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梨树"返青返花"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梨树返青返花的原因梨树“返花”即开二次花 ,同时发出很多新叶叫“返青”。返青返花对梨树次年生长结果很不利。引起梨树开二次花的原因主要是早期落叶。梨树花芽为混合芽 ,分化属夏秋分化型 ,花芽在8月份已基本分化完成 ,具备开花能力。在采果后树体消耗了大量的营养物质 ,树体抵抗能力下降 ,容易滋生病虫害。过早出现大量落叶 ,后被迫进入休眠。当梨树早期落叶后 ,遇到水分供应充足 ,温度适宜则打破休眠 ,部分花芽和叶芽萌发后 ,出现二次开花和抽梢现象。2 预防措施2 1 加强病虫害防治 ,做好清园工作梨的主要病害有轮纹病、黑星病…  相似文献   

2.
<正>梨树二次开花是指梨树萌芽、开花、结果之后,受外界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当年秋天再次开花的现象。二次开花可以完成授粉受精,造成结果花芽的损失和贮藏养分的消耗,导致翌年花量少、花芽质量差、坐果少、果实小,发生严重时,梨的产量急剧下  相似文献   

3.
浙江云和梨二次开花返青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和雪梨”是浙江省传统名果,已有500余年的历史,是云和县农村的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我们发现不少梨园二次开花返青现象比较严重。经过我们深入调查,分析了造成我县梨二次开花(结果)返青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1造成梨二次开花返青的原因1.1品种原因总体上,西子绿、清香、新水、丰水和翠冠二次开花返青现象比较突出,黄花、筑花、爱甘水和云和雪梨老品种相对不易二次开花返青。1.2管理不当造成提早落叶部分果园由于日常管理粗放,管理不当,造成提前落叶。在云和县早熟梨8月花芽分化,10月中下旬开始正常落叶。而管理不当的梨园8月下旬就开…  相似文献   

4.
许多梨园采果后不到一个月 ,树叶全部落光 ,陆续出现二次开花现象 ,导致来年梨花少 ,产量低 ,严重降低了种植梨树的经济效益 ,挫伤了果农的积极性。1 造成早落叶二次花原因1 1 不施采果肥 ,营养条件差 梨树经过一年的生长 ,开花、结果 ,消耗了大量的养分 ,采果后不施采果肥 ,树体消耗的养分得不到补充 ,树势衰败而导致落叶 ,发生二次开花的现象。1 2 病虫害严重为害 秋季采果后 ,许多果农忽视果园管理。果一采 ,园不进 ,树不管 ,梨黑星病、梨网蝽等病虫害发生严重而引起落叶。1 3 干旱 我县夏秋季节 ,常遭受伏旱的影响 ,由于果园…  相似文献   

5.
梨树在秋季开花(一年内2次开花),俗称"梨二次花"现象,这将直接影响翌年的花量和产量,本文主要从梨树二次开花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找出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 梨树秋季开花常称为“二次开花”。不仅大量消耗树体养份,严重削弱树势,而且因大量花芽提前开放,严重影响翌年的产量及品质,成为阻碍梨树丰产的主要原因之一。1 梨树二次开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梨二次开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梨二次开花的原因、预防和补救措施。其主要原因是早期落叶,造成早期落叶的因素有病虫为害、肥水管理不当、留果采果不当,此外还有环境条件和品种等原因。预防方法有病虫害防治、加强肥水管理、合理留果采果、改善土壤条件和选择良种等。补救措施有抹花、摘心、花芽嫁接和幼果移植等。  相似文献   

8.
梨树二次开花会抽发大量秋梢、秋叶,消耗树体养分,使第2年抽发的枝叶组织不充实,更易感病。防止二次开花的关键措施是保叶。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病虫防治。引起大量落叶的主要虫害有梨网蝽、梨瘿螨、梨木虱。梨网蝽防治的关键时期在5月下旬至6月初。这段时间要经常在果园检查,发现叶片上有害虫时即喷第1次药,10~15天后再喷1次。6月初出现第1代成虫,以后世代重叠,很难彻底防治。有效药剂为杀螟松、功夫、敌杀死、乐果等。梨木虱防治关键时期在开花前后。花前1次药,花后1次药。有效药剂为阿维虫清等。梨瘿螨5~6月出现第1次高峰,7月下旬到8月…  相似文献   

9.
梨网蝽的危害不可忽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网蝽 ,又名花网蝽 ,军配虫 ,属半翅园 ,网蝽科 ,俗称花编虫。梨网蝽是为害梨树叶片重要害虫之一。该虫体小 ,不易发觉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 ,短期内易暴发成灾 ,果农在生产管理中 ,往往易错过最佳防治期而防不胜防。以成若虫群集叶背刺吸汁液 ,受害叶片密布白色小斑点 ,甚至全叶卷白 ,引起非正常早期落叶 ,对树体发育和花芽形成不利 ,严重时造成梨树秋季开二次花 ,使梨树翌年减产 ,品质降低。1 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以成虫在落叶 ,树皮裂缝及树干周围土壤裂缝处越冬。翌年新叶刚发 ,越冬成虫就从越冬场所迁飞群集在叶背取食和产卵 ,受惊后…  相似文献   

10.
梨秋冬开二次花在南方产区比较普遍,梨病虫害预防是生产上重要环节,要贯彻生长结果期的始终,采果后高温期不修剪与不挖沟施肥和每次喷药或喷肥添加大生M-45至冬季,防止梨二次开花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早熟梨采果后,树体营养消耗过大,此期必须加强管理,控制梨树早期落叶、开二次花,保证梨树积累营养,恢复树势,为下年丰产丰收打下良好基础。1 防旱保湿江西早熟梨采果后,多遇夏秋高温干旱天气,应加强土壤防旱的管理措施。1 1 灌水 采果后,在干旱期应灌一次透水,若遇长时间干旱,必须每隔1 0天灌一次透水。控制梨树提早落叶,保证花芽分化的顺利完成。1 2 树盘覆盖 夏秋干旱季节,对树盘除草培蔸、割青或利用稻草覆盖,厚度在1 0~1 5cm以上。可减少地表水分蒸发,保持良好的土壤湿度。2 科学施肥2 1 追肥 采果后,施一次以氮素为主的速效…  相似文献   

12.
砂梨是湖北省重要的栽培果树之一。梨树早期落叶能够引起梨树返青返花,导致翌年梨树坐果率降低,影响产量和经济效益。该研究对湖北省32个梨园中主栽品种的早期落叶及返青返花发生情况和主要诱因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南方砂梨早期落叶及返青返花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梨不同栽培品种、水涝和暗渍、高温干旱、梨园病虫害、梨园郁闭寡照、梨树缺铁黄化、树龄和梨园管理条件是湖北省主栽砂梨品种早期落叶发生的主要诱因。针对早期落叶发生情况及主要诱因,提出选择抗早期落叶的品种、合理建园、建好梨园排灌系统、病虫害综合防控、深翻土壤、加强营养供给、增强树势和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早期落叶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接花芽技术,既将低劣品种换成优良品种,又能实现当年嫁接次年结果,还能解决因品种单一,授粉困难,秋季早落叶,二次开花而影响次年产量等问题。同时,对于南方一些地区因低温不足造成梨树减产或不宜栽培某些品种的地方,可从适宜区采集花芽来嫁接,使梨树获得丰产,目前台湾已采用此法。多年的生产实践表明:在10月下旬至11  相似文献   

14.
在福建省翠冠梨果实成熟采收后叶片易早衰脱落,遇十月“小阳春”后常引起二次开花,导致翌年花量少、挂果少,影响产量和经济效益.叶片早衰脱落是引起翠冠梨二次开花的一个主要原因.试验表明,梨收获后第二天喷施30%爱苗乳油能最有效地延迟叶片早衰,防止脱落,达到控制二次花从而提高次年挂果数及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我地自2000年从浙江省农科院引种翠冠梨栽培,表现成熟期早、品质优,但因沿海地区7—9月易遭台风影响.梨树枝叶破损严重,落叶提早,开二次花,产量低而不稳。几年来的示范试验和生产实践表明.针对沿海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采取以下措施,可以实现翠冠梨栽培优质丰产。  相似文献   

16.
梨树开秋花是指梨树在秋季出现萌芽开花的现象。开秋花对梨树来年生长结果不利,发生严重的会造成来年大幅度减产或绝收。有的果园连年发生,形成恶性循环,开秋花已成为梨生产与发展的一大障碍。科技人员经过多年的深入调查研究,查明了引起梨树开秋花的原因,总结出了预防开秋花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梨树二次开花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西利用红壤丘陵发展早熟梨面积较大,但近几年由于受梨树二次开花的影响,一些地方梨产量和质量无法提高,严重挫伤了果农的生产积极性。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摸清了梨树二次开花的原因及其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18.
南方优质早熟梨是人们十分喜爱的夏熟水果。近几年来桂林市发展很快,目前种植面积已达0.82万hm^2,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亦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提早落叶和返花返青是较为突出的问题,而病虫危害又是引起提早落叶和返花返青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获得梨的稳产丰产就必须重视梨树病虫害特别是下面四病四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克服梨树二次开花的几点作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树“二次开花”又称秋花,开花原因是梨园管理粗放,肥水不足,病虫防治不力,遇上初秋严重干旱,造成梨树早期落叶,随后降雨,温度和水份条件适宜时,“秋花”现象即出现。随着开花量的增加,树体养分也跟随消耗,来年的花量减少,影响了来年的产量。南城县是世界银行贷款红壤二期项目开发治理县,以梨树为主栽品种。我们在梨树管理的实践中,总结出了克服梨树“二次开花”的几点做法。1 及时施肥 梨采收前7~10天,每株用沼气液肥或猪牛栏粪水肥7.5~10kg加复合肥0.5kg,沿树冠滴水线挖20cm深施入。梨采摘后,及…  相似文献   

20.
陈蓉  刘景环 《西南园艺》2011,5(4):15-16
梨树开秋花通常称为“二次开花”。文章分析了涪陵区南沱镇梨树秋季开花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并总结了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