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宁夏六盘山辽东栎天然更新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调查,在六盘山海拔1800—2300m的阴坡或半阴坡上分布的辽东栎,当郁闭度为0.6~0.8、混交比例占50%以上时,具有较强的天然更新能力,且更新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量化宁夏六盘山区辽东栎次生林各植物层(乔木层、林下植物层(草本和灌丛)、枯落物层)生物量随郁闭度及林分密度的变化,确定能使各层生物量均维持在较高水平的最佳林分结构,以充分发挥森林多种功能。 方法 基于野外调查样地数据,利用上外包线分析法确定辽东栎林各层生物量对林分密度和郁闭度的响应规律,并经综合权衡后确定最佳郁闭度范围。 结果 随郁闭度和林分密度增加,乔木层生物量先快速增加,在郁闭度0.75和密度1 050株∙hm−2时分别达到292.3和296.9 t∙hm−2,分别为其外包线最大值的80%和82%,之后增速变缓;林下植物层生物量先缓慢下降,在郁闭度0.75和密度1 150株∙hm−2时分别达到9.08和9.17 t∙hm−2,分别为其外包线最大值的89%和86%,之后快速减小;枯落物层生物量先逐渐增加,在郁闭度0.75时达到33.34 t∙hm−2,为外包线最大值的97%。综合分析各层生物量随郁闭度的变化表明,需维持林冠郁闭度在0.75~0.79左右,才能使林分各层生物量都保持在各自上外包线最大值的80%以上。 结论 在宁夏六盘山区,要使辽东栎林的乔木层、林下植物层、枯落物层的生物量均维持在较高水平,需维持林冠郁闭度在最佳范围0.75~0.79左右,这可用于指导该地区及类似地区的辽东栎林多功能经营。  相似文献   

3.
以山西灵空山4 hm~2暖温带天然油松-辽东栎针阔混交林长期固定监测样地为平台,采用连续样方法进行每木监测,研究了样地中油松和辽东栎2个建群种幼苗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发现,油松和辽东栎幼苗各自呈现出的空间分布格局一致,且2个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类似,均表现为在5 m尺度内呈现聚集分布,在其它尺度内则呈现随机分布。表明,油松和辽东栎幼苗的空间分布格局均以随机分布为主,只在较小尺度内(5 m)呈现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4.
利用影响植物分布的8个变量(年均降水量、气温年较差、最冷月温度、最暖月温度、大于5℃积温、湿润指数、年辐射量和海拔)以及辽东栎林地理分布资料,结合最大熵模型,筛选出影响辽东栎林地理分布的主导因子,即年均降水量、最冷月气温、大于5℃积温和年辐射量.在此基础上,构建辽东栎林地理分布与气候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辽东栎林的潜在地理分布,其潜在分布区覆盖了我国东北南部、华北中南部、华中西北部、华东北部、西南东部部分地区及西北东部地区.影响辽东栎林潜在分布的各主导因子阈值分别为:年均降水量340~1 060 mm、最冷月气温-17~4 ℃、大于5℃积温800 ~3 700℃·d-1、年辐射量1.08×105~1.41×105W·m-2.  相似文献   

5.
辽东栎单木生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收集了辽宁省林业调查规划院30块一类清查固定样地数据资料,采用与距离无关的单木竞争指标,通过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了辽东栎天然次生林单木生长模型,方程为:In(DGI)=1.422289 1.202448 InD0.052598DL-0.000366 SDI,经检验预估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辽东栎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区典型群落的建群种,也是该地区针阔混交林的重要组成成分,是较为稳定的森林植物群落。该文就辽东栎的形态特征、更新、种群结构以及群落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述。辽东栎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在形态建成上具有不同的适应策略,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而在生境与动物的共同作用下,种子数量和质量受到很大影响,直接影响实生苗的形成从而导致栎林实生更新困难以萌生为主的现象;成熟林种群结构稳定,在分布区内处于优势地位;群落的不同层次在反映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群落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且辽东栎群落演替过程中多样性指数是波动的。通过辽东栎的个体适应、种群分布格局及群落特征、动态的研究,总结其在暖温带生态系统条件下的适应规律,分析其内在机理,从而为保护和扩大辽东栎种质资源及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近自然经营对辽东栎林优势乔木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黄龙山辽东栎林设置未间伐(对照)、13.4%材积强度间伐后天然更新(弱度间伐)和30.0%材积强度间伐后人工补植油松(强度间伐)试验,研究不同强度近自然经营间伐措施对辽东栎林立地环境、群落物种多样性和优势林木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近自然经营后林地可利用养分增加,尤其是土壤全N含量;间伐样地物种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未间伐样地;优势乔木(辽东栎、油松和茶条槭)幼苗幼树数量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加;与对照相比,间伐样地幼苗幼树存活率高,高生长量增加;在黄土高原黄龙山林区,油松需要人工促进更新,而辽东栎和茶条槭均能够天然更新;近自然经营间伐措施能够促进辽东栎次生林立地环境改善,加快优势林木更新进程;间伐30.0%后人工补植油松更适合当地辽东栎次生林的抚育管理.  相似文献   

8.
在山西省浮山县中条林局三交林场辖区的辽东栎天然次生林中设置4个间伐强度处理,3 a后,通过比较林分生长和物种多样性变化来研究不同采伐强度对辽东栎林的影响.结果 表明,短期内,辽东栎林分胸径比树高对间伐更为敏感,重度间伐可以提高林分胸径平均增长量和胸径年平均增长量.林分胸高断面积、断面积增长量、断面积年增长量、蓄积量、蓄...  相似文献   

9.
栗山天牛幼虫和蛹在辽东栎树干上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解剖受害辽东栎,结合林间调查,研究栗山天牛幼虫和蛹在栎树树干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受害后表现为全部枯梢症状的栎树,栗山天牛幼虫主要分布在树干4m以下,蛹主要分布在1~4m;部分出现枯梢症状的栎树,栗山天牛幼虫主要分布在树干6m以下,蛹主要分布在3~7m。天牛数量与树皮厚度和树干直径均呈正相关关系。调查发现,当辽东栎树皮厚度大于0.47cm、树干直径大于9.02cm时,开始出现栗山天牛危害。在林间,栗山天牛低龄幼虫主要分布在树干阳面的韧皮部中,而蛹主要分布在木质部,越靠近树干中心分布越多。产卵当年和翌年6月前幼虫主要在韧皮部取食危害。从翌年6月开始,天牛幼虫逐渐蛀入木质部为害,7—8月为蛀入木质部的高峰期,9月绝大多数幼虫蛀入木质部取食,直至化蛹。树干2m以下的幼虫排粪孔数与树木胸径成正相关,而与最高活枝高度成负相关关系。当最高活枝高度在4~7m时,幼虫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论述了河北低山丘陵区自建国以来封育及被反复砍伐利用的栎林结构及其经营情况。仅山海关林场保存了一些30~50a生的栎林,阳坡为麻栎、栓皮栎及柞栎林,阴坡为蒙古栎林。林内幼树更新良好。萌生栎林早期生长迅速,10a后高生长逐渐减缓,50a生林分平均高才10m.1a生萌生栎林,每亩产枝干干重28.5~425kg不等。在土壤为中层-厚层厚度的条件下,栎林矮林作业轮伐期以3~5a为宜。采伐35~40a生栎林,每年每亩平均产值要略高于短轮伐期的栎林。在较好的立地条件下,还可采用选留木法的矮林作业,形成轮伐期不一致的具有2个林层的栎林。  相似文献   

11.
小陇山辽东栎次生林的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林层数等林分空间结构参数,直径分布和物种多样性等非空间结构参数,对小陇山林区辽东栎天然林林分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小陇山林区辽东栎天然林群落的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多样性高;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低于灌木层和草本层;直径分布特征表现为典型的异龄林直径分布特征;林分天然更新良好,辽东栎实生苗占幼苗总数的46%;林分中林木个体分布角尺度均值为0.541,林木个体水平分布格局属团状分布;群落的树种隔离程度较高,平均混交度高达0.71,群落中77.4%以上的林木处于中度混交以上,处于强度混交的比例也接近于24%;林分中各树种以胸径作为比较指标的大小比数排序为:锐齿栎辽东栎漆树灯台树华山松青榨槭三桠乌药椴树秦岭白蜡梾木;在垂直结构方面,林分的平均林层数为2.45层,林层分化明显。依据辽东栎林分的天然更新和结构特征提出经营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六盘山水源林可持续经营实践的需求,利用六盘山林业局120个森林连续清查固定样地调查资料,分析了林分郁闭度对林下灌木、草本植物生长影响的规律,建立了适用于当地的数学模型,提出了该区水源林林分的目标层次结构。结果表明:1)该区水源林林分郁闭度影响林下植被的生长,林下灌木层、草本层盖度随林分郁闭度升高而降低;2)该林区水源林林分郁闭度保持在0.5~0.8之间时能够形成明显的乔灌草层次结构,有利于实现水源林经营的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的协调;3)该区水源林林分的目标层次结构为,林分郁闭度0.5~0.8,灌木层盖度35%~46%,草本层盖度35%~46%。研究结果可为该区水源林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沙蒿尖翅吉丁幼虫危害特性和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油蒿(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为菊科蒿属半灌木,具有耐旱、耐瘠薄、抗风蚀、喜沙埋、结实丰富、采种容易、生长迅速、固沙作用强等特点,是我国重要的荒漠灌木林植物,在荒漠化防治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灾害性天气频发,我国内蒙古、宁夏、陕西等地的油蒿灌丛内  相似文献   

14.
通过样地调查,分析了不同结构草类-落叶松林和杜香-落叶松林林木分布格局特征。研究表明:(1)年龄36 - 65年草类-落叶松林和年龄54 - 63年杜香-落叶松林分布格局中,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聚集分布所占比例分别为6.2%、50%、43.8%;(2)按林型分,草类-落叶松林分布格局中,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所占比例均11.1%,聚集分布占77.8%。杜香-落叶松林分布格局均为随机分布;(3)树种组成在6落4阔 - 10落范围内,草类-落叶松林和杜香-落叶松林分布格局主要为聚集分布和随机分布两种类型。聚集分布主要集中在树种组成7落3阔 - 9落1阔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不同间伐强度下辽东栎种群结构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种群结构是植物种群的重要属性,反映种群个体在空间上的组配方式和发展趋势;种群分布格局是指种群个体在水平空间的配置状况或分布状态,反映种群个体在水平空间上彼此间的相互关系(蒋  相似文献   

16.
清凉峰自然保护区木荷种群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位于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 hm2永久样地为研究材料,逐一测量并记录了样地中所有胸径≥1 cm树木的胸围,并对其挂牌标记、鉴定种名和确定坐标位置,分析了样地内木荷种群结构与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DBH≤17.5 cm的木荷个体数量占80.5%,DBH>27.5 cm的仅占8.4%,种群能够实现自我更新,属稳定型种群。基于种群径级结构分析,木荷种群密度随个体胸径的变化趋势类似于偏正态分布形曲线。木荷在整个样地中的分布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多数聚集于坡面和山脊的生境中。种群空间关联性分析表明,木荷大径级(DBH≥16.1 cm)和小径级(1 cm≤DBH<16.1 cm)间在0-8 m的尺度上负相关,8-25 m的尺度上无关联。另外,25个小样地的木荷重要值为0-34.35%,平均重要值为8.24%,小样地间的这种巨大差异归因于木荷种群空间分布的聚集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林分空间结构、物种多样性随尺度变化的规律及林分空间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的相互关系,为鄂西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鄂西南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木林子自然保护区和金子山国有林场3个研究区的典型植被——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各研究区大样地调查数据,分析从20 m × 20 m到200 m × 200 m不同尺度下,林分空间结构指标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及其随尺度变化的规律,结合Pearson相关系数法解析尺度变化影响下的空间结构指标与物种多样性的相关性。 结果 鄂西南地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物种丰富,常见优势乔木树种为川陕鹅耳枥、多脉青冈和锥栗。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在尺度 ≥ 120 m × 120 m后变化趋于稳定,整体表现出微聚集分布、大小分化中庸且混交良好的状态。不同尺度上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与林分物种多样性存在中度相关性(P < 0.01),其他结构参数与林分多样性不存在相关性。 结论 鄂西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天然林,林分空间结构调查的最适尺度为120 m × 120 m;不同研究尺度下,角尺度是林分空间结构影响物种多样性的一个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8.
林分结构对辽东山区蒙古栎林天然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林分结构与林下更新幼苗之间的关系,为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辽东山区蒙古栎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拟合模型和Pearson相关分析法,研究了林分空间结构对蒙古栎天然更新的影响。 结果 (1)林分断面积对更新幼苗密度影响显著,随林分断面积的增加,幼苗密度呈增加趋势,当断面积达到31 m2·hm−2,幼苗密度增加逐渐放缓;(2)林分断面积与幼苗基径和苗高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 < 0.05);(3)林分竞争指数和密集度均与幼苗密度之间存在典型的抛物线关系,与密集度相比,竞争指数对幼苗密度的影响更显著;(4)林分空间结构对更新幼苗的物种多样性影响显著,林分的混交度越大,垂直结构越复杂,更新幼苗的种类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越高。(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林分断面积、竞争指数和密集度是影响蒙古栎林更新幼苗密度的主要因子。 结论 人工促进蒙古栎林天然更新,改善林下物种多样性,可通过调控林分断面积、竞争指数和密集度的经营方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