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实地调查探究安徽省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地区的典型实践和突出问题,结果表明,部分试点村庄形成了乡村数字治理、农业生产智慧化、新农人素养数字化、乡村经济新模式的典型实践。规划与需求不匹配、数字服务体系不健全、数字设施建设迟滞、数字专业人才阙如、村民数字赋能意识弱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据此提出,政策内容筹规划、内部人才赋能量、主体市场俱激活、数字要素融发展、双招双引聚财智、夯实基础促振兴的优化路径,以期助力安徽省数字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江苏吴江区全面加快数字乡村建设,为首批江苏省数字乡村试点地区,2018年、2021年先后两次获评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数字乡村“吴江样板”成为江苏全省优秀案例,引领带动全省数字乡村建设。吴江区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乡村振兴的驱动作用,通过创新打造“三个一”,即农业农村数字化“一张图”、农业发展数字化“一条链”和乡村治理数字化“一盘棋”,全面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加快打造数字乡村发展新高地。因地制宜打造“江村”乡村振兴品牌,走出了一条片区联动、组团发展、城乡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过程中,数字化技术赋能乡村建设,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数字化带来的新发展模式推动了农民增收、农村数字化转型升级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开启城乡融合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乡村数字建设配套机制不健全、乡村数字基础建设不完善、乡村数字化应用人才短缺等问题。基于此,进一步完善乡村数字建设配套机制、健全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乡村数字化应用人才队伍建设是解决我国数字乡村建设问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4.
陈卫峰 《安徽农业科学》2023,(22):246-248+275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业态,数字农业在技术层面包括农业大数据、农业物联网、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等新技术的运用。陕西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地处中国东数西算的核心区域,发展数字农业具有一定优势。陕西省农业生产数字化、乡村治理数字化、居民生活数字化是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农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基础和现实条件。该研究对陕西省数字农业发展现状进行描述,剖析陕西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并分析数字农业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逻辑联系。然后建立陕西省数字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评价指标体系。陕西省数字农业赋能乡村振兴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数字农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研发力量较为缺乏,创新能力不足;农业数字化人才缺乏。最后,提出陕西省数字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数字农业投入力度;创建数字农业试验区,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建立多层次的数字农业人才培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褚霞 《现代农业》2023,(6):91-9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顺应新时代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数字农业将信息技术引入农业生产经营全流程,有助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丰富农户生产知识技能、促进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充分挖掘乡村生态价值、探索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然而,技术发展水平不高、数据整合共享不充分、数字化复合型人才缺乏、整体资金投入不足等现实困境,正制约着我国数字农业对乡村振兴的赋能效应。基于此,着眼破解要素供给瓶颈,从技术创新、数据渠道、人才建设、资金扶持等维度重点发力,全面推动我国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蓄力赋能。  相似文献   

6.
我国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的融合发展已经迈入探索实践阶段,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向。现阶段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覆盖不全面、农民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和农民核心利益的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普遍存在。应该加快建立与完善乡村数字化服务平台和城乡农业数据要素流动系统、实施多主体参与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同时加快培养农村地区信息化人才,多层次、全方位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7.
蒋敏 《现代农业》2023,(1):14-17
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的融合,数据要素、信息技术与传统生产要素重组升级,可以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优势,对农业农村发展发挥出明显的乘数增长效应,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也成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向。但现阶段,我国乡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覆盖不全面、数据共享系统不完善以及乡村信息化人才短缺等因素阻碍了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的深度融合。因此,政府应以财政收入撬动社会资本,推进乡村信息服务平台和农业数据共享系统的建立与完善,保障监督在农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各生产经营主体的合理利益。同时加快培养农村地区信息化人才,多层次、全方位地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8.
乡村文化振兴是高质量建设乡村的应有之义,乡村的全面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数字化技术与农业农村各领域的快速融合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动能,在传承优秀乡土文化、守住乡村振兴的文化根脉,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实现乡村振兴的文化支撑两方面发挥着赋能作用,成为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同时,部分主体观念未更新、数字化转型滞后、乡村数字系统未完善、技术支撑力不足、精神文化需求未满足、资源发掘力欠缺等导致赋能过程面临严峻的现实挑战。为此,要持续推进乡村社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素养融入乡村文化主体,强化优质数字文化内容供给,助力数字化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坚持全省“一盘棋”发展思路,将数字乡村作为乡村振兴和网络强省的重要内容,紧紧围绕乡村基建、农业农村大数据、智慧农业、乡村经济、信息惠农、数字治理等方面,统筹推动农业农村领域与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但仍存在财政和人才支撑不足、地区发展不平衡、协同推进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要从加大要素投入力度、强化示范引领带动、构建多方联动格局等方面进行推进。  相似文献   

10.
季承润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10):2115-2119
以山东省陵城区义渡口镇省级数字化乡村镇建设试点案例为研究对象,在界定数字乡村内涵与特点、分析义渡口镇数字乡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数字乡村赋能乡村振兴的建设思路、系统架构及重点行动计划,对数字乡村赋能乡村振兴的模式与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生态振兴是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两大国家战略相互融合的交汇点,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数字技术对乡村环境治理、乡村生态资源、乡村生态产业、乡村生态公共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赋能过程中存在数字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态环境数字监管模式缺失、信息化数字化人才匮乏等问题,应通过完善农村信息基础配套设施、搭建生态管理云平台、建立乡村生态数字人才支撑、推动生态产业数字化转型、生态风险治理智能化等措施,将数字技术与乡村生态振兴深度融合,激发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促进农村生态可持续发展,从而协调推进数字技术与社会生态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推进数字化形态管理体系的建设是时代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智慧城市试点取得阶段性进展的同时,数字化形态管理在广大农村的发展较为落后,主要面临软硬件基础薄弱、涉农信息资源不足、农民参与意识较低、相关基层人才缺乏等问题。通过乡村数据库的建设,数字化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基层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合理利用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完善数字化乡村形态管理体系,推进智慧乡村建设,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将一定程度上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13.
刘春妍 《乡村科技》2023,(19):69-72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背景下,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重中之重。当前,吉林省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表现在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乡村旅游产业不断壮大、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等方面;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农业数字化水平较低、农村要素市场化程度不高、农业资源要素约束强、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不够深入等。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吉林省应积极采取以下措施:推进数字农业建设、推进农村市场建设、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强化文化赋能、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等。  相似文献   

14.
数字技术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具有推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重要功能。然而,目前运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还存在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乡村居民数字素养缺乏、乡村数字化专业人才紧缺、乡村数字化政策供给不足以及乡村数字化治理水平滞后等一系列现实困境。通过加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数字素养与能力、促进乡村数字人才引进与培养、加大数字化政策出台与配套力度、创新乡村数字化治理模式等措施,能更好地让数字技术为乡村振兴赋能。  相似文献   

15.
数字赋能乡村文化振兴对于我国全面实施推进乡村振兴、数字经济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乡村文化的数字建设中面临内源性困阻、支撑要素缺乏、发展机制不完善的问题,限制了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实施。新时期,绿色人力资源管理通过营造绿色氛围、激发内生力量、多方位提升保障措施,能够全面促进数字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16.
数字乡村是数字技术和信息化手段作用于农业、农村、农民等各个层面的载体,是农村地区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举措,也是信息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甘肃抢抓“互联网+农业”重要机遇,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面临基础条件落后、乡村数字产业起步慢、宣传力度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等诸多困境,需要从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培育内生动力、推进成果普惠共享、壮大信息技术人才队伍等方面支持甘肃数字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而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因此,进一步研究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阐释数字技术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产业集约化的价值意义,进而分析了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面临内外环境条件的现实困境,最后从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体系、资金支持、农民数字素养四个方面提出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发展数字经济,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已成为全球共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数字技术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了具体部署,明确提出“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并就深入推进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产业数字化、乡村治理与服务数字化等工作提出了要求。为加快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各领域的深度融合,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系列政策文件,使数字乡村建设在短短的几年内由战略构想、方案规划迈入试点实施与在部分地区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数字经济是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与发展所创造的新生产物,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源动力。在国家推进“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之下,本文采用CiteSpace软件对2000—2022年中国知网(CNKI)所收录的CSSCI来源期刊有关“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研究505篇文献,根据研究热点、聚类变化和演进趋势等特征分别进行了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时间区图和时间线图等知识图谱的绘制。结合对知识图谱的分析和文献梳理,对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我国乡村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研究内容、热点问题、演进脉络及研究趋势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提出了三点对策建议:加快乡村信息化转型,开创城乡经济融合的新格局及孵化创新乡村产业模式,以期为乡村振兴数字经济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产业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与关键,新时期的数字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与数字中国的重要举措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基于此,结合实践与经验构建出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产业的分析框架,即基础赋能、主体赋能、技术赋能与资源赋能。分析得出数字乡村建设在有力地推动了乡村产业的改造与升级的同时,也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完善、数字人才不足、技术应用不充分以及资源缺乏的困境,需从资金、政策、技术应用方向、产业发展定位等角度来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