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白僵菌对沙棘木蠹蛾幼虫的致病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试了不同温、湿度和剂量下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对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幼虫的致病力。实验设置了10℃、15℃、20℃、25℃、30℃5个温度水平,用高浓度(1×108个/ml)、中浓度(1×107个/ml)、低浓度(1×106个/ml)的白僵菌孢子液分别感染低、中、高龄的沙棘木蠹蛾幼虫。结果表明:在25℃,90%RH,1×108个/ml的浓度下,白僵菌对沙棘木蠹蛾低龄幼虫的致死效果最高,达到89%。高于或低于25℃时,白僵菌对沙棘木蠹蛾幼虫的侵染效果降低。相对湿度发生变化时,沙棘木蠹蛾幼虫死亡速度和死亡率明显不同。相对湿度为90%左右时,沙棘木蠹蛾幼虫死亡速度最快,死亡率最高;相对湿度低于70%时,沙棘木蠹蛾幼虫死亡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
吴起县的沙棘面积达到12.53万hm2,全县受沙棘木蠹蛾危害的面积4647.22hm2,分布于9个乡镇,以周湾、长城两乡镇最为严重,虫口密度平均单株达15头以上,危害最重的单株虫口近70多头,幼虫啃食根干,导致根干部腐烂直至死亡。沙棘木蠹蛾的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平茬更新复壮、化学防治、林分结构调整、采用灯光诱杀和性引诱剂诱杀等方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芦笋木蠹蛾发生逐年加重,已成为芦笋产业持续发展的技术难题。通过人工模拟观察、田间系统调查、灯光诱杀和大田普查,对芦笋木蠹蛾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探索出了一套芦笋木蠹蛾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4.
暴发性新害虫沙棘木蠹蛾的控制技术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本文简要讨论了沙棘木蠹蛾在中国目前的状况及成灾的主要原因,指出沙棘木蠹蛾是影响沙棘种植推广的主要因素。造成严重虫害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恶劣,缺乏对该虫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了解及监控技术。根据对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综合研究,对沙棘木蠹蛾的控制对策有:(1)开发木蠹蛾性引诱剂;(2)保护和利用其天敌;(3)培育抗虫和抗旱品种;(4)改变沙棘林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5.
辽宁西部沙棘播种育苗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西地区曾为我国沙棘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地区,因受木蠹蛾危害损失惨重。为了重建沙棘资源,保护生态,解决好良种壮苗为当务之急。本文对沙棘播种育苗技术做了简要介绍,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指标及要点。  相似文献   

6.
建平县沙棘木蠹蛾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2001~2003年对辽宁省朝阳地区建平县沙棘木蠢蛾生物学特性观察,在该地区1~4年的幼虫危害5~20年生沙棘树根部的输导组织,阻断营养物质传送,导致腐烂枯萎。成虫在本地区5月中旬至8月下旬羽化,老熟幼虫4月末从地下爬到地面,寻找适宜场所再钻入地表下6~10cm处结茧化蛹,当年孵化的幼虫在基部树干生活入冬前迁徙地下与2~4年生的幼虫混居越冬。在铁路线以东分布的沙棘林内发现天敌优雅蝈螽(Gampsocleis gratiosa Brunner von Warteumy)、暗褐蝈螽(Gampsocleis sedakoviiobscura)。3~6龄成虫取食沙棘木蠢蛾的卵粒。这一发现为科学防治沙棘病虫害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蛾类是以叶片为食的害虫,对园林植物多有危害,会降低其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结合多年园林工作实践,阐述园林植物常见蛾类害虫的危害特点,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园林植保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介绍杨干象鼻虫、杨透翅蛾和青杨天牛的危害、发生与传播,总结出针对这3种杨树蛀干害虫的检疫检验技术,为其防治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小菜蛾属鳞翅目菜蛾科,是十字花科蔬菜上的主要害虫,别名两头尖、吊尸虫、小青虫等。小菜蛾是寡食性害虫,主要危害十字花科的甘蓝、紫甘蓝、花椰菜、芥菜,其次是白菜、萝卜、油菜等。初孵幼虫潜入叶肉内取食,形成细小的隧道;一龄末或二龄初时,幼虫钻出隧道,在叶面取食叶肉,仅留下表皮,呈透明的天窗;三龄后因食量增大,取食造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仅留叶脉;成虫为小型蛾类,在留种株上,危害嫩茎、幼荚和籽粒。  相似文献   

10.
危害沙棘新害虫--桑褶翅尺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桑褶翅尺蛾是中小型蛾类,食性较广主要为害阔叶树的叶片,因目前国内尚未有发表研究桑褶翅尺蛾危害沙棘的报导,只有由萧刚柔主编的《中国森林昆虫》赵怀谦、张世权发表的资料描述幼虫4龄,但笔者在室内观察幼虫6龄。本文详细描述桑褶翅尺蛾生物学特性及其危害沙棘的特征,并利用生物药剂“1.8%阿维菌素”7ml、6ml、5ml三个剂量进行杀虫试验,以7ml 72h校正杀虫效果最佳可达95.66%。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不同水土保持耕作技术对东北黑土坡耕地玉米氮素利用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以大田试验为基础,设置7个耕作处理:等高耕作(Transverse slope planting, TP)、垄向区田(Ridge to the district field, RF)、深松耕(Subsoiling tillage, SF)、等高耕作+深松耕(Transverse slope planting+subsoiling tillage, TP-S)、垄向区田+深松耕(Ridge to the district field+subsoiling tillage, RF-S)、等高耕作+垄向区田(Transverse slope planting+ridge to the district field, TP-R)、常规耕作(Down-slope cultivation, CK),探究水土保持耕作技术对东北黑土坡耕地土壤养分状况、温室气体排放、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全生育期内,水土保持耕作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器官氮素转运率以及氮肥利用率,部分水土保持耕作措施也可以显著降低N  相似文献   

12.
在北京地区采用自然降雨和模拟降雨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狼尾草和野古草两种等高草篱在不同坡度(5%、10%、15%、20%)下对裸露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一致表明,狼尾草和野古草2种草篱均可显著降低坡耕地水土流失,且狼尾草草篱的效果显著好于野古草草篱。在自然降雨下(平均雨强13.3 mm/h),狼尾草草篱可减少72.7%的地表径流和86.3%的土壤流失,野古草草篱可减少53.8%的地表径流和64.1%的土壤流失;在模拟降雨下(平均雨强49.5 mm/h),狼尾草草篱可减少80.7%的地表径流和94.5%的土壤流失,野古草草篱可减少59.5%的地表径流和71.5%的土壤流失。另外,2种等高草篱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与坡度成显著负相关关系,随坡度增加2种草篱的水土保持功能逐渐减弱,但至20%坡度时,其对径流和土壤流失的降低作用仍维持在40%和50%以上。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草篱因素已经超过坡度和雨强,成为控制坡耕地水土流失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坡改梯对水源区坡面产汇流过程的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括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现状、危害,提出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维系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迫切要求,通过综合分析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各项措施及实施效果,指出坡改梯是25°以下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的主要水土保持措施。针对坡改梯蓄水保土和减少坡面径流并影响水源区水量这一现实问题,从坡面尺度总结分析了前人在坡耕地改梯田对土壤水分特征、产汇流过程及水量平衡的影响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指出应加强坡改梯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产流特征及水资源量的影响方面的研究,以期为水源区水土资源综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发展苎麻产业推动南方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概括总结了苎麻在南方坡耕地突出的水土保持效果和可观的经济效益,分析了目前苎麻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发展对策,阐述了只有将苎麻民族产业发展壮大,使得企业增利,农民增收,从而形成种植开发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经济共同发展,企业与农民共同致富的良性循环,才能更好地促进南方坡耕地的水土流失治理步伐,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5.
黑土区坡耕地施加生物炭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索生物炭对黑土区坡耕地的水土保持作用效果,于2015年在东北黑土区典型黑土带上的黑龙江省北安市红星农场3°坡耕地上的径流小区内,开展了不同生物炭施用量(0、25、50、75、100 t/hm~2)对土壤结构、持水性能、径流泥沙控制等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炭可有效改善黑土区土壤结构,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土壤容重随之减小,而土壤孔隙度则会明显提高;土壤饱和含水率、田间持水量和土壤储水能力均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适当施加生物炭对黑土区坡耕地降雨径流及水土流失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75 t/hm~2处理具有最好的径流泥沙控制效果,其中径流控制效果好于泥沙控制;施加生物炭还可以不同程度地减少黑土区坡耕地土壤养分流失,并可以改善养分的空间分布,4种生物炭用量处理的养分含量不仅在数量上高于对照处理,而且在均匀程度上有较大的改善,减缓了坡度对土壤养分造成的坡上与坡下的差异。研究结果为东北黑土区秸秆资源的高效、绿色、循环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可为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对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城市水网的防洪功能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现代城市普遍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其防洪需求应与水资源利用相结合,提高雨洪资源利用效益。固城湖是高淳区最重要的水源地,若无闸门和泵站调控,在丰水年易受洪水威胁。通过闸门和泵站调控后,可将固城湖水位控制在13 m(50年一遇防洪标准)以内;通过水网的雨洪资源利用,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固城湖丰水年可新增供水量约4400万m^3。研究建议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进一步加强雨洪资源利用的研究,兼顾水网的防洪效益和水资源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据土城子小流域水土流失情况,科学选定水土保持设计参数,对荒坡治理工程(截水沟)、坡式梯田、地埂植物带等关键工程给定设计参数,并针对经果林造林,合理选择坡式梯田整地或穴状整地模式,还依据保土耕作条件,确定耕作方案.经分析,设计措施生效后,直接经济效益每年可增加281.75万元.  相似文献   

18.
生物炭对黑土区坡耕地水土保持及大豆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用水量不足的问题,研究生物炭对该地区的水土保持及作物增产效应,并寻求最优生物炭施用量。2015年,以黑龙江农垦北安分局红星农场3°坡耕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生物炭施用量对大豆生育期土壤水分动态、表径流、土壤侵蚀、产量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对坡耕地水土保持及大豆节水增产有较好的效果,其中对于水土保持方面,生物炭施用量越高,水土保持效果越好;而对于大豆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方面,则生物炭施用量为75 t/hm~2的处理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陈娇  吴永红 《农业工程》2014,4(1):74-78
六盘山预防保护区属于国家公告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而该地区自2006年以来从未开展过任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该文通过外业调查手段,利用“3S”技术为核心的遥感监测技术,确定六盘山预防保护区的范围和界线,然后在新确定的保护区以县为单位对土地利用、植被盖度和预防保护区分区等情况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为该区域动态监测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也为国家实施新一轮水土流失监测与公告项目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张军政 《农业工程》2019,9(10):88-92
为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国务院加快了“放管服”改革的进程,水利部根据国务院相关行政许可改革要求,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各环节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该文对相关法律法规通知等文件精神进行了系统性地梳理和分析,结合工作实际,对“放管服”改革以后、新时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领域存在的新问题,提出尽快实施注册水土保持工程师制度等5个方面的管理措施,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