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文章针对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安全问题,设计了一种磁耦合谐振式安全型无线充电系统,该系统输出端实时监测电池电压与电流以及电池温度并反馈给输入端,电池端在充电时期采用主流的恒流—恒压充电方式。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表明,所设计的系统在充电过程中电压电流波形平滑,电池温度良好,对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太阳能和无线充电技术的结合设计。利用太阳能电池板的光电效应,把光能转换成电能并储存在蓄电池中,由发射电路转为高频交流电,经电磁耦合由接收器接收,再通过降压稳压处理,进而实现手机充电。该充电器能够替代传统的手机充电器,简单便捷。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人们日常的代步工具中电动汽车最普遍,而我国电动汽车充电上主要是接触式充电,同时无线充电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现今无线充电技术以静态为主,而其动态的充电方式作为对静态的一种完善及补充符合未来电动汽车对无线充电的要求,并且有利于电动汽车的推广,使其充电更加便捷。我国对于动态无线充电技术相关结构一直在不断地进行研究,但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此种充电形式在发展中还有许多限制及阻碍,这些瓶颈需要相关人员针对其特点进行解决,从而使动态无线充电技术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及高效的应用,进而为电动汽车绿色出行提供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是一种利用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的强磁耦合实现无线电能传输的技术。文章介绍了一种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主要由直流电源、驱动电路、发射线圈、接收线圈和负载5个部分所组成。该系统可点亮传输距离为10 cm的9W节能灯,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最近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很快。充电设备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一环,充电机作为充电设备的重要部分,当前存在充电效率不高、噪音大等问题,文章对充电模块的结构问题进行了专项设计,以期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与技术发展趋向研究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汽车产业发展的价值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为主要依据,从产出更多新型汽车产品、拓展汽车消费市场、建立健全配套充电设备、技术层面上存在很大突破、政府提升社会公共政策扶持、城市公共服务领域中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其目的在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与技术的运作,旨意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普通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危害气体,既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还会加重温室效应的进程,再加之石油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推行新能源汽车势在必行。电动汽车作为较为常见的新能源汽车中的一种,是以车载电源作为动力,利用电机驱动车辆行驶,既满足了城市用车需求,还不会造成污染,对环境的影响较少。但电动汽车技术目前发展不成熟,会出现汽车不能充电的故障,严重影响了电动汽车的使用与推广。针对电动汽车不能充电的故障进行诊断分析,并提出故障解决方案,希望对相关领域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全球新能源汽车已进入高速发展窗口期。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最大的困扰依然是充电问题,充电基础设施和充电服务仍需进一步提升。作为电网企业,要支撑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既要做好充电桩接电服务,提高充电设施技术水平,更要充分提升电动汽车充电服务的用户获得感。  相似文献   

9.
为测定磁耦合共振无线输电系统的辐射强度,通过辐射强度测试仪分别测定在不同间距下发射线圈轴向和径向的功率密度分布情况以及接收线圈处的最大功率密度值,并利用ANSYS MAXWELL软件的涡旋场求解器仿真.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对于如何有效的减少电磁辐射污染,给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允许车辆在不使用电线或电缆的情况下,通过嵌入在道路和停车位的无线充电源板自动连入电网进行充放电,使用方便安全,可以有效利用汽车电池容量、减轻车体质量、增加车辆续航里程。据研究机构Research and Markets最新报告预测,至2025年,电动车无线充电市场规模预计达4.07亿美元,2020-2025年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17.56%。研究表明,对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不断增长的需求推动了无线电动汽车充电市场的整体增长。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基于LC串并联补偿的基础谐振补偿结构的补偿特性,着重对双LCC型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进行建模分析,根据分析可知,双LCC型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输出电流受线圈间耦合情况和寄生电阻的影响,在忽略线圈寄生内阻,线圈间传输距离固定,表现为恒流输出特性。  相似文献   

12.
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是我国汽车和相关产业难得的机遇和挑战。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研究以及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整个电动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本文介绍了目前主流的4种充电方式的基本工作原理、主要优缺点,以为进一步研究充电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静电喷雾中的雾滴荷电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静电喷雾3种充电方式的电学模型,分析了雾滴在电场作用下的荷电机理及荷质比与荷电电压间的关系,其结果表明:充电方式决定电荷产生机理和雾滴的荷电效果.在稳定的工作状态下,接触充电电荷为正极性;感应充电和电晕充电显示负极性;同时,荷质比与充电电压成线性关系,随充电电压的升高而增大,充电电压升高引起介质介电状态的改变,会使充电方式和电荷特性产生质的变化;气体的自持放电使感应充电成为电晕充电,荷质比产生跳跃,形成倒Z形的荷质比-电压关系;当电晕进入电弧放电时,电晕充电成为接触充电,电荷极性产生突变.  相似文献   

14.
城市新能源公交车车辆的不断增加,带来了公交场站充电设施建设的一系列问题。公交场站充电设施是新能源公交发展的基础和重要载体,合理的规划和建设关系到整个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电动公交优先发展,充电场站需要先行。公交充电站的建设是提升电气化公交线网覆盖率和站点覆盖率的必要措施。而受限于场地、外电源等因素,公交充电站的实施落地越来越困难。公交移动充电车应运而生,应该发挥优化补给,灵活协调的功能,为整个公交系统的电气化运行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是为电动汽车运行提供能量补给,发展电动汽车所必须的重要配套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充换电设备及其附属设施,如充电设备监护系统、配电室以及安全防护设施等。欧美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研制出了电动汽车,作为提供应急充电服务的充电站。法国标致汽车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对电动汽车充电设备进行了简要分析,分别从常规充电、快速充电、无线充电、移动式充电等方面,探讨了电动汽车充电的具体方式,望能为此领域研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农村电工》2023,(10):2-2
图1一座座充电站,一个个充电桩,提供着源源不绝的“绿”动能。截止到2023年8月18日,国网安徽电力已建设充电站1500余座,充电桩5600余台,今年累计提供充电服务约517万次。图为马鞍山供电公司将先期建设的8座公交充电站错时向社会开放,更好地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锂离子电池为电动无人机提供飞行动力,决定着电动无人机能否飞行和飞行时间的长短,研究锂离子电池的特性、能量密度和锂离子电池系统结构优化对电动无人机以及整个电动航空发展都非常重要。【方法】课题组针对多块无人机锂电池的充电逻辑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实用的多电池充电选择逻辑,详细介绍了其中的单块电池在多种充电情况下不同充电电路的充电策略,并具体探讨了单块电池在恒流、恒压及涓流三种情况下的充电逻辑。【结果】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充电策略的可行性,单块电池经过涓流、恒流、恒压充电和自动断电后,电池电量达到99.8%左右,可以满足用户对电池电量的需求。【结论】该设计实现了对无人机电池硬件的高效利用,降低了充电对锂电池的损耗,大大延长了无人机锂电池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9.
蓄电池亏电是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相比于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的低压蓄电池亏电问题更为复杂,困扰着许多刚刚接触新能源汽车的车主,甚至部分经验不足的维修工的工作难度也随之增加,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日益普及的今天矛盾问题更为突出。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例阐述了具体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电动汽车日益发展的需要,其动力能源—蓄电池的充电技术必须能够实现快速、高效、无损的充电,采用变电流最优频率控制的脉冲充电方法,实现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的智能充电。针对最优频率做了交流阻抗的实验,再现脉冲充电过程蓄电池阻抗—频率关系,实现蓄电池的内部阻抗在充电过程中与充电系统的输出阻抗匹配,找到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充电过程阻抗最小对应的频率段,即:脉冲充电过程的最优频率段,为脉冲充电过程的频率控制提供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