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应用除草剂进行杉木幼林抚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杉木幼林地采用10%草甘膦水剂0.5—1.0千克/亩叶面定向喷雾进行抚育管理,除草率高达82%以上,药效期长,对杉木安全,比人工抚育节省费用75%。  相似文献   

2.
小陇山林区是我国主要的次生林分布区.次生林是小陇山森林资源的主体,可持续经营直接关系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小陇山次生林从经营角度划分为针阔混交林和栎类阔叶混交林两大类,针阔混交林占75%、栎类阔叶混交林占25%;次生林经营需要从技术与管理层面上建立森林经营管理技术操作系统和森林经营管理支撑系统,采用可抚育(问伐、择伐)、改造、造林、采伐、封育、封禁等综合经营技术措施,抚育经营的技术要点包括林分调查,抚育时间、方式、强度、目标树确定,以及抚育采伐技术等,最根本的技术是实现由次生林经营向次生林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3.
为了促进天然次生林生长,探究合理的人工抚育方式,以秦岭北麓油松幼龄林为试验样地,无任何抚育措施的油松林为对照组,统计了其与经过人工抚育的油松林胸径及树高等生长量,分析对比了人工抚育与对照组油松林生长量的差异,从而研究了人工抚育对天然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人工抚育的油松林2014年、2015年平均树高增长率为9.31%,12.93%,较对照组分别高出1.16%、4.46%;平均胸径增长率为5.68%、8.67%,较对照组分别高出3.41%、5.47%;单株材积增长率为20.28%、29.73%,较对照组分别高出8.02%、15.19%,t检验结果显示经过人工抚育的油松林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增长率均显著高于未经抚育的对照组油松林。  相似文献   

4.
以油松、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主要对象,研究了抚育间伐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的影响,结果显示:1)抚育后土壤含水量增加。增加效果最显著的是采伐强度为30%的样地。抚育后土壤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及毛管持水量都明显增加;2)抚育间伐能够促进有全N含量的增加,全N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抚育强度30%的样地>20%样地>10%样地;全P、全K变化差异较小,抚育后效果不明显;抚育对土壤的pH值影响不大,抚育能增加有机质含量;3)抚育后油松、落叶松样地无论是好气性细菌数量还是厌气性细菌数量都比对照样地有所增加。油松抚育间伐样地从细菌总数来看超出对照样地的78%。落叶松总细菌数高出对照4号样地37.9%,抚育对细菌的增加有明显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林业资源管理》2017,(1):43-49
以5a(幼林)、12a(中龄林)、18a(近熟林)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抚育间伐与对照(不抚育)2种处理,分别于2013年底和2015年底对样地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抚育间伐促进了胸径和单株材积的生长,年平均胸径生长量的增加值抚育比对照幼林多44.4%、中龄林多25.0%、近熟林多14.3%,年平均单株材积生长量的增加值抚育比对照幼林多59.3%、中龄林多31.0%、近熟林多19.9%,上述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抚育间伐对树高生长有促进作用,但与对照比,其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抚育明显改善了杉木幼、中龄林的健康状况,健康等级抚育样地普遍比对照样地高一级;抚育提高了林下植被种类的丰度、高度和盖度,抚育样地植被的垂直结构明显;总体而言,抚育间伐对杉木生长、林下植物生长和林分健康的促进作用幼林好于中龄林,好于近熟林。试验结果为杉木人工林的科学抚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红松人天混交林不同的抚育方式、抚育强度对红松生长和林分质量有影响。通过综合评估,对上层阔叶树实行中高强度透光疏伐效果较好,能分别提高红松胸径生长量26.3%和34.8%,提高树高生长量17.1%和11.5%,提升珍贵阔叶树在阔叶树中比例6.5%和10.1%;在相同透光强度下,窄带透光抚育和均匀透光抚育效果近似,是均可采用的2种抚育方式。  相似文献   

7.
从规模、分布区域与树种组成、造林年限和工程类别、苗木生长状况几个方面介绍了晋源区未成林造林地的现状,分析了该区未成林造林地的抚育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林权制度改革、加强技术培训、制订抚育管护办法和责任制等抚育管护措施,并分析了加强未成林造林地抚育管护预计达到的效果,到2015年可增加晋源区的森林面积2 739.57 hm2,提高森林覆盖率9.49%.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使大兴安岭用材林更好地恢复和增长,进行不同抚育间伐强度试验,探讨最佳抚育间伐强度,优化用材林整体经营效果。【方法】以大兴安岭地区落叶松用材林不同抚育间伐强度10个样地为研究对象,选取生物多样性、林分空间结构、冠层结构、光合作用和林木生长等35项指标,运用SPSS19.0软件对抚育间伐样地各项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计算各指标的平均值、标准差,对不同抚育间伐样地指标间的差异进行检验,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森林抚育间伐效果的综合评价体系,对各个样地不同抚育间伐强度经营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抚育间伐强度样地群落物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存在显著差异,抚育间伐强度为20.86%~40.01%时抚育间伐样地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不同强度抚育间伐样地的林分空间结构呈现一定的差异,抚育间伐强度为12.52%时,林分分布、混交度、大小比数和林层指数较好,竞争指数和开敞度较差;各抚育间伐样地冠层结构的林隙分数、叶面积指数、总体定点因子和冠上辐射通量差异不显著,冠下辐射通量差异显著,抚育间伐强度为12.52%~34.38%时冠层结构较优;不同强度抚育间伐样地光合作用的各项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抚育间伐强度为12.52%~27.85%时光合作用较好;不同抚育间伐强度样地3种更新苗木的生长率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成活率没有明显规律,抚育间伐强度为6.23%~20.46%时,林木生长较好;0,6.23%,12.52%,20.86%,27.85%,34.38%,40.01%,50.61%,59.92%和67.25%抚育间伐强度经营效果综合得分分别为-0.18,-0.10,0.37,0.80,0.35,-0.39,0.33,-0.51,-0.01和-0.65,综合得分越高,说明抚育间伐经营效果越好。【结论】抚育间伐强度为20.86%时大兴安岭地区落叶松用材林的经营效果最佳。评价结果可为大兴安岭地区落叶松用材林抚育间伐经营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抚育保护是造林六项基本措施之一。俗话说:儿不抚育不成人,树不抚育不成林。事实证明,凡经过抚育的幼林,在成活和生长发育方面,都较未抚育的有显著的不同。如乌盟察右前旗乌拉哈乌拉公社联丰管理区,1959年春季造的杨树林,由于经过精心抚育,幼林生长茁壮,成活率达100%;昭盟赤峰市前进人民公社,1956年在新造450亩杨树林地内,采用农林间作抚育幼林,不仅收入了粮食,幼林当年生长高即达120厘米,成活率达90%,已经郁闭成林。但在同一时期,同一地点造的林,而未经过扶育的,当年才生长50厘米左右,且枯黄瘦小,成活率不足60%。加强幼林抚育管理,是实现林木速生丰产的重要途径,通过抚育管理,除掉与  相似文献   

10.
对溧水县林场重点公益林中的1000hm。以上中幼林连续6a进行了抚育管理,公益林中幼林抚育管理原则为“去劣留优、去小留大、去弯留直、去密留疏、分布均匀”;抚育管理技术主要有卫生伐、透光伐和景观伐等。结果表明加强中幼林抚育管理,能明显改善林分的卫生状况,提高林分质量,美化林分环境,促进林分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1.
以10a生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为材料,分别进行15%,25%,40%不同间伐强度试验,抚育间伐6年后,调查林木胸径与树高,分析表明强度抚育间伐对胸径影响与不抚育、弱间伐强度相比差异极显著;中度间伐与不抚育差异显著。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高生长量、单位面积林分蓄积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说:“三分造,七分管”,要想使造林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幼林的保护和抚育管理。保护得好,抚育管理得当,才能使人工林健康成长。抚育管理包括土壤管理、幼林抚育、补植等。补植要在造林后的2~3年内完成,保护则要贯彻始终。土壤管理工作有中耕除草、间作、灌溉等。幼林抚育工作包括修枝、间伐、平茬等。人工林的初期——幼林阶段,对所处环境有一  相似文献   

13.
搞好抚育管理是又一项浩繁的系统工程。下面仅以临江林业局柳毛河林场为例,谈谈关于更新与抚育管理之间的矛盾、解决抚育欠帐途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森林抚育能够有效改善林分生长条件,提高林木生长量和森林质量。本研究结合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项目,历时7年,开展了不同起始期、不同强度抚育间伐对黑松人工林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确定了鲁中南山区黑松人工林适宜的抚育间伐起始期及适用强度分别为林龄10~11年、强度20%,为黑松人工林抚育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营林生产的现状以及人工造林地中幼林抚育管理的重要性,着重分析了抚育管理方式和措施,以及当前中幼林抚育管理现状,得出了人工造林地的抚育管理能促进营林生产高效目标的结论,以期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种植核桃后的抚育管理是促进核桃增产增收的重要手段,从土壤管理、树体管理、低产林改造、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探讨了核桃的幼林抚育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7.
大虎岭林场通过4组的抚育样地调查,对抚育样地与未抚育样地进行分析检验结果表明:抚育样地与未抚育样地之间的林木蓄积量、林木胸径、树高生长均表现差异显著,林木的蓄积量、胸径、树高生长明显增加,改善了林分质量。从实验结果看:可根据需培育的林分的目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间伐强度,抚育间伐强度在15%~20%之间,林木蓄积量增长率达90%~110.9%左右,而间伐强度在20%~30%之间,林木蓄积量增长率达50%~98.36%左右,通过5年对比试验抚育样地比未抚育样地蓄积量平均增长率为31.18%。因此,在中幼龄林抚育前期、中期,以培育中小径材为主的林分,则间伐强度应在15%~20%,若到中期以后,需培养大径材的林分,则间伐强度应在20%~30%之间。  相似文献   

18.
杉木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与抚育管理方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分析杉木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与抚育管理方案对其生长量的促进效果,将坡位因子分设高坡度、中坡度和低坡度3个层次;抚育管理因子分设4个层次,做5遍重复测试,用以比较了坡位不同、抚育管理措施不同时杉木生长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低坡度区域种植的杉木高生长量平均量达2.007 m;中坡度平均量为1.899 m;高坡度平均量为1.715 m;抚育管理方案3的杉木高生长量为1.997 m,抚育管理方案2为1.904 m,抚育管理方案1为1.880 m,抚育管理方案4为1.713 m。可见抚育方案对杉木高生长量的影响极其显著,坡度对杉木高生长量的影响极其显著。结果表明:坡度与杉木生长量成反比;每年2次砍杂、1次中耕除草、1次追肥效果最好;降低种植坡度、砍杂、中耕除草、追肥等措施可显著提升杉木生长量,具备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根据汤山林场现有松树、杉木林分的实际情况,经常运用林分的下层抚育间伐、上层抚育间伐、综合抚育间伐和机械抚育间伐等4种方法,伐后加强管理,较好地促进了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抚育管护技术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运用价值,并且以幼林管理、成林管理为对象,探讨了后期抚育管理技术的相关内容及种植土壤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