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我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素称“白榆之乡”。全县共有白榆280余万株,占四旁植树总株数的34%。但长期以来,采用混杂种子造林,缺乏科学管理,造成品质低劣、干形弯曲,以致林木生长率、木材利用率较低。据调查,单株年均胸径生长0.98cm,单株材积0.015m~3,主干通直率仅20%左右,加之近年来榆树病虫害严重,大大挫伤了群众栽植白榆的积极性。为了提高白榆生产能力,改变  相似文献   

2.
在广东乐昌杨东山十二度水省级自然保护区海拔700~1000 m的植被群落中设置4个固定样地,研究雨雪冰冻灾害对其木本植物的机械损伤情况,结果表明:1)冰雪灾害对木本植物的机械损伤包括断梢、压弯、断干、翻蔸、倒伏等类型,其中压弯占的比例最高,超过总株数的50%;2)胸径≤3.0 cm的林木受危害株数最多,其次是3.1~5.0 cm,7.1~9.0 cm的株数最少;平均胸径≤5.0 cm的林木,主要危害表现为压弯,其他危害类型的平均胸径大多超过5.1 cm;3)树高≤5.0 m的林木受害较多,翻蔸的平均树高在5.0 m以上,5.0 m以下的大多是压弯和倒伏,断梢和断干的高度一般在3.1~5.0 m之间.  相似文献   

3.
水杉是我国特有的速生用材树种,汉中地区从1957年开始引种,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大面积的速生丰产林营造从1986年开始,现有成片林687.2ha,四旁栽植699.6万株,生长普遍良好。栽后5年,幼林平均树高7.75m,最高达9.65m;平均胸径11.4cm,最大胸径16.2cm,每公顷活立木蓄积52.029m~3。为了掌握水杉的生长发育规律,了解营林措施与水杉生长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挖掘水杉速生丰产潜力,提高水杉造林的经济效  相似文献   

4.
据全省“六五”森林资源清查,建国以来人工成片造林保存面积2793万亩,占全省有林地的41.5%;人工林森林蓄积量2090万m~3占全省林地总蓄积量的28.2%;保存的四旁植树6198万株,蓄积量171万m~3,占全省四  相似文献   

5.
成县川坝兰考泡桐片林速生丰产栽培研究,采用1×1×1.5m 大坑,每株施农家肥100斤的技术措施,3年成林,5年成檩,8年成板材。8年生(包括苗杆)平均胸径达28.47cm,最大胸径达37.50cm。亩均蓄积量14.2831m~3,每亩年平均生长量1.7854m~3,是国家规定的北方地区速生丰产林标准(每亩0.8m~3/年)的223.3%。54亩试验株总畜积已达771.2900m~3,价值23.14万元。  相似文献   

6.
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在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起着关键作用。为分析湖南八面山银杉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生长规律,给银杉种群的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全面系统调查和分析保护区银杉种群现状及其数量特征,利用标准主轴回归(SMA)方法研究了银杉树高和胸径之间的相对生长规律。结果为,八面山保护区银杉主要分布在苁光漏、脚盆寮、下黄、正江里、坳背里、大山里和田坳里等地段,存活个体共计406株,其中胸径6cm以下的幼苗、幼树有271株,占比为2/3;胸径6cm以上的银杉中,健康个体、枝干受损伤的个体、倾倒多年或死亡的个体分别为116株、8株和17株,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造成保护区内7株银杉倾倒死亡;径级较大的银杉主要分布在脚盆寮和下黄,最大胸径分别为63.9cm和53.0cm,最大株高分别为21.0m和23.0m;苁光漏、脚盆寮和下黄的立地条件较好,银杉株高和胸径之间为等速生长,正江里的立地条件较差,株高和胸径之间的相对生长关系不显著。八面山保护区银杉种群数量较为稳定,但损伤、倾倒和死亡个体所占比例较大;银杉株高和胸径之间为等速生长,符合几何自相似理论;保护区较差的立地条件限制了银杉株高生长,但增强树体抵抗大风和冰雪积压的能力,有利于提高银杉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正> 白榆是我县主要速生用材树种。据82年林业区划调查,栽植总数达226万株,占林木总数的39.78%,蓄积量50793m~3,占总蓄积量的30.62%。但由于过去造林用种良莠不齐,使白榆速生特性不能得以充分发挥。据统计,我县尚存劣种白榆196万株,每年少产木材7350m~3,折款147万元。因此,白榆遗传改良、更新换代已成为当务之急。自1974年开始,我们着手对白榆进行选择优树、采种育苗、无性繁殖、造林试验、示范推广等一系列工作。到目前为止,全县已推广8052、8045、8033、8024、8015、8019等优良无性系计115万株,营造丰产林1000余  相似文献   

8.
林业部中南林业设计院调查组对我县1988~1990年森林资源消耗量作了调查,三年的消耗量分别为32.3万m~3、20.8万m~3、15.4万m~3;1989年区林业勘测设计院对我县进行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活立木蓄积综合平均年总生长量12.6万m~3;1991年2月桂林行署林业局、林业设计队调查组对我县1991年度森林限额采伐执行情况作了全面调查,活立木消耗量为10.6万m~3,低于年生长量,消灭了森林“赤”字。我们的做法是: (一)狠抓造林绿化,提高森林年生长量。从1985年以来,每年造林5万亩,其中高标准高质量的杉木速生丰产林2万亩以上。封山育林年均2万亩;对70年代建立起来的乡、村林场所造的9万亩杉木林进行了一次间伐抚育,促进中幼林的生长;每年垦抚幼林5万亩以上。  相似文献   

9.
在福建省政和国有林场选择26年生杉木人工林开展了三种不同杉木保留密度(405株/hm~2、495株/hm~2和585株/hm~2)处理的大径材林下套种红锥和乐东拟单性木兰的林木生长效应试验。试验12年后的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保留密度为405株/hm~2的处理是最佳的杉木大径材套种模式,林木总蓄积量(281.1m~3/hm~2)、杉木平均胸径(25.07cm)、树高(20.59m)、单株材积(0.50476m~3)均为3种处理中最高的,而杉木蓄积量为204.3m~3/hm~2则是最低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林下套种的红锥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蓄积量分别为12.60cm、13.75m、0.08944m~3、67.1m~3/hm~2,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处理;林下套种的乐东拟单性木兰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蓄积量分别为10.74cm、10.00m、0.04981m~3、9.7m~3/hm~2,除了平均树高外,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处理。红锥在杉木林下生长情况比乐东拟单性木兰好,是较好的杉木大径材林下套种阔叶树种。杉木大径材林下套种红锥经营模式应该选择在较好的立地条件下实施。  相似文献   

10.
我省森林病虫种类繁多,据统计,全省共有森林昆虫1010种,天敌昆虫216种,森林病害378种。60年代我省病虫害成灾的种类10多种,面积26.7万公顷,到了80年代,成灾的病虫达到50余种,成灾面积约53.3万公顷。由于病虫灾害,林木的生长量下降,严重的成片枯死,经济林产量也  相似文献   

11.
柿树适应强、能抗旱、耐瘠薄,而且生长较快,结果较早,寿命长,产量高,因此,是广大群众喜爱栽培的经济林树种。我县栽培柿树历史悠久,群众家房前屋后栽培多,零星分布极广。如三溪镇田旺冲有株栽培两百年以上的镜面柿树,高7m,胸径70cm以上,年产量400kg左右。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县成片栽培柿树较多,经粗略统计,全县栽培有2000余亩。庙首镇碧云村成片栽植400多亩,年产量2.5万kg。  相似文献   

12.
为后期新疆西天山野果林的恢复、保护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样方样带法、生物统计分析法等,对2016年底野果林遭受冰雪灾害的损毁情况从植物生态学的角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胸径为Ⅰ级的林木受损比例最小,Ⅳ及Ⅶ级的林木受损比例最大;不同树种抵御冰雪灾害的能力存在差异,新疆野苹果抵御冰雪灾害的能力相对较强,而野杏及野生樱桃李抵御冰雪灾害的能力较弱;群落的生物多样性与其抵御冰雪灾害的能力有关。其中,群落物种最丰富的样地,其受损比例最大,且受损类型更为多样;林木的受损比例随着海拔升高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湖南林业》2008,(3):7-7
这次冰雪灾害给郴州市森林资源及林业基础设施造成毁灭性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达56.35亿元。 一、森林资源受损情况 1.按地类分:乔木林地受损44.2万公顷,损毁林木1562万立方米,损失35.74亿元;毛竹受灾面各达8.33万公顷,损毁立竹1.45亿株,损失14.5亿元;经济林受损2.83万公顷、1976万株,损失4.73亿元。  相似文献   

14.
对吉林省露水河千金榆、沙冷杉、红松林群系中古树进行调查,共计记录到胸径≥80 cm的古树1 384株。其中沙松46株,胸径最大者131. 6 cm,树龄在212~346年之间;红松207株,胸径最大者130. 2cm,树龄在314~490年之间;水曲柳459株,胸径最大者157 cm,树龄在256~432年之间;黄檗1株,胸径80. 2 cm,树龄220年;紫椴193株,胸径最大者125. 8 cm,树龄在305~488年之间;蒙古栎387株,胸径最大者172. 0 cm,树龄在274~601年之间;春榆91株,胸径最大者130. 2 cm,树龄在204~337年之间。古树级别可划分为国家一级古树4株,国家二级古树608株,国家三级古树772株。为该区域古树资源的保护与森林康养基地开发、气候变迁、火山影响及森林演替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揭示人工樟子松林林木胸径生长和分布规律,文章以伊通县境内大孤山林场0.06hm~2样地内53株樟子松样木为研究对象,分别在2002年和2012年进行胸径实测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样木前期平均胸径1=12.3cm,样木后期平均胸径2=16.3cm,10a间样木平均净生长量d=4.0cm,样木年均生长量约为d_y=0.4cm,样地内样木生长量主要集中在3~6cm范围,该范围内共有样木36株,约占样木总数的68%,是该样地内样木的主体,样木胸径生长量和样木株数分布均符合林木生长规律。  相似文献   

16.
<正> 福建省宁化县林业委员会调查组郑世佑、王业华等同志调查实测了该县水茜乡石寮村旁的一片杉木林。现保存有杉木32株,平均胸径69.2cm,其中:胸径100cm以上3株,90—100cm 6株;平均树高30.5m,最高一株为37.6m;平均单株材积5.56m~3,合计立木总蓄积达178.2m~3。该杉木林呈狭带状环绕于小村庄的东北面,占地1.78亩,如折算为每亩面积的蓄积量则  相似文献   

17.
以广东乐昌十二度水省级自然保护区内严重受损天然林为对象,研究冰雪灾害对该区域天然次生林建群种的影响.结果表明:1)该区森林建群种以甜槠、南岭栲、小红栲、雷公青冈、冬青、虎皮楠和交让木为主,具有典型的地带性植被分布;2)灾害对冬青损害最轻,虎皮楠损害最重,南岭栲、甜槠、小红栲、雷公青冈等栲类种和交让木损害居中;3)建群种各受损类型中胸径1.0~5.0 cm以倒伏、压弯和正常类型最多,5.1~10 cm以断干和翻蔸类型最多,15.0 cm以上以断梢最多,10.0~15.0 cm在各受损类型受损最低;4)海拔和坡度对不同的建群种受损程度影响不同,但在一定的范围内地形因子对林木严重受损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一、关于如何认定盗伐、滥伐森林或其他林木“情节严重”的问题。 “情节严重”是《刑法》规定盗伐、滥伐林木罪构成的必要条件,数量较大是“情节严重”的重要内容。“数量较大”的起点,在林区,盗伐一般可掌握在2m~3~5m~3或幼树100~250株;滥伐一般可掌握在10m~3~20m~3或幼树500~1200株。在非林区,盗伐一般可掌握在1m~3~2.5m~3或幼树50~125株;滥伐一般可掌握在5m~3~10m~3或幼树250~600株,或者相当于上述损失。  相似文献   

19.
<正> 八十年代以来,意大利杨树在我省沿江两岸的滨湖平原地区,有了较快的发展。东起黄梅,西至宜都,北到老河口市,遍及30多个县市。到1985年底止,已成片造林75万亩,营造农田林网100多万亩。从引种推广的几个杨树品种生产情况看,长势均好。据调查,按立地条件和经营水平的不同,一般3年生胸径12~18cm,树高10m以上;5年生胸径20~28cm,树高15m以上;8年生胸径36~44cm,树高20m以上。这样的生长速度,是大面积速生丰产  相似文献   

20.
探讨利用米老排现有林分开展优树材性兼优再选择及改建母树林的主要经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22年生精选12个优树平均树高、胸径、冠幅、单株材积、木材基本密度分别为22.1m、26.1cm、6.7m、0.5711m~3、0.4996g·cm~(-3),比优势木提高19.4%、41.3%、15.5%、112.5%、1.4%。以数量、结实和形质为指标进行林木分级疏伐,以母树为中心,保留I、Ⅱ级林木,淘汰Ⅲ级林木,可构建理想的母树群体结构。经去劣疏伐后现林分郁闭度在0.4~0.5,保留密度900株·hm~(-2),平均单株材积、树高、胸径分别为0.3018m~3、19.0m、19.5cm,与原林分相比提高83.1%、33.8%、2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