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南瓜适应性强,在我国南北方均有种植,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南瓜炭疽病是南瓜上的主要病害,由半知菌亚门葫芦科刺盘孢菌引起,在南瓜各生长期都能发生。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随病株残体留存地面或土中,也有的附在种子上越冬。病菌的分生孢子主要靠风吹、雨溅、灌溉及整枝压蔓等农事活动传播。  相似文献   

2.
秀红 《农技服务》2002,(2):24-24
<正> 西瓜炭疽病俗称黑斑病、洒墨水。是西瓜上的主要病害。其病原菌属半知菌亚门剌盘孢属.病菌在土壤中病残体或在种子上越冬。病菌的分生孢子主要靠风吹、雨溅、水冲及整枝压蔓  相似文献   

3.
从江苏省南京地区草莓病株上分离的2株炭疽病致病菌,经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确定为胶孢炭疽复合种中的暹罗炭疽菌和果生刺盘孢。为筛选有效防治草莓炭疽病药剂,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这2个菌株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对2种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不同,各杀菌剂在试验浓度下对2种菌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均有不同程度地抑制作用,相对抑制率与药剂浓度呈正相关。根据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抑制效果的综合表现,75%肟菌·戊唑醇和10%苯醚甲环唑的EC50值在供试药剂中是相对较小的,在推荐使用浓度下对2种病菌相对抑制率均可达80%以上,可作为南京地区草莓炭疽病防治候选药剂。  相似文献   

4.
金瓜贮藏期炭疽病和湿腐病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瓜贮藏期主要病害有炭疽病和湿腐病。炭疽病菌和湿腐病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均为28℃,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炭疽菌为20 ̄30℃,湿腐菌为25 ̄35℃,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黄疽菌为52℃,湿腐菌为53℃。  相似文献   

5.
籽用南瓜常见病害症状识别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瓜抗性强,过去病害危害一般较轻,近年由于籽用南瓜连年大面积种植,为病害的发生危害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病害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南瓜病害中除危害性最大的疫病外,经常发生的还有炭疽病、白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等多种病害。 一、南瓜炭疽病 1.症状 炭疽病主要发生于叶片上,初为油渍状小斑点,后扩大成暗褐色、圆形或长椭圆形斑,稍凹陷,边缘明显,温度高湿度大时病斑上能产生粉红色粘稠状物,为病菌子实体。果实发病较晚,被病菌侵染后先产生油渍状病斑,后变成圆形黑褐色病斑、凹  相似文献   

6.
山药炭疽病是山药上的重要病害.1999年在四川雅安市,该病病株率达100%,减产90%~100%.文章报道了山药炭疽病危害叶、茎及零余子等部位的症状特点.根据山药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等形态特征及计测其大小,鉴定雅安山药炭疽病病原种名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相似文献   

7.
<正>炭疽病是辣椒上的常发病害,特别在高温季节,果实受灼伤,极易并发炭疽病使果实完全失去商品价值。希望椒农加以重视。一、发病症状主要为害将近成熟的辣椒果实,染病果实先出现湿润状、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稍凹陷,斑面出现明显环纹状的橙红色小粒点,后转变为黑色小点,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天气潮湿时溢出淡粉红色的粒状粘稠状物,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团。天气干燥时,病部干缩变薄成纸状且易破裂。叶片染病多发生在老熟叶片上,产生  相似文献   

8.
1,病原及症状。桃炭疽病的病原是半知菌亚门炭疽病属的一种真菌。病菌在寄主表皮下形成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梗集生其内。分生孢子梗无色,丝状,很少分枝。分生孢子椭圆形至长卵形。发病温度为12-32℃,最适温度为25℃,致死温度为48℃。 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实。也可危害叶片和新梢。幼果指头大时即可染菌发病。初为淡褐色水渍状斑,后随果实膨大成圆形或椭圆形,红褐色。中心凹陷。气候潮湿时,在病部长出橘红色小粒点。幼果染病后即停止生长,形成早期落果。气候干燥时,形成僵果残留树上,经冬不落。成熟期果实染病后,  相似文献   

9.
试验结果表明:枸杞炭疽病的初侵染来源是树上和落地的病残果,越冬菌态是病组织内的菌丝体和病果上的分生孢子。枸杞炭疽病病原菌主要是以雨水传播,而气流只有在雨水将粘在一起的分生孢子溅击开后,才有较强的传播作用。试验说明,枸杞炭疽病病菌在15~35℃内孢子均可萌发,但适宜的萌发温度为23~30℃,相对湿度为75.6~100%,最适湿度为100%,在水滴中萌发最好。因此湿度、降雨早晚和多少,是影响该病菌田间消长的主要因素。根据其发病流行规律进行综合防治是对该病防治有效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0.
通过2006—2008年6~8月份的观察发现,上海地区高羊茅的炭疽病症状为叶片上形成梭形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黄褐色或者黑褐色,中后期在病斑中央形成黑色小点即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为单胞、香蕉形、无色、3~0μm&#215;20~28μm。高羊茅炭疽病病菌在PSA上菌落灰褐色。病菌菌丝生长适宜温度24~28℃,单糖和双糖、硝态氮有利于病菌菌丝的生长。通过病菌核糖体DNAITS序列的测定及GenBank的BLAST比对.与禾生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raminicola)相似性最高,达98%。形态和分子鉴定表明:上海地区高羊茅炭疽病病原菌为禾生炭疽病菌。室内药剂筛选试验表明:咪鲜胺、苯醚甲环唑等5种药剂对高羊茅禾生刺盘孢菌菌丝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新发现的防风枯斑病的病原学和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对药剂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病菌的分离及柯氏证病,获得3株病原菌;结合病原形态特征、培养学特性及r DNA-ITS、TUB2和TEF序列分析,确定引起防风枯斑病的病菌为Diaporthe angelicae。病菌生物学研究表明:菌丝生长及孢子产生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 H为8;病菌在以麦芽糖和蔗糖为主要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和产孢最佳;在天门冬酰胺为主要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佳。病菌分生孢子25℃时萌发率最高,孢子的致死温度为35℃;分生孢子在p H8时萌发率最高;全光照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病菌对2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病菌对30%氟菌唑WP、3%己唑醇·27%稻瘟灵EC、40%氟硅唑EC、55%硅唑多菌灵WP、25%丙环唑EC、30%苯醚甲环唑SC、30%醚菌酯WP、250mg/L吡唑醚菌酯EC、10%苯醚甲环唑WG、77%硫酸铜钙WP的敏感程度较高,其EC500.1 mg·L-1。本研究结果为中药材防风生产中该病害发生规律的研究及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南瓜炭疽病 (Colletotrichumorbiculare)是由半知菌亚门葫芦科刺盘孢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 ,在南瓜各生长期都能发生。该病一旦发生 ,将会严重影响南瓜产量和品质 ,在生产中应注重防治。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分局在大面积种植南瓜的近 5年中 ,仅 2 0 0 2年南瓜炭疽病大发生  相似文献   

13.
对栽培滇龙胆炭疽病的病害症状、病菌形态、病菌培养性状、致病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症状的2种滇龙胆炭疽病分别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Sacc.] 的2个种(分化型)侵染所致,2种胶孢炭疽菌的菌落形态、分生孢子及附着孢形状等方面有差异,且有性阶段的子囊、子囊孢子也有一定差异.病菌有性阶段为小丛壳菌属(Glomerella Spaulding et Schrenk).  相似文献   

14.
<正>一、发生原因该病主要由禾谷镰刀菌、串株镰刀菌、青霉菌、曲霉菌、枝孢菌、单瑞孢菌等近20多种霉菌侵染引起,病菌在带病种子、病残体上越冬,为初侵染源。这些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玉米螟、双斑长跗萤叶甲等害虫会加剧该病的发生。病菌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在15~28℃、相对湿度75%以上的"低温高湿"条件下易侵  相似文献   

15.
一、恶苗病1.发生规律病菌主要在种子及病稻草上越冬,随着种子萌发而繁殖,引起发病,以后病株表面产生分生孢子,在水稻开花时,分生孢子落到花蕊上萌发侵入,使种子带菌而成为本病发生的主要侵染源。土温在25~30℃  相似文献   

16.
作者经1984~1986年对温州市小蔓长春花病害研究证明,主要病害是由Colletotrichum dematium(Pers.ex Fr.)Grove.引起的炭疽病。该病菌能侵染叶、茎蔓和嫩梢,尤其嫩梢最易受害。病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6—28℃,最适pH为5.4—6.7。光照能促进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的形成,但抑制孢子萌发。人工接种能侵染苹果和梨。经筛选对炭疽病有效的药剂有炭疽福美和百菌清。  相似文献   

17.
防风枯斑病的病原学及药剂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防风枯斑病的病原学和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其药剂敏感性。通过病菌的分离及柯氏证病,获得3株病原菌;结合病原形态特征、培养学特性及r DNA-ITS、TUB2和TEF序列分析,确定引起防风枯斑病的病菌为Diaporthe angelicae。病菌生物学研究表明:菌丝生长及孢子产生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 H为8;病菌在以麦芽糖和蔗糖为主要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和产孢最佳;在以天门冬酰胺为主要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佳。病菌分生孢子在25℃时萌发率最高,孢子的致死温度为35℃;分生孢子在p H 8时萌发率最高;全光照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病菌对2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病菌对30%氟菌唑WP、3%己唑醇·27%稻瘟灵EC、40%氟硅唑EC、55%硅唑·多菌灵WP、25%丙环唑EC、30%苯醚甲环唑SC、30%醚菌酯WP、250 mg/L吡唑醚菌酯EC、10%苯醚甲环唑WG、77%硫酸铜钙WP的敏感程度较高,其EC500.1 mg/L。  相似文献   

18.
山茱萸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5—1987年观察了山茱萸炭疽病的症状表现,分离出了炭疽病菌。根据该病菌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和寄主较广泛等持点,鉴定为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分生孢子在温度为23—28℃、相对湿度100%及在1%蛋白胨,查彼氏培养液中萌发率最高;病原菌在以甘露糖为碳源的培养液上生长最好,在以硫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差;分生孢子在黑暗和散光条件下萌发正常,荧光灯和黑光灯照射后对孢子萌发有影响,紫外光对分生孢子有强烈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几种白粉病菌的显微形态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微分干涉显微镜分别观察了南瓜、凤仙花、黄瓜及番茄叶片上白粉病菌的显微形态,对侵染这几类植物的白粉病菌的分生孢子的形状、大小、分生孢子梗的形状以及孢子梗上着生分生孢子的数目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它们的分生孢子的大小、分生孢子梗的形状及孢子梗上着生分生孢子的数目都有所不同,进而证明这些白粉病菌不是同一个物种。  相似文献   

20.
以桃炭疽病病菌为试验菌,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桃炭疽病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45%咪鲜胺乳油对桃树炭疽病病菌的毒力最高,其次为12.5%腈菌唑乳油和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其余杀菌剂对桃炭疽病病菌的毒力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