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翘嘴鲌、黄颡鱼新型养殖模式,于2015—2016年在上海市青浦区某标准化水产养殖场进行了翘嘴鲌、黄颡鱼池塘混养试验,并搭养适量的鲢、鳙,综合运用精准投饲、水质调控等技术。试验结果:翘嘴鲌平均亩产(15亩=1 hm2,下同)556.5 kg,平均规格610.2 g/尾,成活率91.2%;黄颡鱼平均亩产1 318.4 kg,平均规格128.5 g/尾,成活率85.5%。平均亩产值3.85万元,平均亩利润1.00万元。试验获得成功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可以作为一种高效混养模式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
上海郊区翘嘴鲌、黄颡鱼池塘高效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翘嘴鲌、黄颡鱼新型养殖模式,于2015-2016年在上海市青浦区某标准化水产养殖场进行了翘嘴鲌、黄颡鱼池塘混养试验,并搭养适量的鲢、鳙,综合运用精准投饲、水质调控等技术。试验结果:翘嘴鲌平均亩产(15亩=1 hm~2,下同)556.5 kg,平均规格610.2 g/尾,成活率91.2%;黄颡鱼平均亩产1 318.4 kg,平均规格128.5 g/尾,成活率85.5%。平均亩产值3.85万元,平均亩利润1.00万元。试验获得成功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可以作为一种高效混养模式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3.
在沿海滩塘对翘嘴红鲌进行养殖,水体的盐度控制在3‰?以下,翘嘴红鲌能适应并生长较好,共收获翘嘴红鲌15416kg,亩产154.16kg,饲料系数1.949,个体平均规格为13.72厘米/尾,总收获翘嘴鲌871697尾,成活率87.16%,养殖经济效益每亩达1000元左右。结果表明,可以在沿海滩塘推广翘嘴红鲌的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4.
在池塘中进行翘嘴红鲌养殖试验。每667m2放养翘嘴红鲌833尾,规格12~15cm,搭配少量草鱼、鲢、鳙,投喂蚕蛹、配合饲料,饲养240d,每667m2产翘嘴红鲌580kg,平均全长44.6cm,平均体长39.6cm,平均体重625g,养殖成活率95%,其它配养鱼产量259.5kg/667。  相似文献   

5.
在洪门水库张家库湾进行了网箱养殖翘嘴鲌试验,网箱20只,规格4 m×5 m×3m,投放规格为18~25cm经驯化的翘嘴鲌鱼种1000kg左右,经270d养殖,养成平均规格0.51kg/尾,最大个体0.8kg。生产商品鱼6885kg,成活率90%,饲料系数1.83,投入产出比1:1.75。  相似文献   

6.
在三口面积分别为3200m2、3400m2和3500m2的池塘进行主养刺鲃混养黑尾近红鲌试验,刺鲃鱼种规格为个体重100-125g,放养密度800尾/666.7m2,混养个体重75-100g的黑尾近红鲌鱼种150尾/666.7m2.经过292d的养殖,刺鲃商品鱼平均个体重达710-750g,每666.7m2产刺鲃商品鱼535-572.9kg,混养的黑尾近红鲌商品鱼平均个体重达650-715g,每666.7m2产黑尾近红鲌商品鱼94.5-103.4kg,每666.7 m2总产值达17234.1-18443.9元,每666.7 m2总利润达5118.1-6219.9元,投入产出比1:1.43-1:1.51.  相似文献   

7.
为了丰富杭州湾地区的水产养殖品种,提高水产养殖效益,引进杂交太阳鱼并将之与南美白对虾进行混养试验。结果表明:混养杂交太阳鱼的池塘,南美白对虾的成活率达49 %,高于单养池塘;混养池塘的饵料系数为1.81,亩利润增加1 750元(15亩=1 hm2,下同);投入产出比为1∶[KG-*1/2]1.51。通过7个月饲养,杂交太阳鱼的平均出塘规格为130 g·尾-1,外塘存活率为96.05 %,具有较好的养殖经济效益,适合在杭州湾地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陈荣楼 《内陆水产》2004,29(11):17-17
近年来,翘嘴红鲌作为名贵淡水养殖新品种得以迅速推广。实践证明,在池塘、大水面中主、混养翘嘴红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目前Ⅰ龄大规格鱼种供应是商品鱼养殖的瓶颈。根据笔者的实践。现将关键技术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长春鳊池塘生态养殖模式,于2013年在长江口横沙岛基地,利用生态湿地净化水源营造适合于长春鳊的池塘生态环境,开展了长春鳊池塘生态养殖技术的研究。试验结果显示:运用生态养殖技术,经8个月养殖,长春鳊平均亩产(15亩=1 hm~2,下同)700 kg,规格550 g/尾,成活率达98%以上;同时,混养的鲢、鳙共计亩产120 kg。养殖的商品长春鳊经2次药残检测全部合格,符合水产品安全标准。养殖期间,采用以配合饲料为主,草饲料为辅的投喂方式,降低了配合饲料系数(1.45),提高了长春鳊的肉质,是一种绿色环保健康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0.
池塘主养翘嘴红鲌成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开展池塘主养翘嘴红鲌成鱼试验,试验塘1口,面积2400m2,投放全长为13cm的翘嘴红鲌冬片鱼种4000尾,经320d养殖,收获尾均重0.45kg的成鱼3850尾,成活率96%,每667m2产翘嘴红鲌481kg;每667m2收益4680元,投入产出比为1:1.65。  相似文献   

11.
在沿海滩塘对翘嘴红?进行养殖,水体的盐度控制在3‰?以下,翘嘴红?能适应并生长较好,共收获翘嘴红?15416kg,亩产154.16kg,饲料系数1.949,个体平均规格为13.72厘米/尾,总收获翘嘴?871697尾,成活率87.16%,养殖经济效益每亩达1000元左右。结果表明,可以在沿海滩塘推广翘嘴红?的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利用饲养家鱼的“老”塘放养翘嘴红鲌白小规格冬片鱼种,培育二冬龄鱼种。试验结果:放养规格为5—8cm/尾,放养密度在4500—6000尾/1000m^2,采用培育水质和投喂粗蛋白含量在40%,以上的膨化浮性配合饲料相结合的饲养管理办法,经过9个月的培育,翘嘴红鲌白二冬龄鱼种的平均规格达100g/尾,平均成活率89.6%,平均单产480kg/1000m^2以上,平均饲料系数0.81,平均净收人为5033元/1000m^2。  相似文献   

13.
依据翘嘴红鲌、花[鱼骨]的生物学特性,分别采用膨化颗粒饲料、沉性颗粒饲料同池综合养殖2次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亩放体长14.5cm、16cm鲌鱼500尾、833.3尾和规格27.7尾/kg、40尾/kg的花[鱼骨]500尾、740.7尾,收获鲌鱼规格0.47kg/尾、0.48kg/尾,产量220kg/亩、376.4kg/亩,成活率93.6%、94.1%,饵料系数2、1.27;花[鱼骨]规格0.25kg/尾、0.21kg/尾,产量112kg/亩、132.6kg/亩,成活率89.6%、85.2%,饵料系数0.95、2.16,亩毛利分别3508元、3318.5元。  相似文献   

14.
翘嘴红鲌的养殖技术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翘嘴红鲌又名“翘嘴”,在环太湖地区统称为太湖翘嘴红鲌,是远近闻名的“太湖三白”之一。该鱼为鱼中上品,肉质细嫩,鲜食或腌食都十分可口。目前,翘嘴红鲌的市场价格较高,而且随着近年来苗种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和人工饲料投喂技术的解决,翘嘴红鲌的养殖已经成为特种水产养殖的又一个新热点,池塘混养、池塘专养和网箱养殖技术都已十分成熟。翘嘴红鲌体长、侧扁,头背面平直,口上位,下颌坚厚、上翘、竖于口前,眼大,鳞小,侧线鳞80~93枚,背鳍具强大而光滑的硬刺,臀鳍长大,不分支鳍条3,分支鳍条21~25。该鱼生活在敞水区的中上层,行动迅速,善跳跃,…  相似文献   

15.
在池塘中采用常规苗种培育技术培育翘嘴红鮊鱼种,在2.1亩池塘经过6个月的培育,收获翘嘴红鲌鱼种1249千克,单产595千克/亩,平均规格57克/尾,成活率73%,投入产出比127.  相似文献   

16.
以池塘主养、池塘混养、水库套养几种模式研究黄尾鯝的养殖技术.主养的黄尾鯝鱼种投放密度为2000尾/667m2(规格为45-50g/尾),平均起捕规格为200.7±26.2g/尾,平均单产为401.6kg,亩产黄尾鯝可获利4538.4元.池塘混养和水库套养黄尾鯝分别为90尾/667m2和94尾/667m2(规格为45-50g/尾)时,平均起捕规格分别为221.2±27.1g/尾和250.5±24.2g/尾,平均亩产20.8kg和22.54kg,在不增加投饵的情况下,每亩可增加纯利润450-600元,经济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提高翘嘴红鲌养殖效益,桐乡市水产工作站于2011年联合洲泉镇湘溪水产专业合作社开展了翘嘴红鲌、黄颡鱼双品种高产混养技术试验。该模式通过创新养殖方法,调整养殖品种,采用立体混养方式,最大限度利用上、中、下水层养鱼,使得养殖塘单位产量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本次试验养殖面积36亩,养殖池翘嘴红鲌平均  相似文献   

18.
在池塘中采用常规苗种培育技术培育翘嘴红鮊鱼种,在2.1亩池塘经过6个月的培育,收获翘嘴红鲌鱼种1249千克,单产595千克/亩,平均规格57克/尾,成活率73%,投入产出比1∶27。  相似文献   

19.
池塘集约化养殖日本锦鲤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集约化池塘养殖6个月,主养塘共产日本锦鲤2 260 kg,鲢鳙鱼种980 kg,折合单产23 143 kg/hm2,成活率为98%,锦鲤平均规格144 g/尾;混养塘中锦鲤成活率达100%,2号塘锦鲤平均规格为133 g/尾,3号塘锦鲤平均规格为200 g/尾。  相似文献   

20.
翘嘴红鲌池塘养殖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条件下,翘嘴红鲌大多生活在敞水性的大水域中,是以小鱼虾为食的肉食性鱼类。因过度捕捞和水域污染等因素,近年来,翘嘴红鲌天然资源十分稀少,市场供不应求,价格连年上涨。此品种人工养殖研究开发较晚,直至1998年,翘嘴红鲌人工繁殖和夏花培育获得成功。2000年,浙江省德清县鱼种场繁殖翘嘴红鲌获得成功,培育了50万尾翘嘴红鲌的夏花苗种,并进行了翘嘴红鲌的池塘商品鱼养殖试验。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 池塘2口,面积均为6亩,分别为1号池、2号池,池水平均水深1.0m,水源充足、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2.池塘消毒 用生石灰100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