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正火热的"三夏"已经落幕。据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消息,截至6月17日,全国已收获冬小麦3.05亿亩,机收率达97%,其中黄淮海地区小麦机收率、玉米机播率分别达99%、93%,均创历史新高。另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夏粮生产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281万吨(2856亿斤),比2019年增加120.8万吨(24.2亿斤),增长0.9%。其中小  相似文献   

2.
2012年全国"三夏"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会战5月31日从安徽省正式启动,由南向北依次推进。截至6月20日,全国收获小麦2120万hm~2(3.18亿亩),超过小麦应收面积的90%;其中机收面积1880万hm~2(2.82亿亩),机收水平近90%。至此,全国小麦跨区机收会战基本结束,历时21天。本刊记者联络各大企业,通过特约记者、通讯员队伍,将服务于"三夏"这场没有硝烟的"大会战",全景呈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三夏"小麦跨区机收大会战自5月28日启动以来,由南向北快速有序推进,鄂、豫、皖、苏、鲁、冀、陕等冬小麦主产区相继告捷。截至6月19日,全国已收获冬小麦3.1亿亩,全国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基本结束,机收比例达95.5%,再创历史新高。各地夏种迅速压茬展开,全国已机播夏玉米1.45亿亩,机播比例超过82%。机械化高效生产方式有力地保障了夏粮颗粒归仓、秋粮适时播种,为全年粮食丰收赢得主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购机补贴政策的持续实施和农机工业的强劲发展,山东省乃至全国的小麦联合收割机保有量大增。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10年底,小麦联合收割机社会保有量已突破60万台。2011年麦收,山东省5390万亩小麦,机收率已超过了97%,全省小麦机收作业高峰时,小麦联合收割机达14万台。小麦联合收割机趋向饱和,机收市场竞争如此激烈,对企业和机手来说是否意味着再投资小麦收割机已无"钱途"?新形势下怎样,在激烈的竞争中抢金夺银呢?机收市场:竞争虽激烈仍有利可图据有关部门统计,2011年全国收获小麦3.29亿亩,  相似文献   

5.
数字     
正历时25天完成收获全国93%的冬小麦面积截至6月22日,全国已收获冬小麦3.13亿亩,其中机收面积3.07亿亩,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等省麦收进度均过九成半,已进入扫尾阶段,标志着2021年"三夏"大规模小麦机收基本结束。今年"三夏"大规模小麦机收于5月29日启动,历时25天左右完成了收获全国93%的冬小麦面积。各地充分发挥"三夏"农机数量充足、装备效率提升和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主力军作用,战晴天、抢阴雨,努力做到人歇机不歇,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农机部门组织142.7万台农业机械投入当前的抗旱,油菜、小麦抢收和中稻抢插。据统计,到5月30日,全省小麦、油菜机收基本结束,小麦机收水平创历史新高,油菜机收水平继续领先全国。今年三夏,全省投入联合收割机5.7万台,抢收小麦1309万亩,比去年增加51万亩,机收率达86%。  相似文献   

7.
日前,河南省7890万亩小麦基本收获完毕,省内大规模机收会战圆满结束.共完成小麦机收面积7540万亩,机收率达95.6%,同比提高近1个百分点.全省小麦自5月26日起全面收割,到6月13日基本结束,历时19天.虽然今年河南省小麦全面开割时间比往年推迟3天,由于各职能部门通力配合,机械装备充裕,油料供应充足,麦收结束时间与过去相当.  相似文献   

8.
《河北农机》2011,(3):71-71
截止到6月下旬,我省小麦机收全部结束,全省共完成小麦机收面积3624.06万亩,机收率98%,小麦实现连续8年丰收。完成秋粮播种面积3239.46万亩,占计划播种面积的97%,机播率95%。  相似文献   

9.
正一、机声隆隆,夏收正酣5月下旬以来,黄淮海小麦主产区由南向北梯次进入集中收获期,全国"三夏"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全面展开。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消息,全国将投入1650万台各类农机,充分保障夏收夏种顺利进行,其中小麦联合收割机超过60万台,参与跨区机收的机具约25万台,预计今年冬小麦机收率、夏玉米机播率分别达到97%、94%以上。在如今的"三夏"大忙中,机械化收割、农机新技术的使用,帮助农民告别了传统的手工劳作,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全国小麦跨区机收大会战5月27日从黄淮、江淮地区启动,由南向北梯次推进,总体进展顺利。截至6月20日,安徽、河南、江苏、山东、河北等五大小麦主产区相继告捷,全国已完成小麦收获面积3.2亿亩,小麦机收水平达到92.2%,大规模"三夏"小麦跨区机收工作基本结束。在这场大会战中,农机作为主力军,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亮点  相似文献   

11.
今年全国大规模的三夏小麦跨区机收会战于5月26日从河南省驻马店拉开帷幕,由南向北逐步推进。至6月22日,安徽、江苏、河南、山东、河北等小麦主产区的机收工作相继告捷,全国已收获小麦3.2亿多亩,超过夏收小麦面积的91%;其中机收面积近  相似文献   

12.
<正>一年一度的"三夏"小麦跨区机收大会战,自5月26日启动以来,由南向北快速有序推进,鄂、豫、皖、苏、鲁、冀等主要冬小麦产区相继告捷。截至6月18日,全国已收获冬小麦3.17亿亩,进度过九成半,全国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基本结束,比去年同期提早1天;机收比例达95%,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机械化小麦收获、秸秆处理、玉米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等绿色高效生产方式广泛推行,安徽、山东、河北等省  相似文献   

13.
动态     
正"三夏"跨区机收圆满结束今年全国"三夏"小麦跨区机收大会战自5月26日从江淮、黄淮主产区启动,由南向北梯次推进,总体进展顺利。截至6月19日,湖北、安徽、河南、江苏、陕西、山东、河北、山西等小麦主产区相继告捷,全国已收获冬小麦3.2亿亩,超过应收面积95%,标志着全国大规模"三夏"小麦跨区机收结束。受超强厄尔尼诺影响,今年入汛以来我国极端灾害性天气频发,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河南等  相似文献   

14.
<正>2019年"三夏"小麦机收大会战自5月28日启动以来,装备保障有力、组织调度有效、机具流动有序,天气总体晴好,麦收由南向北快速推进,鄂、豫、皖、苏、鲁、冀、陕等冬小麦主产区相继告捷。截至6月18日,全国已收获冬小麦3亿亩,大规模小麦机收基本结束,机收率达96%,创历史新高。从曾经"黄金铺地、老少弯腰"到如今"只闻机器响、不见人奔忙",农业机械化部队让"三夏"生产变得越来越高效、越来越从容。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  相似文献   

15.
当前,全国"三夏"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基本结束,夏种工作正全面展开。5月30日,全国"三夏"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会战从河南启动,由南向北梯度推进,安徽、江苏、河南、山东、河北和陕西等主产区相继告捷。6月23日,全国已收获小麦2193.3万hm2,其中机收面积1920万hm2,机收比例87.8%,较上年的86.1%提高了1.个百分点。与往年相比,今年全国"三夏"小麦跨区机收呈现"三平三提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12004年山东省小麦机收情况山东省4660多万亩小麦于2004年6月22日全部收割完毕。据统计,今年全省参加小麦收割作业的收割机共9.42万台,日上阵量最高达6.89万台。全省完成小麦收割面积4665.62万亩,其中机收面积4247.83万亩,机收率达91.05%。机收面积中,联合收割机收割3559.72万亩,占机收面积的83%。今年全省小麦长势良好,是一个丰收之年,虽麦收期间各地出现不同程度的阴天或阴雨天,但由于大量收割机投入作业,充分发挥了农业机械的巨大作用,保证了今年小麦丰产丰收。除作业机具多之外,今年我省小麦机收还呈现出以下特点。1.1领导越来越重视在…  相似文献   

17.
<正>去年"三夏",利津县14.5万亩小麦仅用8天就全部收割完毕,全县小麦机收率达99%,比往年缩短10天,从小麦收割到玉米播种仅用了10天,节省开支300余万元,其中65%的作业量由农机专业合作社完成。去年"三秋",利津县组织调度220余台玉米联合收割机、1200余台拖拉机、560台小麦播种机参与作业,机收玉米25万亩,机收率达90%以上,机播小麦27万  相似文献   

18.
<正>2010年全国"三夏"小麦机收会战自6月1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启动以来,由南向北逐步推进,安徽、江苏、河南、山东、河北等小麦主产区的机收工作相继告捷。截至6月24日晚,全国已收获小麦3.14亿亩,超过小麦应收面积的92%;其中机收面积2.7亿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全国小麦收获进度过半,大规模的小麦跨区机收正在黄淮海平原展开,并由南向北加快推进。截至6月15日,全国已收获小麦1.85亿亩,其中机械收获1.47亿亩,麦收进度达到54%,当日投入41.4万台联合收割机参加抢收,日机收面积2700万亩。各小麦主产区相继进入小麦机收高峰,其中:湖南、湖北麦收已结束,河南省已收获6250万亩,进度79%;安徽省已收获小麦2779万亩,进度78%;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6月22日,我省4660多万亩小麦全部收割完毕。麦收期间,全省日上阵机具最高达139万台套,联合收割机6.89万台;完成小麦机收面积4247.83 万亩,机收率达91.05%,其中联合收获面积3559.78万亩,占机收面积的83%,比上年增长7.3个百分点。其主要特点:一是领导重视。麦收初期,韩寓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