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省杨梅果实重金属含量水平及其质量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拟从浙江省杨梅主产区采集杨梅果实样本进行测试分析,以期了解果实中铅、镉、砷和汞4种元素的污染水平,为杨梅的质量安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也是进一步深入研究重金属污染途径及其进行人工控制的基础。对浙江省13个县(市、区)128个杨梅果实样品中铅、镉元素含量采用湿法消解,使用Thermo Solar S4型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测定;砷、汞元素含量采用压力消解罐消解,使用AFS-930型原子荧光光谱仪进行测定,并与国家标准进行比对和评价。结果显示:杨梅果实中汞、砷、铅和镉元素的检出率均达到100%,平均含量分别为0.0036、0.0290、0.1400和0.0120 mg/kg;除2个样品中铅含量超标外,98.43%的样品符合规定标准;杨梅果实中4种元素占各自标准值的比例分别为:铅(70%)、镉(40%)、汞(35.8%)、砷(5.8%);不同产地的果实中汞、砷、铅和镉元素含量有一定差异;所测重金属的单因子污染指数排序为铅>镉>汞>砷,综合污染指数除了青田果实有轻污染以外(0.85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异菌脲在杨梅果实上的残留降解动态,连续2年,在杨梅幼果期通过1次喷药多次取样和不同时期喷药成熟期1次性取样2种方式,进行杨梅果实中异菌脲残留量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异菌脲在‘东魁杨梅’和‘临海早大梅’果实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消解模式,半衰期分别为9.2天和13.86天;异菌脲在杨梅果实中降解速度较慢,但在幼果期按常用浓度1000倍液喷施1次,异菌脲残留量低于中国、香港、日本等地区异菌脲在苹果、梨中的最高残留限量标准(MRL)5 mg/kg。  相似文献   

3.
根据不同叶面积累积的光温效应对于杨梅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利用2010年1—6月的浙江省气象资料、野外物候观测资料及2010年室内杨梅的发育数据和杨梅大棚内的观测数据,建立以光温效应为尺度的杨梅果实发育模型,研究杨梅叶面积与杨梅果实生长的关系,并对其进行验证。利用模型对大棚内杨梅果实发育进程进行模拟,模型模拟的预测值与实测值间1:1线的回归估计标准误差RMSE和R2分别为0.03 cm、0.99,模型能较好的预测杨梅果实的发育进程。研究结果表明,在保留5、10、15、20片的情况下,杨梅发育速率与叶片数增加呈正相关,在保留25片叶时,发育速率较保留20片叶略有下降,适宜的叶面积是杨梅果实生长和品质形成的关键性因素。研究结果为杨梅的气象服务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杨梅的生产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杨梅属共有60多个种,中国特有种6个。作为多年生常绿果树的杨梅以其果实的独特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广受国人青睐。且杨梅园林应用和药用价值兼备,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随着杨梅在中国栽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栽培管理养护和病害虫害问题日趋突出,严重影响了果实的品质和当年季度的产量。因此,本研究就杨梅栽培技术和基因组学两个方向,展开对杨梅生物学特性、主栽园艺品种、苗木栽植养护、病虫害防治、基因组学及分子生物学五个方面进行综述,并着重介绍了杨梅作为非豆科植物生物学特性中独有的固氮特性,影响果实产量最严重的凋萎病防治措施以及近年来兴起的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对未来杨梅分子层面的研究发展状况进行展望,以期为杨梅种质资源开发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以云南东魁鲜杨梅为试验材料,以未进行冷等离子体处理和气调包装处理的杨梅果实为对照,分别采用单独冷等离子体、单独气调包装及冷等离子体结合气调对杨梅进行处理,探究冷等离子体结合气调包装处理对杨梅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冷等离子体结合气调包装处理可显著降低杨梅果实初始菌落数,贮藏期间能较好地抑制菌落总数的增长,对杨梅色泽无明显影响,能显著延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保持较高的好果率;其还可抑制杨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下降,延缓果实的氧化损伤和品质劣变;冷等离子体结合气调包装处理时,冷等离子体处理时间越长,保鲜效果越好。该研究可为杨梅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为研究异菌脲在杨梅果实上的残留降解动态,连续2年,在杨梅幼果期通过1次喷药多次取样和不同时期喷药成熟期1次性取样2种方式,进行了杨梅果实中异菌脲残留量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异菌脲在‘东魁杨梅’和‘临海早大梅’果实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消解模式,半衰期分别为9.2天和13.86天;异菌脲在杨梅果实中降解速度较慢,但在幼果期按常用浓度(500g/L悬浮剂1000倍液)喷施1次,  相似文献   

7.
选用经冷链运输的高度成熟的“仙居杨梅”为试材,针对其果实含水量高、呼吸强度大的特性,使用一种由对水蒸气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薄膜制成的自发气调包装袋对杨梅果实进行包装,并定期进行采后品质相关指标测定,探究在环境温度(26±1)℃下,顶空气体体积分数对杨梅果实品质的影响,从而判断这种自发气调包装袋对杨梅果实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该自发气调包装袋所维持的氧气体积分数为13%±3%,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1%,相对湿度为95%±1%,此环境能够有效降低营养物质损失和坏果率,减缓硬度下降,有效延长新鲜杨梅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1-甲基环丙烯(l-MCP)对杨梅果实贮藏期间衰老的影响,本试验以"东魁"杨梅为试材,以常规冷藏为对照,研究不同1-MCP处理浓度与处理时间对杨梅果实品质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l-MCP处理可有效降低杨梅果实采后腐烂率,抑制H2O2累积,缓解VC和GSH的降解,诱导SOD、CAT和POD活性的升高,且1.0μL/L 1-MCP处理24 h的效果最佳;贮藏15 d时,1.0μL/L 1-MCP熏蒸24 h组的果实腐烂率与H2O2含量较对照组分别下降了48.25个百分点和128.58 mmol/mg Pro,SOD、CAT、POD活性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56.89、3.04、195.00 U/mg Pro,GSH和VC含量分别升高了18.67 mg/mg Pro和7.71 mg/100 g.由此可见,1-MCP处理可通过提高杨梅果实的SOD、CAT、POD等抗氧化酶活性及GSH和VC含量以有效清除活性氧自由基,从而延缓杨梅果实采后衰老,延长其保鲜时间.  相似文献   

9.
为优化和调整杨梅品种结构,筛选出适宜在临海地区种植的优良白梅类杨梅品种,对引进的杨梅白梅类品种和本地白梅类品种进行比较试验调查,综合评价物候期、果实性状、贮藏性、凋萎病抗性等指标。结果表明,9个白梅品种在临海的引种表现存在较大差异;综合来看,‘水晶头’在临海表现为成熟期早、相对抗凋萎病,果实综合性状表现较优,可作为优良的白梅早熟品种适量引种栽培推广。  相似文献   

10.
脱乙烯法处理对杨梅果实采后生理和保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开展该项研究,旨在消除杨梅自身产生的乙烯(即内源乙烯)的致熟作用,减缓杨梅腐烂变质进程,延长保鲜期,为杨梅保鲜提供新方法;【方法】将长32cm、宽16cm、厚1cm的海绵(作为载体),置于KMnO4饱和溶液中浸泡,晾干后置于装有杨梅的塑料筐上面,密封;【结果】在0℃贮藏条件下,处理果实可保鲜13d,对照果实可保鲜11d;20℃贮藏条件下,处理和对照果实能保鲜4d。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脱乙烯法处理,对0℃下贮藏后期的果实呼吸强度、相对电导率和MDA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果实的腐烂率降低;而对20℃下贮藏的果实的呼吸强度、相对电导率和MDA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在0℃贮藏条件下,对杨梅果实进行脱乙烯处理,果实可以保鲜13d。此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可以获得较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1.
设施栽培对杨梅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设施栽培对杨梅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以‘丁岙’杨梅(cv. ‘Dingao’)为试材,于2011年5月(杨梅果实发育期)用Li-6400光合作用仪测定大棚内外杨梅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光合有效辐射(PAR)、叶片温度(Tleaf)、空气相对湿度(RH)等生理生态因子的日变化,同时对大棚内外‘丁岙’杨梅的叶片光响应、CO2响应曲线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棚内外杨梅Pn日变化都为双峰型曲线,大棚杨梅的CO2补偿点、饱和点以及净光合速率要大于大棚外杨梅;Pn与PAR、CO2浓度呈双曲线关系,与RH呈二次曲线关系,与Tleaf呈三次曲线关系。杨梅光合特性与环境因子有密切关系,研究结果可为设施杨梅环境调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5):1716-1723
杨梅(Myrica rubra)多为雌雄异株,需配置授粉树或人工进行异花授粉,生产中常因异花授粉不亲和而导致杨梅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出现。因此,杨梅性别决定一直以来是其遗传育种的研究重点。本研究从近年来杨梅性别系统的生物学特征、芽变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性染色体系统、基因组学方面对杨梅性别决定研究进行综述。有研究表明,杨梅为ZW染色体决定系统,由W染色体上的雌性特定区域里的功能基因决定雌株分化。这些研究,不仅对果树性别决定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而且有助于对杨梅雌雄同株种质创新进行前期探索。未来可通过芽变选育鉴定并结合基因编辑,创造杨梅雌雄同株种质乃至良种,以解决雌雄异株的授粉问题,使果实座果率和品质提高的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3.
不同包装处理对杨梅果实采后贮运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梅果实常温下较难贮藏,采用东魁杨梅果实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包装处理对杨梅果实采后贮运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的几个包装处理中,以真空加冰块和充氮气加冰块的包装处理效果较好,可使杨梅果实采后保鲜10d,好果率达91%以上;单纯采用在外包装中加入冰块的处理方法,其保鲜期最多只有7d,并且冰块与果实的质量比值越大...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杨梅果实在减压条件下的贮藏效果,以“安海变”杨梅为试材,对其进行减压(0.05 MPa)处理,并于2~4℃下贮藏,定期观察杨梅果实采后品质的变化,同时对果实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TSS)、总糖、可滴定酸、pH、失重率、好果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减压处理能有效抑制杨梅果实冷藏期间的呼吸强度,延缓其TSS、总糖、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和失重率的上升,提高采后杨梅贮藏效果,使其在贮藏第16天时好果率仍保持在90%以上。这说明减压贮藏能较好地保持杨梅果实采后品质,延长其贮藏期、供应期。  相似文献   

15.
杨梅的营养保健和保鲜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梅是我国南方特有的水果,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营养成分,杨梅的果实、叶、仁、树皮等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综述了杨梅的营养保健作用和保鲜技术,为杨梅的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6.
杨梅果实代谢旺盛、含水率高且无外果皮保护,在采收、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易遭受机械损伤及霉菌侵染,进而导致其品质劣变,严重制约杨梅产业的发展.本文概述了产地保鲜技术(保鲜剂、预冷、短波照射以及静电场等)和贮运包装(减震包装、气调包装和蓄冷包装)对杨梅鲜果采后品质的影响,通过分析引起杨梅品质劣变的主要因素,提出"低温环境"+"缓震处理"+"气调技术"三维一体的栅栏保鲜技术将成为杨梅鲜果的保鲜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7.
贵州野生植物矮杨梅种质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宁  李正芬 《种子》2004,23(8):80-82
对矮杨梅不同类型果实性状特征、营养成分进行研究,为其种质保存、定向培育有效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础资料.探讨了以矮杨梅果实进行种质资源研究、建立种质资源鉴定技术指标体系的意义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低温贮藏对木洞杨梅采后生理与贮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木洞杨梅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的贮藏温度对木洞杨梅贮藏效果和生理变化的影响。设置不同的贮藏温度0±0.5℃、2±0.5℃、5±0.5℃和24~28℃,测定果实贮藏期间的呼吸强度、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及Vc等各项生理生化和品质指标。结果表明:2±0.5℃贮藏与0±0.5℃、5±0.5℃和24~28℃相比,能较好保持木洞杨梅果实TSS和TA的含量,明显抑制果实贮藏过程中呼吸强度的增加,延缓果实膜脂过氧化的发生,表现出较好的贮藏效果。木洞杨梅较适宜的贮藏温度为2±0.5℃。  相似文献   

19.
广西野生杨梅种质资源初步调查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新华  李峰  潘鸿  潘介春  黄桂香 《种子》2007,26(2):64-66
通过对广西13个县野生杨梅资源的调查与研究,发现广西杨梅有3个种1个变型:杨梅、毛杨梅和青杨梅,其中青杨梅有1个变型——大叶青杨梅。分析和研究75份野生杨梅种的果实特性和经济价值,从中选出可在生产上应用的6个优良单株,并提出了开发利用广西杨梅资源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杨梅是我国南方特有的佳果,其营养成分丰富,但由于杨梅果实无外皮包裹,且成熟期正值梅雨季节,因此杨梅保鲜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杨梅的物理、化学保鲜方法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杨梅保鲜技术的发展方向,旨在为杨梅保鲜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