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玉米育苗侧栽是指在山区玉米栽培中,将育好的玉米苗移栽于地膜膜侧边缘的一种栽培新方式,它与将玉米苗移栽于膜内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相似文献   

2.
玉米育苗侧栽,是指在山区玉米栽培中,将育好的玉米苗移栽于地膜膜侧边缘的一种栽培新方式,它与将玉米苗移栽于膜内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一、能够进一步增强玉米的抗倒能力风灾倒伏是山区玉米覆盖栽培最为担心的自然灾害之一。玉米育苗移栽于膜内,与大田直播覆膜栽培相比,虽抗倒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膜内土壤疏松,加之多数埋肥较浅,玉米根系受膜内肥水运动影响集中于土壤表层,因而仍然较易倒伏。玉米苗栽于膜侧,虽大部分根系受膜内水肥吸引伸向膜内,但仍有部分根系生于土壤较实的膜外,加之移栽蹲苗效果更为明显,株高、穗位显著降…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本站开展了春玉米不同播栽方式对比试验及春玉米盘育乳苗地膜移栽技术示范,以期通过改革春玉米栽培方式,达到避开灾害性天气、提高单产、提高种植效益的目的。本文将报道春玉米盘育乳苗地膜移栽技术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农民种植玉米已有上千年历史,但老办法种植玉米不能取得高产,玉米乳苗栽培技术对有效解决生长期积温不足及轻型高产栽培提供了新的途径。该技术利用增温育苗和大田地膜覆盖解决早播早苗早熟问题,用盘育乳苗解决省工移栽及缓苗问题,通过足壮高群体质量栽培实现玉米高产。春玉米提早成熟为后茬作物提供了更为充裕的生长季节,大幅度提高产量,达到整体多熟种植模式的高产高效。嵊州市农业科研所在市农业三新技术实验园区引进鲜食玉米乳苗地膜移栽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对玉米膜侧节水栽培技术增产效果及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膜侧栽培具有较好的增产增收效果。膜侧栽培、膜内栽培或露地栽培方式中,育苗移栽与直播生育期均无明显差异;玉米膜侧栽培育苗移栽或直播其经济效益均比露地栽培高;而膜侧栽培育苗移栽的经济效益略低于膜内栽培;直播方式膜侧栽培经济效益明显高于膜内栽培。  相似文献   

6.
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同期播种条件下,前期地膜覆盖直播玉米的生长发育进程明显地早于育苗移栽玉米。植株的干物质累积直播玉米在前期高于育苗移栽玉米,后期以方式1和方式2育苗移栽的玉米赶上、甚至超过直播玉米,而以方式3育苗移栽的玉米则仍低于直播玉米;从根系来看,育苗移栽玉米的次生根系的发育明显优于直播玉米。籽粒产量以方式1、方式2育苗移栽的玉米为最高,其次是前期覆膜的直播玉米,而以方式3育苗移栽种植的玉米显著最低。  相似文献   

7.
鲜食甜(糯)玉米乳苗地膜移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乳苗地膜移栽技术,是指利用增温育苗和大田地膜覆盖实现早播早苗早熟,用盘育乳苗解决省工移栽及缓苗问题,通过足壮高群体质量栽培实现玉米高产。  相似文献   

8.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探讨了地膜玉米栽培中不同幅宽的地膜覆盖栽培对玉米产量的效应。试验结果表明:60cm膜宽膜侧移栽处理的产量最高(483.61kg/666.7m^2),分别比对照增产11.56%(CK1)和4.34%(CK2)。在宽膜窄膜为主导因素、辅以膜侧移栽和膜内直播组合中,一定规格的窄膜膜侧移栽,产量相当于或者超过一定规格的宽膜膜内直播。膜内直播土温效应优于膜侧移栽,宽膜优于窄膜。通过不同处理  相似文献   

9.
玉米育苘移栽技术是获得玉米高产的有效途径之一。其特点是把玉米田间栽培作、世的主要过程,包括播种、出苗、选苗及幼苗管理等,提前在保护地里集中进行,由此改变了玉米传统栽培方式,为获得玉米稳产高产创造了条件。在我国东北地区,无霜期短,温度年变化率大。采用保护地育苗,玉米的播种期可提早一个月,增加积温200℃,  相似文献   

10.
玉米直播定向密植栽培技术,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农业技术人员在推广玉米纸袋育苗定向移栽的过程中,针对旱地面积大、纸袋育苗定向移栽推广范围受限制的实际,摸索出来的一项玉米丰产栽培新技术。该技术通过人工定向摆籽,使玉米苗出土后叶片顺朝一个方向生长,改善通风透光,增强光合作用,达到增产的目的。这种栽培方法,既保持了育苗移栽定向密植的优点,又克服了育苗移栽受水源、地形条件限制,育苗后移栽期与雨季难以吻合的缺点,而且花工少,成本低,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玉米膜侧集雨节水栽培技术是集肥团育苗、沟施底肥、覆土起垄、集雨盖膜、乳苗移栽、平衡施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其技术核心是膜际栽培),针对我县生态气候条件(即玉米前期易遭遇低温冷害、中后期易出现季节性干旱)的实际情况,经过2004—2005年两年试验及在生产上的应用效果而提炼总结出的一种玉米生产全新栽培模式。该模式一是通过薄膜覆盖,增加局部地温,  相似文献   

12.
针对国内传统移栽机械需人工喂苗、劳动成本高、工作效率低,国外全自动育苗移栽机械的成本高、结构精密复杂及维修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植质钵育技术的玉米移栽系统。该系统可以将玉米植质钵苗通过一体化的栽植机构直接完成从秧盘到旱田的移栽过程,简化了取苗到栽苗的过程,实现了有序取苗到机械化移栽的全自动过程,有效降低了劳动强度。针对玉米植质钵育秧盘的特点,以行星齿轮传动系统为基础,以余摆线轨迹为移栽过程中秧刀的取苗、栽苗的运动轨迹,结合前期玉米钵育苗移栽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种可夹持的栽植机构,在一个运行周期内完成取苗、运苗、栽苗的过程,同时结构简单可靠,有利于实现玉米全自动化移栽。  相似文献   

13.
玉米是一种单株增产潜力大的作物,有效收获株数的多少对单位面积产量的影响很大,确保有效收获株数达到95%左右是玉米高产稳产的基础。要达到这一目的,玉米全苗率应达到98%以上。如果因干旱、种子质量等原因导致玉米出现缺苗断垄现象,我们应该进行玉米就地起苗移栽,保证全苗率达到98%左右。现将玉米就地起苗移栽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1997年省军川农场进行了玉米覆膜加移栽,玉米覆膜,玉米移栽和玉米4种不同栽培方式的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5.
本示范在我国著名优质玉米产区内蒙古西辽河平原灌区进行.玉米育苗移栽,地膜覆盖栽培亩产均可超吨粮,比直播栽培有显著增产增效作用.采用紧凑大穗型品种登海1号和掖单13育苗移栽覆膜栽培,公顷产量高达18.67t到18.99t,且取得优质高效,值得进-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4月下旬.选择有机质丰富、保肥保水力强的地块,将温室培育的玉米苗移入大田。移栽前进行春耙,达到地面平整,无大土疙瘩.抢墒移栽。  相似文献   

17.
在我县春玉米盘育乳苗地膜移栽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过程中,部分田块出现栽后缓苗、僵苗现象,削弱了盘育乳苗地膜移栽的早发优势。根据调查分析,我们认为春玉米盘育乳苗地膜移栽出现的缓苗、僵苗现象,是因超苗龄移栽、底墒不足、戳洞过深、过早起苗等技术操作不当而引起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丘陵区膜侧玉米套作大豆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丘陵区膜侧玉米套作大豆栽培的关键技术是前作规范开厢、科学选用良种、适期抢墒播种、提高播种质量、玉米膜侧移栽、大豆规范种植、科学配方施肥、病虫草兔鸟防控、及时收获。  相似文献   

19.
一、产生原因 1.栽时苗未分级玉米种子在育苗过程中,由于吸足水分时间有先后、膜棚内温度存在高低差异等原因,致使所育小苗出现高矮不整齐的现象.若将所育玉米苗不分高矮栽入大田中,就会出现玉米生长高矮不齐. 2.移栽质量存在差异 (1)栽植粗放由于栽苗人责任心不够,部分苗或栽得过浅、或下部悬空、或栽于盖膜之上、或抗旱移栽时用干土垒苗后未及时灌定根水等操作,使这部分苗子定根成活慢于其他移栽质量高的苗子;即使是栽的分级后的同类苗子,成活后也会出现明显的长相差异.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玉米钵苗半自动移栽机人工投苗移栽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为实现自动取苗作业,以玉米穴盘育苗方式为研究对象,自主研制一种基于非圆齿轮行星轮系传动的取苗栽植机构.移栽机构采用非圆齿轮行星轮系传动机构和栽植臂相结合方式,实现玉米钵苗自动取苗、送苗、栽植和回程4个动作.搭建试验台架,采用二次正交旋转中心组合优化方法,以移栽频率、夹苗片长度和钵苗株高为试验因素,取苗成功率和伤苗率为试验指标,对影响取苗移栽机构参数组合作优化试验.结果表明,移栽频率为40~45 r·min-1、夹苗片长度为94~103 mm、钵苗株高为170 mm时,取苗栽植机构取苗成功率达91.67%,伤苗率3.71%.研究满足移栽机构设计要求,为玉米穴盘苗取苗栽植机构设计解决自动取苗问题提供依据.同时,为全自动玉米钵苗移栽机研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