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铭华 《农业考古》2002,(2):151-151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一朵奇葩的茶文化 ,得到社会的重新认识和推崇 ,由此兴起了上海茶文化热潮。 1 991年 7月 ,上海首家集茶文化、茶经济于一体的茶艺馆———宋园茶艺馆的建立 ,为茶文化活动的开展增添了新的内涵。 1 992年 8月 ,“宋园”建立了上海第一支以小学生表演茶艺为主体的苗苗茶艺队 ,也是当时全国第一支少儿茶艺队。以后逐渐形成了以上海黄浦、闸北和浦东为基础 ,以上海市黄浦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为培训基地的少儿茶艺活动中心。上海市教委还专门组建了上海市中小学茶艺教研组 ,在上海的中小学中开…  相似文献   

2.
<正>茶艺,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并在茶艺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与茶艺相关的表演活动,即茶艺表演。在茶艺表演中,由于茶艺表演主要是以手势和面部表情为主,因此,茶艺表演就有了较强的肢体语言表达的形体美学特征。因此,本文通过分析茶艺表演中的动作,即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及情境结合的肢体语言,进一步探讨这些肢体语言的审美,从而为茶艺表演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前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3.
从神农尝百草而发现了茶到现在,中国人对茶的认知已经延绵了6千年左右。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茶文化热渐渐兴起,随之复兴的还有茶艺。“茶艺”是个新名词,古书中有“艺茶”一词的记载,意思却为种茶、做茶之技术。现在的“茶艺”,源于中国“古茶道”,在唐代兴起后,于宋、元、明、清各朝,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茶艺,就是研究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术和如何品好一杯茶的艺术,即是关于泡好一壶茶与品好一杯茶的技能和艺术。∞,茶艺表演,是可以在舞台或特定场合表演的茶叶冲泡技艺和品饮艺术,既是技术的成果又是艺术的作品,以一定的规范和程序进行不同茶类的冲泡和品饮,并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在茶艺表演的作品编创中,要综合考虑茶艺的技术含量和艺术美感,即冲泡技艺的技术要求和表演过程的美学意境。因此,编创一个好的茶艺表演作品,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去考虑是否紧扣主题和具有审美价值:物质要素(茶的品质特点、水的品质要求、茶具的配套与选择)、意境与主题要素(环境要求、茶席布置、背景音乐)、茶艺程式要素、茶艺师素质要素、茶文化内涵要素。2010年第四届“广东省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之个人赛冠军作品为《玉茶言德》,现以该作品的编创构思与实践体会实例,谈谈茶艺作品编创表演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4.
最早期现身于隋唐时期的茶艺文化已经流传已久,其在元宋时期得到迅速发展,又在明清走到了鼎盛时期,茶艺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成功将书法、音乐、舞蹈、绘画等众多艺术形式结合进来,也因而能够在欣赏茶艺主体艺术美感的同时感受到来自形体、环境等多方面带来的美学体验。然而实际表演中依然存在部分茶艺表演人员的艺术素质不到位、对表演中涉及到的文化、经济等不能切实领会等问题,因此撰文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5.
10月14日-17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在北京举行,江西南昌女职学生表演的茶艺荣获茶艺大赛最佳表演奖.这个被誉为"中国茶艺师摇篮"的学校,校长是著名茶文化专家陈文华的夫人程光茜.陈文华,第八、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考古专家、茶文化专家,他致力于研究茶文化,创造了很多个"第一":创办了第一本研究茶文化的学术刊物《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开辟了"中国茶文化第一村";在全国开设了第一个茶艺专业.他因在茶文化研究领域的独特地位,为爱茶人士所景仰.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 )由韩国中华茶文化研究会会长李根柱先生率领的韩国茶文化访问团一行三人 ,10月 30日在武汉进行了茶文化考察与交流。下午在卓刀泉茶艺山庄举行欢迎仪式。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谢百成、副会长李继荣、欧阳勋、许德光、秘书长石爱发以及武汉立新公司董事长、卓刀泉茶艺山庄主任傅廷跃等 ,亲切会见了访问团全体成员 ,对韩国朋友专程来湖北进行茶文化交流考察表示热烈欢迎。会见后 ,韩国朋友首先由李根柱会长于陆羽堂表演了中国清代的皇宫茶艺 ,整个表演以传统的阴阳五行和十二干支为序 ,通过洁具、置茶、冲茶、分杯等程序…  相似文献   

7.
三月二十七日晚,参加第二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的来自日本、台湾和湖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的五个茶道茶艺表演团汇集湖南常德市桃林宾馆的歌舞厅,表演了东方独特的综合性传统文化——茶艺茶道茶礼。那扶桑之国和祖国宝岛台湾茶文化的魅力,使满厅观摩者如痴如醉。  相似文献   

8.
范增平先生1988年6月首次来大陆在上海与陶艺大师许四海先生公开谈论和表演茶艺,从此打开了海峡两岸茶艺交流的大门,至今已经整整二十周年了.20年间,范增平先生两岸穿梭,往返上百次,为振兴中华茶文化奔走呼号,不遗余力,为两岸民间文化交流和茶艺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与很多大陆各界人士和茶艺工作者、爱好者建立了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9.
历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简介1994年4月17日首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开幕式在闸北公园举行,节中有闸北公园游园活动,中国“当代茶圣吴觉农在上海”陈列室揭牌仪式,茶文化研讨会,茶艺表演交流,宋园茶艺荟萃,茶趣征文,经贸展销,风情旅游等。前来参加茶文化节的海外...  相似文献   

10.
茶艺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是茶文化中最具特征性、最富感染力的成分。本文所指茶艺仅限于人们饮用茶叶过程展示的相关技艺的范畴,它伴随着茶文化的兴盛而发生、茶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体现其价值。当代茶艺勃兴虽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或市场基础,但导致茶艺勃兴最根本的原因是茶艺自身价值的充分体现。为此,本文围绕当代茶艺勃兴的价值基础,提出未来推动茶艺创新发展仍需以体现茶艺价值为前提,促使茶艺在协助产业发展、改善人们的消费结构、普及茶文化以及实现中华茶文化的国际传播等方面发挥更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于2000年3月正式成立,詹罗九教授、丁以寿副教授分别任正、副所长,王镇恒教授担任顾问。茶文化研究所成立后,在学校和茶学学科的支持下,筹建一个使用面积约120平方米且集教学、表演、培训、接待、交流于一体的多功能茶艺室,已在年底建成使用。茶文化研究所组建了“安徽农业大学学生茶艺表演团”,除在本校、本市、本省进行多场表演外,还在南京新街口“首届南京雨花茶节”、上海国际体操中心“安徽省名优农产品暨绿色食品展销展示会”开幕式以及虹桥宾馆举行的招待会上进行茶艺表演。茶文化研究所…  相似文献   

1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晚上好!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安溪,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和要求,创建了一座现代化的安溪全国茶叶批发市场。这里是全国各地名茶总汇的大空间;这里将展现全国各地的茶艺文化;中华茶文化是这里的核心和灵魂。安溪茶艺表演队不仅具备表演独具一格的“安溪茶艺”,我们还将学习、摹拟日本茶道、韩国茶礼和全国各地名茶的泡饮技艺。今天晚上,我们特别邀请了江西南昌、浙江杭州和福建武夷山、福安等地的茶艺表演队共同展示一系列的茶文化景观,共同领略茶文化的精神。我们在探索,在研究。我们在追寻,在展望!愿这…  相似文献   

13.
20 0 1年 3月 2 7日至 2 9日 ,台湾中华茶文化学会理事长、台湾中华茶艺协会秘书长范增平先生 ,应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的邀请 ,来校讲学并进行交流。 3月 2 7日下午 ,范增平先生欣然来到安农大“茗缘阁”茶艺室 ,观看了大学生表演的茶艺 ,并谈了自己的观感。之后 ,范增平先生与茶艺表演队的队员、指导教师、顾问就茶艺及茶文化问题进行交流座谈 ,并向安农大中华茶文化研究所赠送了 10册新著《中华茶艺学》。3月 2 8日下午 ,在茶业教学大楼阶梯教室 ,范增平先生作了题为《中华茶艺源远流长》的学术报告 ,并回答了现场听众的提问 ,受…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韩茶文化团体双方协议 ,由中国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和韩国佛教春秋社、《茶的世界》社联合主办的中韩第二次茶文化交流会于 2 0 0 2年 12月 2 3日借湖州宾馆举行。出席会议的有 :中国方面为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 2 6人 ;韩国方面为 16人。茶文化交流会由中韩茶文化团体主要负责人董淑铎、崔锡焕、释圣哲联袂主持。上午进行茶道、茶艺交流。中国方面由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禅茶研究室慈云寺悟道法师等 3人表演“禅茶一味”茶艺 ,王绿英等 2人表演“湖州三道茶”茶艺 ;韩国方面由教育院嘉艺苑成员表演“天地五方茶”茶道。 7位中青年妇…  相似文献   

15.
茶艺是茶文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所取“茶艺”概念,并非狭义的“表演”技艺,而是将其作为一个整体的艺术门类看待;事实上即便是狭义的茶艺表演,也须有一个协调的艺术氛围……  相似文献   

16.
寇丹 《农业考古》2001,(2):26-32
一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台湾地区使用了中华茶艺这个名词以来不过三十年时间 ,茶艺馆和茶艺表演已遍及国内外的华人区了。江西陈文华先生在他编写的《中华茶文化基础知识》一书中有详细的发展过程综述和对“茶艺”一词不同理解的辑录 ;世纪之末 ,台湾范增平先生在大陆出版了《中华茶艺学》。但他们的著作中都没有专门的章节论及茶艺活动的主题。现在我来谈它 ,也就杜撰了一个名称叫“主题茶艺”。因为研究茶文化的活动 ,就不能不研究茶与人之间结合的形式和内容 ,以及这种结合对人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应该说 ,自唐代以来的重大茶会、茶宴都是有…  相似文献   

17.
关于《禅茶》表演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文华 《农业考古》2001,(4):285-293
自从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 ,中国大陆兴起茶文化热潮之后 ,不少热衷于茶艺事业的人士纷纷将各地的饮茶习俗整理、加工、提炼为具有表演性质的茶艺节目 ,在各种大小不等的茶文化活动中演出 ,受到人们的欢迎 ,在丰富茶文化活动内容和宣传、普及茶文化知识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众多的茶艺节目中 ,《禅茶》的整理、编创及其演出都是比较成功的 ,对同行也颇有启迪意义。一、《禅茶》编创、演出及其影响《禅茶》的编导者是江西画报社的陈晓先生 ,当时他正主持“江西茶艺馆”业务 ,对茶艺事业相当关注。早在 1 991年 ,他就帮助过婺源县茶道团…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饮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并形成一门冲泡和品饮艺术——茶艺。为了使这种独特的茶文化得以传播,法国茶文化协会和法国里昂市政府共同举办“中国茶文化节”。茶艺表演在市政厅举行,300多位政府官员和文化名人正襟危坐,  相似文献   

19.
近十年 ,南昌女子职业学校的“茶艺”成为一大特色 ,在国内已有一定知名度 ,其影响已波及海外 ,回顾近十年的历程 ,步步为营 ,稳扎稳打 ,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创办之始 ,“茶艺”定为选修课学校创建于 1 992年 7月 ,“茶艺”当即作为公关文秘专业的选修课列入教学计划 ,旨在围绕女性特点 ,强化人文素质 ,结合美育教学 ,重在内涵气质。学生初次接触茶文化 ,就表现了浓厚的兴趣 ,由著名茶文化专家陈文华先生任课。二、组建茶艺表演队1 994年 ,由香港茶艺专家、我校茶艺客座教授叶惠民先生亲授“茶艺”正式组建“南昌女职惠民茶艺表演…  相似文献   

20.
茶文化在社区文化中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文化在社区文化中的积极作用上海宋园茶艺馆卢祺义近年来,茶文化已在不少社区蓬勃兴起,作为我国茶叶出口重要口岸的上海也不例外:各种茶艺表演及茶文化研讨活动此起彼伏,方兴未艾;闸北区政府以宋园茶艺馆为依托,决定把茶文化列为社区特色文化,目前正与上海市茶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