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文章利用近年来泰州市测土配方施肥各项试验结果及样品测试数据,研究全市主要土壤类型稻麦施肥参数和适宜施氮量,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小麦基础供氮量勤泥土小粉浆土淤泥土高沙土油沙土,水稻基础供氮量高沙土勤泥土小粉浆土淤泥土油沙土;小麦氮肥利用率勤泥土小粉浆土高沙土淤泥土油沙土,水稻氮肥利用率淤泥土小粉浆土勤泥土油沙土高沙土。在农业生产上,宜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和地力水平设定目标产量进行合理施氮推荐。  相似文献   

2.
对北方淹育水稻土中.四种有效氮、残留有机氮组分及土壤氮矿化位势在预测土壤供氮能力方面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土壤氮矿化位势是预测淹育水稻土供氮能力最好的方法;在化学指标中,碱解扩散法较好,而碱性高锰酸钾法由于其速度快也是可采用的方法之一,并且,上述两种方法还可估测土壤中的氮矿化位势。  相似文献   

3.
对北方淹育水稻土中,四种有效氮,残留有机氮组分及土壤氮矿化位势在预测土壤供氮能力方面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土壤氮矿化位势是预测淹育水稻土供氮能力最好的方法,在化学指标中,碱解扩散法较好,而碱性高锰酸钾法由于其速度快也是可采用的方法之一,并且,上述两种方法还可估测土壤吕的氮矿位势。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近年来泰州市测土配方施肥各项试验结果及样品测试数据,研究全市主要土壤类型稻麦施肥参数和适宜施氮量,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小麦基础供氮量勤泥土>小粉浆土>淤泥土>高沙土>油沙土,水稻基础供氮量高沙土>勤泥土>小粉浆土>淤泥土>油沙土;小麦氮肥利用率勤泥土>小粉浆土>高沙土>淤泥土>油沙土,水稻氮肥利用率淤泥土> 小粉浆土> 勤泥土>油沙土>高沙土。在农业生产上,宜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和地力水平设定目标产量进行合理施氮推荐。  相似文献   

5.
【目的】土壤是影响作物产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的因素之一,深入研究南北方稻田土壤对水稻生长及氮效率的影响,以期为调控区域水稻高产优质提供参考。【方法】2018—2019年,以黑龙江省黑土型水稻土,江苏省乌栅土型水稻土为试验材料,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进行水稻盆栽试验。每种土壤设置3个施氮水平,即N0:不施氮肥;N1:0.87 g N/pot(相当于150 kg N·hm-2);N2:1.74 g N/pot(相当于300 kg N·hm-2)。测定水稻分蘖、SPAD值、分蘖成穗率、土壤矿化氮量、水稻产量和氮效率。【结果】黑土型水稻土的早期分蘖对施氮有响应,分蘖数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而乌栅土型水稻土的分蘖在拔节期后才对施氮有响应。土壤对水稻分蘖的影响存在年际间差异,2018年土壤类型对分蘖数有显著影响,不施氮时乌栅土型水稻土的分蘖数比黑土型水稻土高4.41%—43.04%,而施氮后乌栅土型水稻土比黑土型水稻土的分蘖数低8.25%—12.98%;2019年黑土型水稻土的分蘖数多数高于乌栅土型水稻土4.41%—46.53%。两种水稻土的分蘖成穗率与叶片SPAD值在2018年有显著差异,乌栅土型水稻土的叶片SPAD值比黑土型水稻土高19.28%—21.19%,乌栅土型水稻土的分蘖成穗率比黑土型水稻土高23.89%—40.53%,2019年土壤类型对水稻分蘖成穗率与叶片SPAD值均无显著影响。28 d淹水培养试验表明,两种土壤的无机氮总量基本相同,乌栅土型水稻土的初始矿化速率比黑土型水稻土高,但后期矿化速率比黑土型水稻土低,黑土型水稻土的矿化势更高,有更大的矿化潜力。黑土型水稻土的AEN(氮肥农学效率)比乌栅土型水稻土高,而乌栅土型水稻土的PFPN(氮肥偏生产力)比黑土型水稻土高,乌栅土型水稻土的Y0/Nr(Y0为无肥区产量,Nr为施氮量)更高,供氮与施氮更加协调。2018年黑土型水稻土的REN(氮肥吸收利用率)和PEN(氮肥生理利用率)均显著高于乌栅土型水稻土,2019年土壤类型对REN和PEN无显著影响。【结论】土壤差异不是南北方稻田氮效率差异的决定性因素,氮效率差异是土壤、气候和品种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相对于黑土型水稻土而言,前期养分供应能力强的乌栅土型水稻土应减施基、蘖肥,适当增施穗肥,以保证后期供氮促进水稻高产。  相似文献   

6.
以湖南省长沙地区发育于第四纪红土上的红壤性水稻土为材料,用淹水密闭培养法、生物法以及化学测定法等研究了不同稻作制对红壤性水稻土氮矿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稻作制之间,氮矿化势、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有机氮、易矿化氮,叶绿素类化合物含量及谷氨酰胺酶,天门冬酰胺酶活性大小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即稻—稻—冬泡>稻—稻—绿肥>稻—稻—油菜;氮矿化势与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有机氮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易矿化氮与叶绿素类化合物含量之比近于常数;酰胺酶活性与水解性有机氮之间也呈显著正相关:水稻吸氮量与氮矿化势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以培养法测得的氮矿优势比其它几种化学法测得的氮矿化势指标作为水稻土供氮能力的指标要好。  相似文献   

7.
太湖地区土壤中氮和速效磷的空间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太湖地区2种主要水稻土类型白土和乌栅土在土壤剖面中氮素和速效磷含量的空间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NH_4^+ -N在土壤剖面中的空间变异为从土壤上层到下层呈逐渐递减趋势,以表土层含量为最高,表层以下基本上趋于稳定;硝态氮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加深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速效磷的空间变异不如NH_4^+ -N明显,白土中速效磷呈由表层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12~20cm土层达到最大,接着又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乌栅土基本呈逐渐下降的趋势;2种土壤中pH值变化不大,但均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8.
1987~1988年采用淹水密闭培养一间歇淋洗方法研究了湖南省的水稻土土属——红黄泥的土壤氮矿化特性。结果表明:采用淹水密闭培养一间歇淋洗法得到的土壤矿化氮量与相同有效积温条件下的田间土壤矿化氮量基本一致。采用该法进行稻田土壤氮矿化的研究是可行的。淋洗液以0.02NKCl100ml+无氮营养液25ml为好。湖南省红黄泥土壤氮矿化过程可用双曲线方程,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和有效积温经验式模拟。三种方程均达0.01显著水准。红黄泥土壤氮矿化势No为56~104ppm N。氮矿化速率常数k为0.24~0.28。不同土壤氮矿化量的差异主要由No不同引起,与k关系不大。在影响土壤矿化氮量的几种主要理化性状中。碱解氮对矿化氮量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9.
土壤氮是水稻氮素营养的主要给源.不同土壤具有不同的供氮容量与过程.本试验着重比较太湖平田地区黄泥土和白土两种分布较广的水稻土的供氮特性,探讨其与三熟制早稻(以下简称早稻)合理施肥的关系.现将土壤供氮特性部分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以淹水密闭培养法和田间定点取样测定研究了2种条件下的土壤氮素矿化过程,用红黄泥5个土样进行淹水密闭培养,矿化氮素完全符合有效积温幂函数式,但n值不能反映该类土壤氮矿化特征。且矿化氮量与土壤供氮量相关性差,红黄泥种植水稻早晚2季土壤供氮量都较接近4.7kg/亩,供氮率2.5%左右,同时,土壤供氮量与高于15℃气积温及移栽后的天数有极显著的直线关系。为预测土壤供氮量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好气与淹水处理间水稻土有机碳矿化量差异的变化特征。【方法】采集江苏省常熟市全市范围的代表性水稻土样品并布置室内好气与淹水处理的恒温培育试验,观测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动态过程及矿化量变化,比较分析不同水分状况处理的土壤有机碳矿化量差异及形成机制。【结果】培养过程中不同水分状况处理下土壤有机碳日均矿化量变化趋势有显著差异,好气处理下培养前期迅速下降,而淹水处理下则迅速升高,并均在培养10 d后趋于稳定;好气与淹水处理间有机碳日均矿化量差异主要表现在培养前期,随培养时间延长而不断减小,以致培养后期差异不明显。好气处理下土壤的基础呼吸强度、有机碳日均矿化量和累计矿化量分别是淹水处理的2.26—19.11、0.96—2.41、0.96—2.41倍。统计分析表明,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越高则好气与淹水处理间呼吸强度差异越大,而若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氮、水溶性有机碳含量越高则好气与淹水处理间土壤有机碳日均矿化量差异越大。【结论】淹水处理造成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是导致土壤呼吸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矿化量的变化还与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程伟  张丽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501-8505
[目的]针对安徽淮北地区砂浆黑土,研究不同温度、C/N比条件下,玉米秸秆矿化过程中氮素及其形态的变化。[方法]采用Stanford的间歇淋洗好气培养法。[结果]在通气和水分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在10~30℃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玉米秸秆矿化氮素量增大。NH4+-N初始阶段矿化较快,随后缓慢减缓,NO3--N随矿化时间的延长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温度对有机氮的矿化影响很大,低温抑制NO3--N矿化,C/N比越高抑制越强。在矿化初期,NH4+-N占有比例较高,随着矿化时间延长,NO3--N比例增加,C/N比、温度不影响变化趋势。从一级动力学模型结果看出,土壤矿化势(No)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同一温度条件下,加入作物秸秆量越大,C/N比越高,No值越大。而土壤氮素矿化速率Ko值和C/N比密切相关,在同一温度条件下,C/N比增大矿化速率降低。[结论]温度对有机氮的矿化影响很大,无机氮净矿化累积量均随矿化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一级动力学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温度和氮素输入对青藏高原3种高寒草地土壤氮矿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海北高寒草甸、那曲高寒草原和当雄高寒湿地3种典型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类型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层0~10cm土壤,在实验室内进行土壤氮矿化培养试验。[结果]温度对青藏高原3种高寒草地土壤氮矿化影响显著,其中高寒草原土壤氮矿化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而高寒草甸和高寒湿地的土壤氮矿化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氮素输入对高寒草甸土壤氮矿化的影响不显著,而氮添加显著促进了高寒草原和高寒湿地的土壤氮矿化速率。青藏高原3种不同高寒草地类型间的土壤氮矿化速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温度和氮素输入对青藏高原3种高寒草地的土壤氮矿化有不同表现的显著影响,且温度和氮素输入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氮矿化的影响依赖于生态系统类型。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黄土区不同类型土壤(黑垆土、红油土和淋溶褐土)及土地利用方式(农田、林地)的氮素矿化特性。结果表明,3种土壤好气培养0~14,15~28和0~28 d的氮素矿化量、矿化速率与矿化率大小次序均为:淋溶褐土>红油土>黑垆土;林地黑垆土氮素矿化量和矿化速率极显著地高于农田黑垆土;淹水培养7d,3种土壤矿化氮量、矿化速率和矿化率大小次序均为:红油土>淋溶褐土>黑垆土,但差异不显著;淹水培养条件下,林地黑垆土氮素矿化量、矿化速率和矿化率均高于农田黑垆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氮素矿化作用的影响强于不同土壤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降雨条件下西安蔬菜地土壤中氮的迁移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228-11229
[目的]研究西安市蔬菜地土壤中氮(N)元素在降雨条件下的迁移转化规律。[方法]采用自制的模拟降雨装置,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降雨条件下土壤中N的迁移规律。[结果]每次降雨后,各个深度土壤的含N量均比背景值高;土壤含N量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急剧变化段和缓慢变化段。土壤中含N量的最高值均出现在10~20cm土层,最低值出现在60~70cm土层,10和60cm是降雨条件下土壤含N量变化的折点;随降雨次数的增加这2个折点均有向下移动的趋势。在20cm以下土层中,3次降雨后同一深度处土壤的含N量依次为:N第1次〉N第2次〉N第3次。在60cm土层中,每次降雨后的土壤含N量均达最低值,约为730μg/g。[结论]该研究为合理施用氮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旱地土壤有机碳氮和供氮能力对长期不同氮肥用量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揭示旱地土壤有机碳氮、氮素矿化对长期不同氮肥用量的响应及有机碳氮与氮素矿化的关系,进而评价土壤供氮能力,为旱地土壤氮素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在陕西杨凌2004年开始的旱地小麦氮肥长期定位试验基础上,采集不同氮肥用量(0(N0)、160(N160)、320(N320)kg N·hm~(-2))试验的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碳、有机氮,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并采用间歇淋洗好气培养法测定土壤的氮素矿化。【结果】与对照N0相比,施用氮肥(N160、N320)增加了0—10、10—20、20—40、0—4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且在小麦播前期和收获期表现不一致;施氮(N160和N320)处理均显著提高了0—10 cm土层有机氮含量,但仅N320处理显著提高了0—40 cm土层土壤有机氮含量;施用氮肥(N160、N320)未改变0—10、1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氮和微生物量碳含量,仅N320处理显著提高了20—40、0—40 cm土层微生物量氮和微生物量碳含量。0—10 cm土层,土壤氮素矿化量、矿化势(N_0)与施氮量、有机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氮素矿化速率常数(k)则与其呈显著负相关。10—20 cm土层,施氮处理(N160、N320)土壤的氮素矿化量均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N0),增幅分别为27.3%和35.2%,且与施氮量、有机碳、有机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氮素矿化势(N_0)随着有机碳增加而显著增加,矿化速率常数(k)则降低。20—40 cm土层,N320能提高氮素矿化量,并与有机氮、微生物量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合理施氮肥能明显促进旱地0—10和10—20 cm土壤有机碳、有机氮积累,提高土壤氮素矿化能力,降低氮素矿化速率,是提高旱地土壤有机氮、有机碳含量和土壤供氮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白洁冰  徐兴良  付刚  宋明华  何永涛  蒋婧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698-14700,14756
[目的]研究温度和氮素输入对青藏高原3种高寒草地土壤氮矿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海北高寒草甸、那曲高寒草原和当雄高寒湿地3种典型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类型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层0-10 cm土壤,在实验室内进行土壤氮矿化培养试验。[结果]温度对青藏高原3种高寒草地土壤氮矿化影响显著,其中高寒草原土壤氮矿化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而高寒草甸和高寒湿地的土壤氮矿化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氮素输入对高寒草甸土壤氮矿化的影响不显著,而氮添加显著促进了高寒草原和高寒湿地的土壤氮矿化速率。青藏高原3种不同高寒草地类型间的土壤氮矿化速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温度和氮素输入对青藏高原3种高寒草地的土壤氮矿化有不同表现的显著影响,且温度和氮素输入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氮矿化的影响依赖于生态系统类型。  相似文献   

18.
长期不同培肥处理对土壤有机氮组分及氮素矿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目的】揭示长期不同培肥处理对黄土高原南部土垫旱耕人为土(土)土壤有机氮组分、氮素矿化的影响以及有机氮组分对氮素矿化潜力的贡献。【方法】采用Stanford和Smith间歇淋洗好气培养法测定了土19年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矿化氮的数量,并采用Bremner法测定了培养前、后土壤有机氮各组分含量的变化。【结果】各处理土壤有机氮各组分含量高低顺序为:氨基酸氮非酸解氮酸解未知氮氨态氮氨基糖态氮。与不施肥对照相比,长期单施化肥处理土壤有机氮各组分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幅度有限;化肥配施秸秆或有机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各有机氮组分含量,其中以氨基酸氮含量增加幅度最大;化肥配施秸秆或有机肥处理降低了酸解有机氮占全氮的比例。化肥长期配施有机肥或秸秆,显著提高了土壤氮素矿化势(N0)以及矿化率,其中化肥配施有机肥土壤N0大于化肥配施秸秆处理。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氮素矿化势N0与培养前后土壤氨基酸氮变化量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土壤酸解未知态氮和非酸解氮的变化量间的负相关关系未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化肥配施有机肥或秸秆,是提高土壤供氮潜力的有效手段;氨基酸氮是土壤可矿化态氮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19.
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土壤有机硫矿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开放系统培养法,分别在不同温度和水分条件下,研究了三江平原小叶章典型草甸和小叶章沼泽化草甸两种湿地类型的不同层土壤有机硫的矿化特征。结果表明,在不同培养条件下,两种小叶章湿地土壤有机硫的矿化具有一致性:每层土壤有机硫累积矿化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二者之间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上层土壤有机硫的矿化量高于下层土壤,好气培养条件下每层土壤有机硫的累积矿化量均高于淹水条件下矿化量;30℃培养条件下每层土壤有机硫的累积矿化量均高于20℃培养条件下矿化量。温度、水分条件和土壤类型对土壤有机硫的矿化影响显著,但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影响不明显。对比两种湿地类型不同层土壤有机硫的矿化,发现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小叶章沼泽化草甸土壤有机硫的矿化速率和潜力均高于小叶章典型草甸。  相似文献   

20.
刘燕萍  唐英平  卢茜  高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3896+3927-3896,3927
[目的]研究温度和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方法]以水田和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测定土壤有机碳矿化量。[结果]水田和林地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变化趋势均为前期较快,后期稳定。土壤有机碳矿化所释放的CO2-C累积量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温度升高10℃,水田和林地土壤释放的CO2-C累积量分别增加157.8%和135.8%,但林地和水田土壤CO2-C累积量的差异并不明显。[结论]温度对土壤有机碳矿化有明显的影响,而土地利用变化对有机碳矿化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