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采用分生孢子悬浮液浸染法,对169份小麦和193份大麦种质材料进行苗期冠腐病接种鉴定。共鉴定出43份小麦抗病材料,占小麦供试材料的25.44%,其中普通小麦6份、小黑麦17份、硬粒小麦7份、野生小麦13份;鉴定出88份大麦抗病材料,占供试大麦材料的45.60%,其中栽培大麦11份、大麦农家种33份、野生大麦44份。结果表明,栽培品种和地方品种中抗病材料所占比例均比野生材料中的大,大麦中的抗病材料所占比例比小麦中的大。同时在野生材料中鉴定出一些抗性优异的种质材料,而栽培品种中鉴定出的抗病材料抗性表现一般。  相似文献   

2.
抗灰斑病多生理小种大豆新资源的筛选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1998年开展了大豆对灰斑病新广谱抗病资源筛选与利用研究,对500份材料用混合菌种鉴定结果表明,高抗材料46份,占供试材料的9.2%,抗病材料47份,占9.4%,中抗材料105份,占21.0%.分生理小种测定有23份材料抗多个(4个以上)生理小种.提出了新广谱抗病资源推广应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甘肃豌豆地方品种资源白粉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从甘肃定西、临夏、河西等地收集的34份豌豆地方品种资源为试材,在田间自然感病条件下,结合室内盆栽人工接种试验,进行豌豆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鉴定出抗病资源7份,占全部鉴定材料的20.59%,其中 D27表现为抗病(R),占供试材料的2.94%;D18、D20、D21、D23、D25、D28等6份材料表现为中抗(MR),占供试材料的17.65%。剩余27份材料为高感(HS)或中感。综合对白粉病抗性与农艺性状表现,半蔓生型豌豆抗白粉病资源 D23可作为地方优良品种直接加以利用,其余6份抗病材料则可作为抗病亲本资源。  相似文献   

4.
采用田间人工接种法对337份外引玉米种质进行抗丝黑穗病的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在337份玉米种质中,有14份材料表现高抗(HR),33份材料表现抗病(R),39份材料表现中抗(MR),各占供鉴材料的4.2%,9.8%和11.6%。其余251份表现感病(S)和高感(HS),共占鉴定材料数的74.5%。由此可见,供试玉米种质对丝黑穗病抗性表现存在差异,总体对丝黑穗病的抗病能力较低。分析发现,在261份美国自交系中,表现中抗及以上自交系共72份,占供试自交系的27.6%;在76个俄罗斯杂交种中,表现中抗及以上杂交种有14个,占供试杂交种的18.4%,说明美国自交系较俄罗斯杂交种的抗性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长江中下游区试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水平及抗性基因聚合对稻瘟病抗性的效应,为新品种的审定及抗病品种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人工喷雾接种方法鉴定2018—2020年长江中下游区试252个水稻品种的稻瘟病抗性,并利用2组多重PCR体系(Pi1与Pikh、Pi9与Pik)检测供试水稻品种携带抗性基因Pi9、Pik、Pi1和Pikh的情况,分析抗性基因聚合方式与稻瘟病抗病率的关系。【结果】2018—2020年供试材料的穗瘟抗病率分别为47.0%、38.3%和35.2%,穗瘟抗病率逐年下降。252份供试材料含有抗性基因数为0~4个,其中含0个抗性基因的材料有14份,占5.6%,穗瘟抗病率为14.3%;含1个抗性基因的材料有63份,占25.0%,穗瘟抗病率为11.1%;含2个抗性基因的材料有81份,占32.1%,穗瘟抗病率为42.0%;含3个抗性基因的材料有81份,占32.1%,穗瘟抗病率为65.4%;含4个抗性基因的材料有13份,占5.2%,穗瘟抗病率为53.8%。总体来看,供试材料的穗瘟抗病率随携带的抗性基因数增加呈上升趋势。抗性基因组合Pi9+Pikh、Pi9+Pik+Pikh和Pi9+Pik+Pi1+Pikh是适合安徽地区的抗性基因组合。【结论】2018—2020年长江中下游区试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一般。多基因聚合能提高水稻品种的稻瘟病抗性,但应选择合适的抗性基因组合,不能简单叠加。  相似文献   

6.
贵州气候温暖湿润,容易发生小麦病害。因此选育推广抗病小麦品种,对贵州小麦安全生产至关重要。为明确75份贵州小麦品种(系)中所含抗病基因,本研究运用KASP标记技术对供试材料中所含叶锈病抗病基因(Lr14a、Lr46、Lr68、Lr34)、白粉病抗病基因(Pm21)、赤霉病抗病基因(Fhb1)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含有Lr14a的品种(系)共24份,占32.0%;含有Lr46的品种(系)共14份,占18.7%;含有Lr68的品种(系)共3份,占4.0%;含有Lr34的品种(系)共5份,占6.7%;含有Pm21的品种(系)共65份,占86.7%;未检测到含有Fhb1的品种(系);同时含有叶锈病、白粉病抗病基因的小麦品种(系)共计26份材料,占34.7%。本研究结果可为贵州小麦抗病育种亲本材料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2015年采用田间人工接种法,对25份小黑麦品种(系)进行了由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引起的小黑麦黄矮病的田间抗性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在供试的25份小黑麦品种(系)中未检测出免疫、高抗和抗病材料。有4份材料(农41、1519、1529和41)表现为中抗(MR),占供试材料的16.00%;12份材料表现为感病(S),占供试材料的48.00%;9份材料表现高感(HS),占供试材料的36.00%。将25份小黑麦品种(系)进行聚类分析,可划分为3类,从谱系图上可以看出,抗病性相同的品种(系)大致划分在同一个类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旨在研究四川小麦抗赤霉病的基因资源,培育赤霉病综合抗性中抗以上的小麦品种。【方法】利用土表接种法鉴定出156份赤霉病达中抗水平的小麦品种或高代品系,通过已知赤霉病抗性基因Fhb1、Fhb2、Fhb4和Fhb5以及部分抗条锈病基因和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检测抗性基因的组成。【结果】经抗病基因分子标记检测,在供试的156份赤霉病抗性材料中仅检测出2份材料(20引979和20间2506-10)分别含有抗赤霉病基因Fhb1和Fhb5。同时,检测出含小麦条锈病抗性基因Yr5、Yr15、Yr18、Yr26和YrAs2388的材料分别为4、63、9、3、14份,在供试材料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56%、40.38%、5.77%、1.92%和8.97%。检测出含白粉病抗性基因Pm21的材料44份,在供试材料中的分布频率为28.21%。抗病基因的分布表明,122份供试材料含有至少1个抗病基因,其中6份材料含有条锈病和白粉病2种抗病基因,9份材料中聚合了2个抗条锈病基因,剩余的106份材料仅含有1个抗病基因。仅1份供试材料(20间2506-10)同时含有赤霉病、条锈病和白粉病3种抗病基因。【结论】四...  相似文献   

9.
对贵州、四川等省242份小麦材料在田间成株期进行抗条锈病鉴定,并利用5个已知抗条锈基因(Yr5、Yr10、Yr15、Yr18、Yr26)的分子标记对其进行检测,以期明确小麦材料的条锈病抗性水平和抗病基因类型,为科学合理利用小麦优异抗病材料奠定基础。结果表明,242份小麦材料经田间鉴定,成株期表现抗病的材料有116份,其中表现为免疫、近免疫、高抗和中抗的材料分别为11份、27份、41份和37份,分别占供试材料的4.54%、11.16%、16.94%和15.29%;表现为慢锈的材料仅有1份,占0.41%;表现中感和高感的材料有125份,占51.65%。经分子检测,供试材料中59份携带Yr26基因,13份含有Yr18基因,21份含有Yr15基因,14份含有Yr10基因,52份含有Yr5基因。其中,贵农19号等39份材料同时含有2个抗性基因;贵农775、贵协3号等7份材料携带3个抗性基因;80F-1-4-2含有4个抗性基因;其余抗性材料未检测到上述Yr基因,可能含有其他未检测的抗病基因。  相似文献   

10.
选用黑龙江省常用的350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进行了大斑病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对玉米大斑病有抗性的材料只占供试材料的38.57%,感病材料占61.43%,说明黑龙江省现在常用的自交系对大斑病抗性较差,今后应加强抗病自交系的选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