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茎柔鱼(Dosidicus gigas)资源丰富,约占我国远洋鱿钓总产量的50%以上,角质颚形态稳定,在头足类的种类、种群划分中有着重要意义。根据2017年2-4月调查期间赤道海域采集到的茎柔鱼角质颚样本,观测分析其角质颚形态特征、茎柔鱼个体生长对角质颚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雌、雄个体间角质颚的各形态参数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雌性个体的角质颚大于雄性个体;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可以选用上脊突长(upper crest length,UCL)代表赤道茎柔鱼角质颚的形态特征,并且可以做为茎柔鱼个体大小的估算;对不同胴长和性腺成熟度与角质颚上脊突长(UCL)的生长关系进行分析,显示随着胴长的增大和性腺的发育,茎柔鱼雌、雄个体角质颚上脊突长(UCL)也逐渐增加,角质颚逐渐增大。因此,根据角质颚上脊突长(UCL)的长度对茎柔鱼的胴长及生长情况进行判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角质颚是头足类重要的硬组织,被用于估算其个体大小及其生物量等。根据2009~2014年中国鱿钓船在秘鲁外海(79°22'W~84°30'W、10°00'S~18°16'S)采集的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样本,提取出1 346ind茎柔鱼的角质颚,并对角质颚的形态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角质颚的形态特征参数与胴长、体重和日龄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雌性个体角质颚各形态参数的平均值均大于雄性个体,在角质颚12个形态参数中,上喙长(UHL)、上脊突长(UCL)、上侧壁长(ULWL)、下脊突长(LCL)、下侧壁长(LLWL)、下翼长(LWL)与胴长、体重、日龄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胴长与角质颚各形态参数的关系在雌、雄个体间的差异性均显著(P0.05),体重、年龄与角质颚各形态参数的关系在雌、雄个体间的差异性均不显著(P0.05)。角质颚各形态参数与胴长、日龄之间呈线性关系;除上侧壁长外,角质颚的其它形态参数与体重之间呈幂指数关系。主成分分析认为,第一主成分解释上、下角质颚形态的贡献率分别为95.69%和95.11%,在上角质颚和下角质颚的形态参数中,载荷系数最大的形态参数分别为上脊突长和下侧壁长。研究认为,上述关系式的建立可以用于茎柔鱼的个体大小、生物量和日龄的估算。  相似文献   

3.
个体生长对秘鲁外海茎柔鱼角质颚形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研究个体生长对茎柔鱼角质颚形态变化的影响,本研究根据2009–2014年中国鱿钓船在秘鲁外海(79°22′~84°30′W、10°00′~18°16′S)采集的茎柔鱼样本,提取出1208尾茎柔鱼的角质颚,对角质颚的12项外部形态进行测量,并利用角质颚微结构的生长纹来估算茎柔鱼的日龄,采用方差分析法(ANOVA)分析了不同胴长组、不同日龄组以及不同性成熟阶段角质颚主要外部形态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角质颚各形态参数在雌、雄个体间的差异性极显著(P0.01),且雌性个体的角质颚大于雄性个体。最小显著差多重比较法(LSD)结果显示,在不同胴长组、不同日龄组和不同性成熟阶段,雌、雄个体角质颚的生长存在差异,相同性别个体角质颚不同部位的生长也不同;在胴长大于400 mm、雌性个体大于300日龄、雄性个体大于250日龄以及性腺成熟度在Ⅲ期以后时,角质颚的生长较为缓慢。研究表明,个体大小、日龄和性成熟对茎柔鱼角质颚的形态变化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茎柔鱼耳石和角质颚微结构及轮纹判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为了研究耳石和角质颚微结构在茎柔鱼年龄鉴定中的应用,实验根据2013年7—10月中国鱿钓船在秘鲁外海(79°57’~83°24’W、10°54’~15°09’S)采集的茎柔鱼样本,提取出39尾茎柔鱼的耳石、上角质颚和下角质颚,对其微结构进行分析,并对微结构的生长纹进行计数及其差异性比较。结果显示,角质颚微结构头盖背侧区域的生长纹较为完整,通过观察头盖背侧边缘的生长纹可以消除喙部被腐蚀所产生的影响;下角质颚与上角质颚的微结构十分相似,均具有喙部纵向生长纹和喙部截面纵轴,然而,在形态和色素沉着等方面又有所不同。分析认为,耳石轮纹数与上颚轮纹数、耳石轮纹数与下颚轮纹数以及上颚轮纹数与下颚轮纹数均呈线性相关关系,并且直线的斜率与1差异性不显著(P>0.01),相关系数均接近1。研究表明,上、下角质颚微结构均能较好地估算茎柔鱼的日龄,角质颚可被用于头足类年龄与生长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北太平洋东部柔鱼群体角质颚生长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质颚是头足类重要的硬组织,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信息。本文根据2010年5~6月和2012年5~7月我国鱿钓船在北太平洋海域(170°E~172°W、38°N~41°N)采集的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样本,对柔鱼东部群体的角质颚形态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利用耳石推测的柔鱼日龄建立其生长方程。主成分分析认为,上头盖长(UHL)、上脊突长(UCL)和上侧壁长(ULWL)为柔鱼上颚的主要形态参数,下喙长(LRL)、下喙宽(LRW)和下侧壁长(LLWL)为柔鱼下颚的主要形态参数。AIC(Akaike’s information criterion)准则认为,6项角质颚主要参数与日龄的关系均以自然对数建立的生长方程为最适。分析发现,上颚生长方程的系数均大于下颚,说明上颚的生长速度大于下颚,而喙部生长方程的系数相近且最小,说明喙部生长速度较慢;上下颚比较发现,上颚头盖脊突较下颚的生长快,而喙部和翼部的生长相似。  相似文献   

6.
印度洋西北海域鸢乌贼角质颚长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4~2005年我国鱿钓渔船对印度洋西北海域鸢乌贼资源调查期间采集的103个鸢乌贼角质颚和60枚耳石样本,分析了角质颚长度特征,并与鸢乌贼胴长、体重和日龄建立了关系。结果显示,角质颚长度与胴长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与体重呈极显著的指数相关;角质颚各部长度随着鸢乌贼日龄增加逐步增大,上、下颚头盖和脊突生长较快,喙部和翼部生长较慢;上颚头盖和脊突较下颚头盖和脊突生长快;上颚翼部呈幂函数生长,上、下颚其余各部均呈线性生长。  相似文献   

7.
陆化杰  陈新军  刘必林 《水产学报》2013,37(7):1040-1049
角质颚是头足类重要的硬组织,广泛用于头足类分类及资源量估算等研究中。根据2010年中国鱿钓船在西南大西洋海域采集的2 916对阿根廷滑柔鱼角质颚样本,对角质颚12项外部形态参数进行测量,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以角质颚的上头盖长(UHL)、上脊突长(UCL)、上翼长(UWL)、下头盖长(LHL)、下脊突长(LCL)和下翼长(LWL)作为角质颚各区外部形态变化的特征指标,以头盖长和脊突长之比(HL/CL)、喙长和脊突长之比(RL/CL)、喙宽与脊突长之比(RW/CL)、侧壁长和脊突长之比(LWL/CL)、翼长和脊突长之比(WL/CL)分别作为角质颚各区外形变化的指标,利用方差分析(ANOVA)和最小显著差多重比较法(LSD)研究不同性别、性腺成熟度和胴长范围对角质颚各区生长和外形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性别间UHL、UCL、UWL、LHL、LCL和LWL的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相同性别不同性腺成熟度、不同胴长范围内的UHL、UCL、UWL、LHL、LCL和LWL的变化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不同性别、不同性腺成熟度和不同胴长范围间上、下颚的HL/CL、RL/CL、RW/CL、LWL/CL、WL/CL的变化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其值基本恒定,上、下颚分别为78.04%、22.46%、17.28%、81.41%、23.07%和50.69%、43.31%、41.13%、144.98%、93.68%。研究表明,不同个体对阿根廷滑柔鱼角质颚外部形态变化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西南大西洋公海阿根廷滑柔鱼角质颚色素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方舟  陈新军  李建华 《水产学报》2013,37(2):222-229
根据2010年1-3月中国鱿钓船采集的阿根廷滑柔鱼样本(胴背长范围为166 ~266 mm),提取出264对角质颚(雌性143对,雄性121对),测定下头盖长(LHL)、下脊突长(LCL)、下喙长(LRL)、下喙宽(LRW)、下侧壁长(LLWL)、下翼长(LWL)等6个形态参数,按角质颚色素沉积等级0~7级进行了划分,分析阿根廷滑柔鱼角质颚色素变化,及其与个体生长、性腺成熟度以及角质颚生长等因素的关系.分析认为,1-3月阿根廷滑柔鱼角质颚色素沉积以3级为优势,占总样本的35.98%.色素沉积的平均等级总体上随着月份推移而增加.胴背长与体质量随着色素沉积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相关关系显著(P<0.01).雌雄个体的性腺成熟度与角质颚色素沉积等级的关系有差异,其中雌性个体的色素沉积等级与性成熟度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雄性个体则不显著(P>0.05).角质颚各外部形态参数与色素沉积等级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差异,其中与LHL、LLWL、LWL关系显著(P<0.01).  相似文献   

9.
基于耳石和角质颚微结构的中国枪乌贼年龄与生长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枪乌贼(Uroteuthis chinensis)是我国近海头足类渔业的重要物种,为研究中国枪乌贼的耳石和角质颚在其年龄鉴定中的应用,根据2016年4月南海北部陆架区采集的中国枪乌贼样本,对其耳石和上角质颚的微结构进行观察,并建立基于角质颚和耳石的日龄与胴长的关系。结果显示,胴长与角质颚和耳石的日龄呈线性关系;耳石和角质颚生长纹相似,由明暗相间的环纹组成,但耳石的生长纹较上角质颚生长纹清晰,在耳石和角质颚上均发现有日轮和亚日轮,且都有标记轮,但耳石标记轮比角质颚标记轮多样。耳石轮纹和角质颚轮纹与胴长都呈线性相关关系。研究对比两者表明,角质颚微结构上生长纹会出现叠加沉积导致其轮纹数不完整,而且中国枪乌贼个体小,生长纹叠加多,更加难以观察,因此,耳石更适合作为中国枪乌贼的年龄鉴定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
角质颚是头足类重要的硬组织之一,经常被用于研究头足类的年龄与生长、种群结构和资源评估等。根据2019年3—5月中国灯光罩网渔船在西北印度洋调查生产期间采集的1009尾鸢乌贼样本,测量了260对鸢乌贼角质颚外部形态参数,结合日龄,对西北印度洋鸢乌贼角质颚的微结构及其外部形态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西北印度洋鸢乌贼角质颚上颚喙部截面有明显的生长纹,头盖区的生长纹较为清晰。协方差分析表明,角质颚外形特征参数、相对尺寸与日龄间均不存在性别间显著差异。赤池信息准则(AIC)显示,除上头盖长 (UHL) 外,所有外形特征参数与日龄的生长关系均以线性函数关系为最适,而UHL与日龄的关系则以对数函数为最适。所有特征参数的相对尺寸均随日龄的增加呈减小趋势,且变化趋势基本相同。6项外形特征参数的绝对生长率和相对生长率整体呈减小趋势,其中,上侧臂长 (ULWL) 和下翼长 (LWL) 的绝对生长率在181~210 d处达到峰值,而上脊突长 (UCL)、UHL、下侧臂长 (LLWL) 和下脊突长 (LCL) 的绝对生长率在211~240 d处达到峰值,所有参数的相对生长率均在181~210 d处达到峰值。本研究为后续利用角质颚研究鸢乌贼的年龄生长、群体划分和生活史等渔业生物学奠定基础,为科学开发该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富山武装乌贼个体发育期角质颚表型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质颚作为头足类重要的硬组织,记录了其丰富的个体生长信息.在西北太平洋海域,富山武装乌贼(Enoploteuthis chunii)是众多海洋哺乳动物和鱼类的食饵,掌握角质颚的生长变化规律不仅有助于了解其个体发育期摄食生态的变化,还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2019年3月和9月于西太平洋海域采...  相似文献   

12.
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耳石微结构及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我国鱿钓船2007、2008和2010年在西南大西洋作业期间采集的3462尾阿根廷滑柔鱼样本(其中2007年308尾、2008年262尾、2010年2 892尾),测量了491枚耳石外部形态参数和耳石重量(雌性274枚、雄性217枚),结合耳石的日轮,对耳石微结构及其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阿根廷滑柔鱼耳石的生长纹由明暗相间的环纹组成,耳石中心为黑色,呈水滴形;从核心到侧区边缘,轮纹宽度由窄至宽,亮度由明至暗;侧区到北区边缘,轮纹则由宽至窄,亮度由暗至明。根据生长纹的宽度和颜色的明暗,可将整个耳石分为3个区域,即后核心区、暗区、外围区。不同群体间耳石总长(TSL)和最大宽度(MW)的生长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性别间无差异。冬季产卵群TSL和MW的生长适合用线性函数表示,秋季产卵群则适合用对数函数表示。耳石重量(SW)的生长存在群体和性别间差异,冬季产卵群雌、雄个体SW的生长分别适合用幂函数和指数函数表示,秋季产卵群则分别适合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表示。两个群体的TSL、MW、绝对生长率和相对生长率都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而SW的绝对生长率则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相对生长率则随着年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同一年龄段内冬季产卵群的绝对和相对生长率基本上都大于秋季产卵群,雌性个体的绝对和相对生长率要大于雄性个体。  相似文献   

13.
角质颚是头足类重要的摄食器官,是研究头足类摄食生态的重要材料.为研究北方拟黵乌贼角质颚色素沉积特性,根据2018年9-11月中国鱿钓船在西北太平洋生产调查期间采集的268尾北方拟黵乌贼样本,对其渔业生物学数据进行测定,对其角质颚色素沉积等级进行划分,分析色素沉积等级是否存在性别间差异,并拟合色素沉积等级与胴长、体质量和...  相似文献   

14.
选取连续3年选育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群体作为选育群体(SP),选育群体与引进的凡纳滨对虾群体的杂交F1代群体(HP),探究了这2个群体在低温条件下的生长性能及遗传多样性的差异.结果显示,在生长性能方面,HP群体与SP群体的平均体重分别为(13.18±3.65)g和(12.20±3.14)g,变异系数(CV)分别为27.69%和25.74%.HP群体的体重和其他可测量性状的平均值均大于SP群体.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表明,2个群体体重(BW)和第3腹节宽(TASW)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HP群体的特定增长率(SGR)和绝对增重率(AGR)分别为(5.09±0.61) %/d和(0.26±0.60) g/d,SP群体的SGR和AGR分别为(4.94±0.57) %/d和(0.24±0.63) g/d,HP群体的SGR和AGR均极显著高于SP群体(P<0.01),表明HP群体相对于SP群体有着明显的生长优势.在遗传多样性方面,HP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7.9)略高于SP群体(Na=7.6).HP群体和SP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63和0.62,均为高度多态.2个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492(HP群体)和0.483(SP群体),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675(HP群体)和0.663(SP群体),HP群体的He和Ho均略高于SP群体,表明HP群体相比SP群体有着更加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分析表明,2个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1556,表明群体间遗传分化水平显著.  相似文献   

15.
根据厄尔尼诺年春季(2016年3—5月)我国灯光罩网渔船在中国南海中沙群岛海域生产调查期间采集的572尾鸢乌贼样本,对其渔业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厄尔尼诺现象对鸢乌贼渔业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厄尔尼诺年间雌性鸢乌贼胴长范围为59.5~207.5 mm,优势胴长组为90~150 mm,占样本总数的66.24%;雄性胴长范围为56.5~236.5 mm,优势胴长组为60~120 mm,占样本总数的78.81%,雌雄样本优势胴长存在显著性差异。雌性样本体质量范围为7~318 g,优势体质量组为20~140 g,占样本总数的70.18%;雄性体质量范围为7~381 g,优势体质量组为0~80 g,占样本总数的92.14%。雌性鸢乌贼净重比例范围为46.59%~86.67%,平均为70.19%;雄性为42.86%~91.11%,平均为73.12%。不同性别间鸢乌贼胴长与体质量、胴长与净重的生长关系存在显著性差异:雌性胴长与体质量、净重的生长均最适合用幂函数表示,而雄性则均适合用指数函数表示。全部鸢乌贼样本的性别比例为41.43∶58.57,雄性样本多于雌性样本;雌雄样本的性成熟度主要以Ⅰ期和Ⅱ期为主,分别占样本总数的61.7%和85.79%。样本胃饱满度以0~2级为主,胃含物主要包括头足类、中上层鱼类、软体动物以及甲壳动物等。厄尔尼诺年间中沙群岛海域的平均表温较上一年度偏低0.213°C,可能会对该海域鸢乌贼的渔业生物学特性产生影响,使其个体变小。  相似文献   

16.
The study investigated the growth performance of abalone from juvenile to marketable size in a commercial-scale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 The rearing system consisted of 12 raceways (4.0 × 0.8 × 0.6 m) with a protein skimmer and a submerged biofilter for juveniles and 10 raceways (6.6 × 1.3 × 0.6 m) with a protein skimmer and a trickling biofilter for on-growing. Sea mustard (Undaria pinnatifida) and kelp (Laminaria japonica) were fed to the abalone. The total weight of abalone in the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 at the juvenile stage increased from 22.0 kg (average shell length 24.5 mm) to 75.5 kg (average shell length 42.5 mm) after 180 days. Feed conversion ratios increased slightly from 13.7 for the first 90 days to 16.3 thereafter. The shell growth rate of juvenile abalone between 24.5 mm and 34.8 mm was 3.4 mm month−1, while for juveniles between 34.8 mm and 42.5 mm it was 2.6 mm month−1. The total weight of abalone in the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 for the on-growing stage increased from 100.0 kg (average shell length 44.0 mm) to 433.3 kg (average shell length 72.7 mm) after 570 days. The feed conversion ratios for the first 173 days, the next 320 days, and the last 570 days were 19.6, 22.1, and 24.8, respectively. The growth rate of the average shell length during the on-growing period was 1.5 mm month−1. Total ammonia nitrogen (TAN) concentrations were stabilized below 0.12 mg l−1 in the juvenile recirculating system and 0.14 mg l−1 in the on-growing recirculating system after conditioning of the biofilters.  相似文献   

17.
1997年6月~1998年5月用现场方法测定了烟台四十里湾海区栉孔扇贝Chlamys(Azumapecten)farreri肥满度和生长率与TPM(总颗粒物质)和POM(颗粒有机物)现存量、饵料质量(POM/TPM,Q)、栉孔扇贝同化率(AE)和同化量(AR)的关系。结果表明:(1)TPM对软体部干重的瞬时生长率IGR-并没有影响,而对于干贝指数IA、干内脏指数IV以及壳高的瞬时生长率IGR1却有明显的影响,其中,IA和IV与TPM呈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IA=5.2149(TPM)0.2478,IV=5.262(TPM)0.4405,而IGR1与TPM呈负相关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IGR1=6.0756(TPM)-2.436;(2)POM对于栉孔扇贝所有的肥满度指标和瞬时生长率指标均有明显的影响,并且都呈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IA=6.1278(POM)0.2749,IV=7.1837(POM)0.6086,IGR1=0.1160(POM)1.8586,IGR2=0.1708(POM)2.4994;(3)Q对IV没有明显的影响,而对于IA以及所有瞬时生长率指标都有明显的影响,回归方程分别为IA=8.2881(Q)0.3211,IGR1=1.8428(Q)1.7807,IGR2=6.4216(Q)2.0404;(4)AE只对IA和IGR1有显著影响,回归方程分别为IA=20.7280(AE)-0.3137,IGR1=0.0068(AE)1.1193,AE对于IV和IGR2并没有明显影响;(5)AR对于栉孔扇贝的肥满度和瞬时生长率指标都有显著影响,并且都呈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IA=7.0289(AR)0.2052,IV=9.1800(AR)0.2868,IGR1=0.5357(AR)1.0351,IGR2=1.5236(AR)1.0386。  相似文献   

18.
秘鲁外海茎柔鱼肌肉组织的能量积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能量积累是表征生物体身体能量储备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寿命短、生长快且终生一次繁殖的头足类属种的表征作用尤显重要。本实验根据我国远洋渔业鱿钓渔船于2014年6-8月在秘鲁外海(10?26?S~17?17?S,79?17?W~82?39?W)作业期间随机采集的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样本173尾(雌性107尾,雄性66尾),利用数学统计方法和组织能量密度测定技术,分析了该柔鱼个体的体重-胴长生长和胴体、足腕、尾鳍等肌肉组织的能量密度及其能量积累过程。结果显示,茎柔鱼雌雄个体的胴长、体重分别为(262.12±38.33)mm、(541.69±251.69)g,以及(251.37±31.90)mm、(449.78±179.99)g;雌雄个体的体重-胴长生长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雌雄个体肌肉组织能量密度均以胴体的为最高,分别为(20.56±1.12)k J/g和(20.67±0.76)k J/g;足腕次之,分别为(20.09±1.25)k J/g和(19.95±0.87)k J/g;尾鳍最低,分别为(19.92±1.05)k J/g和(19.63±0.96)k J/g;同一组织雌雄个体间的组织能量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胴体、足腕、尾鳍等组织间的能量积累差异性显著(P0.05),胴体是最大的能量积累单元。其中,雌性个体胴体、足腕、尾鳍三组织的能量积累占比分别为63.14%、25.23%和11.63%;雄性个体的分别为65.89%、22.91%和11.20%。此外,胴体、足腕、尾鳍肌肉组织的能量随着个体生长积累显著(P0.05),并且这些肌肉组织的能量积累自低纬度向高纬度海域显著增加(P0.05),表明秘鲁外海茎柔鱼肌肉组织的能量积累过程是一个索饵育肥及其生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