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究景宁木兰Magnolia sinostellata能否适应城市高温环境,为木兰属Magnolia植物城市推广应用和胁迫分子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  采取人工控制实验,对景宁木兰幼苗进行40 ℃极端高温处理,测定果糖、葡萄糖、蔗糖、淀粉碳同化产物,以及果糖磷酸酶、蔗糖磷酸合成酶,进行了转录组测序。  结果  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景宁木兰叶片果糖、葡萄糖、蔗糖、淀粉质量分数发生一定的变化,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果糖合成酶活性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5),蔗糖合成酶变化不显著(P>0.05)。转录组数据进一步揭示了在高温胁迫下,相比于24 h,48 h时景宁木兰叶片调节淀粉合成的SS(Unigene 40295)、Glc-1-pa(Unigene 38453)、GBE(CL4668.contig3)基因的表达量增加,随着高温胁迫的加深,调节蔗糖合成的SPS基因呈现下降趋势,并通过荧光定量验证了以上结果。  结论  景宁木兰对极端高温(40 ℃)有一定的短时耐受性,为应对高温胁迫,不但碳同化产物发生显著变化,调控淀粉与蔗糖代谢途径的关键基因表达也发生了变化,进一步证明了高温会导致景宁木兰叶片内蔗糖和淀粉的相互转化。图4表3参25  相似文献   

2.
以不结球白菜品种‘绿星’为试验材料,采用3个光照水平(全光照的100%、60%、30%左右)和3个基质含水量水平(基质最大持水量的100%、80%、40%)的复因子试验设计,研究了光照与基质含水量对不结球白菜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光照强度和基质含水量显著提高了不结球白菜叶片光合色素含量,但叶绿素a/b以30%光照时最低.在100%光照、80%基质含水量时不结球白菜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最大光化学效率、实际光化学效率、表观光电子传递速率和光化学猝灭系数最高,而初始荧光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最低.说明在100%光照下80%基质含水量有利于降低非辐射能量耗散,将更多的吸收光能用于光化学反应;光照强度较弱情况下(60%光照),80%基质含水量时不结球白菜光合能力最强;而30%光照时其光合性能显著下降.综上所述,在秋季不结球白菜设施栽培中,100%和60%光照时,80%基质含水量能够有效改善不结球白菜的光合性能,生产中应尽量避免重度遮荫(30%光照).  相似文献   

3.
  目的  阔叶红松林是我国东北东部山区的地带性顶级植被,但由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多被天然次生林、过伐林和人工林所取代。人工促进红松天然更新可加快林下红松恢复,加速阔叶红松林演替进程,因此对于红松光合生理机制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方法  为探讨人工促进红松天然更新的可行性及不同采伐强度对红松人工移植苗的生理影响,本研究选择3种不同采伐强度的样地(样地采伐强度分别为对照0、17%、35%),就红松人工移植苗和红松天然苗两种幼苗进行光合生理对比试验。  结果  (1)6年生红松人工移植苗与6年生红松天然苗的光合效率及大多数叶绿素荧光参数无显著差异,包括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碳同化量子效率、最大光化学效率、实际光化学效率、电子传递效率、开放的PSⅡ激发能捕获效率、非光化学猝灭系数;(2)从光响应参数来看,红松人工移植苗的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高于红松天然苗,但二者差异不显著;(3)不同采伐强度中,红松人工移植苗和红松天然苗在35%采伐强度(郁闭度0.6)下的最大光化学效率最低(P < 0.05),表明两种红松幼苗在35%采伐强度下受到一定程度的胁迫;(4)随着采伐强度的增大,红松人工移植苗的净光合速率、最大净光合速率、光化学猝灭系数、光饱和点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17%采伐强度(郁闭度0.8)下达最大值。  结论  6年生红松人工移植苗与6年生红松天然苗的光合生理差异不显著,冠下更新的红松人工移植苗可以很好地适应林下环境;林冠下红松更新不提倡伐后郁闭度0.6条件下造林,可在伐后郁闭度0.8条件下补植红松幼苗。   相似文献   

4.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不同程度遮荫对凤丹白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2a数据表明:夏季晴天、自然光照条件下,凤丹白的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双峰型",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遮荫75%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没有出现"光合午休"现象。经过连续2a遮荫后,遮荫75%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净光合速率在一天中始终处于最低水平;遮荫45%和60%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在一天中保持较高。随着遮荫程度增加,最大净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光饱和点降低。经过遮荫处理的Fv/Fm均显著高于全光照植株。结果表明,夏季大田中午强光、高温条件下,凤丹白光合作用的光抑制显著,遮荫叶片优于全光照叶片,适度遮荫提高了光合效率,综合比较各参数可知,遮荫45%~60%最适合凤丹白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光强对大青叶基原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生长、药材大青叶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大青叶基原植物菘蓝的人工栽培提供参考。  方法  在100%全光照、60%全光照、20%全光照下种植菘蓝,观测菘蓝生长旺盛期叶片生长情况,同时测定大青叶靛蓝、靛玉红、总黄酮、总多糖、总游离氨基酸等化学成分质量分数和抗氧化活性。  结果  菘蓝叶片生长与光强呈正相关,100%全光照组的菘蓝株高、叶长、叶宽、叶片数、叶面积均为最高;大青叶靛蓝、总黄酮、总多糖质量分数均随着光强的降低而降低,且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靛玉红质量分数随光强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60%全光照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但100%全光照组与20%全光照组间差异不显著;总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随着光强的降低而升高。抗氧化活性与光强呈正相关,20%全光照组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半清除率(IC50)显著高于60%全光照组和100%全光照组(P<0.05)。  结论  100%全光照下大青叶药材产量最高,且内在品质最好,较60%和20%全光照更适合栽培。表8参39  相似文献   

6.
不同季节水蜜桃品种光合生理指标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了9个水蜜桃品种在春、夏、秋3个季节的气体交换参数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①水蜜桃在3个季节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峰值以及表观量子效率(AQY)和羧化效率(CE)表现为春季最高,夏秋季因品种差异有所不同,多数为秋季略高于夏季;②水蜜桃的光补偿点(LCP)随着季节进程变化呈逐渐降低趋势,春季为54.7~91.9 μmol/(m2·s),秋季为12.4~48.2 μmol/(m2·s),各品种的光饱和点(LSP)季节变化无明显规律,多为900~1 400 μmol/(m2·s);③供试品种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潜在活性(Fv/Fo)、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等荧光参数在夏季的降幅较小,只有早香玉在夏季、大久保和砂子早生在秋季明显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在夏季均增加,特别是白花和初香美的NPQ明显升高,表明水蜜桃在夏季以热耗散的形式释放较多的光能以保护光合机构;③水蜜桃的光合色素含量存在明显的品种间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净光合速率日峰值与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春秋季均呈正相关,夏季呈显著负相关;与叶绿素a/b值的季节变化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3种灌木树种光合特性及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量化研究城市森林固碳释氧能力,对沈阳城市森林中主要灌木树种——紫丁香(Syringa oblata)、连翘(Forsythia suspensa)和榆叶梅(Prunus triloba)不同季节光合速率的日变化与季节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净光合速率与生理生态因子关系模型。结果表明:春季和夏季紫丁香和榆叶梅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双峰曲线,连翘呈单峰曲线;秋季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紫丁香净光合速率季节变化规律为:夏季>秋季>春季,连翘和榆叶梅的季节变化规律为:春季、夏季>秋季。春季、夏季光合速率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的影响,秋季光合速率的直接影响因子为温度条件。  相似文献   

8.
樟树( Cinnamonum campora)春、夏、秋季净光合速率日动态均呈现“双峰型”曲线,而冬季为“单峰型”曲线,其日最大净光合速率和日均值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由大到小的排序均为夏季(9.06、7.03μmol· m-2· s-1)、秋季(7.23、5.96μmol· m-2· s-1)、春季(6.91、5.58μmol· m-2· s-1)、冬季(5.60、4.32μmol· m-2· s-1)。基于指数改进模型估算的樟树不同季节光合参数分析得出,樟树光补偿点、光饱和点、最大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均呈现显著的季节变化,夏季樟树光补偿点(63.44μmol· m-2· s-1)最大,春、秋、冬季(均约为52.3μmol· m-2· s-1)没有显著差异;夏季的光饱和点(1625.70μmol· m-2· s-1)、最大净光合速率(9.19μmol· m-2· s-1)最大,春季(1519.39、6.80μmol· m-2· s-1)和秋季(1509.53、7.71μmol· m-2· s-1)两者没有显著差异,冬季最小(1267.31、5.31μmol· m-2· s-1);樟树夏季暗呼吸速率(2.53μmol· m-2· s-1)最大,春、秋、冬季(均约为1.4μmol· m-2· s-1)没有显著差异。可见,樟树为强阳性树种,一年四季均具有较好的净光合速率和生长潜力。  相似文献   

9.
以卡特兰Cattleya×hybrida和蝴蝶兰Phalaenopsis amabilis为材料,研究了其叶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全光照、36%光照和18%光照)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卡特兰和蝴蝶兰净光合速率变化呈V型。从10∶00开始,全光照和36%光照下卡特兰和蝴蝶兰净光合速率下降为负值,到18∶00,全光照处理下净光合速率仍为负值,36%光照下恢复为正值。在午间,18%光照处理光合速率下降幅度低于36%光照及全光照,恢复速度快于前两者。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表明,在全光照下,卡特兰和蝴蝶兰叶片PSⅡ光化学效率(Fv/Fm),PSⅡ非环式电子传递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随光照强度增加而降低,到18∶00未能恢复至上午8∶00的值,光合器官受到伤害;在36%光照下,Fv/Fm,ΦPSⅡ,qP随光强增加而降低,至下午18∶00基本恢复至上午8∶00的值;18%光照处理下各值均较为稳定。在36%光照及18%光照下,PSⅡ电子传递速率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全光照处理下则相反。说明卡特兰和蝴蝶兰在500μmol·m^-2·s^-1以上光照强度时,受到严重的光抑制,能忍受310μmol·m^-2·s^-1的光照强度,在160μmol·m^-2·s^-1光照强度下生长良好。图6参15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群落所造成的遮阴是导致景宁木兰Magnolia sinostellata濒危的重要因素之一。PIF家族转录因子在光信号传导和植物生长发育中起到重要作用。对PIF家族转录因子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为探究其在景宁木兰光信号转导机制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方法  从景宁木兰转录组数据中鉴定获得PIF家族转录因子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技术对其在极端遮阴条件下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  结果  从景宁木兰转录组中共筛选出9个MsPIFs转录因子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质长度为188~735 个氨基酸,蛋白质大小为20 314.56~78 957.02 Da,理论等电点范围为5.18~8.22。MsPIFs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均为不稳定蛋白质,所有蛋白质均为亲水性蛋白质。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显示所有蛋白质均定位于细胞核。9个蛋白质均具有丝氨酸(Ser)、苏氨酸(Thr)和酪氨酸(Try)磷酸化位点。qRT-PCR结果表明:极端遮阴条件下,9个MsPIFs家族基因表达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MsbHLH23的表达变化较其他基因更为明显,遮阴处理5和10 d时的表达量分别上调为对照的52.77与20.03倍。  结论  景宁木兰PIF转录因子家族均能响应遮阴,为后续对MsPIFs进行生物学功能鉴定奠定了基础。图7表3参32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光照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分析遮光处理对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幼苗生长及生理功能的影响,进而为其种苗繁育和拯救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人工遮光设置了全光照(L0)、透光率55% (L1)、透光率25% (L2)、透光率10% (L3) 4种光环境,应用LI-6400光合仪测定了不同光照条件下连香树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Ci)的日变化,并通过野外取样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遮光条件下幼苗的生长形态及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结果  ①遮光影响叶片含水量及叶片形态。随着遮光强度的加大,叶片含水量、单叶面积增加,比叶重减小,比叶面积增大,并与对照相比呈现显著差异(P<0.05)。②遮光对幼苗的光合作用产生了显著影响。全光和L1处理下Pn的变化曲线相似,均呈现不对称的“几”字形变化,未出现“午休”现象,14:00出现峰值,L2和L3处理的Pn变化相对缓和,峰值出现在12:00;Gs呈现与Pn类似的变化,而Ci则呈基本一致的凹形变化。Pn、Gs和Tr的日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L0、L1、L2、L3,Ci则呈现相反的序列变化。③ 遮光条件下,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均有一定程度增加,且随着遮光强度的加大其质量分数递增,提高了叶片的捕光能力。④全光下,叶肉组织中细胞轮廓可鉴,叶绿体数量少,紧靠细胞壁平行分布,细胞中央形成大的空腔,类囊体排列均匀,淀粉粒和嗜锇颗粒较少;遮光条件下细胞内叶绿体数量有所增加,在整个细胞中占有比例显著增大,叶绿体外形逐渐变为圆球形或椭圆形,淀粉粒数量较多,类囊体片层厚度加大,提高了弱光下的光合效率。⑤强度遮光条件(L2和L3)下,连香树苗高(H)和基径(D)依次递减,生物量模型D2H显著下降,幼苗正常的生长发育变缓;但轻度遮光(L1)与对照相比幼苗的生长指标未出现显著差异。  结论  连香树对遮光具有一定的忍耐性和可塑性,轻度遮光未对幼苗的生长带来抑制性影响;轻度遮光有利于改善林内微环境,但有效辐射光强应达自然光强的55%以上。图3表4参29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筛选更有利于玉铃花Styrax obassia光合生理参数表达的光强、施氮组合处理,揭示光强、氮素变化与玉铃花幼苗生长的关系。  方法  采用盆栽育苗方法,构建光氮双因素控制试验:4种遮光处理[全光对照(透光率100.00%)、轻度遮光(透光率为47.30%,L1),中度遮光(20.00%,L2)和高度遮光(7.75%,L3)]与3种施氮处理[N2 (施纯氮0.63 g),N1(施纯氮0.21 g)和N0(不施氮)],测定分析玉铃花的光响应进程和光合色素质量分数的变化特征。  结果  ①随遮光程度和施氮量的增加,玉铃花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和总叶绿素质量分数呈现相应的增加,暗呼吸速率则相对减弱,其光饱和点为140.00~481.33 μmol·m?2·s?1,光补偿点为6.00~34.67 μmol·m?2·s?1、叶绿素a/b<2。②全光及L1+N2处理组合时,玉铃花植株出现枯死现象。③L1处理下,净光合速率的从大到小变化顺序为N1、N0、N2;L3处理下,当光合有效辐射>400.00 μmol·m?2·s?1时,N2处理玉铃花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N0和N1处理(P<0.05);④光强与氮肥施加对玉铃花幼苗光合色素质量分数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影响趋势从大到小依次为光照、氮素、光照+氮素。  结论  玉铃花幼苗具有较强的耐荫性,其光合生理参数最佳的光氮处理组合为高度遮光(L3),并施纯氮0.63 g (N2)。图1表3参26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针对客土喷播基质过度灌溉造成坡面水土流失、影响植物生长等问题,提出植被生长的喷播基质适宜含水量阈值。  方法  采用种植盆模拟裸露创面客土喷播试验,设计5种喷播基质水分梯度;使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夏、秋季黑麦草Lolium perenne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二氧化碳(CO2)摩尔浓度(Ci)等光合参数,分析夏、秋季黑麦草光合参数与喷播基质含水量的关系。  结果  ①夏、秋季黑麦草净光合速率水合补偿点的喷播基质相对含水量(CRW)分别为35.02%和30.83%(即实际质量含水量分别为10.63%和9.36%)。②夏、秋季黑麦草Pn下降,由气孔限制转变为非气孔限制的喷播基质CRW均为55.00%(即实际质量含水量为16.70%)。③黑麦草喷播基质含水量阈值可分为5种类型,即“无产无效水”“低产低效水”“中产中效水”“中产高效水”“高产高效水”。  结论  ①客土喷播绿化以快速恢复植被为目标时,可保持喷播基质含水量在“高产高效水”范围,以此为标准进行灌溉,夏季为76.25%≤CRW≤78.17%,其实际质量含水量为23.15%~23.73%;秋季为73.61%≤CRW≤76.02%,其实际质量含水量为22.35%~23.08%。②客土喷播绿化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并恢复基本植被(即恢复到当地自然植被盖度)为目标时,可保持喷播基质含水量在“中产高效水”范围,以此为标准进行灌溉,夏季为55.00%≤CRW≤76.25%,其实际质量含水量为16.70%~23.15%;秋季为55.00%≤CRW≤73.61%,其实际质量含水量为16.70%~22.35%。图10表4参25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石漠化生境丛枝菌根真菌共生对白枪杆Fraxinus malacophylla生长及光合特征的影响,为植被恢复选取优势菌种提供参考。  方法  设置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农林生物肥(MN)、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农林生物肥(YN)、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农林生物肥(GN)、农林生物肥(ck)共4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下白枪杆生长(树高、胸径、根和叶生物量、叶面积、叶片色素及叶绿素)及光合特征(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变化。  结果  ①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显著促进了白枪杆的生长与叶、根生物量积累(P<0.05)。②接种摩西斗管囊霉和根内根孢囊霉显著提高了白枪杆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的相对含量(P<0.05),提升率达6%~67%。③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显著提高了白枪杆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与水分利用效率(P<0.05),显著降低了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P<0.05)。④主成分分析表明:气孔导度、树高、叶黄素是提高净光合速率的主控因子,平均贡献率达45.81%,叶绿素b、生物量和总叶绿素的影响次之。  结论  丛枝菌根真菌共生主要通过促进植株生长、光合色素含量,显著提高白枪杆净光合速率,其中摩西斗管囊霉为最优菌种。图5表2参33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紫茎Stewartia sinensis幼苗对不同光强和土壤氮素质量分数的光合生理生态适应差异性,筛选紫茎幼苗适宜的光强和氮素处理组合。  方法  选择1年生紫茎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透光率分别为全光100.00%(L0)、轻度遮光(44.79 ± 0.51)%(L1)、中度遮光(19.60 ± 0.23)%(L2)、高度遮光(7.25 ± 0.10)%(L3),3个施氮量分别为低氮0.2 g·kg?1(N1)、高氮0.6 g·kg?1 (N2)和不施氮(N0),经90 d处理测定不同光、氮处理下紫茎幼苗的光响应过程、光合色素质量分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  结果  光强、氮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紫茎幼苗的光合色素质量分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P<0.05)。紫茎幼苗的叶绿素a/b为2.0~2.5,光补偿点(LCP)为4.8~26.0 μmol·m?2·s?1,光饱和点(LSP)为571.3~931.4 μmol·m?2·s?1。随着遮光程度的增加,紫茎幼苗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表观量子效率(AQY)趋于增大,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总叶绿素的比值下降,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暗适应下光系统Ⅱ(PSⅡ)潜在活性(Fv/Fo、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性能指数(PIABS)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特点。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紫茎幼苗PIABS趋于增大,叶绿素a/b、Fo和Fm趋于减小。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Pmax、AQY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特点。在L1和L2光强下,紫茎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较高,且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Ci)较低,此时施用低氮对Pn、Gs和Tr有明显促进作用。L1N1的Pmax相较L1N0增加了45.21%,L2N1的Pn和Pmax均最高。  结论  紫茎幼苗在中度遮光和低氮处理下的光合能力最佳,在全光或高氮处理下会出现光合抑制现象。图1表6参34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遮光和施肥对桢楠Phoebe zhennan苗期生长和氮素积累的影响,可为其苗期生长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二裂式裂区试验设计,设置全光(A1,遮光率0%)、1层遮光(A2,遮光率54.5%)、2层遮光(A3,遮光率85.3%)等3个遮光水平和不施肥(B1)、中度施肥(B2,施复合肥3.3 g·株?1)、大量施肥(B3,施复合肥6.7 g·株?1)等3个施肥水平,分析遮光、施肥及两者交互作用对1年生桢楠生长、生物量积累和氮素积累的影响。  结果  遮光、施肥和两者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桢楠的生长和氮素积累(P<0.05),其中A2B2处理下桢楠的苗高、地径和总生物量比其他处理平均高77.2%、30.3%和62.1%。同样氮素积累量在A2B2处理下达最大值,比其他处理平均高68.3%。然而,桢楠苗氮质量分数在A3B3处理下达最大,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  结论  中等强度的遮光和施肥可提高桢楠幼苗氮素的积累,促进光合作用,提高生长和生物量积累,但过度的遮光和施肥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生长。图3表4参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