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安徽省淮河以北夏大豆种植区播种在6月初,种植制度为小麦、大豆轮作。前茬作物(小麦)收获后,传统生产方式小麦秸秆就地焚烧,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近年来秸秆禁烧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小麦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应用,但大量的小麦秸秆覆盖地表,对下茬作物大豆的种植产生影响,机具作业难度增加,播种质量难以保证。黄淮海夏大豆生产中普遍存在缺苗断垄问题,使得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2.
稻麦轮作区稻秸秆数量多,若全部埋入土壤或全部覆盖地表会影响小麦播种作业质量。为此,综合秸秆的还田效应和覆盖效应,研制了一种全量碎秸覆埋还田施肥播种机,可一次完成秸秆粉碎、除茬混土、智能施肥播种及覆秸镇压等复式作业,且具有种肥余量监测、施肥播种异常报警功能,使整个施肥播种过程在智能调控监测系统下有序顺畅作业。进行机具的田间作业性能试验,选取秸秆粉碎长度、秸秆粉碎合格率、覆盖率、施肥和播种质量等关键参数进行试验测定,结果表明:机具作业顺畅,作业质量高,各项作业指标均符合稻麦轮作区小麦种植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3.
封面新闻     
<正>8月27日,由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主办的"2017年三秋农机化暨洁区播种现场演示会"在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举行。演示会现场展示的全量秸秆覆盖地免耕洁区播种系列机型集秸秆粉碎收集提运、向后抛撒、洁区施肥播种镇压、播后秸秆均匀覆盖等功能为一体,一次下田可实现麦茬全量秸秆覆盖地免耕播种玉米、大豆、花生,作业顺畅、播种质量高、播后秸秆覆盖  相似文献   

4.
全秸硬茬地碎秸行间集覆小麦播种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稻麦轮作区常规稻茬麦机械化播种时存在田间稻秸量大、耗工耗时和播期延误等问题,提出了全量碎秸行间集覆、洁区种带宽幅播种的技术思路,设计了一种全秸硬茬地碎秸行间集覆小麦播种机,该机能一次性完成碎秸清秸、行间覆秸、种带施肥旋耕、播种镇压等工序,适宜在稻收后未作任何秸秆移出及耕整地处理的全秸硬茬地作业。对秸秆粉碎装置、碎秸导流装置和种带旋耕装置等关键部件进行了理论分析,确定了相关结构与参数;为在种带内高质、顺畅、满播小麦,设计了播种及镇压装置;以粉碎刀辊转速、径向距离和作业速度为试验影响因素,以清秸率和种带宽度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设计了三水平三因素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工作参数为粉碎刀辊转速2200r/min、径向距离20mm、作业速度0.8m/s和旋耕刀辊转速300r/min时,对应田间试验的碎秸平均长度为110mm、平均碎秸合格率为91.47%、平均种带清秸率为92.58%、平均种带宽度变异系数为10.91%、平均播深为41mm、平均播深合格率为97.32%;长势跟踪及测产结果表明,与常规播种方式相比,未出现明显缺苗弱苗现象,两种播种方式的产量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秸秆粉碎旋耕播种复式作业机具,存在技术集成度不够、配套性差、作业效果不理想、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研究了一种新型精准智能化免耕覆秸施肥播种机,对该机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阐述了该机的总体结构、技术参数,以及播种施肥装置的智能控制原理。通过应用实践表明,该机具有结构合理、智能化程度高等特点,适应范围广,能根据拖拉机的前进速度,智能化实现秸秆粉碎、旋耕整地、播种施肥、镇压一次性复式作业。  相似文献   

6.
针对小麦收获后花生播种存在的麦茬高、秸秆量大,拖拉机多次进地旋耕、起垄、播种、覆膜等作业效率低、耗费人力成本高、耽误农时等问题,同时根据我国黄淮海地区麦茬地夏花生机械化起垄覆膜播种的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集灭茬、旋耕、施肥、起垄、播种、喷药、铺膜和膜上覆土于一体的麦茬夏花生播种机。阐述了播种机的结构和工作过程,设计了传动系统、起垄装置、排种器等关键部件。以秸秆粉碎合格率、起垄合格率、穴粒数合格率指标进行了田间试验。田间试验表明,整机结构稳定,性能良好,能够达到设计要求和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中国麦玉豆主产区在利用秸秆促进作物绿色增产增效、保护耕地的同时,轻简化回收多余秸秆促进其资源化利用等问题,基于原茬地免耕精量播种机侧向清秸覆秸原理,设计了一种秸秆比例回收装置,借助秸秆被免耕播种机播前清理具有的机械能使其沿导流板滑移至机械能耗尽,弹齿“顺势”将其抛送至挤压装置进行回收。应用高速摄像技术探明了秸秆侧向抛撒运动规律,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影响装置工作性能的关键结构与作业参数及其取值范围,并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中心组合试验方法,以作业速度、滚筒转速和弹齿偏角为试验因素,以秸秆回收比率和含杂率为评价指标,实施参数组合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参数组合为作业速度5.4~7.2 km/h、滚筒转速95 r/min、弹齿偏角49°时,秸秆回收比率大于94%、含杂率小于5%。研究结果为研制原茬地免耕播种秸秆覆盖还田同步比例回收复式作业机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在长江中下游稻油轮作区,前茬水稻机收后秸秆全量留田,当接茬进行油菜精量联合直播作业时,浮秸易缠绕直播机触土部件,造成机具堵塞、种子落在秸秆上难以出苗等问题。为此,结合油菜覆草种植农艺措施,提出适于油菜直播水稻秸秆覆盖还田的机械化作业方案,设计了一种与油菜精量联合直播机配套的覆秸装置。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覆秸装置关键环节工作部件的结构参数、安装位置与安装角及工作转速范围。控制秸秆喂入量分别为0.9、1.1、1.3kg/s,进行性能测试试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确定的各部件工作转速的适宜性和秸秆输送顺畅稳定性,结果表明,当播种覆秸作业机组配套69.9kW拖拉机、前进速度0.7m/s、捡拾装置滚筒转速80r/min、集秸装置螺旋输送器转速270r/min和链式提升装置转速270r/min时,机具作业顺畅,秸秆捡拾率达到90%以上。控制均匀铺放装置转速分别为210、240、270、300、330r/min,当转速为300r/min时,秸秆覆盖均匀率最高,超过92%。田间试验表明,覆秸直播机秸秆通过性能良好,各环节工作部件作业稳定,各项设计指标均满足技术标准要求,设计的覆秸装置与油菜精量联合直播机集成,一次作业可完成水稻浮秸的捡拾、堆集、输送、覆盖以及旋耕整地、开畦沟、施肥、油菜播种等工序,适宜在水稻机收后秸秆未作任何处理的稻茬田作业。  相似文献   

9.
由山西浮山县惠丰农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SGTN-20025(10)A5型播种机主要用于一年两作和两年三作保护性耕作。它可以在直章玉米秸秆地和小麦高茬地直接播种小麦或玉米、大豆等作物,一次作业完成秸秆粉碎、旋耕、施肥、播种、镇压等多道工序。作业后地表形成带状免耕秸秆集垄覆盖、垄际耕作施肥播种这样一种虚实并存的带状保护性耕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针对黄淮海地区小麦播种技术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带有轻型动力种床整备装置的原茬地小麦免耕播种机。该免耕播种机可以一次完成种床整备、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和秸秆覆盖等多道作业工序。在安徽宿州秋季玉米机收后玉米秸秆根茬残留量为2.6kg/m2茬地上,以NY/T 1768-2009《免耕播种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为评价标准,进行了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该播种机能有效清除残留秸秆并对播种带进行微耕且均匀覆秸,机具通过性良好;播种均匀性变异系数为32.4%,播种深度合格率为93%,变异系数为11.2%,均满足GB/T 2 0 8 6 5-2 0 0 7《免耕施肥播种机》中小麦免耕播种的要求。该研究为该机的试验示范以及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全秸硬茬地洁区播种机是集秸秆捡拾粉碎、施肥、播种、秸秆均匀覆盖或秸秆行间集覆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一种新型复合作业机具,破解了传统播种设备在“全秸硬茬地”工况下作业时存在的缠绕壅堵、架种和晾种的3大技术难题,此为新技术、新装备,而目前国内外尚无合适的相关技术标准作为产品生产和推广检测依据,亟待起草相关标准,以便相关技术更好地得到推广应用。《全秸硬茬地洁区播种机》团体标准的制定,为生产企业和检测部门提供了生产和检测的依据,也为全秸硬茬地播种技术进一步研究和优化提供了依据和支撑。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安福县秋大豆机械化免耕精量覆秸播种现场演示会在该县竹江乡店上村顺利召开,全县各乡镇农技综合站有关农技、农机推广人员到会观摩。随着机器一声轰鸣,一台704型大马力轮式拖拉机配套2BMF-BLD4原茬地免耕覆秸播种机开始秋大豆精量播种作业,不到半小时,2亩原稻田就全部种上大豆。这是江西农科院、安福农机局、安福县种子管理站及竹江农技综  相似文献   

13.
针对黄淮海地区的大豆带状种植要求,提出一种新的种植模式,并设计一种交错苗带式大豆免耕精量播种机.对苗带清理整备装置的旋刀的排布进行设计,通过运动学分析,确定旋刀转速应大于等于379 r/min;设计一种窝眼交错分布的排种器,实现交错苗带播种;设计一种伸缩顶杆投种装置,提高投种效率;设计一种播种开沟器,起到开沟和导种的作...  相似文献   

14.
全量秸秆粉碎条铺与种带分型清秸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全面实现秸秆禁烧还田资源化利用,针对长江中下游稻麦轮作区秸秆量大、传统秸秆粉碎还田机后茬作物播种难、缠秸增阻、功耗高等问题,结合江苏地区稻茬地小麦播种农艺要求,利用动刀高速反转捡拾粉碎功能形成秸秆流充斥型腔,设计了一种全量秸秆粉碎条铺与种带分型清秸装置,可一次完成秸秆粉碎、行间覆秸、种带清秸以及配套后续种床整理、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复式作业工序。对秸秆捡拾粉碎装置、分流调控装置、传动系统等关键部件进行理论分析,确定相关结构和位置参数,以旋转刀轴转速n、导流板径向距离τ、整机行走速度v为性能试验影响因素,选取碎秸合格率ε_1和种带清秸率ε_2为评价指标,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评价指标ε_1、ε_2显著性的主次因素分别为n、v、τ和τ、v、n,综合分析选择较优的因素水平组合为n=2 000 r/min、τ=20 mm、v=1. 0 m/s,此时ε_1=93. 42%、ε_2=92. 71%,能够发挥整机最佳工作性能;田间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较优的因素水平组合下ε_1均值为91. 25%、ε_2均值为90. 54%,符合相关行业技术标准和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豆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大豆机械化生产水平关乎我国大豆业未来发展趋势。在分析我国大豆种植情况、大豆机械化生产情况及技术装备应用的基础上,重点介绍我国北方、黄淮海及南方大豆产区在大豆耕整地、播种、收获等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发展动态、技术特点及机具装备,分析我国大豆主产区在大豆机械化生产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问题。针对北方大豆产区依赖进口机具、黄淮海大豆产区机收效果不理想、南方产区机械化生产水平低等现状和问题,提出加大国产大型农机具研发、完善黄淮海地区技术规程和优化种收机具性能、农机农艺结合缓解南方大豆机收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免耕播种种子破茬入土难和秸秆堵塞拖堆等问题,文章设计了一种对行条带破茬旋耕装置。田间试验表明:该装置适用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免耕播种作业,能够大幅提高出苗质量。  相似文献   

17.
黄淮海地区大豆生产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机械化在大豆全程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针对黄淮海地区大豆机械化生产现状,分析了目前大豆机械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对大豆产业发展,从"种子处理技术""机械化精密平播免中耕技术""科学施肥,合理使用杀虫剂和除草剂""大力推广大豆机械化收获技术"等方面简要阐述黄淮海地区大豆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6月21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大豆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组织召开的"麦茬机械化免耕覆秸播种技术现场展示会"在京举行。与会人员在现场看到,麦茬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机在麦秸近40cm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我国黄淮海地区秸秆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对黄淮海地区玉米收获机械化现状和玉米秸秆处理方式的调查研究,设计了一种自走式穗茎兼收玉米联合收获机。该机由上下两层割台组成,上层收获果穗,下层收获秸秆,通过田间试验,该机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达到国家标准规定,已通过部级鉴定并获准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播种时因割茬高度限制、秸秆堆积壅堵,致使播种机具通过性弱、播种效果差的问题,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一名长期从事农机维修的能手,把普通播种机改装成为2BMH-7秸秆还田免耕播种机(已获专利并与当地农具公司合作生产)。经播种试验,无论小麦割茬高低,均可一次性完成灭茬、贴茬播种大豆(玉米)、镇压等工序,且不产生壅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