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细鳞斜颌鲴俗称沙姑子、黄皮,幼鱼期以浮游生物为食,成鱼阶段以其发达的下颌角质边缘刮取水底附生藻类、有机碎屑、腐殖质、底栖生物及高等水生植物枝叶为食,它抗病力强,病害少,易捕捞。它与小龙虾混养不仅不争食,而且起到清扫残食、净化水质、改善水体环境的作用,它们之间在"食性"和"生存环境"两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细鳞斜颌鲴俗称沙姑子、黄皮,幼鱼期以浮游生物为食,成鱼阶段以其发达的下颌角质边缘刮取水底附生藻类、有机碎屑、腐殖质、底栖生物及高等水生植物枝叶为食,它抗病力强、病害少、易捕捞,与小龙虾混养不仅不争食,而且起到清扫残饵、净化水质、改善水体环境的作用。它们之间在"食性"和"生存环境"两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日前,由全国农业科研创新团队"刀鲚种质资源与繁养技术研究创新团队"徐跑研究员、徐钢春副研究员等人发明的"一种刀鲚人工驯食浮性颗粒饲料的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为:ZL 201510039149.5。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刀鲚人工驯食浮性颗粒饲料的方法,包括驯食时机的苗种选择、驯食池和网箱要求、合理的驯食刀鲚密度的设置、驯食饲料选择及颗粒饲料的特殊处理和闪光诱导的驯食过程。本发明技术可实现15天完  相似文献   

4.
<正>一、什么是鳙鱼?鳙鱼(Bighead carp),拉丁名Aristichthys nobilis,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鳙属;又称花鲢、胖头鱼、包头鱼、大头鱼、黑鲢、麻鲢。鳙鱼是我国特有鱼类,分布范围很广,是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它属于滤食性鱼类,以浮游生物为食,有"水中清道夫"的雅称。鳙鱼体侧扁,头肥大,约占体长的1/3,腹部  相似文献   

5.
<正>蟹乃食中珍味,民谚有云:"一盘蟹,顶桌菜"。它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的补品。现在正是金秋膏满黄肥的食大闸蟹的最好季节,随随便便蒸熟,味道都是极好的。啧啧,说到这里小编口水都快流出来了,见到螃蟹还能不心动?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相似文献   

6.
正石蛙,学名棘胸蛙,素有"百蛙之王"的称号,营养价值丰富,具有增强免疫力、滋补强壮的功效。它生性"娇贵",生于空谷幽境中,栖息于深山密林的山间小溪石隙里,喜好山泉水,以活体为食,还畏光怕声、惧寒怕热。  相似文献   

7.
<正>河鲈(Perca fluviatilis)又名赤鲈、五道黑,它具有生长快、适温广、肉质鲜嫩、爽滑少刺等特点,是冷温带河湖名贵鱼类。由于河鲈属凶猛肉食性鱼类,野生条件下仔、稚鱼以摇蚊幼虫、浮游动物等为食,成鱼以池沼公鱼、湖拟鲤、银鲫等为食;池塘  相似文献   

8.
白鲫属中上层鱼类,生长比普通鲫鱼快,肉质优于鲢鱼,易捕捞,病害较少,它兼有鲢、鳙、鲫鱼的食性,仔鱼以浮游动物为主;稚鱼除浮游动物外,兼食眼虫、绿藻;幼鱼至成鱼主要食浮游植物,还食底栖生物、腐植碎屑、瓢莎、浮萍和细草等.将它和草、鳊鱼混养,可以充分利用天然饵料.白鲫的生长比普通鲫鱼快,耐缺氧能力比白鲢强.水中溶氧量为1.52mg/升时,鲢鳙鱼都要浮头,0.43mg/升时,鲢鱼就要窒  相似文献   

9.
<正>细鳞斜颌鲴(Plagiognathops microlepis Bleeker),因其臀鳍、尾鳍桔黄色,俗称"黄条",是一种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分布于长江、黑龙江、珠江流域。在长江下游的湖泊中,目前仅芜湖市龙窝湖有稳定的种群。20世纪70年代全国先后有17个省市从龙窝湖引种,龙窝湖有"黄条故乡"之美誉。细鳞斜颌鲴是鲴亚科中生长速度最快的一个品种。它最突出的优点是下唇角质化,适应刮食,主  相似文献   

10.
<正>黄河鲤自古就有"肥美甲天下"之称。它不仅金鳞赤尾,鲜艳可爱,而且肉质鲜嫩可口,一向被誉为食中上品,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无棣县紧靠黄河,为了开发利用黄河鲤这一名贵鱼类,我们于2008年承担了聊城市科委下达的"黄河鲤鱼人工繁育及无公害养殖推广技术"研究课题。经过2年的试验研究,取得圆满成功。共繁育黄河鲤600万尾。现将2年来的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海南鱼茶     
<正>产地在海南的五指山,当地人普遍自制一种"鱼茶"。鱼茶是黎族和苗族招待客人的主要菜肴,也是黎苗族人的风味食品。在海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市场上都会有鱼茶销售。虽然它名为"茶",但它不是茶,实际上是一种腌制的鱼,"鱼茶"其实只是从黎话转为海南话的发声,跟"茶"没有半点关系。鱼茶味酸甜而芳香,咬食时柔软且稍韧,气爽神清,五内透明。"鱼茶"分为"干鱼茶"和"湿鱼茶"两种,分别是用干饭和稀饭腌制生的淡水鱼  相似文献   

12.
细鳞斜颌鲴,体型条长而侧向.背部稍高而肥厚.头小吻短,腹部稍圆,体色艳丽.呈银白色浅淡橘黄的诱人色感。幼鱼期以浮游生物为食,成鱼阶段以其发达的下颌角质边缘刮取水底附生藻类、有机碎屑、腐植质、底栖生物及高等水生植物枝叶为食。它抗病力强,病害少。易捕捞。它与其他鱼类、虾蟹混养不仅不争食,而且起到清扫残食、净化水质、改善水体环境的作用,素有“环保鱼”的美称。  相似文献   

13.
转食配合饲料是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培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了找到大口黑鲈幼鱼适宜转食的规格以及转食对幼鱼生理生化的影响, 本研究探讨了摄食丰年虫(Artemia salina)幼鱼转食饲料后, 其存活率、 组织抗氧化酶和消化酶活性及肠道菌群的变化。实验选取了平均体长分别为(1.06±0.02) cm、(2.04±0.03) cm、 (3.02±0.04) cm、(4.05± 0.04) cm、(5.01±0.04) cm 共 5 种规格幼鱼, 设为体长 1 cm、2 cm、3 cm、4 cm、5 cm 组进行转食实验, 统计了幼鱼自然死亡率、存活率和残食率。通过酶活测定方法对比分析了转食前后幼鱼肝脏与肌肉组织的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及胃、肠道和幽门盲囊组织的消化酶活性变化。通过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比分析了转食前后幼鱼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显示: (1) 体长 1 cm 幼鱼转食死亡率、残食率最高, 存活率最低, 分别为 60.31%、 30.85%和 8.84%; 体长 4 cm、5 cm 幼鱼死亡率和残食率为 0, 存活率为 100%, 表明规格越大死亡率和残食率越低, 存活率越高。(2) 转食后肝脏与肌肉的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升高了 86.97%和 16.62% (P<0.05), 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了 58.60% (P<0.05)。(3) 转食对肠道中消化酶活性影响最为显著, 转食后肠道中胰蛋白酶、脂肪酶及淀粉酶活性均显著下降, 分别为 50.11%、40.71%和 42.79% (P<0.05); 胃中胰蛋白酶活性下降了 18.33% (P<0.05), 幽门盲囊中消化酶活性无显著性变化。(4) 转食后肠道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显著下降 (40.91% vs 13.33%), 厚壁菌门(Firmicutes)显著上升(14.03% vs 64.60%); 属水平上转食前优势菌为分支杆菌属 (Mycobacterium, 24.73%)、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 10.25%)和副球菌属(Paracoccus, 10.05%), 转食后优势菌为乳球菌属(Lactococcus, 14.96%)、支原体属(Mycoplasma, 13.55%)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 9.32%); 转食前后共有不同水平的 51 个细菌类群发生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 幼鱼最佳转食规格为体长 3~4 cm, 转食产生的应激反应引起了组织氧化损伤, 降低了消化酶的活性, 肠道优势菌群发生显著的转变。本研究可为提高大口黑鲈幼鱼转食存活率及添加外源辅助消化物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常言道:"养鱼先养水",表明水质对养殖水产品很重要。养殖中华鳖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其摄食、生长与生存,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蔓延,甚至中毒或死亡往往是水质变坏所导致,因此水质在中华鳖养殖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水质物理、化学和微生物因子对中华鳖生产的影响,为无公害养殖者提供一些参考资料。1.水质物理因子1.1水温中华鳖是变温动物,它适宜生长温度为25℃~35℃,最适生长温度为28℃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要食"鱼",而且要食好"鱼",食优质、绿色、安全卫生、健康无公害的"鱼".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15,(10)
对于规模化标准化养猪场而言,提高哺乳仔猪育成率的关键是抓好哺乳仔猪的"三食"、"三关"、"五防"。"三食",即乳食(吃初乳)、开食(诱食)、旺食;"三关",即初生关、补料关、断奶关;"五防",即防压(防止母猪压死初生仔猪)、防冻(防止初生仔猪受冷受冻、引发疾病)、防咬(防止母猪咬吃初生仔猪)、防贫血、防下痢。只有抓好仔猪培育技术,才能提高育成率,培育出早断奶、生长快、体重大、易于育肥的健壮仔猪。文章想对标准化养猪场仔猪培育技术进行探讨,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李文莲 《畜禽业》2013,(2):62-63
<正>草原毛虫属鳞翅目、毒蛾科、草原毛虫属,它是一种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可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阶段。幼虫期采食牧草维持生长发育,主要采食牧草的叶及嫩茎,毛虫喜食含有较高粗蛋白质、粗脂肪和无氮浸出物、粗纤维较低的植物。据测定每条五龄草原毛虫日食鲜草量为0.016g±0.00087g。主要采食莎草科、禾本科植物,尤其喜食嵩草属植物,对畜牧业  相似文献   

18.
贾万臣 《畜禽业》2009,(9):78-79
<正>母猪"产后不食症"不是某一特定的疾病,而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母猪哺乳期间以食欲不振,甚至废绝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病理现象,是母猪哺乳期常见的普通疾病之一。该病一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16,(7)
正耕牛在农耕时代,是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动力,是可再生的农业能源,被誉为"吃草的拖拉机";它为种植业提供大量优质肥料,一头400 kg体重的耕牛年产粪肥10 000 kg之多,相当于氮磷钾肥97.36 kg,无异于一座活的"有机肥料厂",是用地养地的法宝。它役用能力散失后还可以将自己的躯体贡献给人类食、用,真可谓"鞠躬尽瘁。但是这个农民眼中的宝,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耕牛失去了古老的用武之地,养殖效益下滑、养殖数量锐减。  相似文献   

20.
马永华 《畜禽业》2009,(8):65-66
<正>乌骨鸡是我国特有的药用珍禽,以肉、骨、皮具乌而为"药";以营养丰富而为"补";以肉嫩、味美、汤鲜而为"食";以体态玲珑、貌奇而为"观",具有相当高的经济价值,饲养数量与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