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天希 《广东园林》2008,30(3):22-24
通过探索宝安灵芝公园命名由来,揭示二千年来孝德与灵芝的文化传承关系,提出以灵芝公园作为整合灵芝文化和孝文化的平台,可以创造出系列有地方特色的新文化,把灵芝公园建设成独具特色的精品名园。  相似文献   

2.
《广东园林》2006,28(1):I0010
三水西南公园是在原有西南公园的基础上.重新兴建的综合性公园.公园保留了原有的绿化大树;对原有地形作了适当的改造.使公园地形更加自然、丰富,锚落有致;将原有的大面积鱼塘开拓为景观湖面。整个公园的骨架为山水园林格局,着重绿化景观、建筑小品及自然山水的和谐协调,营造出富有创意和文化内涵的环境优美.集观赏、游憩、休闲、运动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突出生态自然的园林空间。  相似文献   

3.
韩国国立公园管理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截至2013年, 韩国国立公园数量为21个, 占韩国国土面积的6.65%。韩国国立公园是韩国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核心, 也是韩国最美的游憩圣地。了解韩国国立公园管理体系对建设我国国家公园具有启示意义。文中介绍了韩国国立公园现状、管理体制、管理经验以及我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情况; 提出借鉴韩国国立公园经验, 建议在我国国家公园建设中应正确认识国家公园功能、加强顶层设计、明确管理主体、健全法律法规、开展国际交流、强化学术研究和提高服务质量等。  相似文献   

4.
《绿化与生活》2014,(6):56-56
正为进一步推进核心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园林绿化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海淀区园林绿化局以各类公园为阵地,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生态文化科普教育。一是利用网络智能技术开展科普文化宣传。翠湖湿地公园、海淀公园、北坞公园、玲珑公园、阳光星期八公园等分别开通官方网站和微博,长春健身园、巴沟山水园、金源娱乐园等公园将"二维码科技"运用到植物识别中,玲珑公园为"慈寿寺塔"文化古迹和"火车头"科普设施增加二维码标识,长春健身园、巴沟山水园、元土城遗址公园积  相似文献   

5.
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湿地公园的建设已经受到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我国湿地公园的建设在国家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正在蓬勃发展。到2009年1月,已经建设和获得批准建设的国家级湿地公园达到68个,其中国家湿地公园为38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30个。但是由于对湿地公园的理解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使得我国湿地公园建设在总体布局、规划设计、建设经营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为了使我国湿地公园建设有序、健康地发展,本文对国家湿地公园的定义,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目标,国家湿地公园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总体布局、规划设计以及主要建设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成都望江楼公园是集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遗迹、清代古建筑群和各类奇珍异竹于一体的川西古典园林精品,1999年被录入中国名园,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文重点阐述了望江楼公园竹文化艺术展的发展渊源、竹文化精品展览及其艺术特点,并对未来发展进行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逸仙湖公园位于中山市烟墩区,面积19公顷,东邻湖滨路,南倚烟墩山,西北均为居民住宅区。公园前身系一片农田,1958年中山县委发动干部群众挖湖挑堤,筑亭种树,辟为“人工湖公园”。其后陆续增设园林小品,点缀观赏花木,开辟游览项目,30年来一直成为中山市人民日常游憩的好去处。随着人民物质、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旅游业的发展,要求人工  相似文献   

8.
一、从国内外城市公园的数量指标,看我市公园建设的紧迫性党的十三大报告中关于“我们在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论断同样符合公园建设事业的现状。据统计,我国八十年代中期的城市公园数量指标,与世界各国七十年代中期的同类指标相比,按城市人口平均公园面积,美国1976年全国人均公园面积30平方米,新加坡7.2平方米,西德汉堡28.9平方米,而我国至1985年底,人均公园面积仅1.8平方米,相比之下,悬殊甚大。而我市至1993年底,全市计有公园八个,总面积共72.82公顷,比不上中山市一个面积达88.5公顷的紫马岭生态公园,人均公园面积仅1.18平方米,公园建设的现状,远远满足不了广大市民游览休息和健身娱乐活动的需要,与我市地处沿海开放地带最前沿的优越地理位置很不相称,与市委在去年市第六次党代会上提出的“把汕头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发展战略目标差距甚远。可见,加快我市公园建设这一绿色文明窗口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9.
青龙镇龙井湖公园地域文化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地域文化的概念,在景观设计方面的作用、表现及意义,结合青龙镇龙井湖的地域文化与环境特征,利用因地制宜的手法设计了龙井湖公园景观,创建一个以地域文化为特征,以观赏、休闲、湿地生境为功能的公园景观。  相似文献   

10.
公园是供大众游玩、欣赏、休息以及开展文明宣传及锻炼身体等活动的场所,因其具有较完备的服务设施和舒适的绿化环境的公共绿地,因而具有改善城市生态、防火、避难场所等作用。榆林市东沙生态公园为了提高居民的归属感,将榆林市传统文化与其巧妙的融合,以开放性、生态性和民俗文化传承为设计理念,公园规划了不同的景观节点,布置了丰富的景观小品,将传统文化元素在公园中全面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空间、景观、文化的融合——西部山地公园景观规划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地公园即用地范围内基地地形为山地或具备山地地形特征的公园绿地.独特的地形条件为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对甘肃省西和县观山杏林山庄的景观规划,探讨了在西部山地公园的景观规划中,如何利用区位优势,结合地形,通过丰富的设计语言将空间、景观及文化3者融合,使其和谐统一,为我国西部山地公园的建设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2.
孙明明  李爱娇 《绿化与生活》2007,(2):F0003-F0003
4月26日,安贞街道在安贞社区公园举办安贞社区公园开园典礼暨孔子像揭幕仪式,总投资630余万元、历时9个月的安贞社区公园改造工程正式竣工。昔日杂乱的社区公园焕然一新、展露新容,一个将景观艺术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现代社区文化有机融合,具有园林  相似文献   

13.
杭州西溪湿地公园属城中次生湿地,是国内第一个也是惟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经过8年的保护发展,西溪湿地公园全面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在我国乃至国际上创立了湿地保护与开发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14.
上海临江公园改造的规划设计定位在保护历史遗存、维持原有公园设计风格。通过完善设施、选用美观材质、调整植物配置、充实历史文化内涵,提高公园的历史价值、景观价值和游览价值,为创建上海市“星级公园”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林业》2022,(1):36-42
公园是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主要供给区,探索公园可达性与生态系统文化服务需求的关系,可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供需平衡视角下的公园布局与设计优化提供参考。研究以成都市主城区为例,运用GIS空间分析及问卷分析探索居民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需求与公园可达性的统计学关联性。结果表明:1)生态系统文化服务需求量与公园可达性呈显著的正相关性,指数随公园可达性的增加而递增,当公园可达性大于17后,居民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需求明显提高;2)生态系统文化服务需求缺口并非随公园可达性的增加持续下降,而是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即可达性中等区间的居民需求缺口最高;3)居民对各类别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需求偏好随公园可达性的增加趋于平均化。基于研究结果,对城市公园的布局与设计提出相关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宁武县栖凤公园规划设计理念和主要做法。并以此为背景讨论了一些在公园规划设计中对于城市文化的表达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西安秀美的自然山水景色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源流是我国园林形成、延续和发展的基础,留下了自周秦汉唐以来大量的园林史迹和风景名胜。近年来西安市政府不断加大城市建设的力度,兴建了许多城市文化公园及文化广场,在有效提升城市园林景观的同时用文化脉络的链条串接着城市的历史节点,收到了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的明显成效。通过对西安地区园林名胜的实地考察与史籍的考证,对西安园林文化特色的形成发展以及部分公园、景区、名胜的时代变迁,建园背景、保护利用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场所文脉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出发点,本文从场所文脉的角度以昆明市呈贡新城春融公园为例进行了论述。春融公园的规划以场所文脉中的"山水文化、青铜文化、农耕文化"为典范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运用景观造园的手法在公园中给以集中的回归展示,旨在为游人提供一个可游、可赏、可居的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19.
本着因地制宜,传承文化的设计理念,设计株洲攸县灵龟峰综合公园。通过对当地历史文化的仔细研究及现场的细致勘查,精心构思。以具象手法塑造成景,将一个被破坏的宗教文化地域改造成为当地首个综合性公园,强调园林设计中环境与文化艺术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武汉市公园服务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园具有社会文化功能和环境功能,是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公园的服务功能大多是定性描述,该研究选用一系列指标调查武汉市9个公园的服务功能。结果表明,公园普遍存在植物搭配杂乱、无特色的现象。区级、居住区级公园利用率很高,但配套设施不全,管理水平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改良的措施以使公园更好地服务居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