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红花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 Chinensis’,台尔曼忍冬Lonicera×tellmanniana和京红久忍冬Lonicera×heckrottii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处理下3种金银花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3种金银花初始荧光(F0)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最大荧光(Fm),光系统Ⅱ(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F0),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光化学量子产量(y),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是,3种金银花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幅度不同,其中红花金银花变化幅度最小,京红久忍冬居中,台尔曼忍冬最大,3种金银花抗旱能力排序为红花金银花>京红久金银花>台尔曼忍冬.  相似文献   

2.
以欧李盆栽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干旱胁迫下欧李叶片超微弱发光与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抑制光系统活性条件下,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最大荧光产量(Fm)、天线转化效率(Fv'/Fm,)、电子传递速率(ETR)、PSⅡ潜在活性(Fv/F0)、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呈下降趋势且均低于对照,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天线热耗散能量(D)呈上升趋势且均高于对照;超微弱发光强度(UWL)呈下降趋势且低于对照.相关分析显示,UWL强度与ΦPSⅡ、qP呈高度正相关,差异性极显著;与Fv'/Fm'、ETR、Fv'/Fm、Fm呈中度正相关,其中与Fv'、Fm'、ETR、Fv/Fm差异性显著;与D、qN 呈中度负相关,差异性显著.研究发现,在抑制光系统活性条件下,欧李叶片的UWL强度与叶绿素荧光特性发生显著变化,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UWL强度随Fm、Fv'/Fm'、ETR、Fv/F0、Fv/Fm、ΦPSⅡ和qP的下降而下降,说明欧李叶片UWL与光系统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越冬期不同产地绿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4个产地绿竹在越冬期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动态变化,分析了不同产地绿竹抵御低温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绿竹对低温反应敏感,在越冬期内,其叶绿素初始荧光(F0)、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有所升高,而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0)、光化学猝灭系数(qP)、PSⅡ实际光量子效率(ΦPSⅡ)等指标呈现出与月平均气温相一致的动态变化,即先下降后上升。低温胁迫后绿竹叶片通过光合作用调节而形成自我保护机制,随着低温胁迫的增强,PSⅡ潜在活性和原初光能转化效率受到抑制,光合作用能力减弱,温度达到最低时光抑制明显,一旦胁迫缓解,叶片光合能力有所恢复;温州绿竹光能转化效率较高,具有较强抗低温能力,福安、尤溪绿竹居中,漳州绿竹抗寒性最弱。  相似文献   

4.
利用植物效能分析仪,研究水分胁迫对冬小麦叶绿素a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冬小麦叶绿素a荧光动力学参数中,可变荧光(Fv)下降,光系统Ⅱ(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和PSⅡ的潜在活性(Fv/F0)降低.Fv,Fv/Fm和Fv/F0在水分胁迫各处理的变化趋势为N>L.随着水分胁迫强度的加剧,Fv,Fv/Fm和Fv/F0值也明显变小.  相似文献   

5.
聚乙二醇胁迫对茶树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铁观音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聚乙二醇(PEG)胁迫对茶树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EG胁迫下,茶树幼苗叶片的基础荧光(Fo)显著升高,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显著下降,说明PEG胁迫使茶树幼苗叶片PSⅡ反应中心受到伤害;PEG胁迫还降低了茶树的光化学反应速率(Prate),缩短了荧光上升时间(T1/2)、抑制了PSⅡ反应中心电子的传递(ETR降低),导致天线色素热耗散速率(Drate)和光合功能相对限制值[L(PFD)]升高,光化学猝灭(qP)和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7 种箬竹Indocalamus spp .的抗寒特性, 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测定了夜间低温胁迫后7 种箬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结果表明:各种箬竹PS 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日变化规律呈近似W 型;广东箬竹Indocalamus guangdongensis PS Ⅱ光化学效率(Fv/ Fm),PS Ⅱ潜在活性(Fv /Fo )和PS 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等参数值均低于其他箬竹种;小叶箬竹I .pumilus 具有最高的初始荧光(F o )和最大荧光(Fm )值;髯毛箬竹I .barbatus 的Fv /Fm ,Fv /Fo 值均高于其他几种箬竹, 说明广东箬竹最容易遭受低温胁迫, 抗寒性差, 而小叶箬竹和髯毛箬竹抵抗低温能力较强。可见, 利用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来鉴别箬竹种间抗寒性是可行的。图4 表3 参15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作为植物抗盐性评价指标的有效性,以4个抗盐性不同的树种白榆、新疆枸杞、南蛇藤、小叶丁香的1年生实生苗为试验材料,测定几种抗盐性不同的植物盐胁迫下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初始荧光(Fo)、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非光化学猝灭(NPQ)的变化.结果表明:盐碱胁迫对不同树种苗木PSⅡ的功能产生了抑制,随胁迫强度的增加,4个树种苗木Fm、Fv、Fv/Fm、φPSⅡ总体表现出下降的趋势;Fo表现出上升的趋势;NPQ有的树种呈下降的趋势,有的先升后降.研究表明,盐胁迫下几个树种Fm、Fv、F/Fm的变化与其抗盐性关系较为一致,因此,Fm、Fv、Fv/Fm可以作为不同木本植物抗盐性可靠的评价指标;盐胁迫下Fm、NPQ和φPSⅡ的变化与几个树种抗盐性之间没有普遍联系,不能作为评价木本植物抗盐性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
盐胁迫对杨树和紫丁香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NaCl不同浓度胁迫处理对杨树和紫丁香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0(对照),200,400,600,800mmol/L NaCl溶液处理杨树和紫丁香叶片,研究两者在盐胁迫条件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增大,杨树和紫丁香叶片的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非循环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PSⅡ实际光能转化效率(ΦPSⅡ)以及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呈下降趋势。比较而言,杨树Fv/Fm下降并不显著,且在非胁迫环境或较低盐胁迫条件下,杨树叶片的Fv′/Fm′、ETR、ΦPSⅡ以及qp值高于紫丁香叶片,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值低于紫丁香叶片。【结论】在非胁迫环境或较低盐胁迫条件下,杨树叶片光合作用的光化学性能优于紫丁香叶片。  相似文献   

9.
盐胁迫对台湾桤木幼苗光合作用和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台湾桤木的耐盐机制,以1年生台湾桤木实生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加盐的方式模拟盐胁迫,设置0.1%、0.2%、0.4%、0.6%及0(CK)5个盐分梯度,研究台湾桤木幼苗在盐胁迫下的光合作用和荧光特性。结果表明,盐胁迫使叶绿素含量降低,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逐渐降低,而胞间CO2浓度(Ci)增大,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主要光合参数Pn、Gs、Tr、Ci两两之间相关性极显著;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v/F0)、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随着盐胁迫逐渐下降,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增大,初始荧光(F0)与Fv/F0、Fv/Fm相关性显著,F0与PSⅡ光化学量子产额(Yield)、光化学淬灭系数(qP)相关性极显著,Fv/F0与Fv/Fm、Yield两两之间相关关系极显著。因此认为,盐胁迫期间Pn降低主要由于非气孔限制因素;桤木幼苗通过增强热耗散的方式来缓解逆境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胁迫2个月后,低盐胁迫(0.1%)具有比CK更大的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ALA对西瓜叶片叶绿素荧光光响应曲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PAM-2100便携式荧光仪测定50~200 mg·L-1 ALA处理的西瓜幼苗叶片,观察到ALA处理可以提高西瓜幼苗暗适应叶片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F0)以及叶片获取光能能力(1/F0-1/Fm)的效应.对叶绿素荧光光响应曲线的研究表明,叶片PSⅡ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荧光猝灭系数(qP)和光化学能量耗散(P)均随着光化光照强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非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NPQ)、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速率(PCR)、天线热耗散(D)以及PSⅡ反应中心非光化学能量耗散(E)则随着光化光照强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在作用光照强度为40 μmol·m-2·s-1时,Fv′/Fm′、ΦPSⅡ、qP、P、E、D和NPQ等光响应曲线出现1个明显的转折点;当光化光照强度低于40 μmol·m-2·s-1时,随光照强度增加,曲线呈相反趋势.外源ALA处理明显提高西瓜叶片Fv′/Fm′、ΦPSⅡ、P、PCR和ETR.当光化光照强度高于1 500 μmol·m-2·s-1时,ALA处理叶片NPQ明显高于对照,表现出更强的能量耗散能力.从PSⅡ反应中心能量分配比率上看,ALA处理叶片D下降,E上升,同时保持较高P,说明ALA处理有利于能量进入PSⅡ反应中心,促进光化学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1.
香樟8个无性系叶绿素荧光特征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叶绿素荧光测定技术分别测定香樟8个无性系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无性系Pc-2、Pc-1、Pc-706的叶绿素仪测定值(SPAD)、可变荧光(Fv)、最大荧光(F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PSⅡ电子传递量子产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QY)等值均高于其它5个无性系,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相对较低,这3个无性系具有较好的光合生理功能,是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相关分析表明:Fv、Fm、Fv/Fm、Fv/Fo、QY、qp、ΦPSⅡ与SPAD值呈正相关,npq与SPAD值及其它荧光参数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生长季油松针叶叶绿素荧光对温度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华北地区常绿树种油松耐严寒酷暑的特性,测定生长季针叶叶绿素荧光随短时温度胁迫的变化规律,以探讨油松光合机构对异常温度波动的响应特性。结果显示:在30 和35 ℃常见高温下,随温度升高,初始荧光(F0)、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逐渐上升,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最大量子产额(Yield)、电子传递速率(ETR)逐渐下降,变化的幅度较平稳,表明夏季常见高温可影响油松针叶PSⅡ的活性,但造成的损伤不大;而40 ℃以上的高温胁迫,F0、qN上升与Yield、ETR下降的幅度明显增大,Fv/Fm降低到0.8以下,表明针叶的光合机构受损严重。在零上低温(0~15 ℃范围)胁迫下,随温度降低各参数变化不明显,表明生长季油松PSⅡ对零上低温的扰动较稳定;零下低温胁迫时,Fv/Fm、ETR、Yield、qN急剧下降,F0显著上升,且这种损伤是不可恢复的,表明油松PSⅡ在生长季对零下低温是敏感的。   相似文献   

13.
7种箬竹抗寒特性比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探明7种箬竹Indocalamusspp.的抗寒特性,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测定了夜间低温胁迫后7种箬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结果表明:各种箬竹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日变化规律呈近似“W”型;广东箬竹Indocalamus guangdongensisPSⅡ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和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等参数值均低于其他箬竹种;小叶箬竹I.pumilus具有最高的初始荧光(Fo)和最大荧光(Fm)值;髯毛箬竹I.barbatus的Fv/Fm,Fv/Fo值均高于其他几种箬竹,说明广东箬竹最容易遭受低温胁迫,抗寒性差,而小叶箬竹和髯毛箬竹抵抗低温能力较强。可见,利用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来鉴别箬竹种间抗寒性是可行的。图4表3参15  相似文献   

14.
刚竹属13个竹种叶绿素荧光特性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叶绿素荧光测定技术测定了刚竹属13个竹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高节竹、红哺鸡竹、斑竹、金镶玉竹、黄秆乌哺鸡、绿皮黄筋的SPAD、可变荧光(Fv)、最大荧光(F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或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PSⅡ电子传递量子产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等值均高于其他7个竹种,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值相对较低,即这6个竹种具有较好的光合生理功能,可为优选观赏竹种;相关分析表明:Fv、Fm、Fv/Fo、Fv/Fm、Yield、qP、ΦPSⅡ与SPAD值呈正相关,qN与SPAD及其他荧光参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对不同季节交让木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交让木各叶绿素荧光参数在春季和秋季的日变化幅度小.夏季8:00~18:00,F0(最小荧光)和NPQ(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呈现先升后降的规律,最大值分别出现在12:00和14:00,而Fm(最大荧光)、Fm′(光适应下的最大荧光)、Fv(可变荧光)、Fv/Fm (PS 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m/F0(电子传递效率)、Fv/F0(PS Ⅱ潜在活性)则呈现先降后升的规律,12:00出现最小值.冬季8:00~16:00,F0日变化幅度较小,而Fm、Fm′、Fv、Fv/Fm、Fm/F0、Fv/F0的日变化则呈现先升后降的单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12:00~14:00之间,而NPQ在一天中的变化情况则正好相反,最小值出现在12:00~14:00.春季和秋季的Fv/Fm、Fm/F0和Fv/F0明显高于夏季和冬季,表明交让木在春季和秋季叶片PSⅡ光能转化效率、电子传递效率和潜在活性都明显高于夏季和冬季.交让木夏季和冬季叶片的NPQ参数明显高于春季和秋季,表明交让木叶片在夏季和冬季吸收的光能有较大比例用于耗散而保护自身的光合机构.  相似文献   

16.
模拟酸雨对山核桃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探明酸雨对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设置pH 2.5,3.5,4.5和5.6(ck)共4个模拟酸雨处理,于2006年10月,2007年4月、7月、10月,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测定了模拟酸雨胁迫后的山核桃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0),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和叶绿素的变化都随着模拟酸雨pH值的降低而降低,pH 2.5的处理下降幅度比较大,说明模拟酸雨对这个处理的山核桃有一定的伤害,其他处理之间变化不大。各个月表现基本一致,尤其2007年10月差异明显,说明模拟酸雨处理的山核桃更容易受到低温胁迫,造成伤害。研究还表明,Fv/Fm,Fv/F0,ΦPSⅡ可作为植物受到酸雨影响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水分胁迫下外源ABA对甘蔗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长宁  农倩  李杨瑞 《广西农业科学》2009,40(11):1411-1417
以抗旱甘蔗品种ROC 22与不抗旱品种ROC 16为材料,研究水分胁迫条件下外源ABA对2个甘蔗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ROC 16的叶绿素降解程度高于ROC 22,而外源ABA能够缓解这种降解作用;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两个甘蔗品种叶片的基础荧光(Fo)显著升高,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PSⅡ的潜在活性(Fv/Fo)显著下降,光适应下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2)、光化学猝灭系数(qP)显著下降,表明水分胁迫使甘蔗叶片PSⅡ反应中心受到伤害,施加外源ABA能部分减轻这种伤害,以对ROC 22作用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金雀异黄素(GNT)对‘早蟠桃’叶片色素、碳水化合物、叶绿素荧光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0μmol/L GNT可以提高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暗适应以及光照下叶片最大荧光(Fm和Fm′)和可变荧光(Fv和Fv′)下降,但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NPQ)、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速率(PCR)提高,光合相对限制值(L(PFD))显著下降。就能量分配而言,GNT增加了用于光化学反应部分的光能(Pc)和天线热耗散部分(Hd),同时降低PSⅡ反应中心的过剩激发能耗散(Ex),表明GNT处理具有促进叶绿素荧光光化学猝灭和非光化学猝灭的双重特性。此外,GNT也提高了叶片抗氧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华南地区2个速生树种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和竹柳(bamboo willow)的抗旱性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干旱胁迫处理,利用脉冲调制式叶绿素荧光仪(OS5P-美国)对2树种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结果和结论】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实际光量子产量(Yield)、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 P)、最大荧光(Fm)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干旱处理第24天,尾巨桉ETR比对照下降48.02%,而竹柳仅下降25.12%;到重度干旱时期,尾巨桉和竹柳Fv/Fm分别下降31.55%和21.84%;供试树种的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 N)、初始荧光(F0)均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相比,竹柳q N上升幅度为217.59%,显著大于尾巨桉(146.40%,P0.05),F0上升幅度(49.11%)小于尾巨桉(92.03%);2种树种ETR与土壤含水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尾巨桉F0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竹柳Fm和Fv/Fm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竹柳与尾巨桉叶绿素荧光参数间均表现一定相关性,相比尾巨桉,竹柳在叶绿素荧光参数上表现出更强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20.
水涝胁迫对4种姜科植物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春秋姜黄(Curcuma attenuate)、红球姜(Zingiber zerumbet)、花叶山姜(Alpinia pumila)和益智(Alpinia oxyphylla)4种姜科植物为试验材料,分析其在不同水涝胁迫处理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水涝胁迫程度的增加,4种姜科植物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量子产量[Y(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 P)、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花叶山姜Fv/Fm、Y(Ⅱ)、q P、ETR降幅均为最小,NPQ增幅最大;春秋姜黄Fv/Fm、Y(Ⅱ)、q P的降幅基本均为最大。综合比较4种姜科植物在水涝胁迫下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形态变化,得出花叶山姜耐涝性最好,春秋姜黄耐涝性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