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为探究丛枝菌根真菌对还田秸秆分解和作物生长的作用,以旱稻和麦秆为试验材料,利用盆栽试验研究接种AM真菌对麦秆分解率、氮素释放率、土壤酶活性以及旱稻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生物量的影响。结果显示:AM真菌的菌根定殖率为27.17%~28.53%。与秸秆还田不接菌处理相比,还田同时接种AM真菌处理显著促进了麦秆的分解率和氮素释放率,而且土壤蛋白酶、脲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显著增加;秸秆还田同时接种AM真菌显著提高了旱稻第60天的根系活力和第90天叶片的总叶绿素含量,显著促进了地上部分和根系生物量的累积。在旱稻田接种AM真菌能有效促进麦秆的分解和土壤酶的分泌、增加旱稻的根系活力,有利于旱稻生物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2.
AM真菌与原生动物在花生上双接种效应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AM真菌和原生动物对花生进行双接种 ,研究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 :双接种比AM真菌单接种降低了AM真菌侵染率 ;比对照增加了植株干物重 ;比对照提高氮、磷吸收量 ,最高可分别提高 12 0 %和 87 7%。原生动物的主要作用在于改善作物氮素营养 ,而AM菌根主要作用在于改善作物磷素营养 ,其协同作用促进了植株的生长及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3.
不同烟草栽培地区土壤理化性质与AM真菌分布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此文主要研究丛枝菌根分布特点和土壤理化性质及其之间的关系。以山东省和云南省部分烟区为例,在大田栽培条件下分析烟区土壤理化性质,利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离土壤中的丛枝菌根真菌孢子。烟草栽培地区的土壤中丛枝菌根孢子量较高,其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以及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且以速效养分的变化较为显著,但土壤pH与孢子含量之间则无明显的关系。各烟草栽培地区除pH没有显著差异外,土壤中残留的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存在着较大差异;丛枝菌根孢子量较高的青岛地区烟草栽培土壤中残留的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其他地区明显低,说明土壤中AM真菌能够明显促进烟草对土壤中速效养分的吸收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草酸青霉菌HB1活化土壤磷及改善土壤生物学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明确草酸青霉菌HB1的溶磷能力及其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采用土壤培养试验与白菜培养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添加HB1、秸秆、秸秆+HB1对白菜的促生效应,及其对土壤pH、土壤速效磷、活化土壤磷的能力、相关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HB1处理的白菜幼苗鲜质量和白菜磷的累积量增加了21. 61%,81. 64%,而秸秆+HB1处理则有所降低,说明HB1对白菜的促生效应和溶解土壤磷的能力在秸秆还田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在土壤培养试验中,与对照相比,HB1处理的土壤碱性磷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0. 62%和56. 41%,细菌、真菌的有效活菌数分别提高了108. 75%,96. 45%;在白菜培养试验中,HB1处理的细菌和真菌的有效活菌数也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7. 48%,33. 02%,说明施用HB1改善了土壤的生物学性状。综上所述,草酸青霉菌HB1能有效溶解土壤中难溶性磷,增强白菜对土壤磷的吸收利用,改善土壤的生物学性状,而在秸秆还田的条件下HB1的促生效应及溶磷能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因此,在秸秆还田的情况下施用草酸青霉菌HB1要考虑秸秆腐解对其促生效应和溶磷能力的抑制效应。可为HB1菌在农业中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接种AM真菌对烤烟生长、营养及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利用漂浮育苗技术,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 193,编号BEG-193)、幼套球囊霉(Glomuse etunicatum,编号BEG-168和BGC-HEB07A)生产菌根烟苗,研究了AM真菌对烤烟生长、营养和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苗生长对水分供应比较敏感,轻度干旱使它们的生物量降低27.24%。在干旱条件下,接种BEG-193和BGC-HEB07A的烟苗生物量显著高于不接种,接种BEG-168无效。接种AM真菌总体上有益于提高烟苗的氮、磷、钾含量和吸收量。此外,干旱使叶片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了1.71倍(轻度干旱)和5.56倍(重度干旱);而只有在重度干旱条件下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才会显著降低,说明干旱容易造成膜脂氧化伤害。接种AM真菌之后,干旱时叶片丙二醛含量低于但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高于不接种的烟苗,说明接种AM减轻了干旱对细胞膜的伤害作用,并保持了较强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能力。接种AM真菌对烟苗生物量、营养状况、丙二醛、叶绿素和根系活力的影响因菌株不同而异,也与干旱程度有关。在生产菌根苗的过程中,选择适宜的菌株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药用植物白芷根际AM真菌与土壤因子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白芷根际AM真菌时空分布和土壤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白芷能与AM真菌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AM真菌菌丝定殖率、丛枝定殖率与土壤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AM真菌菌丝定殖率、总定殖率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AM真菌总定殖率、菌丝定殖率、丛枝定殖率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甘蔗是我国重要的糖料作物之一。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s, AM)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研究表明AM真菌侵染植物根系能够促进植物的养分吸收和生长发育。本研究利用盆栽试验设置常规施肥(N)和减量施肥(R)2个施肥水平,并分别进行接种(AM)和未接种(CK)AM真菌处理,共计4组,每组设置4个重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不仅可以显著提高甘蔗地上及地下部生物量的积累,而且还显著影响甘蔗根际土壤pH值、碱解氮、有效磷的含量。同时,接种AM真菌在减量施肥水平下对甘蔗生物量的提高作用明显高于常规施肥水平。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 WGCNA)筛选到与氮、磷等养分表型存在高度特异性的turquoise模块和darkgreen模块。以KME值大于0.7为阈值筛选模块的核心基因,分别筛选到408个和21个核心基因。通过GO富集分析发现,这些核心基因主要参与养分转运、代谢以及催化活性等通路。根据基因的注释信息以及基因间的连通性,在筛选出的核心基因中寻找到28个与氮、磷等养分吸收与转运...  相似文献   

8.
采用盆栽方式,研究不同施磷量(纯磷0、50、100和200mg/kg)接种两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即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简称Gm)和扭形球囊霉(Glomus tortuosum,简称Gt)对藜麦生长指标、根系生长指标及生理指标、叶绿素荧光参数、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接种Gm后,藜麦根系侵染率和菌根依赖性指数在100mg/kg施磷量时达到最大值。同一接种处理,藜麦株高、茎粗、叶面积、地上部干重、最长根长等根系生长指标、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系统Ⅱ(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的潜在活性(F_v/F_o)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随施磷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接种AM真菌后除根系平均直径外上述各指标均显著增加,均在100mg/kg施磷量时达到最大值,且接种Gm的增幅大于接种Gt;接种AM真菌显著减小了根系平均直径,接种Gm的降幅大于接种Gt。同一接种真菌处理,藜麦根系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含量和暗适应下初始荧光(F_o)随施磷量的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接种AM真菌后藜麦根系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且接种Gm的增幅大于接种Gt;而根系MDA含量和暗适应下F_o显著降低,且接种Gm降幅大于接种Gt。综合考虑,接种Gm和施磷量100mg/kg组合对藜麦生长的促进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贺学礼  李君  贺超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4):182-185
摘要:本文在土培条件下,以非灭菌土壤为生长基质,研究了不同施N水平下接种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对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幼苗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N水平对AM真菌接种效果有明显影响。接种AM真菌提高了丹参根系菌根侵染率,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植株全氮含量;增加了地下部及全株丹参酮含量。说明接种AM真菌有利于丹参植株生长,能够提高丹参幼苗化学成分含量。在施N量为0.085~0.17g N/kg土时,接种AM真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旨在深入了解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在植物吸收和转运磷元素方面的机制。本研究归纳了近年来关于AM真菌能够促使植物改善磷营养(如磷酸盐转运蛋白、磷酸酶基因等)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着重分析了AM真菌的菌根吸收途径,总结了国内外关于AM真菌对水溶性无机磷、难溶性无机磷和有机磷等3种土壤磷存在形态下的利用机制。最后指出该领域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侧重点。  相似文献   

11.
丛植菌根在尾矿废弃地生态恢复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导致大面积尾矿废弃地的产生,已引起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通过模拟生物学试验探讨了丛枝菌根真菌在植物适应尾矿逆境和尾矿植被重建中的潜在作用。采用铁尾矿盆栽的方法对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的大豆生长、菌根侵染率及尾矿养分变化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接种菌根的大豆侵染率较高,且大豆根系接种菌根的大豆根系氮、磷、钾含量高于对照(CK),最高高出对照2倍以上,在接种不同含量的菌根真菌的试验中(10 g-25 g-50 g),大豆的生长量和养分含量均呈现“低-高-低”的现象。通过试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能够很好地促进大豆在铁尾矿中的生长,提高大豆对尾矿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对尾矿生态复垦起到了积极作用。试验将菌根技术引入到铁尾矿库的生态恢复研究中,利用植物与丛枝菌根相互用,使植物能够更好地在铁尾矿中生长,为铁尾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切花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对切花菊品种‘神马’(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Jinba’)接种5种不同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分别在苗期和花期,通过测定相关形态及生理指标,研究AMF对切花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接种对照相比,5种AMF均能不同程度地侵染切花菊根系,增加植株株高、叶片数、根长和花瓣面积等,促进切花菊生长。接种AMF能够增强切花菊根系活力,提高根系、叶片和花瓣中的可溶性糖含量(Glomus mosseae除外),从而改善渗透调节。综合分析,最终筛选出G. intraradlces是对切花菊生长促进效果最好的菌种。  相似文献   

13.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 play an important and increasingly well-recognized role in agro ecosystems. Beneficial soil microorganisms like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nd soil health are key factors for producing safe plants.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form a symbiotic association with roots of plants and facilitate plant growth through enhancing uptake of several macro- and micro-nutrients of low mobility in soil, like phosphorus, zinc, copper, etc.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10 different isolated mycorrhizal species viz. Glomus mosseae, Glomus clarum, Glomus fasciculatum, Glomus intraradices, Glomus ambisporum, Gigaspora gigantea, Acaulospora denticulata, Glomus globiferum, Gigaspora albida, and Glomus pansiholus on growth, yield, and essential nutrient content of groundnut (Arachis hypogeae L.). Plants inoculated with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showed significant increments in growth, yield, and nutrient uptake as compared to control (uninoculated) plants. Amongst all, plants inoculated with Glomus mosseae were more efficient in increasing growth parameters, enzymatic activities of nitrate reductase,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as well as total yield as compared to other mycorrhizal inoculated plants. Overall, the study showed an additive effect of all mycorrhizal species on plant physiology. Thus, this study provides an important insight that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re most suitable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which will improve and help in increasing the growth as well as yield of groundnut.  相似文献   

14.
在生物圈中,合作是普遍存在的,对于不同物种之间合作的研究,人们也做出了许多努力。研究发现,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根瘤菌和解磷细菌对植物和土壤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了AMF、根瘤菌和解磷细菌之间的合作共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并归纳了接种AMF、解磷细菌和根瘤菌对植物生长、土壤修复和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总结了该三种微生物双接种的优势,进一步分析了AMF、解磷细菌和根瘤菌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接种后对植物生长和周围土壤状况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对AMF、解磷细菌和根瘤菌之间相互作用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通过灭菌盆栽接种试验,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caledonium对转双价(Bt+CpTI)棉和常规棉石远321的侵染率和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观测期间,转双价棉与同源常规棉之间根系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在同一时期均无显著差异,但植株氮、磷养分含量在一些时期明显不同,其变化随棉花品种、生育期不同而不同。转双价棉苗期根系全氮和蕾期、吐絮期地上部全磷以及苗期、蕾期和花铃期根系全磷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棉(P<0.05),而蕾期地上部全氮和吐絮期根系全氮显著低于常规棉(P<0.05)。聚类分析表明,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和植株养分含量变化主要受生长时期的影响,转双价棉种植对其影响是非常有限的。  相似文献   

16.
Earthen pot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a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with three replication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sesame varieties, DS 1 and E 8 on a single inoculation of Glomus fasciculatum (Thax. sensu Gerd.) Gerd. and Trappe and Acaulospora laevis Gerd. & Trappe respectively, dual inoculation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 with Azotobacter chroococcum (Ac) or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Pf) and a triple inoculation of AMF, A. chroococcum and P.  fluorescen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inoculation of AMF + Ac + Pf to DS 1 and E 8 varieties stimulated increased AMF colonization, plant growth, i.e. shoot, root length, fresh and dry weight of shoot and root, phosphorus uptake and number of capsules significantly over the dual and single inoculation treatments. The association of bacteria and AMF provides evidence that bacteria are involved in the beneficial effects to AMF on sesame varieties.  相似文献   

17.
两种丛枝菌根菌抗旱效应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枝菌根可在与植物共生的过程中增加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 增加植物的生长量, 提 高植物的抗旱抗涝性。在盆栽条件下, 水分控制在10 %左右时, 接菌的小麦和对照相比降低了 气孔的阻力, 提高了叶片气孔传导力, 蒸腾速率, 有效光合作用和水平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为了将农业生态系统中广泛分布的丛枝菌根真菌(AMF)资源科学地应用于药用植物,本文对AMF分类、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现状及AMF在药用植物上的应用分别进行了总结。AMF不仅能改善药用植物的营养水平,促进其生长;而且能促进药用植物体内萜类、甾体类及黄酮类等活性物质的合成与积累;此外,AMF对药用植物因连作引发的各种土传病虫害也表现出积极的生防作用。因此,AMF在药用植物栽培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同时,鉴于菌根专性共生的特性,提出了扩大与AMF共生的药用植物种类、AMF与其他有益微生物混合接种、共生体建成过程中土壤生态环境变化等尚待探究的问题,以期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阐明紫色土上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us,AMF)和不同间作方式对提高间作玉米(Zea mays L.)、大豆(Glycine max L.)的氮素利用和减少土壤氮残留的贡献。本试验在设施盆栽条件下,采用根系分隔模拟装置研究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中根系不分隔、尼龙网分隔、塑料膜分隔3种方式和不同AMF处理[不接种AMF(NM)、接种Glomus mosseae(GM)]对玉米、大豆植株生长、氮素累积与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接种GM不同程度提高了间作玉米和大豆根系菌根侵染率、株高、植株生物量及氮含量,而显著降低了玉米和大豆种植土壤的碱解氮含量。其中,GM-根系不分隔处理玉米、大豆的菌根侵染率最高。无论是否接种AMF,大豆生物量和植株氮含量均以根系分隔处理显著高于不分隔处理,而玉米生物量和植株氮含量却刚好相反。此外,GM处理条件下,玉米、大豆根际土壤碱解氮含量均以尼龙网分隔和不分隔处理显著低于塑料膜分隔处理。在所有复合处理中,以GM-根系不分隔处理对玉米生长及氮素累积的促进作用最好;GM-尼龙网分隔处理对大豆生长及氮素累积的促进效果最佳,并更能显著降低玉米、大豆根际土壤的碱解氮残留,可望减轻土壤氮流失而降低氮素流失对地表水体的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20.
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元素,同时也是植物体内众多化合物的重要组成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意义。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s fungi, AMF)可以与80%的陆生维管植物形成互利的丛枝菌根共生结构,丛枝菌根真菌一方面通过寄主植物获得碳源,另一方面根外菌丝的存在增加了氮素的吸收范围,有效增强了土壤—丛枝菌根—植物三者之间氮素的交流,提高了植物对外界胁迫的适应能力,并且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氮循环。因此,以丛枝菌根共生体作为传输媒介,探索其在整个共生系统间氮素的吸收、转运及代谢机制成为生态学以及农业生产中的热点。本文从菌丝氮代谢、氮素的吸收形态以及共生体对氮素转运、交换三个方面,对丛枝菌根共生体氮素吸收循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一个系统的阐述,揭示了丛枝菌根氮素的利用特点及其在氮素循环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关于丛枝菌根共生体氮循环中的一些需要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