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区鼠害成因及防治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区鼠类群落特征和鼠害成因的分析表明 ,该荒漠区鼠害类型可划分为 3大害区 5种危害类型 : 、山地危害区 ,长尾仓鼠 ( Cricetulus longicaudatus)、大林姬鼠 ( Apodemus speciosus)、危害类型 ( 1)和喜马拉雅旱獭 ( Marmota himalayana)危害类型( 2 )两种。 、贺兰山南麓开发区危害区 ,子午沙鼠 ( Meriones meridianus)危害类型。 、荒漠危害区 ,长耳跳鼠 ( Euchoreuteus naso)、五趾跳鼠 ( Allactaga sibirica)危害类型 ( 1)和三趾跳鼠 ( Dipus sagitta)、小毛足鼠 ( Phodopus roborovskii)、子午沙鼠 ( Meriones meridianus)危害类型 ( 2 )两种。针对 3大害区的不同危害类型 ,在防治上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达茂地区鼠类群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内蒙古达茂地区位于干草原与荒漠草原的过渡带。铗捕调查表明,该地区鼠类可分为8个群落:(1)草原黄鼠+五趾跳鼠群落;(2)五趾跳鼠+戈壁五趾跳鼠群落;(3)五趾跳鼠+三趾跳鼠群落;(4)小毛跖鼠+草原黄鼠+五趾跳鼠群落;(5)五趾跳鼠+长爪沙鼠群落;(6)子午沙鼠群落;(7)黑线毛跖鼠群落;(8)五趾跳鼠群落。8个群落可聚为3个群落组,即干草原鼠类群落组,荒漠鼠类群落组,盐沼灌丛鼠类群落组。由此构成该地区鼠类生态地理群。本文亦分析了群落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及群落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3.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新入侵我国的重大害虫。肠道细菌是昆虫肠道微生物的重要类群,在害虫生理生态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弄清云南省草地贪夜蛾扩散地与入侵地种群肠道细菌群落组成结构及多样性的差异,本研究采用Illumina Hiseq技术对云南草地贪夜蛾首发地普洱市宝藏镇、扩散区昆明市嵩明县两个地区草地贪夜蛾4龄幼虫肠道细菌的16S rDNA V3-V4变异区域序列进行了测定分析,应用USEARCH和QIIME软件统计样品序列数和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数量分析了肠道细菌群落组成结构及物种丰度与多样性。结果表明,来自普洱市宝藏镇、昆明市嵩明县的6个草地贪夜蛾样品共产生了302 786条有效序列,在97%相似度下可将其聚成564个OTUs,共发现细菌20门、39纲、86目、161科、318属、344种。其中宝藏镇草地贪夜蛾种群的肠道细菌分属于16门、29纲、60目、102科、178属共192种;优势门、纲、目、科、属、种分别为:厚壁菌门(35.09%)、梭菌纲(15.84%)、梭菌目(15.84%)、艾克曼菌科(12.80%)、艾克曼菌属(12.80%)、不可培养的艾克曼菌属细菌(12.80%)。嵩明县草地贪夜蛾肠道细菌共184种,分属于15门、27纲、54目、96科、172属;优势门、纲、目、科、属、种分别为:厚壁菌门(65.87%)、杆菌纲(48.07%)、乳杆菌目(47.32%)、肠球菌科(46.99%)、肠球菌属(46.99%)、NLAE-zl-C485(46.96%)。宝藏镇草地贪夜蛾4龄幼虫肠道内细菌群落Shannon、ACE和Chao1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46、360.25和370.54,分别高于扩散地嵩明县种群的2.26、295.54和305.42;而Simpson指数(0.13)则低于嵩明县种群(0.36)。通过KEGG代谢途径差异分析发现,草地贪夜蛾肠道细菌基因主要参与的代谢途径是整体组织构建和碳水化合物代谢,且宝藏镇草地贪夜蛾肠道细菌基因在大多数的代谢通路中表达量高于嵩明县种群。以上结果说明,云南省草地贪夜蛾首发地种群肠道内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高于扩散区种群。本研究将为进一步研究不同地区草地贪夜蛾种群生物学差异及肠道微生物对其生态适应性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宁夏中卫地区不同连作年限硒砂瓜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研究,旨在揭示不同连作年限对硒砂瓜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连作时间的增加,细菌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逐渐增加。从5份不同连作年限硒砂瓜土壤样本中共获得39门、98纲和620属的细菌;优势门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随着连作时间的增加,放线菌门、酸酐菌门丰度先增加后降低,变形菌门丰度逐渐降低,绿弯菌门丰度呈先降低后增加又降低现象;优势纲分别为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酸杆菌纲(Acidobacteria)、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芽单胞菌纲(Gmmatimonadetes)、杆菌纲(Bacilli)、热原体纲(Themomicrobia)、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优势目为norank_c_Acidobacteria、芽孢杆菌目(Bacillales)、芽单胞菌目(Gemmatimonadales)、根瘤菌目(Rhizobiales)。RDA分析表明,有机质、速效磷是硒砂瓜连作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主要影响因子。研究表明,引起硒砂瓜连作障碍发生主要因素不是由于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引起的,而是随着连作时间的增加,放线菌门、变形菌门、绿弯菌门、酸杆菌门、厚壁菌门等有益微生物丰度下降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叶盘法筛选到1株防治葡萄霜霉病效果较好的芽孢杆菌N22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用N22菌株的16S r DNA序列与其相关种属进行比对,其序列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及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都具有100%的相似性。系统发育分析也表明,N22菌株和枯草芽孢杆菌及解淀粉芽孢杆菌聚在一个枝上。经进一步克隆了该菌株的gyr A基因序列,其比对结果中相似度高的菌株中只出现了解淀粉芽孢杆菌,其Query cover达到91%。因此,该菌株最终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以解淀粉芽孢杆菌N22菌株的田间防效显示,当发酵液菌体孢子含量为10~7个/m L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可达76.94%。  相似文献   

6.
长耳鸮(Asiootus)是鼠类重要的天敌之一。近年来,每逢冬季都有200余只长耳鸮迁来保定市越冬。白天群集栖息于市中心的市委大院的槐树、桧柏等树上,晚上在周围捕食。我们曾于1986年11月到1987年4月对这群长耳鸮的捕鼠特点及控鼠作用进行了调查。1 研究方法 逐月收集长耳鸮白天在栖息地吐出的食物残块,并逐块分析食物残块中的头骨,来确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报告菌平板法及β-半乳糖苷酶活性测定并筛选到10株具有较强降解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s)能力的细菌,其中菌株WX14降解AHLs能力较强,且菌体和菌体外泌物均具有降解活性。利用PCR法从菌株WX14中克隆到hacAhacB两个群体感应淬灭酶基因,基因全长分别为2286和2370 bp,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HacA属于阿库来菌素A酰化酶蛋白家族,HacB属于青霉素G酰化酶蛋白家族。这两个基因编码产物均为N末端亲核(N-terminal nucleophile,Ntn)水解酶家族成员。将hacAhacB导入到软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后,可减弱该细菌在马铃薯块和白菜上的致病性,因此这2种AHLs降解酶对依赖于群体感应的软腐病有一定防病作用。经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3株为假节杆菌Pseudarthrobacter spp.、1株节杆菌Paenarthrobacter sp.、4株假单胞菌Pseudomonas和2株芽胞杆菌Bacillus spp.。  相似文献   

8.
班一云  丁波  周雪平 《植物保护》2017,43(4):134-138
双生病毒是一类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的单链环状DNA病毒。本文对从湖南采集到的6例(洋姜、番茄、萝卜、赛葵、甘薯、牵牛花)疑似双生病毒侵染的植物叶片进行了分子鉴定。利用滚环扩增技术(RCA)对样品DNA进行扩增,分别对其RCA产物进行酶切,并将酶切得到的片段测序后进行BLAST比对,结果显示番茄样品中的病毒分离物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相似性最高(99%),牵牛花样品中的病毒分离物与甘薯卷叶病毒相似性最高(99%),证明这两个分离物是单组分DNA-A双生病毒。这是在湖南省首次发现并报道双生病毒的全核酸序列。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草莓相关拮抗细菌的多样性,以期筛选对草莓土传病害有良好防效的生防细菌。本研究从土传病害重发田块的草莓健株根围分离得504株草莓根围细菌。用平板对峙培养法,以草莓黄萎病菌、草莓疫霉和草莓枯萎病菌作指示病原真菌,筛选得24株有显著拮抗活性的细菌。通过测定拮抗细菌的胞外酶活性(纤维素酶,蛋白酶,几丁质酶)、次生代谢物(噬铁素)活性,初步确定拮抗细菌的拮抗机理。通过细菌16S rDNA限制性酶切图谱分析(ARDRA)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比对结果,阐明拮抗细菌种群结构。同时把分离得的拮抗细菌用于防治草莓黄萎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4个拮抗细菌的ARDRA图谱共有12种;结合菌株16SrDNA序列测定结果得出,12个ARDRA类群分属于6个细菌属(芽孢杆菌、假单胞菌、伯克氏菌、土壤杆菌、不动杆菌和食酸菌属)。其中芽孢杆菌、假单胞菌和伯克氏菌为优势种群。田间防治结果表明,菌株SB13对草莓黄萎病的田间防效达93.5%,菌株SB336和SB479的防效达100%。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荒漠两种猪毛菜果实扩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的扩散能力受扩散体数量和形态特征、扩散方式和扩散距离等因素的影响。文中以分布于准噶尔荒漠的紫翅猪毛菜(Salsola affinis)和散枝猪毛菜(Salsola brachiata)为研究材料,对其扩散体形态特征及扩散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两种猪毛菜果实数量和株高、果实生物量和植株总生物量呈正相关;果实是该物种的扩散单元,风和水是其主要扩散媒介,风媒扩散属于近距离扩散,水媒扩散属于远距离扩散;果翅的大小对扩散具有显著影响。以上特征是该物种适应荒漠环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