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警犬训练的目的是使用,追踪科目是刑侦犬训练和使用的主要科目,也是警犬技术公开运用于侦查破案的专门科目。犬追踪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一头刑侦犬使用效果的优劣,不仅关系到能否及时破案,而且也关系到警犬技术的声誉。因此追踪训练在刑侦犬的训练中占有举  相似文献   

2.
正警犬训练原则的第二条是因犬制宜,从事过警犬追踪训练的人都知道,用追踪绳连接犬脖圈控制警犬的目的,一是为了迫使犬低头嗅认,二是为了控制犬的追踪速度。在实战追踪中,应当尽量减少追踪绳对犬追踪状态的干扰,能脱绳追踪则不牵绳追踪。在我们传统的追踪训练方法里,仅仅提供了两种追踪绳的连接控制方法,这两种追踪绳的连接控制方法能否适合不同性格的犬,能否适合不同训练时期的犬,能否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犬,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通过搜集国内外的追踪训练资料,观看追踪训练视频,结合追踪训练的实践总结,  相似文献   

3.
警犬追踪训练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很多,其中有些问题可以轻易地予以解决,但是有些问题一旦出现,就难以纠正.例如警犬追踪的自信心问题,以及警犬追踪的兴趣问题.因此,在警犬追踪训练过程中,我们应该及时阻止不利于追踪的行为,否则,警犬的追踪训练将会前功尽弃,导致犬厌恶追踪训练,或出现假追踪甚至直接"罢工"的现象.笔者经过长期的观察分析发现,犬出现的不利于追踪训练行为往往又是训导员无意中造成的,是因训导员"胁迫"犬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警犬在我国刑侦案件以及治安秩序维护领域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其中,警犬追踪科目的发展又是警犬使用领域的翘楚,尤其是城市追踪犬技术的推广,在警犬技术从业群体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无论是新兴的城市追踪犬技术,还是传统的山林地追踪犬技术,都与良好的迹线布设是分不开的。相信很多训导员在追踪训练中都被警犬嗅认不仔细、追踪速度过快、追踪耐力差等问题所困扰。疑点布设法对于解决追踪训练中的这些难题,有着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警犬追踪训练一直延续着传统的训练模式,即以主人气味为起点来培养警犬追踪的基础能力,然后逐渐过渡到他人气味。运用传统的训练方法训练警犬追踪,犬在追踪过程中容易出现难突破起点、不低头嗅认、脱线、晃线等问题。为了使犬能够摆脱这些问题,我校的专业追踪训练教学在一定范围内已经开始尝试在警犬追踪训练中使用诱导混合气味为起始训练条件。  相似文献   

6.
使用警犬追踪,发挥警犬追踪技术优势,可以为案件提供侦查方向、缩小侦查范围、直接抓获犯罪嫌疑人,为打击和震慑犯罪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造成我们的追踪训练与实际使用有脱节现象,直接的影响是追踪犬训练结业后,在短时间内不能适应现场,警犬追踪效益在回到单位后短期内得不到充分发挥.怎样缩小训练与使用之间的差距,使警犬毕业后就能适应现场追踪的需要,是广大警犬技术工作者长期努力的方向,我们根据工作实践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7.
正众所周知,警犬追踪时速度的快慢,对能否正确追踪、及时破获刑事案件有重大影响。警犬追踪速度过快,容易脱离迹线,造成追踪错误;警犬追踪速度过慢,会无故消耗时间,不利于侦查破案。针对不同的物理地面、气候环境、气味浓度,警犬的追踪速度也不尽相同。如果能结合警犬追踪时的各种客观条件,限定警犬在一定的速度范围内进行追踪,达到警犬追踪时的客观条件和速度的最佳结合,将更有利于警犬训练,并更有利于警犬正确追踪和侦察破案。  相似文献   

8.
随着硬质地面追踪的普遍应用,全国各级警犬工作单位都开展了相关训练,笔者自接触警犬追踪科目以来,尝试使用多种方法训练警犬进行硬质地面追踪.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对比,发现目前主要的几种训练方法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使用奖食布线法训练出来的追踪犬过于依赖奖食、动力转化困难、抗干扰能力较差,而使用终点标记法训练出来的追踪犬自主把线能力弱,追踪形式不稳定.因此,笔者一直在思考训练警犬进行硬质地面追踪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9.
警犬追踪是警犬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公安基层单位使用警犬的一个重要作业形式.为了提升带犬民警的业务技能和警犬的作业能力,追踪训练中的几个细节问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0.
正湖南省近年来刑侦用犬效果较好,基层带犬民警在命案、伤害案件、抢劫案件等遗留血迹类案件中,使用警犬积累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除使用血迹搜索犬进行现场作业外,对追踪犬的血迹气味追踪能力进行强化,进行终点搜血训练并应用,通过实践检验,收效明显。笔者对警犬进行血迹气味搜索与追踪在不同现场的使用做法,即使用中的应用结合,作简要分析及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追踪犬在各类案件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使用场景也逐渐向复杂的综合环境发展,由于追踪科目对训导员和警犬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在训练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瓶颈。本文将结合训练和实战条件,对追踪犬训练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闫占江 《警犬》2012,(3):36-38
一、警犬追踪训练使用需要发展的方向(一)培养犬的追踪训练后,要进行搜索训练,要注重追踪与搜索的结合使用,将追踪作为警犬搜索训练的基础训练。  相似文献   

13.
在警犬追踪过程中,能否突破追踪起点、断踪再接,往往是决定警犬使用成败的关键.如果警犬能在带犬民警的正确指挥下顺利突破起点,说明犬对付予的嗅源和犯罪迹线,已经产生了联系,这就为继续追踪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警犬的使用基本上都是利用犬的嗅觉和攻击性展开的,而利用犬的嗅觉开展警务工作,又在警犬使用方向中占据了主要地位。无论是追踪、搜毒、搜爆、血迹搜索、物证搜索等,都是利用警犬的嗅觉展开的。当一头新训犬在建立了亲和关系,并且具备了嗅认能力后,就可以开展警犬搜索物品的训练。不同的训导员,不同的犬,在训练中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小问题。笔者在本文中将结合训练实际,对训练警犬搜索物品的常见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分享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正传统追踪科目初期能力培养阶段中地面条件基本都是地选择草地或松土地面。我们在实际训练中,警犬作业地面转换正是按照:草地——松土地——沙石地——水泥地(包括沥青、方砖地)这一顺序来开展。但随着警犬技术人员对警犬在硬质地面追踪训练方法的不断探索,特别是"城市追踪犬训练与应用方法研究"课题的研究成功和推广,追踪科目训练方法有了里程碑意义的改变。其中一个重要的改变就是追踪训练初期能力培养阶段是在水泥、沥青、砖石地面上进行。本文作者认为:追踪训练初期能力培养阶段中选择硬  相似文献   

16.
一、夜间追踪训练的有利与不利条件(一)夜间追踪训练的有利条件。1.气候条件气候条件与警犬嗅觉作业效果关系密切,特别是追踪作业,警犬需要长时间的低头嗅认和长途跋涉。在  相似文献   

17.
姜杰清  林超 《警犬》2013,(6):36-38
气味是警犬嗅觉作业的基础,气味圆锥体理论贯穿于我们的日常追踪、搜索等许多使用科目的训练中,把握气味在传播过程中的变化对于警犬的训练成果和使用效益提高至关重要。笔者结合自身多年警犬训练、使用中的实验、实践经验,在研究学习国内外气味学研究文献和成果基础上就气味分子扩散过程中影响警犬训练使用的气味圆锥体的形成与变形规律进行初步探讨,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警犬追踪是指警犬依据训导员赋予的嗅源气味,在地面上寻找与嗅源气味相同的迹线,并沿这一迹线追踪相同气味的人或物品的能力。警犬追踪因地理条件不同,可以分为硬质地面追踪、山地追踪等,本文着重谈谈山地追踪的训练心得。在警犬追踪训练中可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初期训练阶段(初训)、中期训练阶段(能力培养)和后期训练阶段(现场模拟及能力形成巩固)。这几个环节对于培养警犬追踪的准确性,提高犬的追踪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警犬鉴别和警犬追踪虽然是两个不同的科目,但在训练中是可以相互依据的,尤其是警犬鉴别对巩固和提高警犬追踪能力具有辅助和支撑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八方面:一、有助于犬快速地建立气味联系在追踪训练初期,往往都是主人布线,接触的都是主人的迹线气味。结合气味鉴别的训练,能更快地使犬建立气味联系。在鉴别训练中,犬首先接触的也是主人气味。相对于初期追踪训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警犬在城市环境下对硬质地面的追踪训练与使用发展迅速,引起全国各级公安机关的重视。从训练使用效果来看,部分硬质地面追踪犬在案件现场发挥作用不明显,究其原因,训导员和犬的能力培养还需进一步提高。本文从训练的角度出发,总结警犬在硬质地面追踪中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主要从嗅认能力、把线能力、嗅认耐力及抗干扰能力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