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在新兴大众旅游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森林旅游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极具生态效应、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对乡村振兴战略有着非同寻常的促进作用.乡村振兴主体发展主要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基础,包含有农村文化、民生、生态、治理等元素在内的乡村发展水平及其整体性的提升.根据泸溪县森林旅游与乡村振兴发展现状,结合县森林旅游发展的特... 相似文献
2.
我国沿海地区森林旅游资源及开发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旅游已成为沿海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产生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森林旅游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为此提出了4点对策。 相似文献
3.
浅谈森林旅游开发的误区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森林旅游开发上认识误区的存在 ,严重地制约着森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作者分析了误区的成因及其对旅游开发的负面效应 ,提出了从生态导向型规划入手 ,通过采取有效的资源保护措施和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实现森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阐明了旅游业是全球性的新兴产业,介绍了国外的森林旅游发展状况,论述了森林旅游的理论基础、环境优势、景观优势和卫生保健功能,指出我国森林旅游在旅游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21世纪的旅游热点,前途光明.建议林业部门找准位置,抓住机遇,占领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从认识层面还是实践层面,森林资源的产权问题目前均停留在经济一元化的思维惯性之中。即便是把产权问题与生态问题或法制问题联系起来,其核心认识还是由经济问题派生出来,如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排他性经济权益问题等。而森林资源的生态承载、生物多样性维护以及不可移动的自然垄断性,决定了对建立在森林及林地资源基础上的森林旅游开发须上升到伦理的高度加以认识。因此,分析森林旅游开发过程中森林资源的产权结构,须内在地包括伦理维度,从而以权利的道德属性规范森林旅游开发行为。 相似文献
6.
位于四川成都东南郊的三圣乡,依托有利的自然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成为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张靓丽名片,并获得国家4A级景区称号。本文从形象品牌化、产品差异化、经营规模化、服务规范化、管理科学化五个方面,对如何深度开发“三圣花乡”乡村旅游市场进行了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7.
8.
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森林资产流转进入一个新阶段.文章从云南省森林资产流转的历程和现状出发,在对流转运行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云南省森林资产流转的可能性不充分和向度不大,森林资产流转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等观点,主张把目光投向流转更基础性环节,并以此提出自己的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浙江森林旅游的文化内涵及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介绍浙江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和源远流长的森林旅游传统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分析了浙江森林旅游中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加入WTO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对浙江森林旅游中的文化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作了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林权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林地使用权流转业已出现并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与之相随的是,在林地流转实现过程中出现诸多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提出,在原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进一步分置,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经营)权、经营权分置并行.文中解读“三权分置”的逻辑构造,... 相似文献
12.
针对广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后,森林资源管理存在采伐制度不完善,公益林经营与补偿脱节,林农个体经营与林业产业化发展相矛盾,林权流转制度不健全,森林资源安全风险加大等问题,提出了严格采伐限额管理,完善公益林管理经营机制,构建新型林业合作组织关系,建立健全林权流转体系,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体系建设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14.
南方集体林区森林资源产权变动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森林资源产权完整性的角度考察认为,南方集体林区森林资源产权经历了四次较大的变动,指出当前南方集体林森林资源产权变动管理中主要存在产权不清、主体虚置、评估体系不健全、公益林补偿不到位、产权主体利益受损、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通过构建森林资源产权监管制度、规范森林资源产权变动、建立生态公益林权益补偿管理制度、改革商品林管理制度、建立森林资源产权信息系统等5项对策,以促进森林资源产权变动管理,保护森林资源产权主体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对同一块林地上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地地役权并存时,可能发生的权利冲突进行探讨。提出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应当按照物权法的规定和法理,结合林地作为需役地和供役地的不同属性,妥善处理林地承包经营权在设立、流转过程中与林地地役权的关系,同时对林地地役权的期限做出合理的安排。 相似文献
16.
从中俄森林保护法律体系若干法律制度的比较中, 总结一些有益于我国森林保护的法律措施, 希望对我国森林保护法律制度的建设能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核心是森林、林木、林地的权属归属和界定问题.作为基础生产资料的林地,客观存在着级差收益问题.客观分析林地存在级差收益的原因及其对均山承包工作的影响,评述林地调整和使用权流转问题,并提出落实政策;明确林地承包期限;规范林地使用费的收取、使用和管理;实现林地的有偿转让经营等具体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就林权的界定、级差收益的占有权、级差上交的办法所解决的问题及其所带来的好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19.
20.
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和全国林业人才会议精神,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依法严格林地林权管理;切实搞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稳妥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澄清了对林权证的作用,特别是林地使用权流转中确权发证的一些模糊认识,明确了必须始终坚持依法发放林权证,依法打击违法征占用林地行为,把严格林地保护管理措施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