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测得的参数,建立了晚茬麦越冬死苗的回归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筛选了最低死苗率的农艺组合方案,并对各农艺措施的单因素效应进行了分析,找到了降低越冬死苗率的农艺组合方案,为降低晚茬麦越冬死苗率提供了栽培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测得的参数,建立了晚茬麦越冬死苗的回归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筛选了最低死苗率的农艺组合方案,并对各农艺措施的单因素效应进行了分析,找到了降低越冬死苗率的农艺组合方案,为降低晚茬麦越冬死苗率提供了栽培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播期播量耦合对小麦越冬死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饱和最优设计法对播期和播量耦合与小麦越冬死苗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0月25日播种、播量为8万基本苗/667 m2条件下,小麦的越冬死苗率最低;晚播和减少播量有利于降低越冬死苗率;播期对小麦越冬死苗率的影响大于播量。  相似文献   

4.
豫北地区稻茬晚播小麦高产栽培农艺措施组合选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旋转回归正交组合设计测得的参数,建立了豫北地区稻茬晚播小麦高产栽培农艺措施的数学模型。通过电子计算机模拟仿真,筛选出亩产370公斤的农艺组合决策为:亩施底氮肥7.83-9.32公斤;底磷(P_2O_5)5.42-6.62公斤;追氮7.68-8.94公斤;播种量为8.01-8.98公斤。  相似文献   

5.
吴凡 《北京农业》2008,(10):42-43
冬小麦越冬死苗的原因除气象因素外,从农艺栽培角度看,主要是品种布局不合理以及农艺栽培管理不当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正>冬小麦越冬死苗的原因除气象因素外,从农艺栽培角度看,主要是品种布局不合理以及农艺栽培管理不当等原因造成的。1引种只注意丰产性,忽视抗寒性将半冬性品种,一春性品种盲目引入冬性品种种植区,为此加重了冻害死苗。  相似文献   

7.
采用五因素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川西、川东2个不同生态区杂交稻制种稻粒黑粉病病粒率和产量的数学模型,并模拟推导了优化农艺方案。  相似文献   

8.
采用五因素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川西,川东2个不同生态区杂交稻制种稻粒黑粉病病粒率和产量的数学模型,并模拟推导了优化农艺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易发生冻害地区的冬小麦防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鲁麦6号为试材,采用D-饱和最优设计法研究播期和播量耦合与小麦越冬死苗的关系,建立了小麦越冬死苗的数学模型。[结果]10月25日播种,基本苗120万/hm2小麦的越冬死苗率最低,为10.8%。播期(冬前积温)、基本苗对鲁麦6号越冬死苗率的作用均为正效应,且播期为第一位,播量为第二位。10月1日播种,基本苗390万/hm2,死苗率最大为93.19%;10月6日播种,基本苗344.1万/hm2,死苗率最大为65.97%。10月16日播种,基本苗302.6万/hm2,死苗率最大为49.65%。10月25日播种,基本苗229.1万/hm2,死苗率最大为37.46%。[结论]播期对小麦越冬死苗率的作用占第一位,播量的影响不容忽视。在栽培上首先要适当晚播,再就是适当降低播量。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运用系统观点,选择了连晚汕优6号栽培技术体系中的几个关键农艺因子,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多因素、多水平、多指标的多点试验研究,建立了“温黄平原连晚汕优6号亩产超500公斤生产函数模型”。文中的两套亩产超500公斤模型农艺方案,经多点较大面积的示范验证表明,两套方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1989~1991年于杭州选择对大麦(品种浙农大6号)生长发育影响较大的播种量、有机肥用量和化肥氮、磷、钾用量等五个因素,采用五因素五水平(1/2实施)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稻茬免耕大麦高产栽培措施的数学模型及其优化农艺方案.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采用的五个因素中,对产量的重要性依次为氮肥>有机肥>钾肥>播种量>磷肥;运用计算机模拟、寻优和频数分析法,建立了稻茬免耕大麦亩产大于350kg的优化农艺方案,播种量为9.76~10.22kg/亩、有机肥1379~1479kg/亩、纯氮10.40~10.74kg/亩、P_2O_52.80~3.28kg/亩和K_2O 6.10~6.27kg/亩;1990~1991年度对上年提出的数学模型和优化农艺方案进行了试验验证,信息反馈结果表明,产量等数学模型及优化农艺方案基本符合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12.
小麦高产、优质、规范化栽培数学模型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利用旋转设计测得参数,建立起冬前苗情、产量、品质的回归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筛选了亩产500公斤以上的农艺组合方案,并对各农艺措施的单因素效应或交互效应进行了分析,找到了亩产425~475公斤是高产优质栽培的适宜区间,同时筛选出在这个产量范围内提高品质的农艺组合方案,为实现高产优质规范化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热研2号柱花草优质栽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影响热研2号柱花草产量的5项农艺措施,采用5因素干净人正交旋转组合回归设计对热研2号柱花草的优质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建立了粗白产量、粗纤维产量与5项农艺措施的回归模型,通过对模型的解析与寻优,得出5项农艺措施对热研2号柱花草品质的影响程度及优质栽培的最佳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冬季气候因素对冬小麦安全越冬影响及冬小麦越冬死苗的原因,寻求保苗措施和防御对策,对固原市近30年冬小麦观测调查资料和多个冬小麦品种死苗原因进行对比分析,探索冬小麦越冬气象条件和越冬死苗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一些可行性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5.
应用二次旋转回归组合设计,选择移栽密度,纯N量,秧龄3个栽培因子,研究晚粳湘粳2号高产数学模型及优化农艺方案的结果,晚粳湘粳2号亩(666.7m^2,下同)产400kg以上的优化农艺方案为:移栽密度15.288-16.389万亩/亩,纯N量为7.113-10.799kg/亩,秧龄39-43天。  相似文献   

16.
一、育苗移栽技术1.选择良种根据我县多年多点试验,选择生育期较长,丰产稳产的甘蓝型杂交优质"双低"品种,如华杂3号、华杂4号、豫油4号等品种,以充分发挥地膜覆盖的增产效应.2.选择适宜地块和茬口油菜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其目的是利用地膜的增温保墒原理,缓解季节和茬口之间的矛盾,减轻或避免低温冻害造成的死苗现象,确保安全越冬,达到增产的目的.该项技术在我县丘岗缺水易旱地块、晚茬稻、山芋茬等晚茬地块,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 (TYLCD)是由烟粉虱作为唯一传播途径传播的具有暴发性、毁灭性病毒病害。在陕西渭南、西安、咸阳、延安发生严重,平均发病株率 78.2%,产量平均降低32.5%。以越夏茬栽培为害造成损失最大,发病株率平均94.8%,产量平均降低74.0%。通过多年试验示范,总结提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治策略。集成适合陕西省不同种植茬口防控技术体系,即早春茬番茄采取调整播期,越夏茬番茄采取选、阻、诱、遮、避技术组合,秋延茬采取选、阻、诱、避技术组合,越冬茬采取阻、诱、避技术组合,均能有效控制不同茬口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为害,实现了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可防可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利用五元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研究了播种量、有机肥、氮、磷、钾肥用量与稻茬免耕大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函数关系.对建立的函数模型进行电子计算机模拟选优,筛选到浙江省主要大麦产区>350kg/亩的最佳农艺方案.本研究还明确了不同生态地区五种农艺因子对籽粒产量和构成因素的作用程度以及因子之间的互作关系.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试验设计方法,选取密度、种肥量、追肥量等3项对甜菜高产、高效起关键作用的农艺措施进行量化综合研究,提出直播方式下的高产、高效模型.获得了60 t*hm-2以上的优化农艺措施组合方案.结果表明,运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寻优,适合农艺实践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利用冬春休闲地种植油菜,经济效益高,耗费水资源少,且可以覆盖裸露地,从而减少大气中PM2.5的浓度。但当地种植油菜越冬死苗率高,制约着油菜生产的发展。文章研究总结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防御油菜越冬死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