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1.适时加注新水.这是调节水质的有效方法,加注新水,可增加塘水中的溶氧和营养物质.具体的冲水时间、数量,可根据塘水肥度(看水色和透明度判断),鱼类活动情况,鱼塘水位变化情况等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2.
1适时加注新水早春和晚秋每半个月加水1次;6~9月,水温高,又是鱼类摄食生长旺季,每7~10d需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水量20cm左右(视水的肥量、鱼群浮头和池塘渗漏等灵活掌握)。发生泛塘或坏水时,紧急大量注水或换水能迅速改善水质。新水能带进氧气和老水中缺乏的某些营养盐,冲淡水中有机质浓度(包括生物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消除组成坏水的浮游生物种群及其水质条件。  相似文献   

3.
水色与水质     
1 浑浊暗灰及蓝绿色这种颜色 的水,透明度较低,混浊度较大。水面有时有一层黄绿色浮膜。这时,水中以大鼍的微囊藻、颤藻及囊球藻等蓝藻为优势藻类,而不易被鱼类所消化,这样的水已达不到“肥、活、嫩、爽”的标准,应该加注新水或更换老水,甚至重新培肥。  相似文献   

4.
1强化水质,水温管理和调控做好垂钓期间池塘管理,首先要辨别水质的好坏,池塘水质肥而不浊是满足垂钓的基本要求。判断池塘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就是水色及其变化的情况,根据水色可判断水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及数量,以目测水色偏深、透明度25~30厘米为宜。调控水质水温主要是注水、换水、用药和施肥。在夏季高温期间应增加水温测量次数,根据水温变化及时加注新水,防止水温过高,出现缺氧浮头现象。  相似文献   

5.
《江西饲料》2008,(1):44-45
1注入新水,溶化结冰 对越冬的成鱼池塘,要在开春后每天加注适量的河水或井水,以补充鱼塘水量,加速结冰溶化,促使鱼类早活动。  相似文献   

6.
1.改白天注水为夜晚注水。在天气正常的情况下,夜晚给鱼池注水,尤其是凌晨3~4时或1~2时注水,可提高池水的溶氧量,改良水质,避免鱼缺氧浮头,对防止泛池和病害发生有明显效果。2.改吸深层水为吸浅层水。用抽水机给鱼池加注新水时,通常是将抽水管插入水下1米或更深处,所吸注的是深层水。这种水有机质含量高,溶氧含量低,水温也偏低,注入鱼池后,不利鱼的生长发育。因此,要改吸溶氧丰富的浅层水,即将吸水管插入水下30厘米即可。3.改水流直冲为斜冲。不少养鱼户在为鱼池加注新水时,把抽水机水管架在池埂中间,直接向池中冲水,使新注入的水和原来鱼…  相似文献   

7.
(一)控制水温黄鳝养殖最佳适温为24~28℃。秋季气候特点是早晚温差大、中午气温高,中午阳光直射水面水温会快速上升,影响黄鳝食欲而抑制其生长速度,甚至染病死亡。此时期应把水温控制在28℃以下,当气温升高时,放掉表层1/3的水,加注新水,有条件的最好采用小流量的常流水。加注新水应缓缓冲入,经一段时间,细流入池,温差不大于2℃。池上方的遮阳棚不能拆,遮阳棚面积占池面的1/3~2/3。池旁栽种葡萄、丝瓜、扁豆等经济作物,让池水既保持一定光照,又避免较高水  相似文献   

8.
一、注水:四改 随着气温上升,鱼池需经常加注新水增氧,这是夏季控制鱼塘浮头、泛池的最重要措施之一。但如何向鱼塘注水却很有讲究,如能改进常规注水的老办法,对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控制鱼病发生,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1.取一块普通新砖,浸入水中(井水最好)数分钟,待砖吸足水后(不冒泡时)放入免笼。由于砖温度较兔体表温度低,从而能帮助兔体散热降温。一块2.5公斤的新砖,能吸水250克,水分全部蒸发,能吸收热量15千卡左右。  相似文献   

10.
<正>1.保持稳定高水位在寒冬季节要加高池塘水位,增加池水容量,既可保持水层相对稳定的水温,又可维持池塘水质条件,确是降低越冬死亡率的有效措施。通常越冬防寒期间,池塘水位应保持在1.8~2.0米。当发现水位10~15厘米时,就必须加注新水,以达到要求水位高度。  相似文献   

11.
郭洪臣 《饲料工业》1993,14(4):43-44
<正> 移动式增氧投饲机是辽宁省农牧业机械研究所科技人员,经过几年的悉心钻研,设计出的专利产品(专利号为ZL92210396.8),是十分理想的对虾浮头抢救设备。一、用途与特点该机是装在对虾养殖船上,于水中游动使用的多用设备。船在缓慢移动中向水中充气增氧。如安装撒料装置时,能撤合成饲料。该机以向水中充气增氧为主体,一般产品出厂时不带撤料装置,撤料装置另行供应。充气增氧与撒合成饲料要错开时间单独进行。充气增氧的特点是向水中充大量空气,  相似文献   

12.
1提高水温 在适温范围内,鱼类会随着水温上升而增加摄食,加快生长。因此,初春鱼池水位应控制在0.8-1m,使水温能较快升高,以利于充分发挥肥效和促使鱼类提早开食。开春后,勤注水。对保水力差的池塘,每次加注新水,量宜少,以防水温骤降。同时应适当施些有机肥,以利提高水温。  相似文献   

13.
卫岗  丰培 《江西饲料》2005,(4):39-39
近年来,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捕捞强度加大等原因,导致泥鳅的天然资源减少,泥鳅的人工养殖已越来越为广大养殖户所看好。由于养殖泥鳅的水域一般较浅,且多为静水状态,水质容易恶化。因此,在病害预防方面,应注意科学合理投喂与施肥,且放养密度要恰当,经常加注新水,以保持水质清新。  相似文献   

14.
自来水经酸化处理后做为SPF鸡饮用水。pH<3.349的水酸化后1~7d无菌生长;pH>3.625的水酸化后1~7d有菌生长;pH<3.349的自来水酸化后1h后可完全杀灭细菌,pH>3.625的水中生长的细菌在pH相同的水中仍能存活,而pH<3.349的水中生长的个别细菌在相同pH的水中不能存活。确定pH3.0的酸化水做为SPF鸡的饮用酸化水。  相似文献   

15.
在高密度养殖情况下,鱼塘中残饵、污物较多,厌氧发酵产生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水体恶化,尤其是夏天高温季节,水质变化更快。定期注水是调节水质最常用的也是最经济适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每7~10天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水15~20cm。在池水恶化比较严重时,宜采用换水措施,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以养鲢、鳙鱼为主的池塘,水色应保持草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为  相似文献   

16.
正春回大地,气温回升,万物复苏,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和毒力也会不断增加。因此,加强甲鱼的春季养殖管理是甲鱼春季养殖工作的重中之重。春回大地,气温回升,万物复苏,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和毒力也会不断增加。因此,加强甲鱼的春季养殖管理是甲鱼春季养殖工作的重中之重。1水质"养鱼先养水","宽水养大鱼"这种道理同样适用于甲鱼养殖,甲鱼生性喜净怕脏,良好的水体环境是甲鱼稳定生长的基本条件之一。1.1换水排污露天越冬池和温棚越冬池在开春后气候比较稳定的情况下,适当换除部分底水并加注一些新水,对减少养殖池中的废物和有害菌总量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泛池 主要是由水中缺氧引起的。当水中溶氧降到1毫克/升时,青鱼、草鱼、鲢、鳙、鳊等就开端浮头。如延续一定时间,水中含氧量延续下降,鱼类就会窒息死亡。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选取养殖水中COD、DO以及氨氮和p H作为评估水产养殖水质的重要指标,选取养殖水中的浮游植物和细菌类群作为水生生物关键指标,发现水产养殖水中含有一定量光合细菌可以将水中的有机物等去除,在稳定养殖水p H的同时使其DO含量得到大幅增加,进而为水产养殖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9.
筱军 《饲料研究》2002,(11):42-42
定期对青虾塘加注新水,是保证池水中有较高溶氧,防止青虾浮头的有效措施。但是,应控制青虾塘的每次进水时间,一次进水的时间不能过长。青虾在进水时,如果一次进水的时间过长,势必使池小的水位陡然增高,并导致池水水温、pH值在短时间内变化的幅度太大。这样,池中的青虾就适应个了,许多青虾会逆水乱窜乱游,不仅体力消耗过大,而且还会发生青虾大批死亡现象,死亡的青虾,  相似文献   

20.
1营养平衡与饲料产品的质量1.1营养物质间的平衡关系尽管各种营养物质之间有拮抗,有协同,关系极为复杂,但重点掌握好以下几方面,对饲料产品质量营养平衡会有益处。1.1.1水水是最重要的营养物质。但在实际生产中,人们往往忽视水的质量。高氟地区水中氟的含量,盐碱地区水中Cl、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