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华秋沙鸭隶属鸟纲、雁形目、鸭科,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动物园2002年2月从野外收来一只落队的中华秋沙鸭,到我园后的第2天死亡。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东南段——带岭支脉的永翠河流域,有个以保护东北亚特有水禽、鸟类中的活化石、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而闻名的自然保护区——黑龙江碧水中华秋沙鸭自然保护区。这里是中华秋沙鸭等珍禽的天堂。30多对中华秋沙鸭或在碧波荡漾、清澈见底的永翠河水面游弋;或在星罗棋布、水草  相似文献   

3.
2000年11月27日中科院和江西省的鸟类专家在江西弋阳县境内发现18只中国濒危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目前,中华秋沙鸭在全世界存数不多。已列入全球濒临灭绝的稀有动物之列。因此,这一发现对确认中华秋沙鸭在中国的存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刊辑)江西发现中华秋沙鸭  相似文献   

4.
1999年12月,江西省弋阳县林业局工作人员偶然发现一当地农民手中出售的两只野鸭不同于一般,当即收缴并随后请江西有关专家鉴定,证实是两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根据猎杀野鸭农民的交待开展了调查,中华秋沙鸭越冬群在弋阳县信江某江段被发现。 中华秋沙鸭是世界濒危物种,最乐观的估计也不会超过1000只。有人认为可能只有250只存活于世。戈阳发现中华秋沙鸭越冬群的消息,无疑非常令人兴奋。近一年过去,中华秋沙鸭是否仍至代阳越冬呢?2000年11月下旬,国际知名鸟…  相似文献   

5.
《中国家禽》2001,23(2)
2000年11月27日,中国科学院和江西省的鸟类专家在江西弋阳县境内发现18只中国濒危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当时它们正在河滩嘻水觅食。  据江西省弋阳县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刘峻说,这18只中华秋沙鸭是今年10月底开始陆续飞抵江西弋阳县清湖乡张家塘村附近的信江河畔的。中国科学院的鸟类专家何芬教授以及江西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弋阳县林业局的鸟类专家和科研人员专程到现场考察,他们用高倍望远镜观察到这18只中华秋沙鸭在江西省五大河流之一的信江河畔嘻水觅食,一致确认是中国濒临灭绝的稀有动物——中华秋沙鸭。据…  相似文献   

6.
2008和2009年,我们采取漂流调查和行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长白山脉(中国境内区域)的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繁殖种群分布状况进行了连续和重复调查.每年的调查都包括春季对中华秋沙鸭繁殖对和夏季繁殖家族的调查.两年期间,共调查了鸭绿江、松花江、图们江、牡丹江4个水系的17个河段,调查距离总计1553 km,共记录到中华秋沙鸭个体1354只.全部调查河段的中华秋沙鸭繁殖密度为每公里河段0.26±0.30个中华秋沙鸭繁殖对;春季中华秋沙鸭种群个体密度为平均每公里河段0.75±0.88只中华秋沙鸭个体.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初步估计在长白山脉我国境内区域分布的中华秋沙鸭繁殖种群数量大约为170对.在该项调查过程中,我们还探明了在长白山脉3个最主要的中华秋沙鸭繁殖栖息地.  相似文献   

7.
中华秋沙鸭繁殖地生境选择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晓  王文 《野生动物》2009,30(5):255-259
中华秋沙鸭对岸边针阔混交林生境具有选择性。对岸边各生境河段出现中华秋沙鸭的频次进行卡方(Chisquare)检验,x~2值为29.424,相伴概率P〈0.001,说明在各生境河段中华秋沙鸭出现的频次有显著性差异。通过对中华秋沙鸭活动觅食地选择的研究,发现中华秋沙鸭利用与非利用样方各生境因子中隐蔽度(P=0.008)、乔木胸径(P=0.002)、乔木高度(P=0.000)、灌丛盖度(P=0.000)、草本盖度(P=0.006)、河段宽度(P=0.028)和距公路距离(P=0.001)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中华秋沙鸭喜欢利用隐蔽度高、乔木胸径大、乔木高度较高、灌丛盖度较大、草本盖度较大、河段宽度较窄、距公路距离较远的生境。对中华秋沙鸭活动觅食地各生境因子主成分分析表明,中华秋沙鸭生境选择的主因子为乔木因子、水平隐蔽因子、干扰因子、地形因子、高空隐蔽因子、水因子和乔木密度因子。  相似文献   

8.
普通秋沙鸭的越冬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普通秋沙鸭的生态学研究,过去只有零星报导。作者曾在陕西汉中地区,就普通秋沙鸭与渔业的关系,进行过调查(王中裕等1982)。普通秋沙鸭在该区属冬候鸟。为进一步研究它的越冬习性,1980年至1982年的三个冬季,我们在汉中地区的城固、南郑、洋县等地,进行了越冬习性的调查,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华秋沙鸭(Mergus sguamatus Gould),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又称鳞肋秋沙鸭,俗称“鱼鸭子”。分布区域十分狭窄,数量极其稀少,是濒临灭绝十分珍贵的鸟类。去年冬在江西省弋阳县域的信江河段首次发现中华秋沙鸭数群,总数一百余只,到目前为止这是我国首次观测到的最大越冬群体。同时收集到一对完整成鸟,并已剥制成标本。  相似文献   

10.
中华秋沙鸭     
杨斌 《野生动物》2004,25(5):11-12
中华秋沙鸭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距今已有一千多万年,是我国特产稀有鸟类,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其分布区域十分狭窄,数量也是极其稀少,与大熊猫、华南虎、滇金丝猴齐名,同为中国国宝。已被列入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同盟濒危动物红皮书(IUCN)和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濒危鸟类名录(ICBP)。  相似文献   

11.
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属于雁形目(Anseriformes),鸭科(Anatidae),是第三季孑遗物种,距今已生存了二千多万年,被称为鸟类中的活化石,为东北亚地区特有的水禽,繁殖于俄罗斯远东锡霍特——爱林山脉、中国东北小兴安岭和长白山部分地区;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是雁形目中唯  相似文献   

12.
据有关资料记载,中华秋沙鸭在我国东北北部繁殖,到南方越冬,但是近代成为极为稀少的珍贵鸟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未见过有报导。 1984年1月,南京玄武湖动物园从安徽省肥东地区收集的野鸭中发现有三只中华秋沙鸭,均为雌性,其中一只经断翅以后饲养展出在动物园水禽  相似文献   

13.
永翠河位于东北小兴安岭南坡黑龙江省伊春市带岭区境内,该河介于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碧水省级自然保护区之间。由于该河两岸的大树保存良好,每年都有较多的国家I级保护鸟类──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 和II级保护鸟类鸳鸯等森林溪流生态系统的洞巢鸟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其中,中华秋沙鸭是国际上公认的全球性濒危物种。过去,在我国中华秋沙鸭曾广泛分布于大兴安岭的北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林区。由于我国林区长期的大规模开发,山区河流两岸的大树也大多被砍伐。在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的同时,也使许多树洞营…  相似文献   

14.
中华秋沙鸭繁殖期的行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通过对繁殖在长白山的中华秋沙鸭的观察,全面的描述了中华秋沙鸭的繁殖行为、发现它们营巢在河流两岸的天然树洞中。繁殖季节成对,偶尔见有一雄二雌结合。求偶期间亦常出现争雌现象、交配在水中进行。窝卵数8—14枚。卵平均大小为63.25×45.91mm,平均重量61.9g。雌鸟孵卵。孵化期35天、每年开始产卵时间的早晚同当年气温回升的快慢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中国禽业导刊》2005,22(21):50-50
反季节养鹅盲目增多反客为主;中华秋沙鸭人工养殖成为可能;走出去 请进来 遵义泗渡镇鸭业产业链成效初显;沂南建成鸭产业体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行业动态     
世界唯一的猪口蹄疫基因工程疫苗在上海诞生,兴凯湖首次发现中华秋沙鸭,吉林学者破解鹿茸再生之谜,猪舍安上“空间电场发生器”,电脑农牧业前景十分美妙,  相似文献   

17.
杨斌 《野生动物》2004,25(1):13-13
中华秋沙鸭在江西省境内属冬候鸟,每年10月底来弋阳越冬,一直到第二年的4月初才离开弋阳迁往我国东北林区。 江西省弋阳县清湖乡庙脚村地处县城西南10公里处,面积约为2800多公  相似文献   

18.
红胸秋沙鸭(Mergus serrator Linnaeus)郑作新在《中国鸟类分布名录》第一版(1955)、第二版(1976)以及《中国鸟类系统检索》(1964)中均记载在长白山地区有分布,为非繁殖鸟,但未具体到省区。吉林省鸟类学者在几十年的鸟类考察和研究中均未在长白山地区和吉林省内发现,  相似文献   

19.
《水禽世界》2006,(2):30-30
瑞士联邦兽医局女发言人凯西·马雷3月1日宣布,欧洲一家实验室的检测结果表明,不久前在瑞士日内瓦莱蒙湖中发现的死亡秋沙鸭感染了H5N1型禽流感病毒。马雷说,这是瑞士首次发现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瑞士兽医部门将加强监测境内各种野鸟。瑞士联邦兽医局1日说,在瑞士与德国  相似文献   

20.
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是生命科学,特别是现代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条件和基础。随着我国实验动物科学和动物试验的迅速发展,实验动物兽医的需求越来越大。本文总结性的讨论了实验动物兽医的职责以及在实践中的一些任务。总的来说,确保动物的健康和福利是实验动物兽医的天职,与此同时,在动物试验研究中保证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