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竹类维管束解剖形态的研究初报(之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五、散生竹类各分类群的维管束特征单轴型与复轴型地下茎,长期以来被分为两大类型,是竹类系统分类据点之一。但这两个类型从其维管束解剖形态来看,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它们都同样具开放型与半开放型的典型维管束,(只有方竹属Chimonobambusa的个别种例外),毛竹属Phyllostachys虽然是单轴型的属,但我们也发现水竹Ph.heteroclada Oilv.桂竹Ph.bambusoides S.et Z.与台湾桂竹Ph.makinoi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是关于菜类的研究。菜类植株矮小,无分枝,只有一种营养叶。它的花序为真花序,有一定的开花周期。叶片的内部结构属竹类,而地下茎则属草类。在叶片表皮可见气孔器和硅质细胞,在每个维管束两侧各有一个大型梭型细胞,其宽度和厚度均此竹类的梭形细胞为大,而禾草类则无梭形细胞。此外,(竹禾)类除脉鳞(竹禾)属为高海拔(2900—5000米)分布外,其余多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的原始森林下层,喜高温高湿的生态环境,即分布地带较为原始。上述资料表明:(竹禾)类是(竹禾)本科中最原始的植物,禾草类最为进化,而竹类居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3.
D.Grosser和W.Liese于1971年首先阐述了竹类维管束结构与竹类分类的关系,回顾了竹类分类的历史体系,论证了以营养器管、特别是以竹秆维管束的形状、大小、排列方式等对竹类进行分类的可行性,并根据对印度、孟加拉、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日本和中国台湾产的14属52种竹类的观察研究,提出了四个维管束类型。在此之前,竹内叔  相似文献   

4.
在无限花序的竹类中,大节竹属与唐竹属亲缘关系最为接近,两者无论在生殖器官或营养器官方面(地下茎、分枝特性)均十分相似,尤其是从营养体看,难以区别〔‘,“1。为此,笔者试图用竹材形态解剖结构特征,论证这两个疑难竹种是否属于两个属的不同竹种。  相似文献   

5.
浙江主要经济竹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竹类资源丰富,有13个属200余种,占全国竹种的二分之一。全省竹子年产值1.3亿元。产值较高的经济竹种有5个属20个种。其中:毛竹属15种,茶秆竹属、苦竹属、慈竹属各1种,(竹剌)竹属2种。兹介绍于下: 浙江主要经济竹种 常见形态检索表1.地下茎单轴散生或复轴混生。 2.地下茎单轴散生;2分枝,两枝粗细  相似文献   

6.
<正> 楠竹(Phyllostachys Puhecens Mazel exH·delehaie)系禾本科(Gnim ineae)竹亚科(Bambusoideae)刚竹属(Phyllos tachys)植物,是我国竹类植物分布最广、产量最高、用途最多的优良竹种。它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更新主要是通过其地下茎——竹鞭的生长和竹笋的萌发来实现的。具有竹连鞭、鞭生笋、笋生竹、竹又养鞭、竹鞭相连、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竹类科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本文概括论述了近几十年来我国的竹类科学研究的进展和成就,包括竹类植物分类学,竹材及地下茎维管束解剖形态结构,竹类植物开花,笋期生长等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等的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我国产主要经济竹种如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var.Pubescens、淡竹Ph.glauca、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等的育苗造林和速生丰产培育技术及丰产竹林群体结构等的研究,优良经济竹种的引种和竹类植物有性杂交育种的试验研究,竹林主要病虫害及竹材和竹制品的防腐防蛀技术的研究,竹材及竹副产品的综合加工利用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8.
关于亚州竹类的解剖及其维管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于来自亚州七个地区的52个种竹类(归隶于14个属)的组织学作了比较研究;在其中共检查了250根竹竿的1200段节间。这些竹竿的解剖学结构之特征(专指独有的埋藏在薄壁细胞基本组织之内的骈列维管束而言)可呈现有四种基准类型。有一个分类系统即是依据这些维管束的类型以及其在竿内的组合情况而创立的,此分类系统已被发现与Holffwm依据子房的结构所建立的系统是有着很好的相关。在一根竿内不同高度与一个种的各竿之间,这两者的维管束结构之显著变异性,也给予综合性的描述,对于一单个竹种的代表性描述有着纠缠不清之处,和一个作鉴定用的检索表之引言部分,均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特大冰冻雪灾后长沙市竹类的冻害状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8年1月中旬至2月初,我国南方遭受了1954年以来最严重的低温冰雪灾害.对冰雪灾害后长沙市75种(含变种、变型和栽培变种)竹类的冻害程度进行调查,并于同年4月调查气温回升后冻害竹类的恢复生长情况.依据竹类的冻害等级和竹类的3种地下茎类型,对不同地下茎类型中竹子的冻害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冻害程度为Ⅰ,Ⅱ,Ⅲ和Ⅳ级的竹子分别有2,10,24和34种(含变种、变型和栽培变种),未受冻害的竹种有茶秆竹、刚竹、红哺鸡竹、湘妃竹和爬地竹;2)所有Ⅰ级冻害的种类及70%的Ⅱ级冻害种类为合轴型,80%的未受冻害种类为单轴型;3)在合轴型的竹类中,属Ⅰ,Ⅱ和Ⅲ级冻害的种数分别为该类型总种数的10.5%,36.8%和47.4%,而复轴型与单轴型的竹类中均无Ⅰ级冻害的种类,前者以Ⅳ级冻害为主,后者以Ⅲ和Ⅳ级冻害为主,单轴型的竹类中无冻害的种类高达该类型总种数的11.8%,全市所有竹子中合轴型竹类的冻害程度最重,单轴型竹类的冻害程度最轻.  相似文献   

10.
悬竹属新分类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海南岛特产的射毛悬竹,过去对其生长习性、地下茎类型等认识不足,曾被一些学者错置于青篱竹属(Arundinaria)、箬竹属(Indocalamus)或苦竹属(Pleioblastus)中。1981年陈守良、温太辉、盛国英经过实地调查,发现其地下茎为合轴型,秆上部悬垂呈藤本状,以及为顶生圆锥花序等特征而有别于上述各属,并建立了悬竹属(Ampelocalamus)。1983年朱政德、赵奇僧在贵  相似文献   

11.
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us Munro),别名“甜竹”、“大叶乌竹”,其地下茎合轴丛生,属丛生竹类的禾本科,慈竹属。该竹种适应性广,易栽培,生长快,成材早,具有良好的护岸、护堤、防风保土、绿化美化等作用,竹笋味道鲜美香甜,营养丰富。栽植麻竹投资省,见效快、收益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在1984年的《贵州林业科技》第二期和第三期上,曾以“贵州竹类新种”和“贵州的刚竹属植物”为题,介绍了我省部份竹子种类。本期将介绍省内比较大型的丛生型竹类—刺竹属、单竹属和牡竹属的竹种共15种和二个变种的形态、产地及用途。仅供参劳。刺竹属Bambusa schreber 乔木状或灌木状竹类,极少有攀延者。地下茎合轴型。节间园筒形,枝条多数,枝基部  相似文献   

13.
于2021年,以厦门市园林植物园竹类区为研究对象,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实地调查并采集标本的方式,对其园内竹类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植物园竹类植物现有25属125种(包含12个变种、15个变型和5个品种),种数最多的是簕竹属,有44种、8变种、4变型、2品种。地下茎以合轴型为主,占65.6%,丛生竹种的比例达到83%;生长情况良好的竹种占84%,且绝大部分引自与厦门气候等环境条件相近的地区。系统整理园内竹类植物种名称,并对竹类植物区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卧龙自然保护区拐棍竹地下茎结构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卧龙自然保护区拐棍竹地下茎的数量特征、垂直分布结构、分岔习性和繁殖特点。结果表明,拐棍竹地下茎的密度大,193段.m-2,每段平均长为12.2 cm,地下茎总长2 169.8 cm.m-2,地下茎直径平均为1.1 cm,节间长平均为0.73 cm,平均每段地下茎具14节;随生长年龄递减,拐棍竹的地下茎直径、节间长、每段节数和每段长度递增,而地下茎段数和总长的变化则呈偏正态分布;拐棍竹地下茎主要分布在5~30 cm土层,并以"两侧单岔"为主要分岔类型,其次分别为"两侧多岔"和"一侧单岔","一侧多岔"很少;拐棍竹地下茎在土壤中延伸方向从坡面来看以"平行"方向延伸类型所占数量最多,为49.75%,从土壤剖面上来看拐棍竹地下茎在土壤中延伸方向则以"向上"类占优势,为53.19%,其次为"向下"类延伸方向,为39.12%。  相似文献   

15.
1 丛生竹简介 竹子生长快、产量高、用途广、经济效益大,一次栽种,2~3年管护,可以受益几十年。发展竹业,是农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竹子按地下茎类型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合轴型丛生竹、单轴型散生竹、复轴型混生竹。分类学家把地下茎为合轴型,竹秆密集成丛的竹子称为丛生竹。丛生竹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南和西南各省区。在云南的28属230多个竹种中,丛生竹占80%左右,下面介绍16个常见的丛生竹种。  相似文献   

16.
竹类植物生长规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内竹类植物生长规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总结了竹类植物地下茎、芽、根、笋、秆、枝和叶等部分的生长规律,探讨了笋和幼竹的生长规律,以期为竹类研究者提供参考,并推进对竹类植物生长规律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关于国产高山竹类命名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旨在讨论我国高山竹类命名上的问题,尤其是对Sinarun-dinaria Nakai(1935)这一属名能否成立或承认的争议给以澄清。我国的高山竹类种系繁多,计可包括在数属之内,其中尤以筱竹、箭竹、玉山竹三个属的种类为主要成份。1935年日本中井博士发表了Sinarundinaria属,系以我国西部高山区所产的两种竹类作为建立此属的依据。它们原先都是作为北美箭竹属ArundinariaMichaux(1803)的种类,即A.nitida Mitford和A.murielaeGamble,他在发表时业已选定前一种为该属的模式种。惜乎当时此二种均处于尚未开花的营养体时期,所以中井虽用拉丁文写下了Sinarundinaria和苦竹属Pleioblastus Nakai(1925)及北美箭竹属相比较的特征集要与其新属的特征描述,但这两者均是仅限于营养体部分而缺少生殖相方面的任何内容。就此点而论,这是历来植物界发表高等植物之新属极为异常而罕见的现象。因此本文作者认为Sinarundinaria乃是一个应予废弃或要加以否定的属名。更何况后来已知道了上述两种竹类之花部构造,也查明了它们的地下茎情况,其模式种A.nitida现已更名为Fargesia nitida(Mitf.)Kengf.ex T.P.Yi,另一种亦改称Fargesia murielae(Gamble)T.P.Yi,故Sinarundinaria乃是箭竹属Fargesia Franchet(1893)之一异名。  相似文献   

18.
竹类解剖特性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竹类资源天然分布及其利用状况,从竹类的秆部,叶片、花、果实、地下茎和根的组织结构入手,综述了竹类解剖特性研究的历史和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和发展趋势,旨在为竹类解剖学和其它学科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国产镰序竹属竿的解剖及其在分类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观察了我国节柱竹族(广义的)5属25种及总序竹属,新小竹属各一种的竿的解剖,首次发现国产镰序竹属各种有Ⅲ型维管束。讨论了镰序竹属的国产种与有关各属间的分类问题。作者倾向于在证实这些国产种与镰序竹属的模式种之间在维管束方面属于不同类型时则宜将这些种自镰序竹属中分出而另立新属  相似文献   

20.
香糯竹(Cephalostachyum pergracile)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的热性丛生竹种,调查发现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是目前香糯竹保存较好、面积较大的区域。文章基于7个标准样方数据对糯扎渡自然保护区香糯竹林的群落特征、物种组成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香糯竹群落物种组成较为丰富,共记录到维管束植物185种,隶属70科143属,其伴生种有银柴(Aporusa dioica)、毛枝青冈(Cyclobalanopsis helferiana)、厚皮树(Lannea coromandelica)、黄竹(Dendrocalamus membranaceus f.membranaceus)等;2)香糯竹群落按聚类结果分为5个群丛,相互间Cj值较小,界限及层次结构明显。研究结果可为香糯竹的保护、经营管理、培育等构建近自然的植物群落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