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2019年在崆峒区旱塬地对胡麻进行了宽幅匀播增产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宽幅匀播的小区平均产量为1.03kg,折合650.7kg/hm~2,常规条播(对照)的小区平均产量为0.87kg,折合606.3kg/hm~2。宽幅匀播较常规条播(对照)增产44.4kg/hm~2。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小麦宽幅匀播在淮南地区的适应性。[方法]以扬麦19为材料,利用不同的密度(225万、300万、375万/hm~2)和行距(15、20、25 cm)组合,通过测定各处理从开花期到灌浆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探索适合宽幅匀播栽培技术的最佳密度行距组合。[结果]各处理从开花期到灌浆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呈先上升再下降的单峰曲线,在灌浆1期时叶绿素含量到达高峰,并且此时基本苗为300万/hm~2,行距为25 cm的处理叶绿素含量最高。各处理的产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最佳基本苗为300万/hm~2,最佳行距为25 cm。产量和旗叶叶绿素含量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灌浆1期的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11月初播种的小麦采用宽幅匀播高产栽培技术时,以基本苗300万/hm~2、行距20~25 cm为最佳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3.
《山西农业科学》2017,(3):405-408
为探索机械播种条件下,旱地小麦最佳的播种方式和最适的播种量,2015年秋季采用免耕宽幅匀播、宽幅匀播(非免耕)、免耕沟播和常规条播(非免耕)4种播种模式和150,187.5,225 kg/hm~2等3个播量,在孟津县白鹤镇范村旱地进行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条播(非免耕)产量最高,免耕沟播省事省工,出苗齐全;4种播种方式除宽幅匀播外,均以播量225 kg/hm~2产量最高;在机械收获的情况下,调查所得理论产量等同于实际产量,不必再进行85%折损。  相似文献   

4.
2019年在崆峒区旱塬地对胡麻进行了宽幅匀播增产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宽幅匀播的小区平均产量为1.03kg,折合650.7kg/hm2,常规条播(对照)的小区平均产量为0.87kg,折合606.3kg/hm2。宽幅匀播较常规条播(对照)增产44.4kg/hm2。  相似文献   

5.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传统小麦种植效益不高的现状,进行春小麦宽幅匀播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春小麦宽幅匀播栽培具有资源高效利用、苗壮蘖多、成穗率高等特点,田间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分别达到428.5万穗/hm~2、43.8粒、45.2 g、8 483.3 kg/hm~2,较"井"字形常规机条播分别增加8.5万穗/hm~2、0.8粒、0.4 g、388.5 kg/hm~2;较对照常规机条播分别增加10.5万穗/hm~2、1.1粒、0.45 g、496.05kg/hm~2;纯收入较"井"字形常规机条播、对照常规机条播分别增加1 111.1、1 418.7元/hm~2,表现出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耕播一体化匀播和常规条播两种播种方式的10个播量试验,筛选出宁春50号适宜的播种方式和播种量。结果表明:耕播一体化匀播播种量在315.0~450.0 kg/hm~2时,比传统条播播种量337.5 kg/hm~2增产9.44%以上。其中处理6单产最高,为7 126.2 kg/hm~2,较处理8(CK)增产15.1%;其次为处理4,单产为7 069.35 kg/hm~2,投入、产出比最高。说明耕播一体化匀播播种方式可以在宁夏灌区推广,适宜播种量为315.0~450.0 kg/hm~2,节本增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南阳盆地小麦播种技术模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播种是小麦生产的一个关键环节。为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和高质量规范化播种,筛选适宜南阳盆地的最佳播种技术模式,我们选取机械沟播、机械等行距条播(CK)、机械宽幅匀播三种主要模式进行大区对比试验,并进行生产收益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机械沟播技术模式保墒能力一般,但小麦出苗质量高,苗情发育好,产量最高(8 475 kg/hm~2),种植效益最好(净收益5 612.85元/hm~2),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山丹县进行了水地春小麦2种播种方式下5个播量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播量下,宽幅精量匀播产量高于传统条播,宽幅精量匀播播量为525 kg/hm~2时产量最高,达9 499.5 kg/hm~2,可在山丹县春小麦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平凉市崆峒区雨养旱塬区进行了不同播量和不同行距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胡麻宽幅匀播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平凉市崆峒区北部旱塬地胡麻宽幅匀播种植以行距为22 cm、播量82.5 kg/hm~2时折合产量最高,为2 480.10 kg/hm~2,可在崆峒区雨养旱源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灌溉地春小麦不同播种方式的播种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宽幅匀播技术是在小麦传统条播和穴播技术基础上的革新,为探索该播种方式下小麦的适宜播种密度,进行了灌溉地春小麦不同播种方式的播种量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生产建议条播播种量以525 kg/hm~2左右较适宜;宽幅匀播播量以600~675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1.
以小麦品种烟农999为试验材料,分别在苏北黏土地稻茬和西瓜茬上开展不同播种方式对晚播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条播相比,宽幅播种667 m2基本苗降低3.2万~9.2万,高峰苗降低23.8万~36.0万,成穗率提高2.6~4.7百分点,群体质量明显提高;667 m2产量提高22.7~37.0 kg,以晚播稻茬小麦播幅10 cm+行间距10 cm、晚播西瓜茬小麦播幅10 cm+行间距15 cm的增产幅度最大,667 m2分别增产36.4、37.0 kg。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甘青系列青稞品种在等量施肥条件下对宽幅匀播和常规条播的响应机制,试验采用播种方式与施肥水平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共设置2种播种方式和5个施肥水平,合计10个处理。结果表明:常规条播能够提高甘青9号基本苗、分蘖数、株高指标,而宽幅匀播可增加甘青9号穗长。宽幅匀播能够整体提高甘青9号旗叶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降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反之,常规条播降低了甘青9号旗叶蒸腾速率。相比于常规条播,宽幅匀播能够有效提高甘青9号产量、穗粒数、穗粒重及千粒重,而有效穗则是常规条播高于宽幅匀播。综上,在等肥条件下,宽幅匀播能够明显提升甘青9号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加产量,利于旗叶光合吸收与合成。  相似文献   

13.
正小麦宽幅匀播栽培技术是一项改密集条播为宽幅精播的农机和农艺相结合的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将小麦播幅由传统的3~5cm扩大到7~8cm,行距由传统的15~20cm小行距增加到22~26cm宽行距。播种后籽粒分散均匀,小麦单株营养面积扩大,基本解决了缺苗断垄的问题,苗蘖健壮,个体素质高,群体质量好,植株抗逆性强,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较宽的行距还有利于机械追肥、喷药,省工省  相似文献   

14.
播种是小麦生产的一个关键环节。为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和高质量规范化播种,筛选适宜南阳盆地雨养农业区的最佳播种技术模式,我们选取机械沟播、机械等行距条播、机械宽幅匀播三种主要模式,每种播种模式安排亩播量为10 kg、12.5 kg、15 kg,以机械条播亩播15 kg为对照进行大区对比试验,并进行小麦赤霉病穗部病情调查。结果表明,机械沟播、机械宽幅匀播出苗情况优于对照;机械沟播技术模式保墒耐旱,小麦出苗质量高,苗情发育好,平均产量最高(518 kg/亩),小麦赤霉病穗部发病最轻,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通过2因素4水平完全随机区组试验,探究天水市麦积区干旱山地小麦最佳播种量,结果表明:冬小麦宽幅匀播处理10行距26 cm、播种量225 kg/hm~2,产量为6 520.5 kg/hm~2最高,主要性状比其他处理均优。建议在肥力好的地块可选行距为26 cm、播种量225 kg/hm~2的种植密度,在肥力低下的地块可选行距为26 cm、播种量187.5 kg/hm~2的种植密度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16.
2021年秋播时庄浪县以“旱地小麦膜侧宽幅匀播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为依托,实施了旱地冬小麦膜侧宽幅匀播抗旱增产机理试验。结果表明:膜侧宽幅匀播产量为7 192.35 kg/hm2,全膜覆土穴播产量为6 699.45 kg/hm2,膜侧沟播产量为6 423.90 kg/hm2,均比传统条播(CK)增产,因此大田生产中力推膜侧宽幅匀播栽培技术,同时积极探索全膜覆土穴播和膜侧沟播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正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小麦播种时扩大行距、扩大播幅,将小麦小行距(15~20 cm)密集条播改为等行距(26~28 cm)宽幅播种,将密集条播籽粒拥挤一条线改为宽幅播种分散式的一种技术。宽幅播种粒籽均匀分布,无疙瘩苗,无缺苗断垄,克服了传统密集条播籽粒拥挤,争阳光、争肥水、争营养、根少苗弱的缺点,扩大了小麦单株生长空间和营养面  相似文献   

18.
平凉市旱地冬小麦宽幅精准匀播密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在平凉市崆峒区雨养旱塬区进行了冬小麦宽幅精准匀播试验,结果表明,行距为22 cm,播量为300.0 kg/hm~2时折合产量最高,达5 224.90 kg/hm~2。  相似文献   

19.
2012-2013年度小麦宽幅精播试验示范,宽幅精播与常规播种相比,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有增加,增产幅度为7.4%~11.0%;2013-2014年不同播幅优选试验中,行距30 cm、播幅10~12 cm处理比行距23 cm、播幅6~8 cm处理增产4.3%,在实际生产中可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探讨焦作市小麦高产栽培播种模式,实现农机农艺有机结合,在大田条件下,以周麦27为材料,研究了等行距条播、机械宽窄行条播、机械宽幅播种等3种不同播种模式、不同播量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播种模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播量为180 kg/hm~2的等行距宽幅播种产量最高,同播量机械宽窄行条播次之,播量为120 kg/hm~2的等行距条播产量最低。机械宽幅播种模式下单株分蘖数和穗数最多,千粒重和穗粒数的变化趋势与有效穗数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