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植物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大量中外文文献,阐述了植物多倍体育种的目标和现状,简要介绍多倍体的特征,诱导方法,及其对多倍体诱导的展望。重点介绍了多倍体诱导的方法,并指出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未来育种前景的展望。本文通过查阅大量中外文文献,简要介绍了多倍体育种的目标和现状,重点阐述了多倍体的特征及其诱导方法,并对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育种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植物多倍体的人工诱导途径、基本特征和鉴定方法,并指出了植物多倍体育种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及对未来研究前景的展望.  相似文献   

3.
植物多倍化及在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杂交和多倍化是高等植物种形式和进化的最重要的途径,约70%的被子植物在其进货过程中曾经历过一次或多次多倍化事件,多倍体在植物中广泛存在,由于其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历来受到广大育种工作者的重视。已有至少50多个国家已经开展了该方面的研究,涉及160多个属,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熟,在水稻育种方面多倍体被蔡得田、,袁隆平等列为21世纪水稻育种新战略,现就目前多倍体研究取得的一些新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4.
茶树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自60年代以来,茶树育种一直是中国茶树研究工作的重点。为了给茶树育种工作提供新的种质资源,取得育种工作的突破性进展,国内外广泛开展了关于其多倍体育种的研究。笔者从多倍体的获得和鉴定方法两方面综述了茶树多倍体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出要加强多倍体诱导效率和新型诱导剂的研究,指出嵌合体是目前多倍体育种中普遍遇到的问题,茶树离体再生频率及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对于茶树嵌合体的分离及茶树多倍体离体诱导技术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并分析了茶树多倍体研究的优点和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茶树多倍体的诱导与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倍体育种是作物育种途径之一,可借以扩大植物栽培区域,揭示栽培植物起源和种间亲缘关系。不论是自然多倍体或是人工创造的多倍体植物,已有不少属优良性状应用于生产。茶树多倍体品种曾于50年代得以应用,如日本的自然三倍体品种牧之源早生、初绿,表现有良好的经济性状,发芽早、耐寒性强、很少结实,已作为推广品种,并肯定了发芽早是三倍体品种的实用特性。据苏联报导,四倍体茶树树型开张,叶片厚,披针形,叶色绿,明亮、中等隆起,叶柄长,光合作用强,节间中等长短。印度、锡兰也有过诱导茶树多倍体的试验报导。  相似文献   

6.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育种上有广泛应用。针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突变体育种及转基因育种方面的研究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7.
杜鹃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相对于中国丰富的野生杜鹃花资源,国内杜鹃花种质创新进展缓慢。目前杂交育种仍是杜鹃花属植物种质创新的主要技术手段。杂交亲本的选择、正反杂交(向性)、杂交亲本的亲缘关系及系统分类地位等都会影响杂交的亲和性,因杂交亲和性的差异,受精障碍可能发生在受精前、后的各个不同阶段。针对受精前、后障碍,可以通过不同的授粉方法、杂交组合的合理配置,结合胚拯救技术,克服受精障碍,提高杜鹃花属植物的育种效率。虽有杜鹃花多倍体育种的相关研究报道,但人工诱导的多倍体商业品种还比较少见。秋水仙素(Colchicine)、氨磺灵(Oryzalin)、氟乐灵(Trifluralin)等在杜鹃花多倍体诱导中都有应用,杜鹃花多倍体在观赏特性上表现出叶片肥厚、花大等性状,一般对逆境胁迫的生长适应性也会提高,但也有杜鹃花多倍体抗性减弱的报道。多倍体可以帮助恢复杂交亲本育性,作为杂交亲本进行远缘杂交,有利于提高远缘杂交亲和性,采用异源多倍体可以克服因远缘杂交带来的缺少成对染色体配对而导致的杂种不育等问题。杜鹃花的转基因工程中,主要以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法为主,其中农杆菌介导法的基因转化率较高。本综述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报道,对相关研究概况方面展开全面论述,以期为后期的杜鹃种质创新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正芒属为禾本科黍亚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欢生长在潮湿的沼泽、湖边、河畔、山坡等处。全世界芒属植物约20个种,中国约9个种,是芒属植物的分布中心,在南方省区的分布范围极广。芒属植物种类繁多,应用广泛。经过育种工作者多年努力,现已选育出100多个品种,芒属观赏草植株大小不一,叶片形态各异,花序色彩多变,生态适应  相似文献   

9.
多倍体育种     
一、多倍体育种的由来多倍体是指在细胞核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的统称.多倍体在植物界中是相当普遍的;大约有一半左右的物种属多倍体,在种子植物里多倍体占三分之二,而在稻麦所属的禾本科中竟高达四分之三.植物多倍体不仅普遍存在自然界,而  相似文献   

10.
兰花选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兰科植物为单子叶植物中最大的一个科。全国各地极其重视资源的调查、收集与驯化及其外来品种的引进;已有17个种的兰花种子成功运用超低温技术贮存;染色体分析技术及分子标记成为资源评价的重要手段,应用于研究兰科植物的亲缘关系及其遗传多样性这两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多。兰花育种以传统的人工杂交为主,通过人工杂交已获得大量种间、属间杂交种;多倍体育种方法及生物技术作为辅助手段应用于兰花育种,获得了多倍体植株及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国内外红掌杂交育种、倍性育种、诱变育种和转基因育种的研究进展。提出为进一步推动国内红掌育种工作的开展,加强远缘杂交育种研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杂交育种的效率和效果是红掌育种方法研究的重点;突破红掌单倍体诱导技术、弄清主要观赏性状的倍性效应及其机理,是建立综合高效红掌育种技术体系、培育突破性新品种的关键;建立快速高效诱变育种和转基因育种技术体系是红掌育种方法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不同诱变剂对橡胶草四倍体的诱导效果,以橡胶草幼芽为材料,采用浸芽法,比较分析氨磺灵和秋水仙素2种诱变剂不同浓度和处理时间对橡胶草多倍体的诱导效果及多倍体橡胶草的形态特征变化。结果表明:氨磺灵处理橡胶草的成苗率(60%~75%)和最高诱变率(14.08%)均高于秋水仙素处理(0~59%和5.56%),其嵌合体率(27.27%)低于秋水仙素处理(75.00%),其中0.04 mmol/L氨磺灵处理 30 min,成苗率为71.00%,变异率14.08%,为最佳诱变条件。可见,氨磺灵比秋水仙素更适合用于橡胶草多倍体诱导。诱导后获得的四倍体橡胶草叶片厚度、气孔大小、花和种子大小均显著大于野生型二倍体植株,气孔密度则显著低于野生型植株,这些形态特征可辅助多倍体橡胶草快速筛选和鉴定。本研究初步探明了2种诱变剂对橡胶草染色体加倍的诱导效果,为今后橡胶草多倍体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红掌是一种重要的观花和观叶兼具的草本植物。植物离体培养技术已经成为红掌繁殖主要采用的方法,绝大部分品种可以通过组织培养实现再生,其推动了红掌细胞工程育种的发展。本综述总结了红掌细胞组织培养繁殖途径,包括直接获得无菌苗途径、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再生途径、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原球茎和类原球茎途径、原生质体途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花器官培养,多倍体诱导,物理化学诱变,遗传转化,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及筛选的研究在育种中的应用。并提出了红掌细胞工程研究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以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将来红掌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齿瓣石斛多倍体育种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集云南野生齿瓣石斛(Dendyobium devonianum)果实,在种子无菌萌发和组培快繁的基础上,利用前期研究形成的试管苗,用倍性育种技术,在短期内培育出多倍体植株,阶段性实验结果显示,多倍体石斛在形态上、气孔直径上以及染色体数目上有明显的改变,此研究将为我国兰花育种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During a complex investigation programme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long-term ecological impact of cropping Miscanthus , the substrate composition of residues in 4–8-year-old stands of Miscanthus × giganteus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Miscanthus residues to soil organic matter (SOM) were investigated. Only about 50 % of the above-ground biomass produced yearly was suitable for harvest because of pre-harvest losses and harvesting residues. The potential supply to SOM was therefore 3.1 t ha−1 carbon annually accumulated by the litter, and 9.1 t ha−1 carbon accumulated by rhizomes and roots in the long term. These organic residues mineralized differently in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t generally high rates of decomposition. Analysis of soluble portions of the organic substance of these biomass components by hydrolysis with hot water, 2 % HCl and 80 % H2SO4 confirmed the results. Setting the SOM effect of an equivalent farmyard-manure (FYM) supply to 100 %, Miscanthus residues reached 60 % (stubble, rhizomes), 80–90 % (pre-harvest losses) and 100 % (roots). Established Miscanthus stands are able to produce about 8.2 t ha−1 organic substance, which is comparable with FYM in terms of SOM impact. This kind of calculation showed higher values for Miscanthus than for the agricultural crops investigated to date. An SOM increase of about 0.5 % on sandy soils and 0.2 % on silt soil was determined after 6–8 years of cropping Miscanthus × giganteus .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观赏植物二倍体‘细叶’芒的幼穗为外植体诱导出愈伤组织,采用秋水仙素诱导处理获得其同源四倍体,分别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和根尖细胞染色体计数鉴定再生植株的倍性。进一步对四倍体‘细叶’芒的叶片气孔特征和植株表型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二倍体亲本相比,四倍体叶片下表皮的气孔密度显著降低而气孔大小明显增大,四倍体植株的株高、分蘖和冠幅显著降低,但是叶片宽度比二倍体植株明显增加,而四倍体茎粗和叶长跟二倍体植株无明显差异。该研究获得的‘细叶’芒同源四倍体可为观赏植物新品种的培育提供新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7.
Summary As part of a breeding programme for polyploid tulips, chromosome counts have been made on about 600 tulip varieties in the past 10 years. Four tetraploid and 81 triploid varieties were found.An account of the results together with a list of the counts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