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不同枸杞品种叶绿素荧光参数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 以宁杞1号、宁杞2号、大麻叶和蒙杞1号为材料,采用叶绿素荧光技术测定了不同枸杞品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并测定供试品种的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宁杞2号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WTBX](Fv/Fm)[WTBZ]和PSⅡ潜在活性[WTBX](Fv/Fo)[WTBZ]值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在不同光照强度(PAR,0~2 847 μmol·m-2·s-1)下,实际光合量子产量[WTBX]〔Y[WTBZ](Ⅱ)〕、有效光合量子产量[WTBX](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 的变化差异显著,其中宁杞2号最大,其次是蒙杞1号和大麻叶,最小的是宁杞1号。拟合参数ETR变化的初始斜率α与ETR的变化趋势一致。[WTBZ]宁杞2号的叶绿素a、总叶绿素的含量也最高。叶绿素总含量与[WTBX]Y[WTBZ](Ⅱ)、[WTBX]Fv′/Fm′、 qP和ETR成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成负相关。[WTBZ][JP2]由此得知,在特定环境下供试品种中宁杞2号有较高的PSⅡ生理活性和潜在生物产量的生理基础,光合能力最强;其次是蒙杞1号和大麻叶,宁杞1号较弱。  相似文献   

2.
新疆菊科3种新的外来植物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通过对新疆北部地区杂草的野外调查研究,在准确鉴定的基础上,发现菊科(Asteraceae) 新的外来植物3种及新记录属1属,分别为一年蓬[WTBX]Erigeron annuus[WTBZ] (L.) Pers.、大狼把草[WTBX]Bidens frondosa[WTBZ] L.和粗毛牛膝菊[WTBX]Galinsoga quadriradiata[WTBZ] Ruiz et Pav.。其中,牛膝菊属[WTBX]Galinsoga[WTBZ] Ruiz et Pav.为新疆菊科新记录属。在此基础上,详细描述了它们的形态特征,并初步分析了它们在我国的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3.
以盐生植物盐地碱蓬([WTBX]Suaeda salsa[WTBZ])为实验材料,以NaCl模拟不同盐度环境,采用盆栽实验方法研究不同盐度环境下盐地碱蓬幼苗的光合生理生态特征。结果表明:轻度与中度盐环境下,盐地碱蓬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无显著差异,而高度盐环境下显著下降,且叶绿素的下降是由叶绿素a含量的降低造成的;高光强([WTBX]PAR[WTBZ]>1 400 μmol· m-2·s-1)下,随着盐度的增加净光合速率下降,这是由气孔限制因素引起的。在轻度和中度盐环境下,盐地碱蓬幼苗对光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重度盐环境下最大光合速率([WTBX]A[WTBZ]max)、光饱和点([WTBX]LSP[WTBZ])、光补偿点([WTBX]LCP[WTBZ])明显降低,暗呼吸速率([WTBX]Rd[WTBZ])明显增大,此时盐地碱蓬幼苗对强光的适应能力降低,而且将能量通过暗呼吸消耗掉。盐地碱蓬经过长期的进化,已经适应轻度与中度盐环境,使其光系统Ⅱ保持较高活性并维持稳定,但当环境中盐度过高时,也会对其光合系统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4.
利用卫星监测和反演沙尘天气频率或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检验卫星监测和反演结果是否与地面观测一致。采用地面观测记录获得全部沙尘天气事件频数([WTBX]DF[WTBZ])资料,对1979-2002年TOMS(臭氧总量绘图系统)反演的气溶胶光学厚度指数([WTBX]AI[WTBZ])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① [WTBX]AI[WTBZ]高值区基本与我国北方地面观测的沙尘天气频数高值分布区一致,两者均在我国西北部极端干旱的盆地和高原地区出现最高值,相对低值一般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地区,但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WTBX]AI[WTBZ]值相对较高,冬季尤其明显,与地面沙尘观测差异很大;② [WTBX]AI和DF[WTBZ]年内变化也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均在春季最大,4月达到峰值以后减小,但前者在冬季12月和1月出现次高值,而后者冬季为全年低谷;③ 相关性分析表明,[WTBX]AI和DF[WTBZ]相关系数一般在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年和季节的相关系数具有随时间呈下降的趋势;④ TOMS [WTBX]AI[WTBZ]数据在反映我国北方沙尘天气频数时空变化特征方面,区域上西北干旱区效果最好,东部季风区的华北和东北较差;季节上夏季、初秋和春季较好,冬季效果较差。同时还对[WTBX]AI和DF[WTBZ]资料时空分布差异的可能原因及其潜在应用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植物次生物质2-十三烷酮能够诱导棉铃虫细胞色素P450 [WTBX]CYP6B[WTBZ]6基因的过量表达,以6龄棉铃虫([WTBX]Helicoverpa armigera[WTBZ])幼虫为对象,研究2-十三烷酮对棉铃虫细胞色素P450 CYP6B6的诱导作用,并对其表达规律进行了初探。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 PCR)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分析棉铃虫在终浓度为10 mg·g-1 的2-十三烷酮胁迫下,不同时间及不同组织部位[WTBX]CYP6B[WTBZ]6 基因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变化规律。qRT PCR结果显示:用添加了2-十三烷酮的人工饲料饲喂棉铃虫不同时间后,在头壳中[WTBX]CYP6B[WTBZ]6 mRNA的表达量一直低于对照组,到48 h时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WTBX]t4=15.32,P[WTBZ]=0.000 1);在脂肪体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表达量呈升高趋势,在36 h 已过量表达([WTBX]t4=7.627,P[WTBZ]=0.001 6);在24 h时体壁和中肠组织的表达量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2.06倍和7.16倍,之后表达量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且在48 h时达到最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棉铃虫幼虫组织中发现CYP6B6蛋白在体壁、脂肪体、中肠中均有表达,相比之下在体壁中表达量较高。该研究为深入了解棉铃虫P450 CYP6B6的表达调控机制及其参与杀虫剂抗性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基于SPOT NDVI的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特别是高寒地区植被的影响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方面。利用1998-2008年SPOT VGT [WTBX]NDVI[WTBZ]植被指数,分析了阿尔金山[WTBX]NDVI[WTBZ]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主要气候因子(气温、降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保护区平均[WTBX]NDVI[WTBX]年内季节变化明显,[WTBX]DN[WTBZ]变化幅度在33~53,5月开始较快上升,最高值出现在9月,其多年平均值为40,总体上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从空间分布上看,[WTBX]NDVI[WTBZ]的高值主要集中在阿雅克湖流域,特别是卡尔敦检查站附近。趋势分析表明,除河流、湖泊附近的植被有所退化外,保护区内部植被总体上有所改善,气温和降水与[WTBX]NDVI[WTBZ]线性相关显著;而保护区边缘植被有不同程度的退化,人类活动或许是植被退化的诱导因素。  相似文献   

7.
基于EM38电导率仪土壤水分探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内蒙古农牧交错带退耕地开展EM38电导率仪监测实验,结合土壤水分观测系统及土壤样品分析,探测土壤水分。结果表明:土壤水分与土壤表观电导率([WTBX]ECa[WTBZ])具有显著相关性([WTBX]r=0.822**, P[WTBZ]<0.01),两者的变化趋势一致;同时,验证了表观电导率的深度响应函数,指出土壤水分可近似替代土壤电导率对土壤表观电导率的贡献,即土壤水分是决定土壤表观电导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建立土壤水分与土壤表观电导率间的线性回归模型并进行模型验证,模型预测结果较可靠([WTBX]R2=0.65[WTBZ])。EM38电导率仪探测退耕地土壤水分具有可行性,探测结果可为揭示农牧交错带土壤水文过程及土壤-植被系统演化过程提供方法与数据支持,并为该地区土壤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石羊河上游地区选择4个样点,采集160余根青海云杉样芯,经过固定、打磨、交叉定年和测量等工作,建立研究区的树轮宽度年表。利用美国NASA戈达德航天中心的GIMMS/NDVI数据,建立研究区1982-2006年逐月标准化植被指数(NDVI)序列。发现研究区NDVI年内变化为单峰型,5-8月为生长季,年际间变化则有波动减少的趋势。经过相关性分析后发现,树轮年表与非生长季(上一年9月到当年4月)降水呈显著正相关,非生长季[WTBX]NDVI[WTBZ]与非生长季的降水呈较明显负相关。分析NDVI与年表关系后发现,生长季[WTBX]NDVI[WTBZ]与树轮年表相关性较差,而非生长季NDVI与年表相关性较好且为负相关(r=-0.667,p<0.01)。  相似文献   

9.
2013年4-11月,在新疆布尔根河狸自然保护区5个蒙新河狸家族内布设20台远红外相机,共拍摄蒙新河狸有效照片4 991张。采用4种啮齿类动物活动模式指数(日活动强度差异指数[WTBX]α[WTBZ],夜行性指数[WTBX]β[WTBZ],峰值指数[WTBX]γ[WTBZ],活动强度指数[WTBX]θ[WTBZ])分析蒙新河狸不同季节活动节律。结果表明:除4月、11月外,蒙新河狸日活动差异不大;蒙新河狸各时间段夜行性指数[WTBX]β[WTBZ]值均高于0.542,表明蒙新河狸属于典型夜行性动物;4-10月,蒙新河狸活动模式呈典型的双峰型,20:00-22:00和次日6:00-8:00有2个明显的活动高峰。11月,由于河狸家族之间栖息地环境不同,水流、水文差异导致河面结冰速度不同,双峰特征也不明显。在布尔根河狸自然保护区,由于河谷林茂密和蒙新河狸的夜行性,用传统方法不易获得蒙新河狸的活动信息,而红外相机陷阱技术较少受到环境条件和研究人员的限制,可为蒙新河狸的长期监测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利用MODIS产品数据,采用[WTBX]TVDI[WTBZ]方法,分析基于生态地理区的松辽平原干旱时空分布变化特征,探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与干旱程度关系,结果显示:利用[WTBX]TVDI[WTBZ]获取干旱情况与实际相符合,是进行干旱监测一种有效手段。反演结果与郑度等对此区域生态地理区划分一致:干旱年际变化差异较大,分布差异明显, 2009年干旱分布面积最广,而2004年干旱面积最小;从干旱统计来看,2005年比2004年更湿润。研究区总体呈湿润趋势,湿润面积占总面积的84.95%,主要集中在耕地、林地和草地。水体类型不能利用[WTBX]TVDI[WTBZ]方法进行干旱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