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虾蟹生态混养可以充分利用池塘养殖空间,节省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益。虾蟹生态混养生产效益高。据有关专家介绍,目前虾蟹生态混养技术实施地区较为普遍,像江苏苏南地区,搞虾蟹混养的养殖大户较多。昆山、吴中等  相似文献   

2.
虾蟹生态混养可以充分利用池塘养殖空间,节省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益。虾蟹生态混养生产效益高。据有关专家介绍,目前虾蟹生态混养技术实施地区较为普遍,像江苏苏南地区,搞虾蟹混养的养殖大户较多。昆山、吴中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海水池塘蟹虾贝类的科学生态混养技术。应用蟹虾贝类自身产出天然饵料及池塘内蜉蝣生物为食物,进行生态养殖。并明确了海水池塘混养的优势,给出了海水池塘蟹虾贝类的投苗准备工作,提出海水池塘蟹虾贝类的科学混养管理及不同时期的管理要点,帮助渔业进行推广,提升渔民收入。  相似文献   

4.
虾蟹生态混养可以充分利用池塘养殖空间,节省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虾蟹生态混养生产效益高。据有关专家介绍,目前虾蟹生态混养技术实施地区较为普遍,像江苏苏南地区,搞虾蟹混养的养殖大户较多。昆山、吴中等地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尝试该技术的推广,目前养殖面积已占到当地水产面积的50%左右。  相似文献   

5.
池塘虾蟹鱼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池塘进行虾蟹鱼的混养,既充分利用水体和饵料,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虾蟹鱼各自的放养密度,发病率低,可以有效提高池塘的养殖效益。现将混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江苏滩涂资源丰富,沿海海水池塘成片,但适宜池塘养殖的品种主要是虾蟹类和贝类。日对虾作为一种高经济价值品种在江苏的落户发展有其必然性。本文围绕日本对虾在江苏的发展兴起,探讨了日本对虾养殖现状、养殖技术及发展趋势,分析了潜在问题,给出了建议,以期维护并推动江苏万亩日本对虾养殖的良性发展,夯实响水县日本对虾产业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青虾、河蟹养殖池塘单一藻类的过分生长会给青虾、河蟹养殖带来一定的危害,尤其以丝状藻类青苔危害比较严重。虾蟹养殖池塘中青苔的防治技术应用是否得当,对成活率、规格、产量和效益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青虾、河蟹养殖池塘单一藻类的过分生长会给青虾、河蟹养殖带来一定的危害.尤其以丝状藻类青苔危害比较严重。虾蟹养殖池塘中青苔的防治技术应用是否得当,对成活率、规格、产量和效益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池塘养蟹应用管道充气增氧,是一项较为先进的河蟹养殖技术。该技术应用于池塘虾蟹混养,通过增加放养量。重点是增加冬季青虾的放养量,充分挖掘蟹塘特别是上半年的生产潜力,养殖产量和效益可以获得很大提高。现将具体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发展虾蟹混养的农户越来越多.据专家观察,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池塘内壁看上去像陡壁城墙似的,坡度在60.以上,对养殖虾蟹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11.
虾蟹生态混养是一种可以充分利用池塘养殖空间,节省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的高效养殖模式。目前江苏省许多地区已推广该项高效养殖技术,不少农户因此致富。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海水养殖环境质量及其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海水养殖提供了大量水产品,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缓解了对天然渔业资源的捕捞压力。中国的海洋鱼、贝类产量在20世纪90年代后大幅度增长,海水养殖产业的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极大地提升了海洋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然而,海水养殖业发展过程中,渔业水域环境恶化、养殖自身污染加剧、养殖品种种质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水产养殖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海水养殖环境的生态修复技术得以不断发展,在改善水质,促进健康品种养殖方面展示了良好前景。分析研究海水养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总结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对挖掘海水养殖潜力,推动海水养殖可持续发展,发展渔区经济,增加渔民收入等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此针对我国海水养殖环境质量的现状和问题,结合生态修复技术的进展,对海水健康养殖的发展构想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海水养殖提供了大量水产品,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缓解了对天然渔业资源的捕捞压力。中国的海洋鱼、贝类产量在20世纪90年代后大幅度增长,海水养殖产业的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极大地提升了海洋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然而,海水养殖业发展过程中,渔业水域环境恶化、养殖自身污染加剧、养殖品种种质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水产养殖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海水养殖环境的生态修复技术得以不断发展,在改善水质,促进健康品种养殖方面展示了良好前景。分析研究海水养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总结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对挖掘海水养殖潜力,推动海水养殖可持续发展,发展渔区经济,增加渔民收入等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此针对我国海水养殖环境质量的现状和问题,结合生态修复技术的进展,对海水健康养殖的发展构想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农家致富》2009,(13):60-60
虾蟹生态混养是一种可以充分利用池塘养殖空间,节省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的高效养殖模式。目前江苏省许多地Ⅸ巳推广该项高效养殖技术.不少农户因此致富.  相似文献   

15.
通过瓦房店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暨海水池塘生态健康养殖项目中总结的经验,探讨海水池塘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对改变目前海水池塘养殖生产的产量低、海参生长缓慢、池塘利用率低等现状起到积极作用,为广大水产养殖业者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6.
在虾蟹混养技术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增加青虾放养比重、强化养殖管理,进行青虾与河蟹双主养,可有效规避河蟹养殖风险。本文从放养前准备、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等方面总结了太湖1号青虾与河蟹双主养技术模式,通过产量和养殖效益分析发现,该模式提高了养殖效益,同时降低了养殖风险,是值得推广的池塘虾蟹养殖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养殖环境质量及其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水养殖提供了大量水产品,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缓解了对天然渔业资源的捕捞压力.中国的海洋鱼、贝类产量在20世纪90年代后大幅度增长,海水养殖产业的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极大地提升了海洋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然而,海水养殖业发展过程中,渔业水域环境恶化、养殖自身污染加剧、养殖品种种质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水产养殖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海水养殖环境的生态修复技术得以不断发展,在改善水质,促进健康品种养殖方面展示了良好前景.分析研究海水养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总结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对挖掘海水养殖潜力,推动海水养殖可持续发展,发展渔区经济,增加渔民收入等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此针对我国海水养殖环境质量的现状和问题,结合生态修复技术的进展,对海水健康养殖的发展构想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为能够确定虾蟹混养池中青虾的实际养殖效益,进一步完善虾蟹混养技术模式,提高养殖效益,本文通过河蟹与春秋二茬青虾混养的方式进行虾蟹混养池中青虾的养殖效益分析,通过试验确定虾蟹混养池中青虾的产出量为86.5kg/667m2,实际经济效益为6967元/667m2。此外,在研究中还对虾蟹混养中所需要注意的诸多事项进行分析阐述,以期能够进一步提高青虾的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为了调整海水养殖品种结构,扩大名优品种的放养量,提高鱼类质量和档次,2012年开展罗非鱼与大黄鱼池塘混养技术研究,探索海水池塘健康生态养殖模式。结果表明:投放平均尾重60 g的罗非鱼1 450尾和平均体长6 cm的大黄鱼60尾,通过5个月的饲养,罗非鱼平均尾重600 g,最大个体1 000 g,成活率达96.6%,大黄鱼平均尾重54 g,最大个体72 g,成活率达88.3%。  相似文献   

20.
对南美白对虾与方斑东风螺的混养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探索方斑东风螺与南美白对虾协同健康生长的养殖模式。结果表明,在成活率和病害防治方面,水泥池养殖方斑东风螺优于池塘养殖,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较优于水泥池混养;经过对比发现,在水泥池中以养殖方斑东风螺为主,适当投入虾苗的养殖模式较好;可见,在水泥池中适当投放虾苗可以减少病害,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