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畜禽业》2017,(8):91-92
现代生猪养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随着养猪规模的扩大,当前养殖场老板无限制地追求利益最大化,这就给环境带来了更严重的污染问题。在生猪养殖过程中,为更快地促进生猪的生长发育,在饲料中大量使用含有高铜、铁、锌等金属元素作为生长调节剂,这样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在排泄的粪便中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要正视这个问题,就必须要认清现状,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措施,才能更好地确保生猪养殖的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郑艳 《畜禽业》2012,(11):42-43
<正>养猪业是新罗区农业和农村的支柱产业,对农民增收意义重大。但养猪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也产生一定的污染,影响养猪业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全区规模养猪场污染治理进行全面的调查,总结出三种生猪养殖污染治理模式,通过对这三种生猪养殖污染治理模式机理阐述,适用范围和优缺点比较,力求为规模养猪污染治理提供较好的借鉴。1我区生猪养殖的基本概况1.1我区养猪业地位作用2011年全区生猪养殖产值为20.9  相似文献   

3.
农村规模养猪环境污染与综合治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兵  王熙 《畜禽业》2005,(8):61-62
我市是养猪大市,常年生猪饲养量100万头左右,出栏600多万头,居全省各市首位,其中规模养猪约占整个饲养量的60%以上,由于规模养猪的发展,粪便和污水排放量剧增,养殖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制约了生猪生产的持续发展,为此,我们采取了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促进了我市生猪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胡勇  李兴洪 《畜禽业》2012,(9):43-44
<正>生猪养殖是我国的传统产业,我国存栏的生猪数量占世界1/2强。随着我国生猪养殖方式的不断变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成为发展的方向,但随之而来的是生猪养猪污染的巨大压力不断显现。规模猪场污染治理正成为  相似文献   

5.
生猪养殖是畜牧业的重要分支,是当代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之一,随着现代化技术水平的日渐成熟,生猪养殖的规模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产业链条。但是,规模化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对于周边环境造成了破坏,不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解决规模化生猪养殖的污染成为重要问题。以广西玉林市当地的规模化生猪养殖作为切入点,分析规模化生猪养殖污染的相关问题,提出合理布局、加强监管指导以及提高技术水平等应对措施,旨在推进生猪养殖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17,(12):72-73
<正>近几年来,随着传统畜牧业生产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变,畜禽养殖趋于规模化,但由此带来的养殖污染问题也日显严重,在农业污染源调查中,养殖污染是主要来源,畜禽养殖污染已影响到居民的生活,破坏了生态环境。1畜禽养殖污染的主要表现1.1对空气的污染畜禽粪便排出的恶臭气体造成养殖场周边空气污浊,直接影响周边人畜的健康,其次畜禽粪便还携带大量微生物,能经空气传播,危害人畜安康。1.2对水质污染  相似文献   

7.
《畜禽业》2020,(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养殖业也在崛起,畜禽养殖向规模化发展。但是畜禽养殖过程中,关于畜禽的粪便处理是一大问题,养殖业的规模扩大,导致畜禽的粪便越来越多,如果不能有效处理这些畜禽粪便,就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为了更加有效的利用畜禽粪便,相关工作者想到了把粪便作为饲料,既能够避免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又能够丰富当前的饲料来源。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20,(5)
随着生猪养殖的快速发展,代养猪技术为生猪养殖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但是另一方面,环境污染和疾病等问题也频繁出现,导致生猪养殖场经常出现死亡率高、预防成本也高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则是当前生猪养殖技术的落后和管理水平的不完善,导致养殖效益的直接下降,与此同时不科学的养殖措施也对生猪生长环境造成了污染,环境污染使猪肉质量大大下降。从养殖环境对生猪养殖效益的影响出发,从三个角度论述了该问题,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06,(5):58-58
湖北日报消息,现代化厂房,花园式小区,完整的管网系统将粪便干湿分离,对水清污分流,整个喂料系统自动化,人见不到猪,猪生活在恒温中,其生长状态全由电脑控制。这就是生产”佳佳康”品牌冷鲜肉的武汉市江夏区生猪养殖小区情景。国家农业部官员来江夏考查时评价说,从分散养殖到养殖大户,再到现代化养殖小区,三级跳使江夏完成了生猪养殖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转变,实现了科技化、工业化、标准化,代表了生猪养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畜禽业》2015,(12)
<正>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生猪养殖绿色发展,农业部日前发布了《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转型升级的思路、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到2020年,实现生猪养殖污染基本治理和生猪生产基本稳定。南方水网地区包括珠江三角洲水网区、长江三角洲水网区、长江中游水  相似文献   

11.
衡德茂 《畜禽业》2013,(9):50-52
分析污染制约生猪养殖的问题,综述了循环种养模式和资源化利用化解养殖污染的途径,提出利用优惠政策、项目扶持促进规模猪场标准化改造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畜禽业》2017,(6)
<正>万胜镇地处东坡区西南部,良好的资源禀赋和气候条件为养殖业和种植业提供了适宜的生长条件。生猪产业是万胜镇的主导产业,全镇有适度以上生猪养殖户257户,年出栏生猪8万头。近年来生猪产业在当地有了长足发展,随着生猪产业的快速发展,畜禽养殖污染也日趋严重。万胜镇把环境保护作为重要的民生工作来抓,多举措治理畜禽养殖污染。1调整区域布局,实现产业上档升级过去,万胜镇畜禽面源污染的重点区域主要分布在万胜河  相似文献   

13.
《畜禽业》2021,(3)
现阶段的生猪规模养殖产业正在迅速扩大产业覆盖范围,生猪规模养殖将会给生猪养殖户带来非常明显的经济效益。但是,目前存在某些生猪养殖场由于未能及时、彻底地清理圈舍,进而导致生猪养殖场圈舍环境被污染,甚至造成生猪种群死亡,使生猪养殖户经济效益受损。在此前提下,养殖技术人员要深刻认识到生猪养殖场全面清理的必要性,严格防控生猪疫病蔓延,消除养殖场的规模化环境污染隐患风险。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21,(6)
近些年,我国生猪养猪规模有很大增长,也导致了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生猪养殖形成的废弃物有污染物与投入品的双重属性,经规范化处理、合理应用后能产生多种经济效益。当下国内倡导实现生猪养殖废弃物资源化,是应对生猪养殖污染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掌握区域环境适宜的承载能力,并参照养殖场自体特征设定相配套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冯勐 《畜禽业》2006,(16):26-27
由于集约化养殖水平的提高,规模化养殖场发展迅速,所产生的大量未经处理畜禽粪便被直接排放,成为引起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主要原因。本文综述了畜禽粪便污染的途径,并从减量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两个方面探讨了降低畜禽粪便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17,(12):61-62
近几年来广西的规模化养殖业飞速发展,养猪场的发展变得规模化、现代化,养殖收益大大提高,生猪规模养殖场已经成为了广西未来几年养殖业的主流,也是现代化养殖的必然要求。但是随着养殖场的规模越来越大,养殖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简单分析生猪规模养殖造成环境污染的几大原因,提出相应对策,力求打造出绿色环保、现代化、规模化的生态养殖行业。  相似文献   

17.
相锋  郭芩 《畜禽业》2013,(6):24
<正>近年来,随着畜禽规模化养殖水平的提高,农村畜禽养殖粪便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有的地方将畜禽粪便随意堆放,污水排放到畜禽养殖场周围的沟塘,到了夏天苍蝇满天飞,恶臭扑鼻,脚不能走路,特别是遇到连续雨天,雨水将粪便冲的满地流淌,严重造成了农村环境的污染,有的甚至影响到鱼场,造成大面积的死鱼,给渔民造  相似文献   

18.
冯勐 《畜禽业》2006,(8):26-27
由于集约化养殖水平的提高,规模化养殖场发展迅速,所产生的大量未经处理畜禽粪便被直接排放,成为引起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主要原因。本文综述了畜禽粪便污染的途径,并从减量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两个方面探讨了降低畜禽粪便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标准化规模养殖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内容,是生产安全环保绿色食品和提高畜牧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根本措施,也是解决污染问题,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有效途径。但是,在冕宁县生猪标准化建设中,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1存在问题1.1生猪养殖规模小,良种率低,标准化程度低冕宁县生猪规模养殖比重偏小,尤其是出栏1000头以上的大、中型生猪规模养殖场数量少,规模养殖比重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16,(7)
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殖的发展,畜禽养殖业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生猪、奶牛等主要畜禽生产集中度明显提髙,区域生产格局已基本形成。但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加剧、农业污染减排难度増大等问题已严重制约畜禽养殖产业的持续发展。不合理的畜禽养殖布局和污染治理模式已严重阻碍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和农业污染减排工作的顺利推进,如何解决养殖污染带来的危害已成为了我国当前养殖行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