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籼粳杂交稻浙优18在生长中后期光合产物的积累、转运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本种植,密度30 cm×20 cm,30 cm×23.3 cm时,浙优18的有效穗、每穗粒数等产量构成因子较优,灌浆期光合产物的积累量、齐穗至成熟期的转运量,以及产量高于其他处理。各处理之间产量无显著性差异。浙优18单本种植以密度30 cm×20 cm,30 cm×23.3 cm较适宜,可获得高产的群体结构。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播期、种植密度以及施氮水平对免耕直播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鄂东南地区免耕直播油菜适宜播期为10月1~15日,适宜密度为3万~5万株/667 m2,适宜施氮水平为纯氮18 kg/667 m2。  相似文献   

3.
为给水稻生产上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科学依据,开展了不同施氮量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施纯氮18kg时每667m2水稻产量为623.9kg,与产量最高的处理(每667m2施纯氮24kg)的产量相当接近,其它各项指标如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收获指数等都较理想,且每667m2减施纯氮6kg,因此,每667m2施纯氮18kg是值得推广的最佳施氮量。  相似文献   

4.
在高肥力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施氮对小麦籽粒产量影响。结果表明:在施足磷肥的前提下,以每亩总施尿素35kg/亩,且以拔节期追施尿素17.5kg/亩增产显著,但中、后期施氮过多易造成小麦贪青晚熟。拔节期(3月10)施氮,可提高小麦结实率,增加穗粒数,拔节期(3月10)施氮还可提高小麦在衰老后期的物质生产能力,延长灌浆时间,提高灌浆速率,促进光合产物向籽粒的转运,显著提高粒重和产量。  相似文献   

5.
超级稻氮素施用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金仁  罗朝晖  何长水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802-11803,11808
[目的]明确超级稻适宜的施氮量及各生育期追施比例。[方法]采用3种不同施氮量(纯氮165、195、225kg/hm2)及各生育时期不同施氮比例共9个处理,对超级稻Ⅱ优航1号进行氮肥施用技术的试验。[结果]增加施氮量有利于超级稻成苗成穗,降低前期施氮比例、增施穗粒肥,有利于增加穗数。不同氮肥施用技术处理间超级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差异明显,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增加施氮量和前期氮肥施用比例,超级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增加。各处理全生育期植株总吸氮量变幅为146.86~213.68kg/hm2,总吸氮量随氮肥施用量增加及后期施用比例提高而增加。增加施氮量和增施穗粒肥对水稻成穗数和穗粒数均有明显的影响。[结论]超级稻Ⅱ优航1号采用施氮量225kg/hm2,基施30%、插后7d施40%、幼穗分化2~3期施20%、始穗期施10%的氮肥施用技术,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6.
以杂交稻新品种泰丰优676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施氮量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水平下,施氮量对每667 m2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有极显著影响。每667 m2施N 12 kg处理的水稻每667 m2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衡协调,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超级稻宜优673在赣北地区作再生稻栽培,再生季施氮量是再生季高产的关键栽培技术,通过对再生季不同施氮量的对比试验,表明再生季对肥料需求较为明显,随着再生季施氮量的增加,有效穗、再生率和每穗实粒数均随之增加,再生季产量表现明显增产,在中等肥力田块较适宜的施氮量为每667m2施尿素20kg,分别于割前10天施10kg作促芽肥和割后3天施10kg作促苗肥,同时配合每667m2施氯化钾2.5kg。  相似文献   

8.
施氮量对不同类型夏谷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以冀谷19和沧谷4号为试验材料,采取分3次施用氮肥〔m(基肥)∶m(拔节肥)∶m(孕穗肥)=4∶3∶3〕的施肥方法,研究了施氮量0(CK)、75、150、225和300 kg/hm^2处理对不同夏谷品种群体结构、农艺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能够显著改善谷子的产量性状、明显提高籽粒产量,在施氮量75~300 kg/hm^2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沧谷4号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重和籽粒产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但不同施氮水平各项指标值差异均不显著,其中在施氮量为150 kg/hm^2时所有指标值均达到最高;而冀谷19的各项指标值均一直呈逐渐增加趋势,不同施氮水平处理下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穗粒重差异不显著,施氮量为225~300 kg/hm^2时籽粒产量较高且显著〉其他施肥处理。灌浆后期沧谷4号的光合产物生产能力和茎叶中营养物质向穗部运转的能力均较强,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各项指标值和籽粒产量均显著高于冀谷19。在生产上,沧谷4号施肥应采取重施底肥、早追肥的措施,适宜施氮量为150 kg/hm^2;冀谷19施肥应采取底肥、中期追肥和灌浆期追肥并重的措施,适宜施氮量为225 kg/hm^2。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进行了不同密度及破口期粒肥水平对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扬麦16号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基本苗控制在6万/667m2左右,总施氮量控制在17kg纯氮/667m2,穗粒肥的总用量最高可达10.6kg尿素/667m2.  相似文献   

10.
秦优12不同播期、密度和施氮水平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德金  彭守华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3):100-102,114
2009年秋在安徽省全椒县六镇镇白酒村进行秦优12油菜稻茬免耕直播不同播期、密度和施氮水平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以播期10月1日、密度3万株/667m2、施纯氮18kg/667m2的处理产量最高,理论产量230.5kg/667m2,实收产量193kg/667m2,其产量构成为角果数390万/667m2、每角粒数18.6粒、千粒重3.5g;播期10月30日、纯氮6kg/667m2,密度1万株/667m2产量最低,理论产量47kg/667m2,实收产量40kg/667m2其产量构成为角果数为92.9万/667m2、每角粒数17粒、千粒重3.5g,主要是开花前生长量小、后期单株角果数少所致。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青浦区水稻上氮肥的适宜用量,采用相同磷钾肥用量、不同氮肥用量在水稻上进行了肥料梯度试验,考察了氮肥不同施用量条件下水稻穗粒结构及产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水稻目标产量为600kg/667m2,在土壤全氮为1.1~1.3g/kg的田块上纯氮适宜施用量为19.0kg/667m2,在土壤全氮为1.4~1.6g/kg的田块上纯氮适宜施用量为18kg/667m2,在土壤全氮为1.7~1.9g/kg的田块上纯氮适宜施用量为17kg/667m2,在土壤全氮为2.0~2.3g/kg的田块上纯氮适宜施用量为16kg/667m2。  相似文献   

12.
《吉林农业科学》2016,(2):25-29
本试验以我院选育品种"赤杂28"为试验材料,设立5个不同施氮处理,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高粱子粒淀粉积累的影响。研究表明,适当的氮肥量即N-9.3(纯氮9.3 kg/667 m2)处理和N-13.9(纯氮13.9 kg/667m2)处理能分别提高子粒灌浆初期(7~21 d)和末期(35~49 d)总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及积累速率。高施氮量和低施氮都不利于子粒总淀粉和支链淀粉的积累。中等施肥水平即N-9.3(纯氮9.3 kg/667m2)处理对子粒直链淀粉的积累最有利。随灌浆过程的推进,高粱子粒中总淀粉、支链淀粉、直链淀粉的积累速率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其中总淀粉、支链淀粉积累速率的峰值出现在子粒灌浆后第28天前后。支/直链淀粉的比值随二者积累的差异,呈双峰曲线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氮水平对超级稻玉香油占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超级稻玉香油占进行不同施氮水平处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等地力条件下每667m2施氮6~12 kg,超级稻玉香油占的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且高氮(每667 m2施氮12 kg)处理与中氮(每667 m2施氮9 kg)处理间以及中氮处理与低氮(每667 m2施氮6 kg)处理间差异极显著,其增产原因是玉香油占施氮后低位和高位分蘖较多、叶面积发育较好、干物质积累较多,导致有效穗数较多、穗子较大、籽粒充实良好,产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陕西咸阳地区小麦的适宜用氮量,在咸阳农科院试验田设置五个施氮水平,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小偃22的分蘖成穗、株高、生育期及产量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肥后冬、春分蘖数增多、生育期延长、株高增高、产量增大。春分蘖最多、株高最高为N2处理,生育期最长为N5处理,各施氮处理667 m2穗数、穗粒数均较不施氮肥处理增加,千粒重随施氮量增加而减小,笔者试验中施氮量为240 kg·hm-2时产量最高,但与施氮量在180 kg·hm-2时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早籼新品种浙408氮肥运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浙408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金华红壤稻区进行浙408全程不同纯氮施用水平及基肥、分蘖肥、穗肥不同比例的氮肥运筹试验,明确浙408对氮肥的需求量。[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浙408的始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推迟,生育期延长,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先上升后下降。在全程施氮总量相同的情况下,前期施氮量较大处理的始蘖期早,有效分蘖期短。基肥、蘖肥、穗肥按6∶3∶1施用时,浙408的单位面积最高苗数、有效穗数和产量最高,按4∶4∶2和5∶3∶2施用时,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较高。[结论]浙408全程纯氮总量为172.5~210.0 kg/hm2,基肥、分蘖肥、穗肥按5∶3∶2或6∶3∶1施用可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6.
设置了0、8、16、24 kg/667m~2 4个施氮水平,研究不同供氮水平对南粳9108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以期明确优质食味粳稻品种南粳9108在豫南地区适宜施氮量。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供氮水平的增加,有效穗数、每穗粒数、颖花数均呈升高趋势,而结实率和千粒重呈下降趋势,产量总体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施氮量为16 kg/667m~2时,产量最高,达到657.88 kg/667m~2。随着供氮水平提高,总叶面积指数、颖花/叶、粒数/叶、剑叶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呈增加趋势,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和茎鞘物质输出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叶绿素含量衰减率、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茎鞘物质转换率呈降低趋势。总的来说,南粳9108在施氮量为16 kg/667m~2时,群体质量较好,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7.
进行了单季晚粳稻直播生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直播密度、施氮量、施钾量3因子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程度表现为,施氮量〉直播密度〉施钾量。据参试因子对产量的回归模型的模拟分析,得出武运粳7号作直播单季晚稻产量≥600kg/667m2的栽培措施为:直播密度(6.2~7.7)万/667m2,纯氮量17.1~17.5kg/667m2,氧化钾量14.8~15.4kg/667m2。3因子都取平均值时产量为676.0kg/667m2。  相似文献   

18.
漆慧娟  王哉  蒋英健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5):149-150,154
以双季晚稻荃早优丝苗为材料,设置0、105、150、195、240 kg/hm25个施氮水平,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荃早优丝苗高峰苗数、有效穗数、茎蘖成穗率、每穗总粒数和产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结实率、千粒重有所降低.施纯氮150 kg/hm2处理的高峰苗数、有效穗数、茎蘖成穗率、每穗总粒数和产量最高.荃早优丝苗在浙江台州地区作连晚种植时,在施足磷钾肥的条件下,纯氮施用量以15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9.
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完善小麦秸秆全量还田配套技术,探讨了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氮肥的适宜用量和水浆管理技术。结果表明,在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氮肥(纯氮)的适宜用量为18kg/667m2,在纯氮用量14~18kg/667m2范围内,水稻产量、穗数、实粒数与氮肥用量呈正相关,千粒重基本一致。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后,要重视干耕晒垡,可在栽秧后10~15d内排水露田1~2d,以改善耕层通气状况,促进水稻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拜城滴灌春小麦生长及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规律,寻找适宜生长及土壤养分积累的施氮量,为科学合理、高效施用氮肥、保护麦田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年,在拜城农业试验站试验田进行,以春小麦(宁春44号)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0 kg/hm~2,CK)、低氮(105 kg/hm~2,N1)、中氮(210 kg/hm~2,N2)和高氮(315 kg/hm~2,N3)4个施氮量水平,分析各处理对春小麦生长(SPAD值、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和不同器官氮、磷和钾的吸收和分配)和土壤养分(有机质、全氮、速效氮)积累的影响差异。【结果】(1)春小麦在拔节、抽穗、开花和灌浆期的SPAD值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量315 kg/hm~2较利于春小麦SPDA值的积累。(2)春小麦产量与穗长、总小穗数、结实小穗数、不育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均有显著性相关性(P0.05),施氮量105、210和315 kg/hm~2的产量分别较对照增产7.2%、27.6%和42.1%,其中,施氮量315 kg/hm~2增产约114.08 kg/667 m~2。(3)不同施氮量春小麦籽粒、茎的氮、磷素分配量为籽粒茎(P0.05),而钾素的分配表现为茎籽粒(P0.05);施氮量的增加促进了春小麦对氮、磷和钾素的吸收,施氮量315 kg/hm~2较有利于氮素的吸收,施氮量210 kg/hm~2较有利于磷、钾吸收。(4)垂直方向上,各处理土壤养分随着土壤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水平方向上,距滴管带0 cm,施氮量315kg/hm~2较有利于土壤养分(有机质、全氮、速效氮)积累;距滴管带15、30 cm,施氮量315 kg/hm~2较有利于土壤速效氮的积累,施氮量210 kg/hm~2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全氮的积累。【结论】综上所述,315kg/hm~2可作为新疆适宜小麦生长的施氮量,为小麦滴灌施肥技术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