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垄作沟灌技术是一种新型节水耕作种植方式,在垄上种植作物,垄沟灌水。其主要特点是变大水漫灌为局部灌水,变浇地为浇作物。根据河西灌区应用情况和垄沟形式的不同,可分为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2.
小麦全膜覆土穴播免耕多茬种植技术适宜于降水量在300~600mm,半干旱、半湿润易旱地区的川台、塬地、梯田等平整地块种植。一、播前准备1.地块选择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川、塬、梯田、沟坝等平整土地,以豆类,油菜、胡麻、乔本科作物等茬口较佳。2.深耕蓄墒前茬作物收获后,深耕晒垡,接纳降水,耙耱收墒,  相似文献   

3.
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下滴灌技术是改变千百年来大水漫灌灌溉方式的一种节水措施。它把浇地变为浇作物,按作物最佳需水量进行灌溉,用少量的水取得较高的效益,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的利用率,是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转变的有效措施。 膜下滴灌技术 膜下滴灌技术是覆膜种植与滴灌相结合的一种灌水技术,也是地膜栽培抗旱技术的延伸与深化。它根据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4.
<正>乾安县是一个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在500mm左右,十年九春旱。由于连年干旱严重,地下水位连续下降,生态环境恶性循环,农业用水面临双重危机。一方面,水资源严重缺乏;另一方面,"大水漫灌"的落后灌溉方式,使农业灌溉用水浪费很大,因此,在我市农业生产中加快机械化节水农业步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汉川县新河公社素称“植棉之乡。”种植棉田面积三万八千亩,占农业种植面积的63%。虽然三十年来水利设施不断完善,但一般只能搞漫灌。由于地块高低不平,早年仍然严重减产。1980年,该社引进了喷灌技术,经过试点,喷灌效果良好。1981年国家扶持4.7万元,社员自筹15万元,一次购进喷灌机120台,全社棉田普遍实行喷灌。喷灌的田块土质疏松、控制了乳枝的疯长,花蕾脱落少,秋后成桃多。每平方米平均伏前  相似文献   

6.
利用反推法进行农田灌溉预报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农田水量平衡方程,在假设某地块土壤水分降至作物适宜水分下限值时,反推上次灌水日期,而后根据预报时段的作物耗水量与降水量大小比较,预报某月某日以产灌水地块灌水与否,每旬初如此反复预报直至作物生长结束,对农田用水始终实行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7.
利用反推法进行农田灌溉预报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农田水量平衡方程,在假设某地块土壤水分降至作物适宜水分下限值时,反推上次灌水日期,而后根据预报时段的作物耗水量与降水量大小比较,预报某月某日以前灌水地块灌水与否。每旬初如此反复预报直至作物生长结束。对农田用水始终实行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8.
鲁西北平原冬小麦和夏玉米耗水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的大型称重式蒸渗仪近10年的观测资料和降水资料,分析了冬小麦和夏玉米的耗水特性、作物耗水量与同期降水量的关系、作物年耗水量与降水量之间的关系和作物生长期凝结水与同期降水量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冬小麦生长期平均耗水量为450mm左右,同期降水量占作物耗水量的35%左右;2夏玉米生长期平均耗水量为350mm左右,同期降水量占作物耗水量的80%左右;3作物年耗水量平均为800mm左右,而同期降水量为500~600mm左右,需多次灌溉;4作物生长期凝结水所占同期降水量的比率相当可观,在水量平衡中占有一定的作用。上述成果可供本区区域作物耗水量计算时参照使用。  相似文献   

9.
以甘肃省靖远县为研究对象,基于农业气象站1981-2000年作物生长季土壤湿度、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采用最小二乘法和统计分析方法及Mann-Kendall方法,分析了研究区表层(0~50 cm)土壤湿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温、降水量等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同一作物类型地表各层土壤湿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而不同作物类型各层土壤湿度变化则差别较大。不同深度土壤湿度多年平均值则与种植作物类型有一定的关系;其中春小麦地块土壤湿度从上到下依次为低~高~低变化即呈"凸型"变化;而春玉米地块土壤湿度从上到下依次为高~低~高变化即呈"凹型"变化。气温与土壤湿度的关系随种植作物类型和土层深度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降水与土壤湿度的关系与种植作物类型和土层深度均无关,但它们的关系随作物类型和土层深度敏感程度有一定差别;而径流量与土壤湿度的关系随作物类型不同有着完全相反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运用比较优势理论,选取了11种作物作为天津市代表性作物。根据天津市1956~2000年45年长系列气象资料、当地作物系数及Penman-Monteith公式,逐日计算天津市代表性作物需水量。确定出各代表性作物可利用的有效降水量,并得出天津市耕地年综合ET值为524 mm。从作物需用水特征和作物比较优势分析,将天津市代表性作物分为4类:重点发展的作物为葡萄、玉米和棉花;维持现有种植规模,重点提高单产的作物为向日葵;根据水情适当压缩种植面积的品种为冬小麦;而水稻、大豆、高粱和瓜类仅在特别需求和受土地条件限制时种植。  相似文献   

11.
滴灌技术因其具有比传统的漫灌和浇灌省水、省力、省药、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明显改善作物的生态环境、减少污染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蔬菜、瓜果、花卉、苗木的种植中,深受农民的欢迎。近几年苏南地区加快了对农业产业化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农户从事多种农副产品的种植,  相似文献   

12.
垄作春小麦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和产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灌溉方式下大水漫灌所造成的水资源浪费,采用春小麦垄作结合地膜覆盖的方法,改传统耕作的大水漫灌为小水沟内侧渗灌,设置垄沟比例为2.23:1。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增强了水分向垄体的侧渗,减少了水分的向下入渗,垄体水分侧渗范围比不覆盖宽约10~15cm,灌水沟水分下渗深度为100cm。水分利用效率较不覆盖的提高了6.5%,株高、穗粒数和千粒重都高于不覆盖处理,产量提高了6.7%。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基于Sentinel-2遥感影像的决策树分类模型提取破碎化地块灌区作物种植结构的适用性。【方法】选取新疆阿拉沟灌区为研究区,以2021年覆盖作物全生育期的Sentinel-2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田间调查和Google高清影像目视解译采样,基于主要作物物候信息、NDVI时序特征等分析确定作物识别的关键期阈值,构建决策树模型进行灌区主要作物分类,并对分类结果精度验证。【结果】基于Sentinel-2提取的灌区种植结构分布图地块纹理清晰,能够满足灌区用水管理需要;构建的决策树分类模型可在灌区尺度实现作物分类,方法简便易行,总体精度达到81.56%,Kappa系数为0.716 6。【结论】采用Sentinel-2遥感影像和决策树分类方法识别破碎化地块灌区复杂作物分类是可行的,可为灌区输配水决策和农业用水精细化管理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4.
根据宝鸡峡灌区11个气象站近30 a的气象及近20 a种植面积资料,分析了气候及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特征,计算了作物需水量和农业需水量,研究了灌区农业需水量的演变趋势,并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揭示了影响农业需水量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灌区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相对湿度和风速呈显著下降趋势,蒸发量和日照时数略有增多,降水量有所减少.灌区农业种植结构变化较大,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例显著降低,由1991年的4.08减小为2010年的1.83;粮食作物与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例也呈下降趋势,由1991年的0.46减小为2010年的0.40.灌区小麦、玉米、油菜、棉花等4种主要作物需水量呈递增趋势,其中油菜需水量递增速率最快,约为3.558 mm/a;灌区农业需水量呈递减趋势,其递减速率为3.35×107m3/a.影响农业需水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为种植面积、降水量和蒸发量.降水量的减少和蒸发量的增多使得作物需水量明显增多,而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减少,引起农业需水量的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5.
一、简述旱作物由大水漫灌改为畦灌、沟灌,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水量损失和避免地下水位急剧上升,是我国灌区当前仍需继续推广采用的灌水方法。但对于畦灌、沟灌若没有相应的技术要求,仍会产生不良的作用。正确执行畦、沟灌水技术除了要求耕地有适当的地面平整度以外,要选择适宜的沟畦规格、入畦沟流量以及灌水时间,这三个灌水技术要素与土壤入渗性能、地面坡度、地面种植情况(糙率)、灌水定额以及对地块要求的  相似文献   

16.
非充分灌溉的发展与现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洁 《节水灌溉》1998,(5):21-23
1什么是非充分灌溉灌溉一词是水利工作者和农牧民朋友非常熟悉的概念,就是在作物的生育期内给种植作物的农田里灌水。而什么是充分灌溉,什么是非充分灌溉呢?就不是十分明确了,在此,有必要作一简略介绍。1.1充分灌溉充分灌溉,就是要充分满足作物生长期的需水要求,按照传统经验或作物需水量试验要求的灌溉水量和灌水定额(一次灌水的水量)进行灌溉。长期以来,人们都是遵循这一观念进行农田灌溉的。特别是我们内蒙地区,有水就灌,大水漫灌的现象还很严重,甚至有的人认为多灌总比少灌好。其实不然,水量灌得太多反而会减产,造成浪…  相似文献   

17.
【目的】确定区域尺度旱作物有效降水量估算方法。【方法】通过分析降水、土壤和作物因素对作物有效降水量的综合影响,提出了包括冠层截留量、土壤可容水量、地表径流量、降水量和深层渗漏量等4个计算模块的作物有效降水量估算模型,采用田间尺度水量平衡方程计算值对估算模型模拟值进行验证,并分析了河北平原5个县域作物有效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性。【结果】①作物有效降水量估算模型模拟结果与农田尺度水量平衡法计算值的决定系数R2和纳什系数NSE均大于0.85,模拟精度较高;②研究区域冬小麦-夏玉米连作条件下作物有效降水量为400.03 mm,降水入渗系数为0.84;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作物有效降水量分别为419、454和355 mm,降水入渗系数分别为0.76、0.86和0.83,栾城和元氏的作物有效降水量较赵县偏高。【结论】提出的估算模型可以用来估算区域尺度作物有效降水量。  相似文献   

18.
苜蓿的机械化种植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苜蓿被誉为“牧草之王”,是世界上公认的优质饲草。苜蓿的生产管理比较简单,产量高,草质优良,一次种植可多年收益,既可为畜牧生产增加附加值,又可作为商品草直接出售。苜蓿的生产成本低于粮食作物,其经济效益是粮食的2倍~4倍。苜蓿还有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所以,大力发展苜蓿生产是农民增收的一条好路子。1.地块准备(1)选地苜蓿适应性广,可在各种土壤中种植。但是,种植苜蓿最好选择pH值为6.5~7.5,年降水量在300mm~800mm的土质松软的沙质壤土地。不宜在低洼及易积水的地块种植。在土壤盐分超过0.3%的盐碱地上种植时…  相似文献   

19.
垄作沟灌节水技术,即将农田耕整成垄状,在垄上播种,垄沟内灌溉,水通过沟内侧渗到作物根部。由传统的大水漫灌改为沟内渗灌,既节省了水,又可做到增产增效。垄作沟灌节水技术是对传统节水技术的提升和发展,适宜在甘肃省河西灌  相似文献   

20.
我市即墨县城北五公里营上辛庄三,总耕地872亩,集中于村北,水源为两眼大口井,互相连通后平均出水量为80m~3/h。过去由于土地不平,大水漫灌用水效率低,只控制面积200亩左右,大部分耕地得不到灌溉,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干旱一直威胁着农业生产,亩产徘徊在200kg左右。为了改变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