通报》1996,16(3):17-22,26
1992-1994年期间,围绕整治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应用农业科学技术,进行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农业中、低产田改造的深入研究。通过生态-生产-科技的密切结合,使面积为1.2km^2的红泥河流域,在生态系统结构、农田生产功能以及流域经济效益上,都有了显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9.
坡耕地聚流覆盖型改造利用技术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坡耕寺是半干旱山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农耕地,也是山区的低产田,本提出了聚流与覆盖相结合,果粮间作立体开发的坡耕地改造利用模式,达到了治理和开发同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目的。研究明确了果粮间冠下区,近冠区和远冠区的立体植被覆盖儿不同坡度下隔坡水平沟聚流工程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不同产量稻田土壤肥力的剖面特征,明确调控作物产量的关键环境因子,以提高低产田、稳定高产田的粮食产量,实现“藏粮于地”的国家战略目标。【方法】试验在江西进贤进行,稻田年产量>15000kg/hm2、12000~15000 kg/hm2和<10000 kg/hm2的地块分别代表高产、中产和低产土壤,选取高、中、低产量稻田样点各3个,采集耕作层、犁底层和潴育层土壤样品,测定耕作层厚度、容重、土壤紧实度、pH、阳离子交换量(CEC)、有机质含量、全量和有效氮磷钾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氮(MBN)等,并对土壤剖面性质和水稻产量进行线性相关分析和随机森林分析。【结果】1)高产田耕作层最厚,在16 cm左右,而低产田在13 cm左右,高产田耕作层土壤容重最小,为1.09 g/cm3,而低产田为1.21 g/cm3,高产田犁底层厚度和紧实度均最高,低产田最低。2)高、中、低产田土壤pH、碳氮磷养分含量和微生物生物量均表现为高产田>中产田>低产田,在...  相似文献   

11.
2009年以来,云南省实施了大规模的中低产田地改造。介绍了云南省中低产田地改造取得的成效,深入分析了中低产田地改造及资金筹措整合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十二五"期间中低产田地改造的任务及资金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加大中低产田地改造及资金筹措力度的建议:拓宽渠道加大投入,着力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转变方式扩大范围,构建支农资金大整合格局;着力突出改造重点,切实强化山区、半山区改造;加大奖惩监管力度,充分调动各方改造积极性;强化农艺管护措施,确保发挥项目长期效益。  相似文献   

12.
旱作高产田产量波动性和土壤干燥化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玉山 《土壤学报》2001,38(3):353-356
根据旱地作物长期田间试验数据,论述了旱作农业生产中作物产量波动性是一个规律性现象,并用波动系数加以表述。研究结果表明旱作高产田与低产田相比,存在相似的产量波动性,区别是它在较高产量水平上波动,高产田作物耗水量较高,从而导致土壤相对干燥化。土壤干部是高产田产量产生波动性的直接原因,而低产田则因作物吸水能力低,土壤储水不能充分利用所致。  相似文献   

13.
湖南邵阳县是个农业大县。2006年以来,该县以农业综合开发为平台,不仅每年改造667hm2中低产田,而且每年开展667hm2标准良田建设。在农业开发项目区标准良田建设助农增收的效应下,  相似文献   

14.
种稻改良松嫩平原内陆苏打盐渍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985-1992年在安达内陆苏打盐渍土上进行种稻小区改良试验和大面积生产实践,进一步证明:内陆苏打盐渍土种水稻,有效地改善了内陆苏打盐渍土的不良理化性状,降低了耕层土壤盐分,提高了耕层土壤养分,使水稻产量逐年提高,是松嫩平原西部干旱盐碱地区改造低产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低产田状况及改良策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新阶段我国农业、特别是土壤学发展的需求出发,总结了国内外有关低产田方面的研究成果。从"低产田"的界定入手,对我国低产田的状况及其负面影响、低产田形成的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主要障碍因子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初步测算了低产田改良的粮食增产潜力等。我们认为"低产田"可以定义为"在现有的正常耕作栽培管理技术水平条件下,因为耕地本身存在的障碍或者限制因子,导致作物生长发育差,产量较当地高产田低30%以上,且年际间变异大的农田"。我国低产田具有面积大、类型多,而且分布相对集中、障碍因子较明显等特征,低产田主要的障碍因子包括:有机质贫乏、养分匮乏或失衡、土壤酸化、土壤盐渍(碱)化、沙化、土壤板结、潜育化、表土大量流失、严重干旱、多因子组合。在此基础上,最后从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出发,提出了今后一段时间内低产田改良研究的重点及有关政策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氮肥用量对双季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试验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7个氮肥用量(N 0、 60、 120、 180、 240、 300和360 kg/hm2),研究了江西省高产田、 中产田和低产田双季稻最佳施氮量,以及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产量、 氮肥贡献率、 土壤氮素依存率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产田、 中产田和高产田分别在施氮量为120、 180和240 kg/hm2处理取得高产; 氮肥贡献率在低产田和中产田上大于高产田,且分别在施氮处理为N 120、 180和240 kg/hm2达到最大;土壤氮素依存率为高产田中产田低产田,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氮素依存率逐渐降低; 氮肥吸收利用率为低产田中产田高产田,氮肥农学效率、 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低、 中、 高产田间差异不大。高、 中、 低产田氮肥农学利用率、 氮肥吸收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随氮肥用量增加而降低,而氮肥生理利用率各施氮处理间变化不大。综合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得出,低产田、 中产田和高产田双季稻适宜施氮量分别为N 120、 180和240 kg/hm2。  相似文献   

17.
NOAA卫星AVHRR资料在调查淮北平原低产田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8 ̄1992年多时次NOAA卫星AVHRR资料分析了淮北平原夏,秋季作物长势,结合粮食实际产量及下垫面条件等确定了淮北平原低产田遥感判别阈值,实现了淮北平原低产田区划。  相似文献   

18.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中低产田的类型,成因及改良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中、低产田的类型及其成因,并提出了改善灌溉条件、调剂质地、合理轮作、重施肥料、防除杂草等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方山县是北川河的发源地,沟川面积较大.针对全国沟川地面积较大的实际,咬住沿川0.67万hm2中低产田改造不放松,把农建工作的重点从治山为主转移到治山与治川并重上来,从重视修地改土转移到改土与兴水并举上来,逐步形成了"山上退耕还草,沿川综合开发"的总体思路,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做法是强化领导,搞好规划,统筹资金,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20.
张蕾 《土壤》2000,32(4):204-209
以阳山农场实地观测资料为基础,评定了各类水旱田的质量,将其分成3等5级,分析了各等级土地的数量、分布及特点。并提出了改良低产田,建设高产稳产农田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