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华南地区桔小实蝇田间种群抗药性的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005年对华南地区桔小实蝇抗药性动态监测的基础上,2006年继续采用药膜法测定了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等5个省11个地区桔小实蝇种群对敌百虫、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的抗性.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对敌百虫的抗性有9个种群已达到中等水平抗性,分别为10.01~38.84倍,仅海口与河源2个种群为低水平抗性,分别为7.89倍和8.70倍;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有4个种群达到中等水平抗性,分别为10.62~33.89倍,有6个种群为低水平抗性,分别为4.71~9.96倍,元江种群仍为敏感水平,为2.14倍;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广州种群已达到高水平抗性,为42.51倍,其余有9个种群达中等水平抗性,为16.52~39.19倍,元江种群处于低水平抗性,为7.19倍. 相似文献
2.
采用药膜法测定了广东、海南、福建、广西等4省(区)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种群对敌百虫、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的抗性.结果表明,除了部分地区的种群已达到低水平的抗性外,如福州种群对阿维菌素抗性达到5.01倍,澄海、闽南桔小实蝇种群对敌百虫抗性达到4.56和4.07倍,大部分地区桔小实蝇种群对上述3种杀虫剂抗药性尚处于敏感阶段.2003~2004年监测了广州郊区桔小实蝇成虫对敌百虫、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乐斯本、印楝素的抗药性变化,结果显示除敌百虫外,桔小实蝇对其他4种药剂抗药性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运用经典的杂交法,采用剂量对数-死亡概率值回归分析法,利用室内选育的抗性倍数为65.96的桔小实蝇抗敌百虫品系和敏感品系,研究桔小实蝇对敌百虫的抗性形式遗传.结果表明,杂交F1代的显性度均在0~1的范围内,说明桔小实蝇对敌百虫的抗性由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遗传因子数测定以及进一步的卡方检验可知∑x2F2和∑x2BG3值分别为20.964和19.684,均大于X2 0.05,9(16 919),表明桔小实蝇对敌百虫的抗性属多基因控制;杂交后代其雌雄性比近似保持在1∶1,说明桔小实蝇对敌百虫的抗性属常染色体控制.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小菜蛾田间种群的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2013年采用浸叶法测定江西省南昌县、武宁县和信丰县3个蔬菜产区的小菜蛾田间种群对9种药剂敏感性的年度变化。结果表明,3个地区小菜蛾种群对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95.03~564.87倍和60.52~209.42倍,均已产生高水平至极高水平抗性;对多杀菌素抗性倍数为8.27~35.12倍,产生中低水平抗性;对苏云金杆菌、溴虫腈、氟啶脲、丁醚脲、茚虫威和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仍比较敏感。因此,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均不适宜于江西地区防治小菜蛾,推荐使用苏云金杆菌、溴虫腈、氟啶脲、丁醚脲、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注意交替、轮换使用,以便延缓抗药性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华南地区瓜实蝇 Bactrocera cucurbitae 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为我国瓜实蝇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3年6—10月采集了广州、湛江、茂名、清远、南宁、长沙、无锡等地瓜实蝇田间种群,并用药膜法监测了其对敌百虫、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多杀霉素的抗性.【结果和结论】所监测地区中,广州和无锡种群对敌百虫抗性倍数为2.03和2.14,湛江种群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抗性倍数为2.69,仍处于敏感水平,其余地区种群对6种药剂均达到了低水平或中等水平抗性. 相似文献
6.
7.
通过毒力测定和田间调查,测定了甘蓝、小白菜上的小菜蛾幼虫对敌敌畏、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的药剂敏感性,以及阿维菌素作用下的不同蔬菜品种上的小菜蛾幼虫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不同年份、不同蔬菜品种上的小菜蛾对不同杀虫剂的药剂敏感性存在差异。2003年敌敌畏对甘蓝上小菜蛾LC50与2004年的之间没有差异,但2005年的LC50明显高于2003年,但在各调查的年份,小白菜上的小菜蛾对敌敌畏的药剂敏感性没有差异,从蔬菜品种来看,只有在2005年,敌敌畏对甘蓝上小菜蛾的LC50大于小白菜;在各个调查年份,高效氯氰菊酯对甘蓝上小菜蛾的药剂敏感性没有差异,只有2005年高效氯氰菊酯对小白菜上小菜蛾的LC50明显高于2003年,高效氯氰菊酯对甘蓝上小菜蛾的LC50与小白菜上的没有差异;2003年阿维菌素对甘蓝和小白菜上的小菜蛾LC50与2004年之间没有差异,但2005年的LC50明显高于2003年;在调查的各个年份,阿维菌素对甘蓝上小菜蛾的LC50与小白菜上的没有差异。施用阿维菌素对小菜蛾田间种群有明显抑制作用。施用1次阿维菌素的菜田中,虫量回升缓慢,最高值虫量仅约为对照菜田最高峰时的一半;施用阿维菌素2次的菜田中,虫量相对较低,仅在第2次药前有一个小高峰;在甘蓝和小白菜菜田中,小菜蛾幼虫种群数量动态基本一致,但甘蓝菜田的小菜蛾数量明显高于小白菜菜田。 相似文献
8.
9.
南昌地区二化螟抗药性监测与治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点滴法就2001~2006年南昌地区第1代二化螟幼虫对杀虫单、三唑磷、阿维菌素及氟虫腈的抗药性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南昌地区第1代二化螟幼虫对这4种药剂抗性水平趋于逐年增加。对杀虫单的抗性倍数为10.36~47.53,属中至高抗水平;对三唑磷的抗性倍数为7.44~33.98,属低至中抗水平;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倍数为3.22~8.72,由相对敏感发展到低抗水平;对氟虫腈的抗性倍数为2.47~4.98,为相对敏感阶段。并提出了二化螟抗药性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橘小实蝇不育雄虫田间释放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研究了橘小实蝇不育雄虫经辐射后田间释放的效果.结果表明,橘小实蝇雄虫经辐射后释放,第6天最远扩散距离可达207.89 m,田间最长存活期为15 d,与田间野生雌性橘小实蝇交配后,其卵不育率为91.15%,而对照区卵不育率仅为21.02%,达到了较好的释放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桔小实蝇在云南边境生物学研究及适生性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桔小实蝇在云南河口1年发生5代,在瑞丽发生6代,卵历期2d,幼虫历期8d-11d,蛹历期8d-9d。世代重叠,全年有活动,以老熟幼虫、蛹入土越冬。该虫喜食熟芒果和橙片。根据气候相似距原理、云南滇西北8县为桔小实蝇非适生区外,其余为适生区。记录了成虫、幼虫、卵和蛹的生活习性。 相似文献
16.
17.
啤酒废酵母酶解生产橘小实蝇引诱蛋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优化啤酒废酵母酶解生产橘小实蝇引诱蛋白的条件。[方法]采用室外小笼子生物测定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啤酒废酵母酶解生产橘小实蝇引诱蛋白的影响因素(酵母浓度、酶量、水解温度、水解时间、水解pH和水解产物pH)进行了优化。[结果]将酵母母液稀释3倍后加入15.0 g/kg木瓜蛋白酶,在pH 6.5、温度67.5℃条件下保温水解24 h得到的水解蛋白于pH 8.5时对橘小实蝇雄性的引诱活性最强,水解27 h对橘小实蝇雌性的引诱活性最强。[结论]为开发橘小实蝇蛋白诱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a ">Jinxin Yu; YanminHui; Jiayi He; Yinghao Yu; Zhengbing Wang;Siquan Ling; Wei Wang; Xinnian Zeng; JialiLiu 《农业科学学报》2025,23(2)
环磷酸腺苷(cyclic AMP;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信号通路一直被认为是长期记忆(long-term Memory;LTM)形成的关键。先前的研究大多基于PKA信号在多次间隔训练诱导的LTM中的作用;而对单次训练诱导的LTM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行为药理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RNA干扰实验;探究了PKA信号通路在农业害虫桔小实蝇LTM形成中的作用。桔小实蝇具有较强的记忆能力;在单次训练试验中也能形成持续两天的长期记忆。研究结果发现;在条件训练前阻断或激活PKA;两种处理方式均影响桔小实蝇多次间隔训练形成的LTM;但不会影响单次训练形成的LTM。通过ELISA以及沉默蛋白激酶调节亚基2和催化亚基1的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论。综上所述;激活PKA有助于诱导多次间隔训练形成的LTM;而单次训练形成的LTM并不受其影响。这一发现挑战了PKA信号在LTM形成中的保守作用;这为跨物种LTM形成的分子机制多样性以及可能的功能和进化意义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