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分析土壤线虫总数、营养类群比例和科属组成对佳木斯4个公园主要园林树木根周土壤线虫群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个公园主要园林树木的土壤线虫总数差异明显,大部分植物土壤中植物寄生线虫为优势营养类群,共发现土壤线虫30科48属.  相似文献   

2.
蔬菜地土壤线虫群落组成和垂直分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佳木斯蔬菜地土壤线虫群落组成和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试验期间在西红柿地、豇豆地、马铃薯地和茄子地土壤中分别发现线虫18个属、22个属、17个属和14个属。食细菌线虫为优势营养类群,中杆属(Mersorhabitis)为4种蔬菜土壤线虫共有优势属。不同蔬菜地类型土壤线虫总数和食细菌线虫数量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1)。西红柿地和茄子地土壤线虫总数、食细菌线虫数量随土壤深度变化明显(P0.01)。蔬菜地土壤线虫群落的研究可以为植物寄生线虫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佳木斯郊区农田土壤线虫群落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刘方明  李丽  王仲  姜成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9015-9017
对佳木斯郊区农田土壤线虫群落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期间共鉴定线虫39属,包括植物寄生性线虫(PP)8个属、食细菌线虫(BF)17个属,食真菌线虫(FF)6个属和捕食杂食线虫(0P)8个属。食细菌线虫为优势营养类群,Mersorhabitis、Heterodera和Rhabditis为优势属。土壤线虫总数和食细菌线随土壤深度变化明显。土壤线虫总数、植物寄生性线虫数量、Mersorhabitis、Heterodera及均匀度指数随取样时间变化明显。玉米田和大豆田土壤线虫群落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4.
长白山次生林演替过程中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长白山白河局不同演替阶段次生林土壤线虫的组成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捕获的9 885头线虫分别隶属于线虫动物门2纲8目30科68属,各演替阶段次生林土壤线虫属数及Shannon-Wiener指数(H')由多到少依次为220年林龄(Ⅴ)>130年林龄(Ⅳ)>85年林龄(Ⅲ)>12年林龄(Ⅰ)>25年林龄(Ⅱ).其中绕线属Plectus、小杆属Rhabditis、似绕线属Anaplectus、滑刃属Aphelenchoides和伪垫刃属Nothotylenchus为优势属,优势属线虫主要分布在枯枝落叶层.土壤线虫总数和营养类群在不同土壤深度中差异显著(P<0.01):枯枝落叶层>0~5 cm土层>5~10 cm土层>10~20 cm土层;食真菌类群数量与食细菌类群数量之和与植物寄生类群数量之比(Iw)以及线虫成熟指数(Im)在不同土壤深度也存在明显差异(P<0.01).在不同土壤深度和不同植被群落中,丰富度最大的是食细菌类群线虫.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香蕉枯萎病病原菌对土壤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的影响,利用土壤线虫作为指示生物,对比研究了海南香蕉枯萎病发病蕉园和未发病蕉园土壤线虫营养类群及生态指数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发病区和对照区共鉴定出土壤线虫属31个,发病区26个,对照区28个;发病区土壤线虫总数、10~30cm土层食细菌线虫数量、植物寄生线虫数量显著低于对照区(P0.01),10~20cm土层食真菌线虫数量显著高于对照区(P0.01);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发病区土壤线虫总数、食细菌线虫数量逐渐降低(P0.01),植物寄生线虫数量逐渐增加(P0.05),对照区土壤线虫总数、植物寄生线虫数量逐渐降低(P0.05);发病区香农多样性指数(H′)、成熟度指数(MI)、结构指数(SI)和富集指数(EI)均显著低于对照区(P0.01),优势度指数(λ)显著高于对照区(P0.01);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发病区和对照区(10~20cm土层)的结构指数(SI)逐渐增加(P0.01).说明香蕉枯萎病病原菌改变了土壤线虫的群落结构,降低了土壤线虫群落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对广州市白云山6种林分修复模式下土壤线虫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共得到土壤线虫7184头,分别隶属于37科63属。不同修复模式对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和数量具有较大的影响。从季节变化来看,秋末冬初时线虫种类和数量均高于冬季。从土壤动物类群数量的垂直分布来看,总体趋势是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而递减。食细菌类群和植物寄生类群土壤深度间差异显著(p0.05),植物寄生类群和杂食/捕食类群在不同样地间差异显著(p0.05)。生态学指数中Iw和线虫成熟指数(Im)在土层间差异显著(p0.01)。在不同调查层和修复模式中的丰富度最大的是食细菌类群线虫。  相似文献   

7.
为防治植物寄生线虫,对佳木斯地区4个研究区域不同植物根围的土壤线虫群体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线虫总数为每100g干土11~428条.植物寄生线虫数量较多,具有14个属,其中9个优势属;洪河农场和佳木斯大学校园植物的植物寄生线虫数量及比例较高,优势属分别为Rotylenchus(盘旋属)和Helicotylenchus(螺旋属).  相似文献   

8.
针对甘薯茎线虫病严重的多年连种区进行轮作玉米试验,研究连种甘薯、轮作玉米对甘薯地土壤线虫群落种类组成、垂直分布、线虫群落的多样性的影响,其结果共获得3目8科15属线虫。连种甘薯地极优势属为茎属Ditylenchus,甘薯地轮作玉米其极优势属为头叶线虫属Cephalobus、真头叶线虫属Eucephalobus,滑刃Aphelenchoides和真滑刃线虫属Aphelenchus。连种甘薯和轮作玉米地同一土层线虫属数量间没有显著差异,线虫数量间有显著差异;应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J均匀度指数、SR丰富度指数分析了连种甘薯和轮作玉米地土壤线虫群落的多样性,其中Shannon指数、SR指数最敏感,应用WI指数分析了土壤线虫群落的营养结构,WI指数可反映轮作玉米与连种甘薯间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差异;轮作可减少植物寄生线虫种类和数量,增加食细菌和食真菌线虫的数量,可改变线虫群落的营养结构。  相似文献   

9.
番茄在我国日光温室中连作栽培现象非常普遍,其根围土壤线虫的变化尤其是植物病原线虫的积累影响番茄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明确日光温室番茄根围土壤线虫的群落特征和时间空间分布对有效控制番茄线虫病害具有重要意义。对辽宁省铁岭市日光温室番茄土壤线虫群落和时间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分别在番茄定植前期、盛果期和成熟期,定点采集0~10,10~20,20~30cm深度土壤样本135份。结果表明:共鉴定土壤线虫14科30属,其中根结线虫属(Meloidogyne)、小杆属(Rhabditis)和原杆属(Protorhabditis)为优势属,植物寄生线虫营养类群在番茄整个生育期都是优势营养类群;利用Graphpad Prism和Canoco的主成分分析和交互分析发现,时间上番茄成熟期为土壤线虫群落数量的高峰期,番茄盛果期和成熟期根结线虫属的线虫数量占据绝对优势。空间上靠近日光温室中心点处,根结线虫属的线虫数量最多;番茄定植前期不同土层深度间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H′)和丰富度指数(GR)差异性显著,番茄盛果期不同土层深度间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优势度指数(λ)、丰富度指数(GR)、自由生活线虫成熟度指数(MI)、植物寄生线虫成熟度指数(PPI)和瓦斯乐斯卡指数(WI)差异性显著,番茄成熟期只有富集指数(EI)在0~10cm土层中显著高于20~30cm土层,其他生态指数差异不显著,说明番茄定植前期和盛果期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相对比较丰富,但成熟期由于根结线虫的激增使EI指数差异明显,食物网结构较单一。通过揭示日光温室番茄土壤线虫群落和优势属根结线虫属的时空分布,为番茄根结线虫病害的防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佳木斯地区5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线虫群落组成进行研究。[方法]采用5点取样法取样,采用淘洗-过筛-蔗糖离心法分离线虫,同时对线虫进行科属鉴定。[结果]土壤线虫25科36属,植物寄生线虫比例较高,共有优势属为盘旋属和野外垫刃属。土壤线虫总数、植物寄生线虫和食细菌线虫数量在土地利用类型间差异在0.05水平显著,赤小豆地和玉米地线虫数量多于林地和林边湿地;盘旋属集中分布于赤小豆地和玉米地;林地和林边湿地土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高于玉米地。[结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线虫群落组成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棉花黄萎病菌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对比研究了新疆棉花黄萎病区和对照区土壤线虫总数、各营养类群数量和生态指数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黄萎病区和对照区共鉴定出土壤线虫属42个,其中黄萎病区36个,对照区35个。黄萎病区0~40 cm土壤线虫总数、食细菌线虫数量、食真菌线虫数量显著低于对照区(P<0.01),植物寄生线虫和捕食-杂食线虫数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从相对丰富度来看,黄萎病区植物寄生线虫和捕食杂食线虫的相对丰富度显著高于对照(P<0.01),食细菌线虫的相对丰富度显著低于对照(P<0.01)。从生态指数来看,黄萎病区土壤线虫的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营养多样性指数(TD)均显著高于对照区(P<0.05);优势度指数(λ)、通道指数(NCR)均显著低于对照区(P<0.05)。总体而言,棉花黄萎病菌会明显改变土壤线虫的群落结构,对其多样性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灌溉对麦田土壤线虫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不同灌水处理麦田的不同层次土壤样品的采集、线虫的分离、鉴定及分析,研究不同灌水条件对麦田土壤生态系统中线虫区系的影响,共鉴定线虫20科35属,包括植物寄生性线虫(PP)、食真菌线虫(F)、食细菌线虫(B)和杂食/捕食线虫(OP)等4个营养类群,食细菌线虫为优势营养类群,占鉴定线虫总数的56.1%;头叶属、真滑刃属、矮化属为优势属;拔节水(T1处理)土壤中线虫总数和食细菌线虫数大于其它两个灌水处理,且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灌水处理对土壤线虫的垂直分布有显著影响,T1处理条件下0~10 cm土层线虫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1).不同灌溉处理对土壤线虫群落生物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有一定的影响.麦田灌溉处理中,拔节水(T1)处理可促进麦田土壤中食细菌线虫群体的增殖,改善土壤健康状况,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
对佳木斯地区水稻地、湿地草甸与玉米地等6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线虫群落的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土壤线虫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在土壤深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水稻地和湿地草甸的土壤线虫总数、玉米地的植物寄生线虫数量、林地的捕食杂食线虫数量随土壤深度变化显著;玉米地土壤线虫群落的多样性指数随深度变化显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线虫群落在不同土壤深度的垂直分布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4.
对佳木斯4个公园主要园林树木根周土壤中植物寄生线虫进行调查发现,植物寄生线虫有14个属,其中优势属线虫6个,8种树木共有优势属均为Dolichorhynchus(长吻属)。同时,分析了植物寄生线虫优势属的分布。本研究提出了植物寄生线虫防治措施,为当地农林业植物寄生线虫防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2011年5-11月,对西藏北部高寒草甸3种典型植物群落下0-30cm范围内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线虫群落进行调查,采用浅盆法分离线虫,土壤性质指标,如pH、含水量、电导率分别采用电位法、烘干法、电导率仪法进行测定,应用营养类群组成、c-p类群结构及营养结构特征指数,以及营养类群、c-p类群与土壤性质之间的关系等特征值分析高寒环境下土壤线虫群落的功能结构特征,以了解高寒环境下植被对土壤线虫群落功能结构的影响.调查共分离得到33038条土壤线虫,隶属于2纲6目51科93属;线虫个体密度平均为847条/100g干土;表聚性明显.研究结果表明,高寒草甸不同植物群落的土壤线虫群落营养类群组成及分布特征均存在一定差异,植食性线虫和食细菌性线虫是调查区域的主要营养类群,不同植物群落间植食性线虫和杂食/捕食性线虫的相对多度差异明显.c-p类群组成结构特征结果表明:3种植物群落的土壤线虫cp2类群均为优势类群,生活策略以r-对策为主;高山嵩草植物群落土壤中的线虫食物资源在3种植物群落中最丰富;藏北嵩草群落土壤线虫数量低的可能原因是线虫食物资源的减少限制了cp1、cp2类群的增殖.PPI值表明:委陵菜群落受扰动的影响程度大于其余两种植被类型,而MI、PPI/MI值及cp5类群数量的结果则表明:委陵菜群落的稳定性较高,受到的干扰在3种植物群落中最少.F/B及NCR值均说明了3种植物群落的土壤有机质分解均主要依靠细菌分解途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杂食/捕食性线虫在枯草期明显受到土壤含水量的影响;食真菌性线虫与土壤pH之间的关系密切,在盛长期则明显受到土壤电导率的影响;食细菌性线虫仅在返青期与pH有相关性.不同植物群落下土壤线虫群落功能结构特征的分异显示出线虫指示环境因子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不同土壤类型蕉园中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分布特征,以海南香蕉种植区为例,分别采集了砖红土、黄壤土和潮土3种不同类型的蕉园土壤,分析了不同土壤类型蕉园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不同土壤类型蕉园共发现土壤线虫27 科39 属。原杆属(Protorhabditis)和巴兹尔属(Basiria)为临高砖红土地块的优势属,针属(Paratylenchus)为乐东潮土地块和东方黄壤土地块的优势属,拟丽突属(Acrobeloides)为所有土壤类型地块的优势属。土壤线虫总数和植物寄生线虫数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为潮土<黄壤土<砖红土,食细菌线虫数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为黄壤土<砖红土<潮土,食真菌线虫数量和捕食/杂食线虫数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为砖红土<潮土<黄壤土。本研究显示袁不同土壤类型的蕉园中土壤线虫的群落结构差异显著,通过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特征的分析,能够从土壤生物学角度揭示我国热区不同土壤类型的蕉园土壤生态环境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连作大豆田土壤线虫的种群结构和垂直分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大豆连作土壤线虫种群及其垂直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线虫涉及6个目15个科25个属,根据营养类群将线虫划分为植物寄生线虫、食细菌线虫、食真菌线虫、杂食/捕食线虫5大类,其中食细菌线虫在各个土壤层次中占绝对优势,其次是植物寄生线虫:土壤线虫多集中分布在20~30 cm土层,有下移趋势.  相似文献   

18.
首次对甘肃天水清水县小泉乡麦田土壤线虫种群进行了探索性调查分析,获得了麦田线虫种群构成关系的初步数据,并根据营养类群将线虫划分为:植物寄生线虫(Phytophage nematode)、食细菌线虫(Bacte-rivorous nematode)、昆虫线虫(Insect nematode)、食真菌线虫(Fungivorous nematode)、杂食/捕食线虫(Om-nivore/Predator nematode)5大类群。研究结果表明,甘肃天水麦田土壤线虫涉及4目9科11属,其中植物寄生线虫涉及2目6科6属;非植物线虫共涉及2目3科5属。植物寄生线虫占绝对优势,占线虫总数的67.7%,食细菌线虫占总数的27.4%,昆虫线虫占总数的4.15%,杂食/捕食类线虫不足1%,未发现食真菌线虫。瓦斯乐斯卡平均指标(WI值)为0.401,远远低于土壤健康一般指数1.000。该结果初步反映了同一个地块多年连续种植小麦引起的严重土壤健康问题,为天水地区种植规划和结构调整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大连市大魏家镇海水入侵区域土壤理化性质测定和线虫群落调查,利用线虫指数研究海水入侵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个样地中共鉴定出27科39个属土壤线虫。其中食细菌类群共16属,占总数49.27%;捕食/杂食类群9属,占总数29.85%。优势属是Acrobeloides、Pletus、Prismatolaimus、Aphelenchus。长期使用受入侵海水污染的地下水进行灌溉,造成该地区土壤盐渍化;土壤有机质和盐度与线虫生态指数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土壤盐度是影响该地区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温室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温室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探索以土壤线虫为指示生物,评价温室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健康状况的敏感指标。本研究设置3个处理:有机种植模式(ORG)、无公害种植模式(LOW)和常规种植模式(CON),试验中对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线虫群落各生态指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温室种植模式土壤线虫总数为有机模式无公害模式常规模式。土壤线虫具有明显的表聚性,线虫总数表层明显高于下层。3种种植模式下土壤线虫均以食细菌线虫为优势类群,食真菌线虫最少。线虫总属数为有机模式(39个属)无公害模式(30个属)常规模式(28个属)。香农指数(H′)和丰富度指数(SR)在种植模式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总成熟指数(∑MI)、富集指数(EI)、结构指数(SI)和植物寄生线虫成熟指数(PPI)在种植模式间均差异显著(P0.05),并且不论是0~10cm土层还是10~20cm土层,PPI均为常规模式最高。温室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线虫群落垂直分布有影响。∑MI、PPI、EI和SI可作为不同温室种植模式的土壤健康评价的敏感指标,而H′指数和SR指数对种植模式响应不敏感。有机模式的土壤环境处于富集状态,食物网结构最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