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玉米密肥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运用裂区设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以及高产示范田的农艺措施分析,对春玉米高产栽培主要农艺措施密度、肥料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密度与氮肥是影响春玉米高产的主导因子。高度栽培平展型玉米杂交种适宜密度范围小,而紧凑型大,一般平展型每公顷60000株左右,紧凑型67500~105000株。氮肥作追肥穗期施用量与苗期的比例为2:1,在高产、高密度栽培中,磷、钾肥有很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2.
紧凑型玉米高产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作民 《玉米科学》1996,4(3):037-040
本文论述了紧凑型玉米与平展型玉米高产栽培对比试验(1987~1993年),初步研究了紧凑型玉米产量结构,生理生态指标及其适宜密度、最佳配方施肥、加强田间管理玉米覆膜增产效果,获得单产12000~15000km/hm2的产量,为黑龙江省玉米高产再高产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紧凑型玉米品种与超高产栽培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分析总结了紧凑型玉米品种的高产生理特征,与平展型玉米品种相比,它具有穗上叶与主茎夹角小,叶向值大,叶面积系数大,群体光合势高,库容量大,经济系数高等特点,这是紧凑型玉米品种高产的重要生理基础。同时针对当前紧凑型玉米超高产栽培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了紧凑型玉米的超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紧凑型玉米高产生理基础及高产栽培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陈举林 《玉米科学》1995,3(2):058-060
紧凑型玉米与平展型玉米相比,具有稳上部叶夹角小、株型紧凑、耐密植、叶向值大、叶面积系数大、光合势高、净光合产物多、群体库容量大、经济系数高的特点,这是紧凑型玉米高产的重要生理基础。改进制种技术,争取制种高产稳产)是紧凑型玉米推广应用重要的种质基础。紧凑型玉米高产栽培,必须充分发挥其耐密性特点,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扩大群体库容量,加强田间管理,延长功能叶的有效期,增强源的供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玉米三种株型生理、生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紧凑型、半紧凑型、平展型玉米的产量结构、群体结构发展规律、干物重变化、氮磷钾三素的累积和抗旱系数的研究,为三种玉米株型的合理密度提供依据;同时开展的栽培措施研究,为三种玉米株型制定出了相应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6.
不同株型玉米杂交种的产量及农艺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作者分析研究了目前山东省3种不同株型玉米杂交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认为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产量最高,中间型玉米杂交种次之,平展型玉米杂交种的产量最低。紧凑型玉米杂交种高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增大密度使总粒数增多。因此,今后应大力选育和推广紧凑型玉米杂交种,以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玉米生产和育种工作的进展及其展望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1970~1999年山东省玉米生产和育种工作的进展分析表明:30年来,山东省玉米的栽培面积、产量和种植密度的发展速度较快;玉米育种方法变化不大,一直以杂交育种为主;70年代全部利用普通玉米,从80年代开始,逐渐利用了专用玉米;70年代单、三、双交种综合利用,80年代以单交种为主,辅以少量的三交种,90年代实现单交种化;70年代推广的玉米品种全部是平展型,80年代紧凑型和中间型品种占47.6%,90年代紧凑型和中间型品种占77.2%。  相似文献   

8.
不同株型玉米叶片形态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紧凑型玉米与平展型玉米叶片形态结构有一定差别。主要表现在紧凑型玉米叶表皮气孔数目多于平展型。上表皮多17.0%,下表皮多11.5%。紧凑型玉米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差别比平展型小。紧凑型玉米下表皮比上表皮气孔多44%,而平展型多50%。两种株型玉米叶片维管束鞘中的叶绿体均位于细胞外方,呈半圆形排列。紧凑型玉米比平展型玉米叶片维管束鞘中叶绿体含量较多。两种株型玉米叶片中脉有一定差异,紧凑型玉米叶片中脉较宽且向叶正面凹陷较深。  相似文献   

9.
以平展型传统品种酒单4号和紧凑型高产品种先玉335为试验材料,设半膜平覆(HM)、全膜双垄沟(DFM)两种覆膜方式和4.5万、9.0万株/hm~2两种种植密度,研究黄土旱塬区不同栽培模式下不同类型春玉米对土壤水分变化及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和不同栽培模式互作效应对春玉米产量有显著影响。春玉米生育关键期降水对各处理收获土壤水分影响明显,降水不能满足春玉米生长发育需要时,春玉米会对60 cm土层以下水分产生透支性消耗,遇到连续干旱年份,则会导致春玉米60~160 cm主要根区土壤含水量降低。在相同覆膜及品种条件下,随种植密度增加,玉米产量显著增加;相同密度及品种条件下,DFM覆膜产量优于HM覆膜;相同密度及覆膜方式下,紧凑型高产品种产量较平展型传统品种显著增加。DFM覆膜和紧凑型高产品种在9.0万株/hm~2种植密度下有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1996~1997年度在黄土高原沟谷地和旱垣地进行了玉米株型生态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垣地种植紧凑型、半紧凑型、平展型玉米品种,沟谷地种植紧凑型玉米品种,都可获得高产。玉米拔节到吐丝阶段历时较长,一般都在40d左右,有利于小花分化,奠定了选用大穗型品种的基础。综合评价供试品种的丰产性和抗旱、抗病性,生产上应选用大穗型品种晋单35、晋单37、农大3138、中育7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