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饲料与畜牧》2004,(6):5-5
从全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现场经验交流会上获悉,我国对退耕还林粮食补助办法作出调整,今后退耕还林粮食补助将改补现金。国家向退耕还林户提供粮食补助标准不变,原则上将向退耕户补助的粮食实物改为现金,即退耕还林按每公斤粮食折资1.4元,退牧还草每公斤饲料粮折资0.9元计算,对省级人民政府包干粮食补助资金不足的,  相似文献   

2.
退耕还林和种草牧鸡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宇航  吴启进 《中国家禽》2002,24(18):24-25
西部生态建设中退耕还林还草措施的实施,使退耕草地的牧草资源变得丰富起来.由于退耕地坡度大,水源缺乏,限制了大牲畜和鹅的放牧饲养.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与贵州省加拿大援助项目办公室,在"加援助项目区"推行"林下种草生产优质肉鸡"的生产,取得了显著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玉永雄  李跃民 《畜牧市场》2000,(6):36-37,40
一、生态草地建设是库区退耕坡地利用的重要方式重庆市25度以上的坡耕地543万亩,地势以深丘、山区为主。坡耕地严重水土流失已成为长江泥沙的重要来源。为此,重庆市政府已安排在10年内首先将坡度在25度以上的275万亩耕地逐步退耕还林还草,加强综合治理、改善库区的生态环境。众所周知,退耕还林或退耕还草都具有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的效果。但是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又各自具有不同特点。与北方的黄河流域相比,长江流域的三峡库区没有风沙,大风也少,退耕还林的目的并不主要是防止风沙。重庆市库区人口密度大,贫困人…  相似文献   

4.
我国牧草产业发展趋势与技术需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牧草产业在国家西部开发、退耕还草、退牧还草的政策支持下,取得了较快的发展。2005年之后,由于受良种补贴和退耕还林补贴等国家政策、市场价格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产业发展起伏波动很大,尤其是受粮食补贴政策影响,牧草种植面积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5.
在西部开发中 ,由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问题受到高度重视 ,许多不宜耕种的坡耕地都已陆续退耕还林还草 ,怎样让农户退耕不减产 ,退耕不减收 ,这是退耕工作要长期开展下去所必须解决的问题。鉴于退耕后种植的经济果林生长期长 ,见效慢 ,为形成以短养长的良好格局 ,使农户当年有一定的收益 ,我们于 2 0 0 1年在都匀市王司镇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内 ,开展了在经果林下种草养鹅示范工作。示范结果是 :林下草地每亩可产黑麦草 5 0 0 0kg以上 ,每亩鲜草可育成商品鹅 80~ 1 0 0只 ,从雏鹅到出栏仅需 75~ 90天 ,按户养 5 0只鹅算 ,可获利30 0元左…  相似文献   

6.
正研究背景国情人多地少、粮食紧缺。人畜争粮的矛盾日益突出。政策调整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节粮型畜牧业。资源我国幅员辽阔,非常规饲料资源丰富,充分开发和利用农副产物资源正是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政策实施的有力保障之一。趋势随着我国退耕还草和退耕还林政策的不断落实,草食动物的圈养  相似文献   

7.
郑淑惠 《青海草业》2010,19(3):40-42,51
分析了退耕还林(草)现状,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草的后续产业发展不足,提出发展退耕还林草的后续产业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粮食种植面积的减少,效益农业、规模农业、绿色农业,日益紧迫地摆在了我们农业工作人员的面前。目前,我市农村农田抛荒现象严重,尤其是工业发达乡镇附近村庄更为严重,根据这种情况,我市农业局畜牧部门早在几年前就提出了退耕还林(果)、退耕还草、退耕还牧的工作口号,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技术措施,经过几年努力,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下面谈谈种草养畜技术及几点推广经验。  相似文献   

9.
永康市种草养畜的模式与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永康市有关部门提出了退耕还林(果)、退耕还草、退耕还牧的工作口号,并已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1.耕还林工程退实施概况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全省的造林质量、管理质量和规划设计质量均跨上一个新的台阶,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步人一个新的阶段.为指导和规范退耕还林工程作业设计,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高工程建设成效,推进退耕还林工程顺利实施.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决定后,我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组织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按照"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生态建设方针,对全省退耕还林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2002年,国家正式启动了退耕还林工程,全省退耕还林计划任务为240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面积为120万亩,荒山荒地人工造林面积为120万亩.退耕还林建设基本覆盖了全省.  相似文献   

11.
退耕还林工作试点3年,已取得初步的成效。完成试点任务171万公顷,其中完成退耕还林还草95.14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75.78万公顷。退耕还林地区初步控制了水土流失,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加快了林业自身的发展。在退耕还林期间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 一、存在的问题 1.农民长远的生计问题。政策规定,退耕期间每退耕667平方米地补偿原粮150公斤,补助50元种苗款,补助现  相似文献   

12.
随着退耕还林面积的不断增加,退耕后如何能实现国家提出的"退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目标.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只有林下种植优良牧草,发展草食家畜养殖,才能既建设了生态环境,又发展了畜牧经济.结合凉山山区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在退耕还林下种植聚合草较好,它具有如下优点.  相似文献   

13.
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既要重视生态效益,又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确保青海省海东地区退耕还林草工程“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不反弹”,把退耕还林草工程建成一项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充分利用退耕地饲草发展农区畜牧业,已成为当地农牧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是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后续  相似文献   

14.
2001年湟源县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完成退耕面积1333.2hm^2,其中退耕种草935.4hm^2,退耕还林397.8hm^2;周边荒山滩2333hm^2,其中种草533hm^2,造林1800hm^2,文中论述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实施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自1999年以来,广安市累计实施退耕还林3.96万公顷,其中经济林占82%。从2006年起首批退耕经济林补助年限届满,为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广安市主动想办法,找出路,挖潜力,利用幼林的间隙,鼓励林农规模种草,配套饲养草食畜禽来发展后续产业,探索出了一条退耕林农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退耕还林是西部大开发强调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工程,在退耕还林中实行林草结合具有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壤,缓解人畜争粮矛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优点,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著,是退耕还林地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理想结合点。  相似文献   

17.
退耕还林是西部大开发强调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工程,在退耕还林中实行林草结合具有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壤,缓解人畜争粮矛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优点,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著,是退耕还林地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理想结合点.  相似文献   

18.
我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补粮政策将改为补现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泽兵 《草业科学》2004,21(11):34-34
我国对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粮食补助办法将作出调整:今后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粮食补助将改补现金。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志宝日前表示,粮改钱是根据国家粮食库存现状提出的,也是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政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三元化产业结构渐渐被越来越多的农民朋友、基层干部所理解并接受.不少地区已经开始逐步实施"退耕还林、退耕种草"的调整计划.在当前的引种种草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20.
自1999年以来,广安市累计实施退耕还林3.96万公顷,其中经济林占82%。从2006年起首批退耕经济林补助年限届满,为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广安市主动想办法,找出路,挖潜力,利用幼林的间隙,鼓励林农规模种草,配套饲养草食畜禽来发展后续产业,探索出了一条退耕林农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