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为筛选出生产上防治番茄晚疫病的低毒、高效药剂,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农技人员于2011年7月18日用普霜娇58%可湿性粉剂、农露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正业疫加米异菌脲50%可湿性粉剂、250g/L阿米西达悬浮剂和奔路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等5种杀菌剂对其进行了田间防治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7天,250g/L阿米西达悬浮剂和普霜娇58%可湿性粉剂对防治番茄晚疫病效果  相似文献   

2.
试验为7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早疫病防治效果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药剂对照和清水对照来说,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8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25%嘧菌酯悬浮剂、68.75%氟吡胺·霜霉悬浮剂和50%氟啶胺悬浮剂能够极显著的降低马铃薯早疫病的发病程度和提高马铃薯产量。马铃薯实际生产中可以选择7种杀虫剂轮换用药或混合用药来防治马铃薯早疫病,在获得一个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的同时,可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及增加农药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已进入瓜类霜霉病容易发生的季节,防治好霜霉病对确保主要瓜类高产优质、增产增收,效益特别显著。在进入瓜类霜霉病发病期后,当田间出现了瓜类霜霉病的发病中心,首先摘去病叶,然后使用防效优异的52.5%噁酮·霜脲氰(抑快净)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克露)可湿性粉剂,或72.2%霜霉威盐酸盐(普力克)水剂600~700倍液,或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50倍液喷洒1次。保护地应在晴天上午喷药,喷后闭棚提温,使  相似文献   

4.
复合高效配方药剂对甘蔗褐条病防控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防控甘蔗褐条病的复合高效配方药剂及精准施药技术,选用多菌灵、苯菌灵、百菌清、嘧菌脂、吡唑醚菌脂、苯甲嘧菌酯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 g+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500 g+磷酸二氢钾2400 g+农用增效助剂300 mL)/hm2、(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 g+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500 g+磷酸二氢钾2400 g+农用增效助剂300 mL)/hm2和(25%吡唑醚菌脂悬浮剂600 mL+磷酸二氢钾2400 g+农用增效助剂300 mL)/hm2等3个配方药剂对甘蔗褐条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病指均在14.02以下,防效均达84.41%以上。本研究显示3个配方药剂是防控甘蔗褐条病理想的复合高效配方药剂,可在7—8月人工和无人机飞防叶面喷施,7~10天喷1次,连喷2次。  相似文献   

5.
<正>为筛选出有效防控马铃薯枯萎病的化学药剂,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研究人员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毛皂原种场,于马铃薯播种前用2.5%咯菌腈SC150g/100kg种薯,10%苯醚甲环唑WG1000倍液,72%霜脲·锰锌WP70g/100kg种薯,25%嘧菌酯SC1000倍液,52.5%噁酮·霜脲氰WG1000倍液和清水对照等6个处理对马铃薯枯萎病进行了防治试验。试验不同药剂拌种对出苗率的影  相似文献   

6.
<正>陕西省洋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技人员在陕西省洋县龙亭镇堰坝村用68.75%氟菌·霜霉威600倍液(处理1)、25%氟吗啉乳油300倍液(处理2)、8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处理3)、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处理4)、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500倍液(处理5)、72%锰锌·霜脲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处理6)、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处理7)、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相似文献   

7.
<正>为寻求防治葡萄霜霉病的替代药剂,笔者选用60%霜脲·嘧菌酯水分散粒剂与常规药剂品种进行了药效对比试验。试验田块常年霜霉病发生较重。60%霜脲·嘧菌酯水分散粒剂设3个浓度处理,分别为1200倍液、1500倍液、2000倍液。对照药剂处理为10%氰霜唑悬浮剂2500倍液和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亩用水量均为100公斤。在葡萄幼果期首次施药,隔10天一次,连续喷施4次。第三次施药后14天调查各处理防效,60%霜脲·嘧菌酯水分散粒剂1200倍液和1500倍液相近,分别为88.54%、  相似文献   

8.
<正>为明确69%代森锰锌·精苯霜灵水分散粒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于马铃薯薯块膨大期、叶片可见零星晚疫病病斑时,在福建省平潭县芦洋乡黄土墩村蔬菜基地用69%代森锰锌·精苯霜灵水分散粒剂1035、1242、1552.5、1725g a.i./hm~2,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600g a.i./hm~2,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1224g a.i./hm~2等6个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9.
试验通过研究7种杀菌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影响,旨在筛选出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效较好的杀菌剂。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药剂对照和清水对照,50%氟啶胺悬浮剂、96%烯酰吗啉(原药)和40%琥·铝·甲霜灵可湿性粉剂均能极显著的减轻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能显著的减轻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其他药剂的防治效果不显著。相对于清水对照,各药剂均能显著的提高马铃薯的产量。50%氟啶胺悬浮剂、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和45%代森铵水剂,相对于其他药剂和对照,能够显著的提高马铃薯的产量。不同处理对马铃薯植株株高、茎粗、叶宽和叶长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马铃薯实际生产中,建议用50%氟啶胺悬浮剂、96%烯酰吗啉(原药)、40%琥·铝·甲霜灵可湿性粉剂和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轮换用药和混合用药,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防治番茄晚疫病的有效药剂,通过喷雾的方法在保护地进行了6种药剂的田间药效筛选试验.结果表明:6种药剂均能有效防治番茄晚疫病,各处理剂量对番茄生长无不良影响.其中687.5 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70 g.ai/hm2的防效较好,达79.51%,但与500g/l氟啶胺悬浮剂200g.ai/hm2、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45g.ai/hm2和250g/l嘧菌酯悬浮剂70g.ai/hm2无显著差异,较好于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000 g.ai/hm2和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00 g.ai/hm2的防效,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摘要;为经济有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选用80%烯酰吗啉可湿粉剂等6种药剂进行药剂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选择恰当的药剂能够有效防治晚疫病,6种药剂防治晚疫病均有显著增产效果,其中以80%烯酰吗啉可湿粉剂防治效果最好,连喷3次防效达88.3%,比清水增产46.5%,净增纯收入694元/667m2,增效达39.2%。  相似文献   

12.
为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进行了5种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效果好,其单产比不施药剂增产144.52%,50%氟吗乙铝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次之,在生产上可以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避免在马铃薯晚疫病化学防治过程中用药不及时和盲目过度施药,提升防治效率,达到精准防治的目的。本研究开展CARAH晚疫病监测预警模型、丹麦NEGFRY模型和常规施药防治方法相结合进行田间小区试验。通过调查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情况,分析不同处理的药剂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评价CARAH晚疫病监测预警模型在马铃薯晚疫病防治中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CARAH监测预警模型病害预警情况与实际病害发生拟合度达93%。采用CARAH监测预警模型,可减少杀菌剂使用次数1~3次,产量降低损失48.47%,商品薯率提高12.63%,病薯率降低4.43%,经济效益增加10966元/hm2。因此,通过建立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CARAH监测预警模型,可用于指导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工作,可以减少不必要杀菌剂喷施,达到精准治的效果,完成减药目标。  相似文献   

14.
随着气候变暖和内蒙古马铃薯区域化和规模化的发展,晚疫病危害已成为发展马铃薯产业的一大制约因素。通过分析内蒙古中部马铃薯生长季节主要气象要素与晚疫病发生流行的关系,研究了晚疫病孢子囊形成的气象适宜指数,建立了基于开花期中尺度气象要素数值产品的晚疫病病菌流行期定量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影响晚疫病孢子囊形成的关键气象因子为6—7月上旬的极端最高气温、平均气温距平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影响该病流行的气象条件中,温度和降雨最为重要,利用预报模型的计算结果结合孢子囊形成期的气象适宜指数进行判别,即可做出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程度的预报,准确率达到87.5%。  相似文献   

15.
喷施硒肥对胡麻子粒硒含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晋亚10号胡麻为试验材料,研究盛花期和青果期两次喷施不同剂量的硒肥对胡麻子粒硒含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富硒胡麻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供试硒肥有机硒含量6g/L,共设置6个硒肥剂量,分别是1 500mL/hm 2(T1)、3 000mL/hm 2(T2)、4 500mL/hm 2(T3)、6 000mL/hm 2(T4)、7 500mL/hm 2(T5)和清水对照(T0)。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硒肥能显著提高胡麻子粒硒含量,且随着硒肥喷施量的增加,胡麻子粒中的硒含量逐步增加,T5处理胡麻子粒中硒含量最高,达0.507mg/kg,是对照组胡麻含硒量的18.1倍。适量喷施硒肥能显著提高胡麻产量,具体表现是随着硒肥喷施量的增加,胡麻子粒产量先增加后减小,T4处理产量最高,达858.2kg/hm 2,比对照增产9.5%。结论喷施合适剂量的硒肥可以提高胡麻子粒硒含量和产量,且对胡麻品质影响较小。综合分析,以有机硒含量6g/L的硒肥在盛花期和青果期进行两次喷施,6 000mL/hm 2为胡麻叶面喷施硒肥的最佳施用量。  相似文献   

16.
随着气候变暖和内蒙古马铃薯区域化和规模化的发展,晚疫病危害已成为发展马铃薯产业的一大制约因素.通过分析内蒙古中部马铃薯生长季节主要气象要素与晚疫病发生流行的关系,研究了晚疫病孢子囊形成的气象适宜指数,建立了基于开花期中尺度气象要素数值产品的晚疫病病菌流行期定量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影响晚疫病孢子囊形成的关键气象因子为6--7月上旬的极端最高气温、平均气温距平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影响该病流行的气象条件中,温度和降雨最为重要,利用预报模型的计算结果结合孢子囊形成期的气象适宜指数进行判别,即可做出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程度的预报,准确率达到87.5%.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是世界粮食生产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粮食作物。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过程中最具威胁性的真菌病害之一。为了掌握现有的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措施,保障马铃薯优产高产,本文简要介绍了马铃薯病原菌及其致病机理,归纳了马铃薯晚疫病的主要防治措施,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生态防治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防治措施的优缺点,并对其未来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指出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现状,为开发新的防治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明确引起马铃薯晚疫病的致病因子,通过克隆马铃薯晚疫病致病疫霉菌分泌蛋白中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基因,构建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本试验采用TA克隆法,提取来自云南马铃薯产区的致病疫霉菌XH05-5-4的总RNA,反转录cDNA,PCR扩增后将该基因片段连接到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并诱导表达。克隆获得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基因全长为1176 bp,包含1个最大的开放阅读框1077 bp,编码387个氨基酸。推测蛋白相对分子量41.671 kD,理论等电点4.88;经IPTG诱导和SDS-PAGE检测,所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的蛋白与预期蛋白相符合。生物活性测定表明:马铃薯叶片出现坏死,类似于晚疫病症状。利用TA克隆技术从致病疫霉菌XH05-5-4中克隆得到了1个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基因(登录号:KP938956命名:C1A-PH-SCH1),通过同源性比对发现C1A-PH-SCH1为木瓜蛋白酶亚家族基因,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并使其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表达,对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出现了类似于晚疫病症状的水渍坏死斑症状,推测C1A-PH-SCH1参与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复合微生物肥对宁南旱地马铃薯产量、品质、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合理用量,以庄薯3号为材料于2015年在宁夏南部雨养农田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肥料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化肥等量养分条件下,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提高马铃薯株高、茎粗以及主茎数,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5)。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提高马铃薯单株块茎数、单株产量、大中薯重量百分比。与常规化肥相比,复合微生物肥提高了马铃薯还原糖、维生素C、淀粉及干物质含量,提高了马铃薯品质。马铃薯增产率为1.0%~14.7%,水分利用效率增加率为4.3%~17.6%,通过水肥效应方程拟合得出复合微生物肥的最高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施肥量分别为954.8和1415kg/hm2,在宁南旱地施用750kg/hm2时即可获得高产,因此分析认为宁南旱地马铃薯施用量在750~1415kg/hm2范围内能可获得高产并实现水分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